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佳书评】回归本真,做一名潜心研修的“匠人” ——读《匠人精神》有感

【佛佳书评】回归本真,做一名潜心研修的“匠人” ——读《匠人精神》有感_第1张图片
秋山利辉先生.jpg

周边小游的计划,硬是被上海这淅淅沥沥的雨,给打破了。也罢,索性安居小屋,认真读起书来。

上午,一口气读完了秋山利辉的《匠人精神》,拉家常般的朴实语言,娓娓道来的,却是深刻厚重的人生含蕴。

日本神奈川县横滨市都筑区,有一家叫“秋山木工”的家具制造厂,经营者秋山利辉,是一位已逾古稀的老者。“秋山木工”的家具由具有一流技术的匠人打磨而成,可供客户使用一百到两百年;“秋山木工”的匠人均经秋山先生一手培养,8年,潜心沉淀,精进研习。

“秋山木工”培养一流匠人的方式,精髓都浓缩在“匠人须知30条”里。《匠人精神》就是秋山先生一流人才培养的心语分享录。

读罢全书,掩卷回味,咀嚼浅显亲切的文字,有三点,想要与大家分享。

1 淬炼心性,人品比技术更重要

进入“秋山木工”,成为学徒,第一门功课便是大声背诵“匠人须知30条”。这业已被世界很多大企业奉为人才培养“葵花宝典”的30条,仔细梳理下来,至少有10条与淬炼人的心性品格有关。

秋山先生自己也一再强调,“一流的匠人,人品比技术更重要”。他人才培养最主要的方面,就是淬炼人格。

关于人格,大学上国文课,一位我特别敬重的老教授在讲述“伊甸园”时,有过一段蛮形象的描述。

“蛇,原本是媚惑天使切西亚的化身,她美丽漂亮灵巧。但后来受到撒旦的指使,引诱夏娃吃下了伊甸园里‘辨善恶’的果子,惹怒了上帝,遭到诅咒才成为了终身趴在地上,软塌塌,没有手脚,抬不起头的生灵。人与蛇不同,人有脊椎骨,没有脊椎骨,人与徒有其表的蛇无异。而人的脊椎骨,就是人格,靠它,我们才能挺起腰杆站起来。”

有了人格,人才能挺直腰杆站起来。这一点,也为秋山先生所认同。在“30条须知”中,秋山先生要求工匠要懂得感恩、不让周围人焦躁、有责任心、开朗、和蔼可亲、能为他人着想、乐于助人等。这些品质,其实,我们日日都挂在嘴边,但能够真正做到的,寥寥无几。因为,我们都太擅长拿道德去绑架别人,却很难用同样标准要求自己。

就我自身经验来说,一个拥有好的人格的人,至少具有两点品质,一是懂得感恩,二是乐观。懂得感恩,才会变得谦卑,才会懂得珍惜,才会常乐,才能进而变成美好的个体;能够正面乐观,就能释放出积极信号,形成强大的正面磁场,就能吸引美和善的人、事、物,最终就能形成美好的群体。由美好个体到美好群体,终究会汇聚成美好的世界。

所以,美好的世界,最终是由美好的人构成。美好的人,就是具有高尚人格的人。
因此,一流人才的培养,首先是人格的培养,进而才是技艺、能力的培养。深深认同秋山先生。

2 潜心研习,专注坚持

我们所处的是一个一味追求速度、刺激的时代,读罢《匠人精神》,了知“秋山木工”的每一位匠人均需接受8年的学习,8年只潜心做一件事情,深为震撼。

记得电影《一代宗师》里有一句话,“功夫是什么?功夫就是时间”。可不是这样嘛。真正的功夫,可不就得从最基本的蹲马步开始反复训练嘛,基础打好了,才可能慢慢进入腾云驾雾的境界。

学功夫如此,学木工如此,做任何事情何尝不是如此呢?

