回溯教育本源,他们已在路上——猫猫果儿分享回顾 | 写理

首先,先带大家认识下猫猫果儿。

猫猫果儿是一句杭州话,现在是一家大理教育机构的名字,由杭州移居至大理的陈钢夫妇发起。到今天,已经走过了五个年头,从最开始4个家庭的集结到现在的社区教育成型,猫猫果儿在一片荒地里长出了另一种教育可能性,以及一个互相支持的社群网络。

5月2日,猫猫果儿其中一位家长——作家许崧老师在大屋顶沙龙分享了猫猫果儿的故事,第二天下午,又在江南驿旅舍和村里的爸妈交流探讨。如今,和传统教育相别的新式教育不断浮现,和上一辈对官方体系的依赖与信任不同,现在的爸爸妈妈们在孩子未出生前就挂心起未来的教育,对于公办机构教学理念陈腐、课业负担沉重、精于技而疏于人的教育忧心忡忡。在相似的心境下,陈钢老师以一种“替兄弟们看孩子”的心态走出了第一步。而这一步,并不是说,要把每个孩子都培养成“哈佛学子”,走向被认可的教育机构身份,而是想回到教育的本源。

教育是为了什么?许崧老师分享的一个角度是,教育是为了面向未来,为了赋以孩子能在不定的未来里安身立命的工具和处变不惊的能耐。而现在的学校是在做什么?他们在用一套既定的框架来培养一个个既定的模式,然后用文凭盖章,鉴定出厂。很久以来,文凭是就业的敲门砖,一是因为以前文凭稀有,掂着有实在分量;二是因为曾经信息获取渠道欠缺,评判一个人是否有才还主要靠成绩;三是分工的细化增加了技术工种的岗位,只需一个人有合格的技能,并能每天重复做便可。但,未来的就业市场是否也这样?众所皆知,文凭的含金量在缩水,而互联网的出现使得一个人“随处可见”,雇主可以看到简历上的你,也可以看到朋友圈中的你、评论里的你甚至信用积分堆起的你。不能忽视的是,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将使一大批重复技能型的工作被机器人代替,文凭不将是唯一敲门砖,而只是一个信息参考而已。

那,学校教育若不是为了文凭,为了就业,那是为了什么?许崧老师讲了一个词,叫终身学习。小孩子好奇心旺盛,也许今天对这件事感兴趣很投入,过几天又转向了另一个爱好,这不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也不是心浮气躁,相反,这种好奇要好好保护,正是这样的好奇让他们一直在自我驱动地去尝试,而终身学习者便是自我驱动式的。好奇带动主动学的兴趣,习得的乐趣又促进学的欲望,如此学习,自我循环。在猫猫果儿,所有老师都不是教学主导者,而是学习辅助者、专职观察者、资源支持者,帮助和促成孩子们去学习。

除了老师,猫猫果儿最珍贵和优厚的资源便是它的社区。它的结构很奇特,没有校长,没有自上而下的管理,它的本质就是许多户家庭凑在一起形成的社区托儿所,只是在这里,家长们不是服务的消费者,而是运营的参与者甚至就是资源本身。所有的家长都会为保护一个孩子的兴趣而提供免费服务,比如有孩子想写作,许崧老师便可帮助文字感的培养;有孩子想学音乐,同作为街坊的周云蓬可助一臂之力;有孩子想学天文,隔壁小卖部阿姨的老公之前就是天文学家。许崧老师认为,当一件事让做的人觉得有意义,能在过程中获得自我肯定,并且在能力范围之内的话,大家是会愿意免费去奉献的,而帮助社区的小孩成长便是这样的一件事。假若,孩子的意愿在猫猫果儿社区内无法满足,那还有一个社区可以一试,那便是互联网。在如今各种教育资源在线化、开放化的时代,学习其实变成了一件容易的事,只要能找到想要的内容,并能理解,最后应用到位。就是在这样多元化的社区资源支持下,当一个孩子的哪怕一个兴趣被转化成所热爱的,便是值得的结果。

那猫猫果儿平时都上哪些课呢?这里有一份从猫猫果儿博客上截图的课表,可大致感受下。

回溯教育本源,他们已在路上——猫猫果儿分享回顾 | 写理_第1张图片

许崧老师说,猫猫果儿出来的孩子特别有规则意识,当玩一个游戏时,他们不是急着开始,而是讨论规则便讨论半天。因为在猫猫果儿,时间、空间、物权这三个概念是孩子们开始学习的基础,他们的规则意识在这三个概念的厘清中便生发出来了。许崧老师在大屋顶沙龙中分享了女儿参与的一次期末考试,很有意思。考试场地是整个大理城镇,孩子们会从一个任务开始,自己去寻找下一个目的地,然后在那里完成辨认图像、复述故事、数数等的考验。整个过程都会有一个观察员尾随,保持20米的距离,不干预,只观察,以及保证安全。在这个过程里,观察员要记录下孩子的表现,作为考核参考。这个观察员通常由其他年级孩子的父母担当。他们的考场除了大理城镇,还包括过夜的山地露营,以及更高年级的远地旅行。

在第二天江南驿旅舍的交流中,很多村里的爸妈来到现场,讨论是否有可能在良渚文化村也孕育出一个猫猫果儿。讨论很有意思,包括对孩子安全性的担忧、选址的困扰、价值观的统一问题等。在沟通中,大家渐渐认清了对猫猫果儿的几个误区:

1、体制外的教育是培养天才的,是为了获得与体制内教育相同的结果,比如上哈佛、当CEO。并不是这样。学习成就的获得不是上体制外和体制内的区别,要有真才实学,一万个小时理论还是真理,踏踏实实学习是唯一途径。也许体制外的教育看起来好像孩子们都在玩,但纯玩是玩不出天才的,他们的目的也不是创造神童。

2、猫猫果儿的爸妈都是财务自由人士、高知人士,价值观取向上相似。现实其实很骨感。首先,这批移居大理的人确实是和主流社会主动脱钩的一帮人,有钱人有,高知有,但并不是全部。虽然都是非主流人士,但在猫猫果儿的发展过程里,他们也会有激烈的讨论,也会有不一样的意见。许崧老师说,他的信仰是人,正是这种人和人之间产生的能量让这个社区活起来,是一种生长着的状态。所以,大理的猫猫果儿无法被复制,因为人不同,社区群体和互动内容便不同,生长状态也会不一样。

3、猫猫果儿老师都是幼儿教育的专业人士。并没有,他们并不强行要求老师有教师资格证之类,老师是配角,孩子才是主角。他们甚至会把孩子带到泰国去学英语,因为生活环境是最好的老师,同时相比欧美,泰国是一个经济的选择,也就是说他们会在有限的能力范围内带给孩子或将孩子带到最合适的学习环境中去。

回溯教育本源,他们已在路上——猫猫果儿分享回顾 | 写理_第2张图片


关于此次猫猫果儿的分享,秘境守护者也有一篇回顾文章,大家可相互参考:

未来的教育可能长啥样?看看大理猫猫猫果儿五年来的探索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回溯教育本源,他们已在路上——猫猫果儿分享回顾 | 写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