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知道答案

身体知道答案_第1张图片

1.

《鹦鹉螺》杂志,4月20日发表了一篇文章,题目为《为何贫困是一种疾病》作者是克里斯蒂安.库珀。文中指出了科学家对贫困的一个最新理解:

贫困不仅仅是一种社会经济条件,贫困还是一个心理疾病。

这篇文章的作者库珀,今年40岁,年薪超过70万美元,但是他不敢要小孩,因为他总觉得钱还没攒够

——有一种强烈的不安全感。

有这样的收入和地位,竟然还被不安全感左右,常常自我质疑、充满焦虑,这不是有病吗?

这真还是一种病。

库珀这个病,就是我们常说的心里贫困,这是一种典型的强迫性思维模式。

但这还不是科学的最后结论。过去十多年以来,科学通过研究许多案例证明,生活压力和不确定性,给穷人带来的,不仅仅是落后的思维方式,更是生理上的问题,而且是非常严重的生理问题。

比如说:“减少人的大脑的表面积:”

缩短人的线粒体端粒,这意味着寿命的缩短;

增加得肥胖的可能性。

增加人的攻击性。

……

最可怕的是,贫困,会导致人的压力增大。如果持续处在高压的状态,他的DNA的甲基化水平会受到影响,甲基化水平是生物遗传中的一种表达方式,这种表达的影响可能要持续两三代。高压和焦虑,甚至能被刻入了基因的记忆,成为了一种遗传病。

身体难道真是心灵的一面镜子?

2.

关于思想和情绪对人生命的影响,是心理学上特别有趣的问题,在学术上也争论很大。但现代医学强调心理、生理和社会的统一基本成为了一种理论共识。因为心理压抑导致的身体疾病的发生,临床上病例广泛存在。

一个的男孩,因为考试失常,没能如愿考上北大、清华这样的名校。最后,按父母意愿,报考了东北一所大学,去那里接受冰天雪地的锻炼。

南方出生的他,到了那所学校以后,严重不适应。他便对父母说,他不想在那里待下去了,他想转学,想回到南方去,不然复读也可以。

但是,他的父母丝毫没有理会他的这一呼声,反而嘲讽他说:“这么一点苦都受不了,你就这么没出息?”

从那以后,他也就断绝了回南方的念头,不想做父母眼里没出息孩子。结果,因为他对东北环境的不适应,短短的一学期,就瘦了几十斤,还经常肚子疼,能疼的流下汗来,有一次,莫名其妙地摔了腿,骨折了。妈妈心疼他,去东北带他到当地最好的医院检查,但却检查不出肚子疼的缘由来。医生还说,照他当时摔跤的程度,骨折按说也是不该发生的。

实际上,瘦几十斤、肚子疼和骨折,都是他心灵深处的反映。不仅仅是因为东北的冷,更主要是他心里更冷。

首先,他的好友差不多都在南方读书,仅有几个在北方的,也集中在北京,这让他感到异常孤独。

其次,他不能接受自己的“失败”。他认为自己的实力就是北大、清华的成绩。虽然东北的那所大学也不错,但比北大、清华还是差了两个档次,他认为配不上自己,所以他根本不愿意去适应这所学校的生活,觉得自己是一个挫败者。高考报志愿时,他的父母没有征求他的意见,强行给他填报了这所大学,而且明确地对他说,以前他们对他太溺爱,他该去过一下独立的、有挑战的生活。这让他觉得自己既被父母否定了,又被抛弃了。

这三个原因加在一起,令他在那所大学度日如年。他不能接受那所大学的一切,从老师到同学,从宿舍卫生到食堂水平……

他理智上认为自己应该做出父母想要的样子,然而,这只是他意识上的努力,他的潜意识仍然执着于回去,仍然拒绝融入那所学校。

于是,在潜意识的指挥下,他讨厌那所学校的饮食,吃得很少,很快瘦了下去。同样在潜意识的指挥下,经常肚子疼。并在潜意识的指挥下,他莫名其妙地把腿摔骨折了。

通过这些事实,实际是他身体不自觉地传递出心灵的真实信息:我都这么惨了,你们还不让我回去,你们还爱不爱我,你们还是称职的父母吗?

这就是心理压抑性疾病的一个共同特点,也是社会习性的典型行为。意识层面为了适应社会评价,就要理智地说服自己,我们应该让自己和社会期待一致。所以强行把诸如愤怒,悲伤、痛苦、焦虑、恐惧、不满等等负能量的情绪深深地压到潜意识里。但身体能感受到潜意识里埋藏的真实情绪,就不自觉地通过身体的方式表达了出来。

理智与真实世界不是常常完全耦合的,我们每个人都存在认知偏差。人需求的最高层次是自我实现,所以理智上就要把自己的表现向自我实现靠拢,实在实现不了就用幻觉欺骗感觉。但身体是真实的,他和潜意识链接在一起,他不受理智的支配,所以他表达出来的症状往往是人们内心的真正情绪。不管我们理解不理解,身体永远比头脑更可靠。

正是禀承这样的理念,武志红老师在其心理咨询职业生涯中,治愈了无数的病例,成就了其著名的心理学独家地位。他的《身体知道答案》,是关于身体与心灵,意识与潜意识的一门很有味道的系统关系学。

3.

