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打假进行时】以前都在防假货,现在还要防“假人”

每年3月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前后,目光都聚焦在各种“假货”上面,但其实“假人”也在威胁消费者权益。

“假人”是怎么回事?

我们来看一则新闻,2018年,广西平南警方抓获了批量注册虚假账号、诈骗互联网平台新人红包的李某。李某供述称,她从一些解码平台上低价购买到大量的空手机号(移动运营商还没有放出去的号码)和短信验证码,可以轻松注册互联网平台账号,获取新人红包后通过购买虚拟点卡等方式进行套现。作为“消费者”的平台方,其权益被被李某这样的造假者损害,在推广期间,造成巨大的损失。

黑灰产在蔓延

众“假人”其实是虚假账号、小号在作祟,背后有一条巨大的黑灰产业链。

【3·15打假进行时】以前都在防假货,现在还要防“假人”_第1张图片

居于这条产业链上游的,是所谓的“卡商”。数量众多的卡商为接码平台提供源源不断的手机卡,用以恶意注册账号。居于中游的做号黑产,他们会批量注册大量账号并开发群控技术,盗号、养号,并对外销售。

下游犯罪分子掌握海量虚假账号的目的必然是“变现”。近几年针对互联网企业的网络欺诈尤为活跃。通过刷App下载量、广告点击量的方式赚取企业的推广金、广告费,通过海量账号伪装成“新用户”,薅平台优惠补贴,给推广企业带来巨大的负担。

针对虚假账号的种种行为,相关企业真的无动于衷吗?

对此,北京电视台专访了移动安全领域的风控专家——北京数字联盟联合创始人刘晶晶。据他介绍,目前市面上采取的措施主要有:

1) 手机号实名制。但黑产可通过冒名或通过其他手段获得大量手机卡号,用来注册小号;

2) 大数据分析。有些移动互联网企业会通过大数据技术的方式分析用户行为,进行用户画像,通过建立用户黑名单的方式,对高危标记账号做行径追踪,及时制止恶意行为,但是也存在误判错判等情况。

3) 设备可信ID。移动互联网时代,当作为识别用户的账号信息不再唯一可靠,相关的企业和组织会增加“设备”的维度,用设备可信ID的唯一性作为判断账号是否真实唯一的重要指标,从而识别和限制小号复用行为。因为设备的成本相比较账号而言,非常高昂,从设备角度限制,将极大提升黑产的作弊成本。

刘晶晶指出,互联网违法犯罪的主要源头 , 是使用虚假个人信息恶意注册的账号。但就虚假账号恶意注册作为黑灰产链上游环节 , 给信息安全、网络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还需要各企业给予重视,提升产品风控等级,从根本上解决恶意源头。

你可能感兴趣的:(【3·15打假进行时】以前都在防假货,现在还要防“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