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近期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医闹事件媒体的报导看医疗环境

脑出血,等了4个多小时才手术!

病患抢救无效死亡家属质疑医院:在重症室还要办这么麻烦的手续?

    因在单位体检发现“心律不齐”,“怕死”的邹华安(化名)去厦大附属中山医院做个检查。家人万万没想到,老邹一进医院就再也没出来,几天后竟成永别……

    根据病程记录显示,4月1日老邹先是被发现“房颤”,被建议做造影手术;造影不久发现血栓脱落,形成脑血栓;而在取栓手术后,又被发现大脑出血。

    医院记录显示,从发现脑出血,到主刀医生做抢救手术,家属共等待4个小时12分钟。那一夜,高频的折返奔跑和哭泣,让邹华安的三个孩子刻骨铭心。“等待医生给他动手术,边跑边求,边等边哭,那种无助与恐慌,一辈子都不可能忘掉!”邹家人声音低沉地说。

    4月6日,邹华安离世。“如果那天爸爸不去中山医院,会不会这么快就没了?医生为什么要一个危急的重症室病患,等了4个多小时才给动手术?以后还会不会有病人在中山医院重复我父亲的遭遇?”死者家人悲痛不已。

    沉重的遗憾和撕心的记忆,将伴随这个家族所有人余生的每个清明节。

1 喘!

    邹华安59岁,漳州华安人,厦门某单位保安。虽年近花甲,但平时注重养生,形象年轻,周围人都喜欢称他为“小邹”。

    单位体检,检查发现他血压血糖正常,但心律不齐。“小邹”联想自己最近爬高楼愈来愈费劲,喘得有点厉害。注重健康的他,秉着早发现早治疗的心态,打算去医院做个深度检查。“因为厦大附属中山医院心血管内科在省内很出名,家里就推荐他去那里。”邹华安的大女儿邹大姐说。

    4月1日下午,邹华安一个人来到厦大附属中山医院进行了相关检查。根据医生的诊断:“1.气喘原因待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2.心率失常,持续性心房颤动”。后诊疗计划中提到:“拟择期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明确病变及进一步诊治。”

    看到这个诊断后,邹华安在医生的建议下便办理了住院手续。

    4月2日早上8:50,邹家三姐弟分别接到父亲的来电。邹华安在电话中表示,医生建议他做冠状动脉造影手术,需要家属陪同。老邹告诉子女,他把老伴叫过去医院陪同,让孩子们都安心上班。“怎么需要住院啊?”都是上班族的邹家三姐弟忙不过来,只能让母亲去医院陪护邹华安。《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病程记录》中记录,造影时间为4月2日下午3:20。

    4月3日下午2点多,邹家俩姐妹接到了母亲邹大妈的电话。“我妈打电话,叫我们快过去,说我爸突然出现手脚无力,说话不利索。拍片做CT检查,发现脑血栓,转入心血管科重症监护室,需要转科到神经内科。”

    据4月3日下午3:16《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病程记录》中记录:患者于14:00突发左侧肢体无力、言语含糊,查体:神志清楚,言语含糊等症状。急查头颅CT未见出血灶,考虑急性脑梗死,请神经内科急会诊。

2 救!

“为什么突然出现脑血栓了呢?”接到通知,邹家三姐弟既惊又急,匆匆赶到中山医院。

    4月3日下午4:20,医院神经内科医生在告知风险、征得家属同意后,开始给邹华安做取栓手术。医生在手术中发现邹父右侧大脑动脉M1段闭塞。当晚8点手术结束,隔天凌晨邹华安在病房里逐渐清醒。

    “神经内科医生告诉我们,手术很成功。”邹二姐和邹三弟回忆,4月4日早晨,母亲给他们打电话,说他们父亲已经能自己吃稀饭吃包子,精神挺不错。

    4月4日上午10:07《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病程记录》“医师查房记录”中也印证了说辞:患者左侧肢体无力,言语含糊无加重,无头痛、呕吐、意识不清,神志清楚。

    事情在4月4日晚上有了突变。当晚8点多,重症监护室的护工冲出来,告诉邹大妈“你老伴在床上翻来覆去,很不乖”。

    当时邹大妈心里“咯噔”了一下,“我老公是很坚强的人,不是特别痛苦的事,他不会是这种反应,只有难受得厉害了,才会忍不住。你让我进去看一下”。

    邹大妈跑进重症监护室,看见邹华安正用手拍打自己的脑袋,他说:“我头疼得厉害!”邹大妈心疼地说:“我去找医生。”邹华安说:“快!请医生来给我打止痛针!”