人类区别于动物,正是因为他有三个维度的生命体表征。自我、灵魂和本我,也就是常说的身心灵。其中自我是理性与思维,灵魂是品质与修养,本我才是那个真实的存在。

一直以来,因为唯物主义与科学思维的双重影响,在所谓身心灵三个范畴中,身体日益降格为一个纯粹的物质机器。我们太依赖认知的智慧,沉浸在自己头脑想象的世界中,而且还希望将这个想象的世界强加给真实的世界。但头脑里的想象,常常不是和本我链接的。这种想象,常常链接的是父母,老师和其它人的声音。这些都来自我们童年的体验。

这种体验是有条件的爱的反射,我想得到A,必须满足父母设定的条件B,不然就不会爱你或给你C的惩罚。所以我心里真正欲望A,常常就被表现出来的B所取代。而我们并不能清晰的辨识这一点,还下意识地认为这种认知就是我的真实需求。

想象需求与真实需求的冲突,就是恐惧的起源,看似恐惧的是事物本身,实际是事物带给我们的感受,唤起了以前的感觉。

我们的心态,是长期行为习惯中的一种自动反馈机制:

受到挑战的时候,内心的不安全感,让我们唤起了从前体验过的焦虑和难受,这种焦虑和难受都是来自曾经的外部评价。所以我们条件反射自然将注意力放在外面,试图抓住一些什么东西,希望这些外在的资源能帮助自己暂时应对超出自己能力的挑战。从外寻找答案,就切断了和自己的联系。而生命底层本我真实想法,却和外在的需求互相矛盾、交织和撕裂着。这矛盾给我们带来的痛苦远远大于事件本身。因为我们已对这个事件进行了过度解释。

这就是我们心念、或是说心魔产生的原因。那我们应该如何突破它呢?

用身体去感知,而非大脑和思维,一旦我们的注意力从思维上拿走,身体与心灵相通,答案就会出现。

武志红老师提出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就是完完全全接纳它,包括自己、他人和这个事件,觉察是什么让自己产生了情绪,这个事件真的那么可怕吗?还是因为这个事件让我产生了更深层次情绪? 尊重他,不去评判他,不去克服他,让他自然而然存在就好。

活在当下,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不幸的是,我们多数人通常既不尊重自己的真实存在,也不尊重别人的真实存在。而是生活在想象中,不仅自己生活在想象世界,还希望别人也生活在想象世界,假如和想象不同,不仅对自己行使暴力,也想对别人行使暴力。

不使用暴力,才能使你的心灵重归宁静。武志红老师还有一个概念:“不含敌意的坚决”,要明白痛苦反射和痛苦本身是两个概念。

看看香港催眠大师史蒂芬·吉利根给我们的小故事:

一个人向你打出一拳,你可以当面去感受这一拳打来,你也可以转身站在对方的后边,从这个角度感受他。

两种感受截然不同,第一种情形下,你会感觉到紧张,而且会有恐惧或怒气升起,而第二种情形下,你的身体是放松的,而且会对这个人产生一种理解甚至悲悯。

这是一个很好的做法。解释起来可以说,假若你以为,对方的敌意是针对你的,那么你也会有敌意产生,这很难避免,但假若你试着站在对方的角度上,感其所感,想其所想,那么你很容易会理解他,那时就会产生不同的情感。

当你深深地扎根于你的体内时,你成为你思维的观察者,你很容易进入当下,不管外界发生了什么,任何事情都不会动摇你。

世界本无对错,对错只是你对这件事的看法。你内心矛盾消失了,你也就“知行合一”了。

心学大师王阳明为何能做到“知行合一”,关键原因是他内心中没有矛盾,没有牵绊他的力量,尊重自己的真实情绪,天理即人欲,从心所欲而不逾矩。王阳明能成为历史上的“圣人”,不是他的人生经历没有矛盾的痛苦,而是他最终把所有这些矛盾痛苦都超越了,也就是他的思想具有的开放性与包容性,只剩下个光明心体,莹明无限。

4.

