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芮
读完稻盛和夫先生的《活法》,并了解他的生平创举后,掩卷沉思,夜不能寐。这完全颠覆了我对畅销书的偏见,对名人成功励志学的防疫,触及灵魂,震撼心灵,一时间思绪飞扬,心潮澎湃,仿佛乱石穿空,惊涛拍岸。恨不得仰天长叹:天不生稻盛,万古如长夜。
稻盛和夫,现代日本商界无可争议的传奇人物。一手创办京瓷、KDDI两家世界500强的企业,他的经营哲学被日本企业界奉为圭臬。
稻盛先生带给世人的震撼与传奇,难道就在于他创办了两家世界五百强企业,安置了成千上万人的就业吗?如果是,那企业的终极价值是什么?如果不是,稻盛的影响力又因何而来?
彼德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中提到,企业的目的是进行五种自我修炼,依次为: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共同学习、系统思考。然而,这五项修炼提高的都是一种能力,是工具,而不是目的。正所谓:有道无术,术尚可求;有术无道,止于术。
探寻企业存在的意义,不得不对照人的存在需求,根据马斯洛在《人类激励理论》中提出的的人生需求的五个层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情感归属需求、尊重尊严需求、自我实现需求。自我实现是最高层次的需求。
以此为前提,探究稻盛的人生与经营,其最高层次的需求,即他自我要实现什么呢?企业领袖仍然会生老病死苦,这样的人生又有何异于常人之处呢?
或许,最终能解释世界的只有哲学。道是自然的规则,自然是道的集合。
因此,稻盛和夫的贡献,除了在商业领域取得令人瞩目传奇业绩之外,更在于他以世俗社会公认的企业领袖的最高成功为起点,将企业家精神追求推向了一个更加原始高远的空间,直接与人类幸福和灵魂自由链接起来。
在全书八万字的篇幅中,稻盛先生像是亲切平和地坐在你的对面,将平生经历娓娓道来,在他通俗生动的讲述里,我们得以领略,他是如何达到了今天的这种境界,他的理念有哪些,他为何会有这些理念,以及剩下的人生道路他将如何度过等等关于这位传奇人物的人生与经营的重要体验。
●并非天赋异禀的人生轨迹
传奇并不是从一开始就自带光环降临于世的。
稻盛和夫曾经是一个倒霉透顶的人。幼患急病,命悬一线,从中学到大学,虽然学习成绩不错,但每逢升学考试,总是会阴差阳错名落孙山,最后勉强进入当地的鹿儿岛大学。毕业找工作又是屡屡碰壁,最后好不容易进入一家叫“松风工业”的公司,这家企业却经营惨淡,濒临倒闭。
被迫辞职后,与几个老同事歃血为盟创立京瓷,筚路蓝缕,朝不保夕。苦心经营,十年间京瓷成为世界级优质企业。1984年设立日本首家民营电信公司DDI。1984年创立“稻盛财团”。设立“京都奖”和“盛和塾”。2010年临危受命担任宣告破产的日本航空公司的CEO,使之扭亏为盈。
回顾概览稻盛商业历程,无论是世界级企业的成功,还是神话般的力挽狂澜,都只是表面现象。背后的深刻本质是一个个商业体在稻盛的引领之下,始终坚持“作为人,何谓正确”这个根本的判断基准即出发“原点”,“敬天爱人,利他之心”就是稻盛经营企业和为人的原点,也是其哲学思想的概括。圣人匠心,大道至简。无论外界如何纷扰,这一价值观都不为之左右。它并非励志鸡汤,乃是融合了儒、佛、理和中国古代经典的精髓。稻盛和夫将它们拾起细细打磨,成为当代管理的“天道”。
●人活着的意义就是修炼灵魂
稻盛对其生活的社会现状感动焦虑:“我们生活在一个不安宁的时代,世道混迷,看不清前途。物质是富裕的,精神却很空虚。衣食是丰足的,礼仪却很欠缺........”所以,开宗明义,他提出一个最根本的关于人的问题:对这个时代来说,人为什么活着?