    疼痛难忍的邹华安,开始出现呕吐,情绪愈加烦躁。根据《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病程记录》“抢救记录”和“病程记录”记载:当日20:47患者出现烦躁,呕吐非咖啡色胃内容物一次,继而意识不清,言语含糊……急查头颅CT结果提示右侧基底节区血肿,中线结构移位。考虑脑梗死合并出血转化,血肿量大,脑疝形成,病情极危重且预后效果差,死亡率高。

    医生让邹大妈通知子女赶紧过来,邹大妈急了。“一个身高大约1.59米、挺瘦的女医生问我能做主吗?我说我是他老婆,什么都能做主,赶紧安排抢救。医生说现在有点严重,让我通知孩子全部过来。我说我人在这里,赶紧救他。医生转身,没再回应我要求。”邹大妈回忆。

3 堵!

    4月4日晚。清明长假前一天夜里,厦门岛内大堵车。邹家三姐弟心急如焚,他们在晚上8:50左右接到母亲的电话后,从机场附近的家里,打车赶去中山医院。

    晚上9:20,医生给邹华安会诊,发现他出现“瞳孔不等大小”状况。邹华安意识开始模糊。

    马路上堵得水泄不通,邹家三姐弟的心更是堵得透不过气。“救爸要紧!我让我妈赶紧先找医生签,我们在半路上堵车了。我妈哭着说她当然想自己去找医生签,但医生要求子女过来。”但邹大妈焦急地交涉,并没有换来抢救的手术。

    晚上10:12,邹家三姐弟跨越了大半个堵塞的厦门岛,赶到厦大附属中山医院。

    根据录音显示,事后邹家三姐弟质问院方:“我爸手术,我妈作为配偶为什么没有签字的权利?”医院工作人员说:“她可以签啊!”邹家三姐弟追问:“既然她可以签,那为什么还要等我们过来再办理相关手续?”录音里没有正面的回应。

4 贿!

“爸在等手术!快跑!”邹家三姐弟心急火燎地跑进神经外科办公室,找黄主任签字。黄主任打开电脑,向姐妹俩介绍邹华安的病情。“我们很着急,结果黄主任讲了很久关于医学的东西。我们想要签字,对方说这是医院的程序,必须走的流程。”邹大姐愤懑地说,本以为听完黄主任的介绍便能签字,没想主任让他们去找一位“陈博士”办手续。

    赶紧!三姐弟辗转来到陈博士的办公室。“他也拿起我爸的CT片,跟我们讲了和之前黄主任讲的一模一样的话。”邹大姐告知,黄主任已经介绍过情况了,问能不能马上安排抢救手术?“陈博士说‘我们知道了,我们知道你们着急’,还说他和黄主任是一个团队的,办手续签字,流程是这么走的。陈博士跟我们边说话,边喝着易拉罐饮料,然后他以需要时间准备资料为由,让我们到办公室外面等。”

    看着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三姐弟心里煎熬难耐。邹大姐提议:“这么等下去实在拖不起,得求医生赶紧手术。”她就问妹妹身上带了多少现金,打算给黄主任送礼金。“微信转账人家肯定不敢收!我没带现金,两个姐姐站在楼道上,掏尽身上所有现金,大姐只有900元,二姐拿出1100元,正好凑齐2000元整数。”邹三弟告诉导报记者。

    邹大姐折返跑回黄主任办公室。“我跑上去,将2000元塞进黄主任的手里,哀求他快点,然后回到陈博士办公室门口。黄主任什么也没说,收下礼金。”

5 亡!