秋山先生认为,要想成为一流的“匠人”(这里的匠人其实完全可以泛化为各行各业的精英人才),就必须执着一事。什么是“执着”呢?一遍又一遍,坚持完成一件事,就是执着;专心致志,持续做一件事,就是执着。

但问题又来了,很多人都会抱怨,“我得有能让我专注的那件事才成啊”。首先,坦诚地讲,我自己也还在逐步寻找的路上,所以,你不孤单。但同时,我也有两点体会。

第一,我相信,我们或多或少一定都会了解自己的天赋是什么,或者说我们一定知道做什么事情能让自己获得真的快乐与满足。静下心来,把它们找出来。就我自己而言,用流利的外语和人交流时,站在讲台上分享自己的故事时,写文字看书时,做瑜伽冥想打坐时,我就能够感到真的快乐真的满足。于是,现在,我就慢慢强迫自己,每天抽出时间来投入到所爱中去。你看,此刻坐在电脑前写这篇文章,就是例证。

所以,不要抱怨说自己就没有“天赋”,就没啥喜欢的。世界上没有两片一模一样的叶子,自然也没有一模一样的人,既然人人都有差异性,这些差异性就是你的“天赋”啊。用心去认识自己,找出自己的所爱,慢下来,慢下来,用心将它做出品质,体会其中的乐趣,并坚持下去。

第二,很多时候,我们不是没有自己热爱的事,但最终却并没有坚定走下去,只因别人“泼冷水”,别人“不信任”。我们都患上了“太不相信自己却太相信别人”的病。我们忘了,主宰自己人生的人,只有我们自己;我们忘了,每个人都是从自身经验出发,做出评价,而每个人的经验都有局限性。

有个同学唱歌很好听,很喜欢钢琴。高考时,他妈妈说,算了吧,音乐不是正经事儿,还是学计算机更有前途。于是,他学了计算机。如今在一家私企上班,上次见面,他不无遗憾地说“每天都在混日子,14年没碰过钢琴”。

我当时就在想,如果以后,我有了孩子,很喜欢种田,只要他真觉得种田很快乐,乐在其中,我就会支持他种田,我真这么想。

奥普拉是我非常喜欢的脱口秀主持人,在20年回头看节目中,她谈到刚出道时的情景。烙着“私生女”的标签,没有撑腰的背景,没有出众的外表,在60年代种族歧视严重的美国,这位来自乡村的黑人女孩,决心要在电视台打下自己的一片天地。奥普拉回忆说,当时身边没有一个人相信她能成功,都在劝她别异想天开,趁早死了心算了。但奥普拉没有放弃,她凭借自己的才华和努力,最终成为具有10亿美元资产的著名主持人。奥普拉不无苦涩地说,当初怀疑她的那些人,如今见到她,第一句话竟然是“我就知道你能行”。

是啊,还记得电影《当幸福来敲门》里克里斯对儿子说的那句话吗?“如果你有梦想,就要去捍卫它,别让别人告诉你,你成不了才,即使是我也不行。”是的,我们都该有捍卫自己梦想的勇气和决心。

静下心来,寻找自己的优势与热爱,回到基本面,去做对的事,并以愚公移山般的坚持,激活自己所有的内在力量,潜心研习,精进专注,全然投入,最终,你就都能成为一流的“匠人”。

3 守破离

在谈完“匠人须知30条”,秋山先生总结了通往一流的三个阶段,即“守破离”。在我看来,“守破离”三字,道尽了学习任何新事物的方法。

,是学习的最初阶段,也就是模仿阶段。秋山先生说,在这一阶段,学徒们对师傅所说的东西,都要全部回答“是”。要忠实地全然地对师傅教授的知识加以吸收。我自己是学外语出身,在学习翻译和练习口语时,最初阶段,就是模仿,模仿发音,模仿译文。没有模仿,就不会有突破。

,是学习的第二阶段。所谓破,就是将师傅所教授的基本知识,精进下功夫,努力变为自己的本领。按照我自己的理解,也就是知识的内化过程。打破所学知识的结构,进行重新组合,真正变为自己的东西,并且添入自己的理解。

,是学习的第三阶段。对于在“秋山木工”学习本事的工匠们来说,离,就是从师傅那里独立出来,创造自己的新境界。达到这样的阶段,秋山木工需要至少8年的时间。若是运用到我们自身的学习中,离就是独立运用知识的阶段,在运用中不断修正自己的知识,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并最终超越固有知识,构建自己新的知识体系。

“守破离”,其实是日本传统戏剧“能乐”大师世阿弥的一种戏剧理论,现在想来,和清末著名学者王国维先生的“人生三大境界”之说颇有异曲同工之妙。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里写道,“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抛开美学层面的内涵不谈,若单从治学修业上看,世阿弥和王国维都认为,学习其实都得经过一个从模仿到内化到创造性运用的过程。

上海的雨,依旧没有停歇的意思,写了这么多,不知您是否耐心读完了我的分享。要谢谢您的肯花时间。

总之,这是一本值得您去耐心体会、认真实践的书。

你可能感兴趣的:(【佛佳书评】回归本真,做一名潜心研修的“匠人” ——读《匠人精神》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