人生在世都是在体验各种各样的苦和乐,在被幸与不幸的浪潮冲刷中,不屈不挠地努力活着,把这个过程本身当作“去污粉”,不断提高自己的人性,修炼灵魂。今天比昨天更好,明天比今天更好,为此不屈不挠地工作,勤勤恳恳地经营,孜孜不倦地修炼,人生的目的和价值就是这样确确实实地存在着。人有时候可能会憎恨神佛,为什么只有我吃这样的苦头?但是,正因为人生苦短,我们有必要认为正是这样的苦难,才是对修炼灵魂的一种考验。所以,当有人问“人为什么来到这个世上”时,稻盛的回答“是为了比出生时有一点点的进步。或者说是为了带着更美一点,更崇高一点的灵魂死去。”
稻盛先生同时关注生意和生命,有人说他是一个像菩萨一样的企业家。中国企业界对稻盛和夫这个传奇式的商业人物关注度一直不高,原因就在于中国的企业家和经理人大都忙于经营自己的生意,无暇顾及他们认为务虚的话题,比如生命的意义,还有一部分企业家认为稻盛和夫的言论近似空谈,企业的经营绩效是“硬道理”。纵览稻盛一生的经营绩效和人生哲学,中国的企业家或许应该有所借鉴。
●简单的原则是不可动摇的指针
灵魂取决于“人生态度”,它有可能得到磨练,也有可能产生污点。不少世间少有的英才,由于没有崇高的精神而误入歧途。才智越是不同凡响,就越是需要指引方向。
先天的性格加上后天的哲学,形成人们的精神品格。因此,根据什么样的哲学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这就决定了他的人格。那么,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哲学呢?稻盛说是“做人准则是否正确”,这是类似父母给子女言传身教的那么简单而朴素的教导,是人类自古培养起来的伦理道德。
稻盛27岁创办京瓷公司,他说尽管当时他对于经营一无所知,但他单纯地坚信,若从事违背人们广泛接受的伦理和道德的事情,则最终一事无成。伦理道德本来就是人类的智慧结晶,也是规范日常事务的坚实基础。
谈起”德“,也许有人认为这是复古。但是,人格的陶冶应该没有新旧。中国明代思想家吕新吾在其着述《呻吟语》中明确表达了同样的内容,即:”深沉厚重,是第一等资质;磊落豪雄,是第二等资质;聪明才辩,是第三等资质。“这三个资质,换言之就是“人格、勇气、能力”。
“常有人问我经营的技巧和秘诀,一旦我说出我的一贯主张,大多数人都露出诧异的表情。他们怀疑,仅仅知道这些简单的道理,用这么原始的办法就可以作好经营吗?”在稻盛看来,对一个合格的经营者来说,最重要的不是知道多少复杂的知识和理论,而是懂得珍视那些看似简单,引导人们采取正确生活态度的原理原则,即哲学。这种哲学“不是晦涩难懂的书桌上的学问,而是从经验和实践中产生的生动的哲学”。这些哲学看上去“像小学教室里贴的伦理或道德纪律方面的标语一样”。
稻盛“沉稳中藏着精明”。他的这种“精明”表现在,在面对纷繁的头绪和各种各样的利益诱惑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视线始终不偏离他真正想要的。这与那些头脑灵活、一看便知其精明的人是不一样的,他们能对周围的各种信息和利益关系迅速做出反应,以至于陷入“复杂性之灾”之中。相反,“沉稳中藏着的精明”表面看是愚钝、低效率的,也正是由于这种愚钝和低效率,把一些多余的信息和利益诱惑自然地屏蔽了。
稻盛把这种表现为无能的能力称为“回到原点”的能力。只有回到原点,才能具备把复杂事物简单化、直截了当把握本质的“高远视野”。只有远离自私利己的狭隘心胸,拥有光明磊落的利他心怀,才能拥有这种“高远视野”。
●从努力工作中体味人生的真谛
那么,具体怎么做才能砥砺人格,磨练精神呢?稻盛认为,人格的形成也是通过工作的完成而实现,哲学产生于辛勤的汗水中,精神在日常的工作中得到磨练。“精进”并不需要脱离世俗的社会,工作现场就是最好的磨练精神的地方,工作本身就是修行。
“精进”本质上是“灵魂的质量”的提升。提升的不二法门,就是让身心置于困苦中粹炼,稻盛把痛苦和磨难称作“去污粉”,其功效就是洗去灵魂上的污浊。即使你的努力在现实上没有回报,你的灵魂也在苦役般的努力悄然中得到提升,这才是真正的回报。他把这种回报看不见或不明显的艰苦努力称为“田间的精进”,意为在田间耕作的农夫不是以马上得到的回报而是以长期回报作为投入的动机。
●改变“思维方式”
如何才能使人生过得更美好,收获更幸福的果实?稻盛给出了一个方程式:人生工作的结果=思维方式X热情X能力。