    “爸,你醒醒,再坚持一会,医生马上手术!”邹家三姐弟回到父亲的重症病房,用闽南语向父亲哭喊着,但邹华安此时已经毫无反应。

    “当场的医护人员告诉我们‘不用喊了,你爸爸已经陷入重度昏迷,我们也没办法,已经催了手术室好几次了’。”邹家三姐弟闻言心痛不已。

    直到4月5日凌晨0:59,邹华安终于进行抢救手术。从《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病程记录》重症医学科(病区)“术后首次病程记录”中可以看出,邹华安的手术从0:59分一直持续到凌晨5:05才结束。邹家三姐弟和邹大妈,都在手术室外守着。

    手术结束后,医生告诉邹家三姐弟,手术不理想,一直处于神志深昏迷状态。术后,邹华安又出现了脑出血。

    4月6日凌晨2:40,邹华安再次被推入抢救室。

    凌晨3:30临床宣告死亡。这是《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病程记录》重症医学科(病区)“抢救记录”中对邹华安生命终结的记录。

    “对于重症患者的抢救,没有绿色通道吗?从医生发现病人脑出血病危,到手术抢救,为什么要等4个多小时?这算不算变相的见死不救?”邹家人寒心不已。

    邹家三姐弟表示,愿意为自己的一切陈述负法律责任。

医院回应

一直在为手术做准备

    就患者的质疑,4月22日,厦大附属中山医院医务科相关负责人,接受了导报记者的采访。

    是否要求患者子女办理签字?“患者本人脑出血,只要有一个亲属或者陪伴人签字我们都会同意,总值班或者医务室的人签字也可以进行手术。因为手术风险特别大,医生和病人老伴讲述了手术的风险,让家属考虑是否手术。并不是医院要求等孩子来,而是老人要求。”负责人说。

    脑出血手术准备了多久?“从CT检查出来确诊后,医院就一直在为手术做准备。因为患者前面在做溶栓,有出血的风险。当时神经内科查患者的凝血指标,麻醉科评估麻醉风险,神经外科联系麻醉科、手术室做准备。具体时间以病历记录为准。”负责人说。

    黄主任有没有收礼金?“收红包的事,当时神经外科医生已经要上手术台,家属此时冲过来往医生口袋里放了东西,医生当时有拒收,但患者家属放完东西后就直接跑了。这位医生第一时间按照医院的程序上交红包,衣服一换就进了手术室,至于红包里是卡还是现金,医生根本不知情,没时间打开红包看。这笔钱正常情况会全部打在患者住院费里,应该已经打入住院费中了,这个是通过纪检的手续。”负责人说。

家属痛陈

重症室办手续这么麻烦?

    针对医务科负责人的解释陈述,邹华安家属提出反驳。“医院怎么能这么说?我妈听完气得血压都高了。我爸病危,我妈求医生快救人,怎么会说等我们过来再办手续?事实上等我们过来了,跑手续还费了那么长时间。正是因为手续办不顺利,拖得太久,我们才无奈给主任送礼金。谁想得到都住重症室了,手术还要办这么麻烦的手续。”

    至于红包问题,邹大姐说:“究竟是黄主任撒谎,还是有人要帮他站台?那天晚上我们慌成一团,哪带信封和红包纸了?钱没有外包装直接塞给他,他没推辞。开颅手术完,他还跟我们交流了很长时间。事后纠纷协调,黄主任又跟我们见面了几次,怎么都没听说他退赃的事?关于受贿定性的事,我们还有其它证据。”

专家说法

脑出血急救有“黄金时间”

    针对脑出血手术准备时间和相关抢救的问题,导报记者就此采访了省内一位三甲医院的专家。因为行业回避原因,他表示不便发表意见,婉拒了采访。导报记者只得舍近求远,采访外省专家(因为可以理解的原因,我们隐去其单位和姓名)。

    脑出血急救的最佳时间是多少?“时间就是生命,脑出血意外跟心脏猝死一样,危险性极高,脑出血急救在最初5分钟至关重要,最好能在2小时内手术,尽量不要超过3小时,时间长了会大大增加中风并发症和后遗症的风险,甚至有生命危险。”湖南省某三甲医院的专家说。

