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法】排序(六)堆排序

【算法】排序(六)堆排序_第1张图片

正文之前

这一篇文章介绍一下堆的概念,以及堆排序

  1. 基本概念、最大/最小堆
  2. 堆排序
  3. 分析

正文

1. 什么是堆

堆不是单独的一种结构,而是一种树状数据结构,通过二叉堆来实现,二叉堆也就是二叉树的一种,讲白了就是类似二叉树,只不过满足:

  • 除了最底层,其他层全满,最底层按照从左至右的顺序填入节点(完全二叉树)

  • 父节点大于等于或小于等于子节点,这两种情况就成为了最大堆/最小堆的定义:

最大堆:任意节点大于等于它的所有后裔(不仅是子节点,还有子节点的子节点等等),最大节点在堆顶

最小堆:任意节点小于等于它的所有后裔,最小节点在堆顶

还有一种叫法是大顶堆/小顶堆

给个图吧:

【算法】排序(六)堆排序_第2张图片

2. 堆排序

堆排序的步骤是这样的:

  1. 用给定数组构建堆
  2. 一个循环,每次选择堆顶元素,调换至末尾,然后缩小范围(相当于取出队首元素,添加至末尾,一轮循环后,数组就有序了)

首先我们先来写一下确定节点位置的代码:

    /**
     *  因为下标是从 0 开始的,在获取节点
     *  的时候要多 + 1
     * @param node 给定节点的位置
     * @return 对应节点位置
     */
    public int leftNode(int node){
        return 2 * node + 1;
    }
    public int rightNode(int node){
        return 2 * node + 2;
    }
    public int parentNode(int node){
        return (node - 1) / 2;
    }

这里的 parentNode() 方法没有用到,但是这个计算父节点的方式下面要用到,然后我们来写调整堆的方法,采用递归的方法,每一次递归我们只针对某个节点以及它的子节点:

    public void maxHeapify(int[] heap, int length, int node){
        //获取左右节点
        int left = leftNode(node);
        int right = rightNode(node);
        //当前最大节点(堆顶)
        int largest = node;
        //如果左子节点的值大于父节点的值,就改变 largest 的指向
        if (left < length && heap[left] > heap[largest]){
            largest = left;
        }
        //如果右子节点的值大于父节点的值,就改变 largest 的指向
        if (right < length && heap[right] > heap[largest]){
            largest = right;
        }
        //如果 largest 的指向改变了,就说明要调整堆,调换两个元素的位置
        if (largest != node){
            int temp = heap[node];
            heap[node] = heap[largest];
            heap[largest] = temp;
        } else {
            return;
        }
        maxHeapify(heap, length, largest);
    }

然后是构建堆的方法,就像在上面的代码中定义的寻找父节点位置的方法一样,(heap.length - 1) 代表的是堆中最后一个节点位置,(heap.length - 1) / 2 是最后一个节点的父节点的位置,从这里开始构建堆,避免多次不必要的递归,提高效率:

    public void buildHeap(int[] heap){
        for (int i = (heap.length - 1) / 2; i >= 0 ; i--) {
            maxHeapify(heap, heap.length, i);
        }
    }

最后便是堆排序的代码:

    public void heapSort(int[] heap){
        for (int i = heap.length - 1; i > 0; i--) {
            int temp = heap[0];
            heap[0] = heap[i];
            heap[i] = temp;
            maxHeapify(heap, i, 0);
        }
    }

划重点:这里之所以要用 i 来代替 heap.length,是因为我们要模拟从堆顶删除节点,实际上并没有删除,只是把它换到了末尾,所以通过堆大小 - 1 来达到模拟删除的效果

画了个堆排序的过程图:

数组 [3,5,2,6,4,1,10,7,9,8] 构建完后就是图中 1 的堆,然后把 4 和 10 对调,再调整堆,得到图中 2 的堆,把 6 和 9 对调,然后调整堆,以此类推:

【算法】排序(六)堆排序_第3张图片

接下来是计算的结果:

【算法】排序(六)堆排序_第4张图片

构建最大堆进行排序的结果是升序,因为大的节点在末尾,如果要降序排列,就构建最小堆

3. 分析

  • 时间复杂度:

时间都花在了一开始的构建堆和接下来的调整堆过程,对于 n 个数:

首先是新建堆,时间复杂度 O(n)

每一次的调整堆都是 logn,总共有 n - 1 次,为 (n - 1) * logn = nlogn - logn

所以堆排序的时间复杂度是 O(nlogn)

  • 空间复杂度

O(1),因为是原地排序,没有借助其它辅助结构

  • 稳定性

不稳定

你可能感兴趣的:(【算法】排序(六)堆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