所谓能力,是指才能,智力,更多是指先天方面的资质。所谓热情,是指从事本职工作的激情或努力的态度,是可以根据自己意愿进行控制的后天方面的因素。这两个因素都可以分别用零分至一百分表示。因为是乘法,所以即使是有能力而缺乏热情也不会有好结果。相反,自知没有能力而以燃烧的激情对待人生和工作,那么比赋予先天资质的人得到的结果好得多。
思维方式是精神应有的状态,对待人生的态度。思维方式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有负数,它的范围从正100分至负100分。即便有能力,有热情,但是思维方式却犯了方向性的错误,仅此一点就会得到相反的结果。
其实,稻盛所说的“热情”,不是一种随现实的挫折而降低的热情,而是一种宗教式的、随挫折而上升的热情。这种誓愿和热情,与儒家所讲的“诚”和“诚意”是相通的。如果说“思维方式”和“热情”正好相当于儒家所讲的“正心”和“诚意”,那么他所讲的“能力”也正好相当于儒家所说的“格物致知”。
稻盛顿悟这个道理是通过小时候的一场病。他的叔父得了肺结核,他总是捂着鼻子走过叔父的房间,而他的父亲和哥哥毫不犹豫地承担起看护他叔父的责任,结果他父亲和哥哥安然无羔,他却被传染上了肺结核。病中他看了一本书有一句话让他震撼:“我们内心有一块吸引灾难的磁石。生病是因为有一颗吸引疾病的羸弱的心。”他深切地意识到,“消极思考的内心吸引了消极的现实”,“心相”就是现实。
凡事往好的方面着想就是积极的思维方式。比如,积极向前建设性的思维;有一颗感恩的心,具备和大家一起行动的协调性;乐观的接受;充满善意,有理想,态度温和;不惜努力;知足,不自私等等。
思维决定人生的发展方向。对于任何事情,都要认真去面对,接受挑战,这也是”置之死地而后生。也就是说,面对困难不逃避,直面应对。努力到上帝都想伸手支援为止。
可是,这简单老套内容真是一个传奇企业家的成功之道吗?稻盛说正因为如此简单,才绝不可轻视它,不仅要用脑筋理解,还要用灵魂领悟,使其变成你血肉的一部分。可是,知易行难,大部分都做不到,心相不改,坎坷多难。
确立正确的思维方式,相当于儒家所说的“正心”和佛家讲的“存善念”。心相一旦不正,善念一旦不存,身就会悄悄地滑向泥潭而不能自拔。所以,稻盛先生说“如果要寻求我成功的理由,也许就是这一点。亦即,也许我的才能存在不足,但是,我坚持了一条单纯且强有力的指针——追求人间正道的做人准则。” 这是一种大觉悟。
●实现胸中大志的“宇宙法则”
按照稻盛的哲学,凡事往好的方面着想,发挥才华,时常倾注激情,这是引导人生走向成功的王道。
稻盛理解的“宇宙法则”是:人生与心念一致,强烈的意念将以一定的现象表现出来。描绘美好蓝图的人,他就能迎接美好人生。若是思想消极,其人生也将不如意。这样的法则在宇宙中发挥着作用。宇宙中存在着一种让一切更加美好,使一切进化发展的力量,这也可以说是宇宙的意志。如果能够很好遵循宇宙意志所产生的趋势,那么就能给人生带来成功和繁荣。如果背离该趋势,那么等待的结果将是没落和衰退。
通过观察发现,成事的人大多都是自我燃烧型的人。“热爱”是最大的动机,意愿也好,努力也好,成功之路也好,所有这些基础都是“热爱”。
●自律的“王道”人生观
现代化发展,科技进步,物质极大丰富。但是,人们却遗失了高尚精神和美好心灵。随之也产生了很多问题,最典型的莫过于生态环境的恶化。按照稻盛先生的方程式,技术很高,热情很大,但是,如果忘记努力提高思维方式------哲学、理念、思想,那么就将会给地球带来莫大的灾难。所以,每一个人都必须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哲学”。要课以自己比他人更为艰苦的人生,并不断严格要求自己。努力,诚实,认真,真直……严格遵循这些看似简单,容易的道德观和伦理观,并把他们作为自己的人生哲学或人生态度的不可动摇的根基。
以哲学为基准的人生,要约束自己,束缚自己,甚至多数场合伴随着痛苦。究竟要选择两条路中的哪一条路,当你犹豫彷徨时,稻盛建议远离利益,选择那条充满荆棘的道路,因为这是人生“本来应该”走的路——我们就是要选择这样愚直的,艰辛的生活方式。
比如,超越自我。既然热爱是最大动机,如果不热爱怎么办呢?不管怎样,首先,竭尽全力全神贯注于本职工作,此时最重要的是“战胜自己”。所谓“战胜自己”就是要抑制利己欲望,自我告诫不要姑息自己。否则,既不能成就任何事业也不能最大限度发挥自己具备的能力。
但是,完全消除私欲,保持利他之心,无论怎样努力都不太可能完全做到。对此,稻盛认为虽然最终不能达到至善至美的境界,但是为此努力自省就值得尊敬,因为这是符合佛的慈悲胸怀、顺应宇宙意志的行为。
