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理喜剧看成长的可能

这篇文章写于2016-1-27(春节前一天)。

两部贺岁喜剧片,正在热映中,由互联网巨头作为制片方,倾力为全民普及心理学常识,不知道你的观影体验如何?

如果你观影一周,还没”抢“到敬业福,注定今晚你还会继续欣赏集五福这部剧,因为你心有不甘。如果你已集齐了五福,注定今晚你要去关注它的大结局。

“当我们爱上一个东西的时候,爱的也许不是这个东西本身,而是我们贯注在上面的心血。”                --王小平

这部大片掀起了全民热议的话题,得益于一种游戏特质:“随机不确定的奖励,会给参与者带来持续不断激励。

每天限量发售,让我们更加珍惜“稀缺资源”,直接击中大众的软肋:怕错失机会。
大家可以互通有无,把自己多余的福卡赠与好友,又满足了我们的社交需求。
“全民偷菜”模式的演变,也让我们乐此不疲。

动动手指就可以行动起来,同时得到一次和许久不联系的好友互动的机会,谁还会真正在意投入了多少时间,最终又得到了多少回报呢。

大家都在参与,并不是这事很重要,而是其准入门槛很低,零碎的时间刚好拿来填补一下。既然大家都在参与,怎么能少掉自己呢,不能表现得太不合群吧。之所以归入心理喜剧片,它既给大众参与者带了些许乐趣,也使制片方得到了他们所想要的。

看完这部喜剧,更让我相信:未来大多需求是被制造出来的,正如节日是人造出来的一样。互联网上营销做得好,传播会像滚雪球一般,越多人参与,越多人跟风。商业尤其擅长此道,创造需求,扩大需求。写到这,我想给中央领导写封信:弘扬社会主义价值观,最佳的姿势是--立足“五福”大好形势,不断打造更多正能量的“福卡”。

大家通常都喜欢拥有掌控感,大都羡慕如来佛的手掌心。而面对真正重要的事,我们内心常会考量:我做成它的把握有多大呢?

我们更愿意待在熟悉的心理场景中,扮演一个老戏子,老调重谈,一遍又一遍。保持一种,此刻我正在忙碌的状态。今天也许不记得,昨天做过些什么,也不知道今天为了什么而活到明天。这样的心理模式一再持续,以至于有些人,生命的后几十年,如从前自己的影子一般存在着,末了,还不忘发一声长长的叹息:“唉!时光匆匆,如果当初…” 聊以慰藉,他们很少投入到对自己真正重要的事情上去,再来一遍依旧如此。

成长是一个严肃而重要的事情,在通常社交场合下,它显得有些不合时宜。成长需要触动内心的脆弱,会感觉羞、感到痛,然后再走向坚强。

大家更偏向去做容易的事,而不是重要的事。但由于我们心里其实知道什么才更重要,因此大家愿意倾尽全力,让最爱的人来做重要的事,结了婚的人希望自己的伴侣更多的改变,做父母的人会对孩子的成长抱着很大期盼。有些微妙的是,我们很多人都不大愿意在自己的成长上多加投入,好像爱自己就是保持现状不用改变。

终身学习,才是对自己负责任的态度。个人认为,教育最大的失败在于:让受教育者排斥教育。如果教育真能担当起它的责任,人会不断走向更高层次,用不同的思维不断审视生活,看到生命更多的可能性,把自身潜能开发出来。

一些人想要去改变些什么,如何开头,比较困难。记得上学时写作文,每次我总在写第一段花费很多时间,而由于时间限制,后面不得不草草了事。

现在我能想到最好的开头方式:提出自己真正关切的问题。问题就好比是靶子,为了打中靶心,我们开始练习射击技巧,磨练意志。当我们有了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便不再盲从他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判断来做更多重要的事,从而获得内在的满足感,我想生命便也许会打开来的。

成人需要担负更多责任,做一些无趣的事,但我们不甘做无趣的人,在别人面前,我们怕显得笨拙无趣。

有趣的核心只有一个字:玩。孩子常常是最懂得玩的,他们追逐新奇、全神投入、不理会旁人眼光(主要是无法会意)。

愿你的生命如花儿般绽放出来,活出本色,在未来成长为自己喜欢的样子。

如果你想更多和我交流,可以加我微信:dudu1016060312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心理喜剧看成长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