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父亲的女儿,如何教育?
这是一个极难讨论的话题。
缺乏父亲榜样的男孩,通过运动学习男人相处的方式,同时宣泄压抑的情绪,仍然可以修补人格形成过程中缺失的那部分,但对于没有父亲的女儿,几乎找不到任何一种共性的行为、活动或技能来弥补由于父亲缺失而带来的人格缺陷,这是让人及其遗憾的事情。
笔者为撰写这篇文章,翻阅数十篇中外文献。在“如何让父亲缺失的女儿重新感受父爱,建立安全依恋,完成女性人格完善必经的恋父情结,俄狄浦斯情结的道路”的问题上,没有找到可以由女孩自己单独操作的方式。
与男孩可以通过运动,通过朋友关系就能逐渐完善人格不同,女孩需要通过与成年男性的相处,通过成年男性的榜样,才能真正修补成长中人格的缺陷。
01
M女士和她三岁半的女儿L的故事
M女士在L很小的时候与丈夫离婚, 离婚后住在离娘家很近的一座公寓里,经常得到娘家的周济和帮助,所以M和L的生活不算非常窘迫。然而,L长到3岁后变得特别暴躁,经常乱发脾气,直呼M的名字,并向M吐口水。这让M非常恼火。她想尽一切办法去管理和控制L。在L 发脾气和吐口水的时候,M 把她关到她的小房间里,但这对L一点用处都没有。小女孩和母亲扭打成一团,无论如何也不愿意自己呆在房间里。这样的情形常常发生,家庭就像一个火药桶一样,随时爆炸。
看上去这像小孩子的顽皮。M以为通过行为改善的方法,L的坏脾气有所收敛。一段行为治疗过后,L的确有所收敛,可是,L收敛的时间不到一个月,坏脾气又卷土重来,和以前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1]
从上面的个案,我们可以看到婴幼儿期父亲缺失对女儿的影响:
►女儿会和母亲粘在一起,互相过度卷入
个案中,孩子因过度卷入母亲的情感,能强烈感受到母亲对离婚的不满和愤怒,并像镜子一样再现母亲的愤怒,用不适当的行为方式表现出来。
►女儿在想象中把父亲理想化
个案中,女孩会想象父亲,并理想化父亲,同时,父亲抛弃自己的现实让女孩感受到巨大的不安和痛苦。理想化和痛苦两种情绪在小小的心灵里纠结和扭打,只有通过发泄,骂脏话,吐口水的方式才能把不适感疏导出来。
有文献显示,婴幼儿期父亲缺失的或与父亲关系疏离的女孩成年后会出现:
●对男人不信任(因为曾经被抛弃)
●不安全感(因为无法恋父)
●影响她与男性正常交往(因为对父亲的强烈渴望没有得到满足)[2]
02
T女士和她十二岁的女儿S 的故事
T在S十岁的时候与S的爸爸离婚。离婚后,S的爸爸没有给予T任何经济上的援助,T每天疯狂地工作来养育两个女儿。 S在T去教堂参加礼拜的一个周末割腕自杀,所幸自杀未遂。当T知道这个消息以后极度震惊,因为她从未想过S的感受如此糟糕。T向心理治疗师描述,她和S之间无所不谈,而且感觉非常亲密。但在S自杀前四到五个星期,S不再愿意和母亲敞开心扉,因为她留级了。T因为这事后,和S 开诚布公交谈过,但S 不愿意告诉母亲困扰自己的原因。
在心理治疗师和S的单独沟通中,S 告诉治疗师,她选择自杀是为了减轻妈妈生活上的负担,她认为只有“牺牲自己”才能帮助母亲解决生活上的困难。T知道这一切以后难以理解,但心理治疗师告诉T, 这样的事实对大人的确难以理解,但这在孩子思维中,“自己死了”却是帮助家庭解决困难的方法。同时,心理治疗师指出,在帮助单亲母亲解决家庭困难的方法上,孩子选择自杀是非常极端的,但是离家出走,产生行为问题却是孩子常见的方式。[3]
通过上面的个案,我们可以看到青春期阶段父亲缺失对女儿的影响:
►女儿会幻想父亲回心转意
这种幻想导致孩子出现两种可能性倾向,一种是女孩学习生活特别努力,一切追求完美,成为优等生;一种是女孩变得拖沓放纵,希望父亲回来照顾自己。
►女儿在和人相处时,总会努力去讨好每一个人
女儿时时刻刻考虑他人的感受,以此获得他人的认同和自我价值感。在这个个案里,S的自杀恰恰是她特别想讨好母亲,帮助母亲的一种方式。
有文献指出,青春期父亲缺失或者与父亲关系疏离的女孩成年后会出现:
►女性气质的发展受到限制,成年后甚至会影响性心理,导致性冷淡。
►对男人的不安全感导致不能正确评价男人,也无法选择一个能够相处的好男人。即便和男人相处,相处模式也是当年父母关系的翻版。[4]
03
该怎么做?
古典精神分析认为,女孩的成长及性别角色认同需要经过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女孩认为自己和男孩是一样的,和母亲是一样的,没有性别之分。
第二阶段,女孩意识到自己和男孩是不一样的,开始怨恨母亲,而选择亲近父亲,进入恋父情结,享受父爱。
第三阶段中,女孩发现父亲是属于母亲的,开始接受并认同母亲,走出恋父情结,结束俄狄浦斯期,同时享受父母之爱,并对自己的女性身份感到骄傲,形成超我的力量,充分发展女性特质和魅力。[5]
由此,我们可以得知:女人成为真正的女人,离不开父亲。
对于父亲缺失的女儿,我们只能给出一些粗浅的教育建议,正如前文说到,女孩很难通过诸如运动之类的技能技巧去感受“父爱”,所以,我们的建议仅供参考:
►母亲家中的男性,比如外祖父,舅舅,堂表兄弟,要承担“父亲”的角色任务,让女孩依恋,满足女孩的恋父情结。
►女孩要有自己的朋友,而且要有异性朋友。通过与朋友的相处提高对外部世界的感知,并从朋友的赞扬和帮助中获得自我认同感。
►女孩需要有情绪的出口。妈妈要培养孩子一项兴趣爱好,通过这项爱好疏导情绪的毒素,比如写作,画画,运动等等。
►最后,带女孩的单亲妈妈需要一段新的恋情,通过新恋情展现给女儿女性特质与如何和男性相处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