以上关于稻盛先生人生哲学的脉络梳理,给我最大冲击的是他关于宇宙意志和命运因果的解释,简明生动,微言大义,引人思索,萦萦绕绕,意犹未尽。
1.宇宙意志
东方儒道释与西方物理学宇宙大爆炸学说的结合。宇宙最初只存在少量的基本粒子。基本粒子通过大爆炸而结合,生成构成原子核的质子,中子,介子,和电子结合后,产生名叫氢原子的最初原子。各种各样的原子还有分子被生成,不久有了高分子,直至产生人类这样的高等生物。对宇宙进化越了解,你就越会认为其中一定存在着所谓“伟大之物”的意志,使万物成长进化的意志。爱心真诚以及平等善待一切的理念始终贯穿于整个宇宙当中,使整个宇宙朝更美好的方向发展。
所以,对于世间万物都怀抱“凡事往好的方面着想”的利他之心,有爱心,不懈努力,顺应宇宙潮流就能度过一个美好的人生。与此相对,憎恨,仇视他人,只顾利己之人,其人生将会变得越来越糟糕。人生是思维所结的果实,这种想法已经构成许多成功哲学的支柱。“内心不渴望的东西,它不可能靠近自己”。必须有强烈的愿望,坚定不移的信念。这是使事业成功的原动力。愿望本身就是你潜藏着使愿望变成现实的能力的证据。
意念并不一定马上就表现为结果,因此人们也许难以理解,但是,如果用二十年,三十年或更长时间来看的话,大多数人的一生就是他们自己曾经在意念中描绘过的。所以,首先要有纯洁美丽的心灵,这是思考人生态度的大前提,也是宇宙本来具备的“意志”。
2.命运因果
他说,命运与因果定律支配着每一个人的人生。命运是经线,因果报应则是纬线。人生并不能完全被命运所掌控,是因为因果定律的力量在发挥作用。但是,另一方面,善行并不一定带来善果,是因为命运的干扰。因果报应法则的力量比命运稍微强大一些。掌握人生的这两个力量之间也存在力学关系,因果定律的力量略微超过命运力量。所以,即使是与生俱来的命运,能够通过利用因果报应的法则加以变。因此,思善事,做善事,就能将命运引向美好。
他认为人的内心有多重结构,是由多个同心圆分层组成的。从最外层开始依次是:1. 知性:后天掌握的知识和伦理;2. 感性:掌管五感或感情等的精神作用;3. 本能:为了维持肉体的欲望;4. 灵魂:是围绕在真我之上的现世的经验与孽;5. 真我:在内心深处,是核心部分。充满真、善、美。
在内心深处,有“真我”,周围缠绕着“灵魂”,而本能覆盖在“灵魂”外侧。在人类出生、成长的过程中,内心从里到外逐渐变得多层。相反随着年龄的老去,从外侧起逐渐“剥离”开去。比如痴呆的进程是,首先知识、理论等推论方面的知性作用减弱,产生出孩子般的感情,不久感情或感性迟钝,本能开始暴露出来,最终本能淡薄,慢慢接近死亡。
这里重要的是构成内心的核心部位的“真我”和“灵魂”。真我是万人共同,灵魂则因人而异。从外向内进行彻底的心性的磨砺就是修行。所谓醒悟,是指彻底磨炼心智,直至真我。
普通如你我这样的凡夫俗子几乎不可能通过磨炼心智实现真我,怎么办才好?通过使用理性和良心抑制感性和本能。遵从发自真我和灵魂的理性和良心,向内心灌输坚定的伦理观和道德观。也就是说,坚持“奉献于社会、奉献于他人”的思维方式,不随心所欲地追求或贪图超出需要的“知足”的人生态度。以这样的理性和良心抑制感性和本能,积善行德,就能磨炼心智,达到醒悟的至高境界。
任何东西对宇宙来说都是必要的也因此而存在。所有的人都得到上天赋予的作用,各自扮演自己的角色。也许从整个庞大的宇宙来看,一个人的存在实在渺小。但是,无论如何渺小我们大家都有存在于宇宙的必然性。
既然我们的生命是价值的,是伟大的,如果碌碌无为地度过这个有价值的人生既是浪费,又是违反宇宙意志的。所以,一是真正心无杂念过好“现在”。二是有义务认识自己的责任,终其一生去努力磨炼灵魂。
以上是稻盛先生哲学的起点和终点,在他的思想体系和逻辑关系里,一切得以自圆其说,不由令人信服。
最后,稻盛先生说:在日益烦乱的社会中,人们好像在黑夜中探索前行。我们每一个人理解各自肩负的崇高使命,贯彻做人的正确原则,努力勤奋地工作、心怀感恩之心、善思善行、诚恳地反省并约束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持续磨炼心智、提高人格,努力做到这些看似理所当然的事情才正是人生的意义。除此之外我以为没有别的活法。
“思想如哲学家般深远,心术如元禄武士般高尚正直,加之以小吏的才干,再加之以百姓的身体,如此则必成实业社会之俊杰。”
圣人匠心,大道至简。信然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