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读了两本书——斯坦诺维奇的《这就是心理学》和《超越智商》,读完惊出一身冷汗。结结实实的冷汗。
除了相见恨晚以外,就是后怕, 如果没有读这两本书,该多可怕!
先介绍一下这两本书吧。
1
《这就是心理学》,有个早点的版本叫《对伪心理学说不》,国内出版商为了销量,各种换汤不换药的把戏就不说了。
书的原旨是要澄清大众对心理学的误解,把“占星术”“笔迹学”“心灵鸡汤”等大众传媒对心理学的歪曲宣传,从“心理学”里清除出去。
为了讲清楚这个问题,作者从“什么是科学”入手,告诉读者,一个研究或者理论,如果是科学的,就得有三个重要特征:
(1)应用系统的实证主义
可以理解为:成体系的、基于现实的观察和实践。
(2)具有可重复性,经过同行评审
即同一个实验,你做也是这结果,我做也是这结果;所有的结论,都要经过同行科学家的检验和审查(能够在公开学术刊物上发表)。
(3)该问题是实证可解的问题
该问题是现有手段可以解答的,比如“在日托期间,给予结构化语言刺激的儿童,与没有给予刺激的儿童相比,是否可以更早地做好接受阅读指导的准备”。“人性本善还是本恶”“人生有什么意义”就不属于实证问题。
天啦,这哪是讲心理学的,根本就是大学生入学必读书目好吗!!
读完以后,发现自己的头脑里,真是一袋浆糊,而且做了7年的所谓科研,竟然连科学思维体系的边都没摸着。
在大学里,就隐隐约约有种疑惑,所做的研究真是太随意了。写学术论文,比起读后感来,也高级不到哪儿去。这就是科学吗?这就是科研吗?为什么可以随意到,任何人都能凭空产生概念,给现象起名字,并写出似是而非、模棱两可的论文?
老师们忙着给我们灌输所谓的基础知识,和一套一套天花乱坠的理论。我照单全收,并深信不疑。至于感到违和的那些部分,我以为是自己资历尚浅,看不懂那些高深的研究著作。
“科学”,在我眼中其实成为了深不可测的神秘谜团。
对于什么是科学,什么是科学的研究方法,我竟然连边都没摸到,更不要说系统地对此建立起正确的知识框架。
好了,那些被“流行心理学”欺骗的人里,也有我的一份。
2
《超越智商》旨在对大众讲解,广为流传的“智力”概念之误区,及其危害;并提请人们注意,一直被忽视的“理性”,有多么重要。
第一部分,作者提出“三重模型”来解释人们的思考过程,让读者了解,“当我们想东西时,我们是怎么想的”。结论是:
如果要树立与现实相符的目标,并能够高效实现该目标,获得良好的生活,光智商高根本不够,还要有足够高的理性。
第二部分讲解使人们产生“理性障碍”的种种因素,包括认知吝啬鬼、框架效应、我方立场信息加工、多重心智冲突等等。
第三部分讲解正确、错误的心智程序,总结各种思维谬误,并指出提高人类理性的社会意义。
大脑是很懒的,永远默认启用最节省能量、最不费力的自主心智。如果对这件事没有足够的认识,不去有意识地训练理性,获取概率理论、推导因果关系等有用的心智程序,就好像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里爬山,不摔跟头才怪!
迄今为止,我在一片懵懂和混沌中,仅仅凭借与生俱来的本能,凭借残缺不全、未曾经受过训练的理性,做着各种“思考”和决策。甚至自以为聪明,自以为英明!(毫无疑问,我犯了“过度自信”的思维错误)
我就好像手无寸铁、未经任何训练的新手士兵,没有铠甲,没有刀剑,乱闯乱逛,随便一个稍微比我懂点知识、有那么一点点武装的人,都可以轻而易举地将我置于死地!
可怕的是,越是这样的人,越是自以为得计。
大刘在《三体》系列里提出“黑暗森林”的假想,即宇宙是一片杀机重重的黑暗森林,每个文明都是悄悄行走其中的猎人。为了生存,唯一办法是,无论谁冒头,一枪毙掉。所以,“不要回答!不要回答!不要回答!”
现代社会生存之险恶,说是在黑暗森林里行走,也不逞多让。在你不知道的地方,有比你更狡猾、掌握着更多知识、技术和武装的人们,若你技不如人,就免不了被欺负、收割、利用的命运。只是这种收割极为隐蔽,难以察觉。你只是不明白,生活是怎么一步步变成现在不尽如人意的样子,却搞不清楚这背后的机理。
广告商利用人性的种种弱点大肆营销。超市的货架摆放,商品的照片、气味和形象,都精心按照消费者的喜好来设计。各种自媒体文章,巧妙地煽动、放大各种非理性情绪。自媒体文章只需要你转发,好让它们收割流量,并不真正关心,你能从中得到什么。
如果你技不如人,不免在与更厉害的对手较量中一败涂地。同样地,这种“败”,很隐蔽,你甚至意识不到自己有“败”。
无论是思考、推理、决策、判断,情绪管理,自我管理,都有很多方法和工具。会用工具帮助人类在与其他物种的竞争中,登上头把交椅,站到食物链的顶端;那些会用工具的人,也会以同样的方式成为同类中的佼佼者。至于不会用工具的人,只好割地赔款,一败千里。
人类科学研究得到的精妙、高效的思维工具,我一无所知,更不要说用来改善自己的生活和思考方式,做出更有效的决策。在我眼里,它们反而成了遥远、复杂、模糊的东西,仿佛离我的生活有十万八千里。流传很广的那句段子,“懂微积分有什么用,买菜又用不上”,我竟然傻乎乎地相信了。
我不懂概率,不懂批判性思维,在我长达二十多年的学生生涯中,遇到真正了解这些的人,也很少。我甚至以为,这样是对的,因为数学和经济学,只要留给数学和经济学家研究就好了。
我,身为一个经过7年“专业训练”的研究生,尚且愚昧至此!
Anyway,终于,在我人生的某一个还不算晚的时候,我读了斯坦诺维奇的书。
幸甚至哉!
真是惊出一身冷汗。如果现在还没认识他,真不知道要继续愚昧到什么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