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书房#《国语集解》笔记112:背信弃义的极品

《国语》是语录,语录产生的历史场景通过注释得到体现。语录的背后是行为,是对行为的评价,只是依然我们不容易看到话语背后的动机。《周语》中劝谏周王不要进行人口统计,说通过一些现象可以侧面反映人口变化,也给出了冠冕堂皇的理由,但是周王为什么想直接进行人口统计,而不是通过王公贵族的二手反馈?光想到这个问题就很有意思啦。


晋语二·第9则

原文

穆公问冀芮曰:「公子谁恃于晋?」对曰:「臣闻之,亡人无党,有党必有雠。夷吾之少也,不好弄戏,不过所復,怒不及色,及其长也弗改。是故出亡无恶于国,而众安之。不然,夷吾不佞,其谁能恃乎?」君子曰:「善以微劝。」

笔记

秦穆公赢任好问晋国大夫冀芮:“公子夷吾在晋国中有何倚仗?”

冀芮回答说:“我听说,逃亡在外的人没有党羽,有党羽就有仇敌。”《道德经》说美之为美,斯恶已。夷吾年少的时候,不贪玩,人们对他不好,即便报复,也不会过度,喜怒不行于色,等到他长大也没有变。因此夷吾出逃后,国人对他没有什么怨恨,民众能安然处之。要不然,夷吾没有才能,除了依靠秦国,还有谁能依靠呢?”

君子说:“冀芮善于微妙地劝谏啊!”

秦穆公选择立夷吾为晋国国君,因为可以让不仁的人在位,起到乱晋国的作用。秦国东进路上最大的障碍就是晋国。这样来看穆公与夷吾师傅冀芮的对话,有很强的试探意味啊。夷吾如果在国内没有可依靠的,就只能依靠秦国,这个木偶的价值更大了。

《晋语二》到此结束,晋献公死,晋惠公登位。惠公时代来了。只是从前面其师傅冀芮的态度,这个国君大概好不了。

#红书房#《国语集解》笔记112:背信弃义的极品_第1张图片

晋语三·第1则

果不其然,晋惠公回国后,就背弃了答应给秦国城池和给里克、丕郑土地的条件。当时的晋国人就传唱这么几句话:讨好的被作弄,到底没有得到田地。欺诈的被欺诈,终究没有得到好处。贪心得国的人,到头来将要遭到灾殃。丢了田地而不去报复的人,祸乱就要临头了。

之后里克和丕郑果然被杀。惠公二年春天杀里克,秋天杀丕郑。想来有意思,两位晋国大夫从骊姬之祸开始,不乏显示出洞察局势的能力,里克里克还驳斥了丕郑试图立弱君以操控国政的建议。但二人始终贪心,接受了惠公的贿赂。惠公答应秦国的城池不给了,之后还有屡次背弃秦国的举动,于是秦穆公兴兵伐晋国,双方战于韩原,惠公战败被擒。

当时大夫郭偃感叹说:“太好了!众人的嘴是祸福的门。因此君子体察民众的愿望后才行动,了解民众的舆论后才谋划,谋划的事经过揣度后才实施,所以没有不成功的。谋划于心揣度于外,思索考校不倦,每天反复研究,警戒防备之道就全在于此了!”

只是晋惠公这样背信弃义,怎么会长久呢!

360百科的晋惠公词条罗列了惠公即位后各年发生的事件,看完就一个感觉:这家伙简直是人间极品!!!

打完,收工。

你可能感兴趣的:(#红书房#《国语集解》笔记112:背信弃义的极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