    脑出血的治愈概率有多高?“没办法一概而论。一旦被人们碰上,就需要采取较快的急救方法来挽救人们的生命,送得及时、出血量少且部位不太重要的,一般愈后较好,后遗症也比较轻;出血量大又被拖延治疗的,最后即使救回一命,生活质量也较差。还有少数病人病情特别危重,可能在医生赶到进行专业救治时,呼吸心跳已停止。”广东省某三甲医院的专家说。

    脑出血手术,需要准备4个多小时吗?“我不了解现场情况,这个问题不好说太细。我只能说在我们医院肯定不用!”湖南省某三甲医院专家说。

    “脑出血的严重程度要根据出血量来决定。医生应该很清楚,4个多小时的等待,对这样的病患意味着什么?!在重症室里发生这种事,完全可以第一时间着手抢救处理。”广东省某三甲医院的专家说。

记者手记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一个做心脏病检查而住院的病人,造影手术后发现血栓,取栓手术后发现脑出血,脑出血后隔了4小时12分开始动手术……

    逐渐加剧的病情以致殒命,究竟是偶然事故,还是先后存在因果关系?病情十万火急,为何让家属疲于奔命在办理手续中?

    生死关头,准备了4个多小时才得以进行的手术,是行业规定时间,还是特殊个例?以后还会不会有类似的病人遭遇这样的对待?

    病患的不幸遭遇和家属的这些疑惑,希望能得到相关部门权威公正的总结和解释。

    希望在这起悲剧中的医务工作者,牢牢记住“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殷殷嘱托,认真回顾“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的仁心厚德,要向筚路蓝缕的前辈医护工作者学习,用仁与敬畏对待生命之义、以爱与继承传递本草之情。

    重温誓词: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导报记者朱黄 叶晓菲 沈威

关于海峡导报报道严重失实的声明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今天

2019年4月24日,海峡导报报道有关患者邹某某与我院的医疗纠纷,内容严重失实,现澄清如下:

“术前等待4个多小时“

不是事实!

患者4月4日晚近21点发生病情变症,行急诊CT检查,于21:31分做出报告,明确脑出血诊断。神经外科急会诊后,开始做手术前准备,包括麻醉评估、凝血功能检查排除绝对禁忌症等,23:59患者被接入手术室。从确诊到手术整个过程两个半小时。

“火线收礼金,才给做手术”

不是事实!

4月4日晚上,患者脑出血,病情危重,神经外科手术医师与患者家属进行充分的术前谈话后,手术前,患者女儿将一卷现金塞进医师白大褂口袋中后即离开,医生推拒不过,暂时收下。手术后医师就将钱款交给护士长,并缴交患者住院金。

“要求子女必须到场签字”

不是事实!

医生告知患者妻子病情,决定手术需要患者妻子签字。因手术风险大,患者妻子迟疑,并说“什么都不懂,无法签字,儿女已经在来医院的路上了”,医院并未要求等孩子来签字手术,并未因签字问题耽误手术。

“病情十万火急,却让家属疲于奔命在办理手续中”

不是事实!

患者当时病情危重,麻醉及手术风险很大,必须按诊疗规范向家属告知相关风险、家属知情同意后签字。不存在办理其他手续的情况。

因患者家属质疑诊疗过程,医院从2019年4月6日至23日期间9次与家属沟通协调,并多次耐心、细致地与患者家属进行调解,并告知纠纷处理途径,但其始终不采纳我院及厦门市医调委的调解方案,均未达成共识。

患者家属多次纠集众人到医院公众场所拉横幅、烧纸钱、设灵堂大肆医闹,严重扰乱了正常的医疗秩序。

医院对该患者的不幸离世深表哀悼,对患者家属深表同情。但是,患者家属的过激行为已严重影响了医院正常的医疗秩序。医院希望患者家属通过正规途径(医疗纠纷调解委员会、医疗损害鉴定、医疗事故鉴定、司法鉴定)妥善解决纠纷。

医院诚恳接受社会各界以及媒体的监督,但是对于明显带有煽动性和情绪性的失实报道,医院将予以坚决的抵制!