大多数心理问题都是因为忽略和扭曲了自己的内心体验而造成的。

理性可靠,还是感觉可靠,这是两个评价机制的问题。

卓越的人有一个内在的心里评价机制,普通人有一个外在的心里评价机制。外在评价机制关注的是我们周围的生存环境,是我们的需要,它一直在喊“我要什么”,这种需要的另一面是恐惧,即自我觉得我必须得到什么,否则就会死去,而内在评价机制是通向更大存在的通道,它关注的是整个存在,它总是伴随着一种使命感。

普通人之所以是普通人,卓越的人之所以是卓越的人,其核心在于,普通人被卡在自我中,而卓越的人自我和灵性是合一的,一份体验,不管它带给我多大痛苦,只要不做任何抵抗地沉到这份痛苦中,体会它,看着它,那么它很快就会融解并转化。卓越者打通了潜意识和和身体独特的通道,这条独特的通道,为他们的生命提供了更为深邃和有意义的价值。

这种价值就是灵性的创造力,一切透过我而来,非由我而来,这就是本我的力量。

本我的力量在哪里?也许通过莫扎特、达.芬奇、迪士尼和爱因斯坦四位天才的人生策略可见端倪。

莫扎特策略:“我真的从来不曾研究或追求创意……音乐不是由我而来,而是透我而来”。任由那些欢乐蜂鸣,并借此打开问题状态,让自己不再卡在自我的恐惧中。

达.芬奇策略: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既可以沉浸在整体的美中,同时也保持了细节的惊人洞察。

迪士尼策略:创作过程切割,但不是简单的切割,而是切割成三个相对的过程。梦想家、现实主义和批评家。

爱因斯坦策略:他的物理学理论非常深奥,然而爱因斯坦发现这些理论,依赖的从来都不是抽象的逻辑思考,而是直观的视觉思考。如果我没有办法想象它是真的,那我也没办法实现它。

这就是直觉的力量。老子言:“致虚极,守静笃”。许多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或卓越的企业家,都有冥想的习惯,就是给自己的心灵片刻宁静,让心达到一种空境,那么随之而来的直觉会非常的清晰,敏锐而有穿透力,是非常值的信赖的。

大道致简,创造力就是思维链接到了本我的灵性。

这让我想起乔布斯的办公室。有两百多平方米大小,里面几乎什么都没有,更不用说什么数码味。

房间里最重要的东西,是中间一个坐垫,乔布斯用来打坐禅修的。

在这间办公室里,乔布斯如何工作呢?

作为CEO,乔布斯的重要工作是决策,譬如决定产品的取舍。决策前,他会先闭目静坐,然后让下属将相关产品的设计一并放到垫子的周围,他来决定选择哪个放弃哪个。

这样做抉择时,乔布斯用的是直觉。

5.

武志红老师《身体知道答案》有许多灵性、玄学的东西,让我们读起来充满了唯心主义色彩,这些都不被传统科学所接受,这也是本书在读者中饱受争议的地方。

我们可以否认观点,但必须承认事实。人的身体就是很玄妙和不可思议的,某些奥秘,现代医学根本不能解决。

我有个朋友菅云峰大夫,在内蒙古临河区医院上班,虽然科班中医,但从业初对中医是很排斥的,刚工作时跨专业选择了临床,一直不温不火,在医学研究上没有形成多深的造诣。偶然一次机会,他去京深造时遇到一位藏医,中医理论基础特别雄厚(老师的名字我忘记了),耳濡目染半年多时间,他豁然开朗,就忽然对中医有了通透的感觉,然后从中医中找到了研究兴趣点和从业的乐趣。现在他已是我市中医学界小有名气的大夫了。我的许多亲戚的疑难质症,在多家医院医治无果后,最终真还被菅大夫都给调理好了,所以我对他很信。

菅大夫是如何理解人体的?他认为人体就是一个互相影响的小宇宙,各种器官并非我们认为的专司其职,而是彼此在互补和协调,他诊病用药,从不就症施药,而是通过修复人体的自愈能力来治病,也就是扶正与祛邪,疏通身体系统内的经络阻滞、调节好身体系统内的阴阳状态,只要使气血畅通、正气充盈,然后把一切留给超乎想象能力的身体的自愈系统就可以了。

有一次我和他聊天,他回忆起了他对他老师的治病感受。因为老师就诊量太大,很少见老师把望闻问切四种手段都用齐的。有时只是看一眼患者,就直接开出了药方。刚开始学习时,他问老师:“你是从患者的哪些气色中看出病症的”。老师说:“我根本不是看出来的,我是通过我的身体和他的身体链接感受出来的”。当时很不理解。现在随着对中医证悟的越来越深,好像自己也有这种感觉了。

中医的辨证论治,真得治好了许多在西医上看来无计可施的病症。但主流现代医学还是不承认中医的医学理论,认为它太抽象、玄学和没有统一体系,同为中医,在理论上因不同体系仍有学术之争。比如,人有第六感觉,人体可以通过能量互相链接等,这些都不可能在科学上达到实证。

现代科学就注重实证,既然我找不到你,我就不承认你。但同时,科学还有一个更进步的标志,就是永远承认自己还有不知道的地方。在更广阔的科学内涵下,实证只是科学的一个手段,而不是科学的全部,了解人体,同样需要哲学思辨,首先要做的不是解释,而是去承认一时无法解释的现象的存在。

任何一个人体理论都是一个模模糊糊的框架,他的价值就在于能不能引出你的一些感受,而每一个感受都会打开你的一扇门,价值在于唤醒你的感受,让你更深地发现自己,而非膜拜,迷失。不管信仰不信仰,都要自由的接受,而不是排斥和一棍子打死,那时开放和宽容就产生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身体知道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