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瓷记之--日本鸣海NARUMI

骨瓷记之--日本鸣海NARUMI_第1张图片

今天终于收到了从日本寄来的大包裹,箱子外面印着大大的NARUMI几个字。

我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急忙找来剪刀把箱子的胶带划开。刺啦一声,先是看到了一层塑料泡泡纸。移开泡泡纸,看到几团包装纸中露出了白色的包装盒。哎呀,快能看到它们的样子了。我嘴角不禁露出了笑容。

骨瓷记之--日本鸣海NARUMI_第2张图片

我拿了一个最小白色的盒子,上面还是烫金的NARUMI字样,轻轻抽开包装盒,一个小巧的奶罐跳进眼里。是MILANO的经典梅花青色描金花纹,有点旧旧的感觉。把套在外面的塑料袋去掉,一个光滑,闪亮的奶罐!握在手里,可以触摸到它身上花纹的细腻,它的光滑细致。

骨瓷记之--日本鸣海NARUMI_第3张图片

原本我对青花无感。偶然看到了NARUMI的官网,在上面仔细了解了一下Milano这个系列,不禁被深深迷住了。Milano不愧是鸣海NARUMI畅销几十年的系列。可以不夸张地说,自从1972年诞生,Milano系列一直是鸣海最畅销的系列,它是鸣海的拳头产品。在我的观念中,经得起岁月考验的东西,就值得去购买。恰逢有一套咖啡壶、杯碟、奶罐糖罐的组合在打折,于是毫不犹豫地下手了。虽然好事多磨,又是卡关又是交关税的,但事实证明折腾是值得的。毕竟最后到手的价格也就差不多是百货商店的1/3。记得去年我在香港铜锣湾SOGO看到那一套,只问了下价格就默默走开了。

价格便宜的东西即使精致,用起来也就不那么不心疼了。我甚至希望将这套茶具传给下一代,像传达一份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骨瓷记之--日本鸣海NARUMI_第4张图片

日本的瓷器有好几个大分类,但我还是爱骨瓷。骨瓷轻薄通透易于清洗保存。而日本的瓷器又介于西洋瓷器和中国瓷器的中间。它既有东方的细腻,又有西方不落俗套的审美。做工则是日本人一贯的细致,金线描得极好,不差一分也不多一厘的那种。

都是骨瓷,西洋瓷器厚重些,温润,滑腻,口唇感很好,让人想起西方油画中的裸女的丰腴肉感。

日本的瓷器则更为轻薄,精细,小家碧玉样,不会出一点差错的那种。不管造型还是花样虽然显得拘谨了些,但绝对对得起它的价钱。

中国好一些的瓷器没机会接触过,但就只审美这点,它就不是我的菜啊!太过于匠气了。中国一直以瓷器为傲,外国都称我国为瓷器国。但把瓷器做成精品而且能融入百姓生活,为百姓的生活营造美好氛围的,还是西洋的瓷器和日本的瓷器。

骨瓷记之--日本鸣海NARUMI_第5张图片

从第一眼开始,我便迷上了洋瓷的美丽花纹。但价格上,我还是比较能接受日本的西洋瓷。

NARUMI是日本三大瓷器品牌。其他两个分别是则武NORITAKA和日光NIKKO。我偏爱NARUMI多一些。目前搜集了它家的Lucy Garden系列、Rosy Lane系列和这次的Milano系列。每个系列都非常喜欢,时常用来喝茶。不管多贵的东西,能日常用上,便也是值得的。更何况他们能给我带来美好的感受呢。

骨瓷记之--日本鸣海NARUMI_第6张图片
骨瓷记之--日本鸣海NARUMI_第7张图片

在鸣海的官网上我读到这样一段话:一说“好吃”,人们往往只会认为是靠舌头感觉的味觉而得到的感受。但据说有个实验证明,据说最能引出「好吃」的记忆的感觉,视觉占80%以上,味觉是5%左右。接着是嗅觉、触觉、听觉等。当一杯茶盛在一个美好的杯子中,它杯体的色泽反射的光线能把茶色烘托的更好看,当杯子被捧在手中,皮肤触碰到了那种温柔细腻的感觉,这便能唤起一个人对于美好的感觉,从而把“美味”这样的感觉深深留在了记忆中。

也许是深深赞同这样的观点,我买起这样小贵的的茶具来便有了更好说服自己的理由。

骨瓷记之--日本鸣海NARUMI_第8张图片
骨瓷记之--日本鸣海NARUMI_第9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骨瓷记之--日本鸣海NARU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