以上是厦门中山医院近期的一起医闹事件当地权威媒体的报道和医院方的回应。

事情没有那么复杂

病人因胸闷入院,检查出脑梗,医生有做溶栓治疗,进行手术风险较大,医生要求家属签字才能同意手术,老人家不懂,想等到儿女过来再决定签字再做手术。

期间儿女因堵车等原因发生了时间延误,耽误了病情,后因脑血栓合并出血形成脑疝患者不治身亡。后续患者家属处理时按典型医闹的模式处理,在医院拉横幅,摆灵堂,制造压力争取说法和赔偿。严重影响了医院正常的运作。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是厦门地区最好的几所医院之一,患者家属的医闹行为对医院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加上当地媒体的预设立场,报道中有一些明显贬义的词汇误导群众,给医院和当事医生造成了很大不良影响。

手术前医师都要向患者或家属交待术中或术后可能发生的危险,并列出一份写有可能发生的危险的文书,让患者或家属签名同意,然后才能实施手术。手术同意书是现代医疗制度中医患之间的重要法律文书。

患者家属不签字不做手术,这是按国家卫生部门《病历书写规范》执行的。当事医生在程序上是正义的,但程序有无漏洞,像如此危急的情况,是否可以通过医生与患者子女电话沟通,然后再通过社交应用传送签字图片的形式授权医生可以做手术?

我们同情逝者的遭遇,这样的事情发生在哪个家庭都是悲痛的事情。患者家属事后想要合理的解释和说法,或者争取应有的赔偿,无可厚非。

但要遵循合理的途径,在卫生部门成立了”医疗事故调查小组“的情况下,患者家属完全可以先处理后事再等卫生监督部门的调查结果,如果以”我闹一闹,可以争取到更多“的思维指导行事,在医院拉横幅设灵堂,用舆论压力迫使医院方做一些让步的赔偿,这是极其不正确的。

只要不是违法犯罪的事情,事关普通群众的权益问题,现在大家发声都非常容易,没有哪个部门能压下声音,也没哪个部门敢不秉公处理。用类似古代“击鼓鸣冤”的形式没必要,也不尊重死者。

当地权威媒体保持客观公正很重要,明显带有立场的词语比如“贿”。搞清楚事实没?真收了钱?在这种紧急情况下哪个医生是脑子被门夹了才敢收这两千块钱,一个能做此类手术的医生会差这两千块钱?

医生是出于自我保护和程序正义的情况之下才做的患者家属没签字不做手术的决定和行为。不要上纲上线,道德绑架!医者父母是不错,但《海峡导报》记者敢说医生不签字出来问题不用医生负责?

正是一些新闻媒体不实报道误导舆论造成医患关系紧张,医护群体在遵循自我保护原则的情况之下才更注重程序正义!

据医院方所陈述的来讲;并没有一定等到患者子女签字就进了手术室!至于事实如何,客观公正即可!

一个程序错误造成的事故比一个程序正义没办法避免的事故对当事人的伤害更严重,严重到会影响一个医生的职业生涯,以患者家属的医闹思维,甚至是人生安全!

医生的选择是否有瑕疵?因为不在现场,不可置于评价,如此危重的情况,医院的管理制度来讲是有“脑卒中病人绿色通道“的。

即优先抢救可能有生命危险的如中风心梗重大外伤等病人,权宜行事。涉事医生是否遵循了”绿色通道“的相关管理制度,需要等待卫生监督部门公布的结果。

现在的医疗资源如此紧张,医生特别是三甲医院的医生高强度工作的情况之下,媒体是否应该遵循公正不设立场的原则,客观公正的报道医疗纠纷,不要对舆论造成不好的误导,特别是政府喉舌的纸媒,是否更不应该预设立场。

医闹无论在何种时期都不应该提倡,特别在现在法制越来越健全的情况之下,完全有合理的途径申述。

最后希望如果最后的调查结果出来医疗管理制度有程序不合理,希望能早点补上补丁,少发生一点这样的事故.

愿逝者安息!

愿大家都健康!

愿医疗工作者在辛勤工作的同时不要面对一些不公正的待遇!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近期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医闹事件媒体的报导看医疗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