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杆中医 (微信号:verytcm):5月29日,在北京举行的“2016海外华桥华人中医药大会”上,神州中医大学校长、海外华人中医论坛主席、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副主席、世界中联服务贸易专业委员会会长、全欧洲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主席、荷兰华人中医药学会会长董志林先生作了题为《国际中医药发展现状》的主题演讲。结合之前对董志林先生的采访,现将有关内容整理如下,仅供广大网友读者及相关部门参考。
中医药在海外发展迅速,但世界各地发展不均衡
董志林认为,传统医药产业是国际公认的朝阳产业,而中医药则是传统医药产业中的朝阳产业。近20年来,中医药在海外发展迅速,但世界各地的中医药发展并不均衡。总体来看,北美州、东南亚、大洋洲、欧洲发展较快,南亚、中东、南美、非洲发展相对缓慢。目前中医药在西方国家归属于替代医学或补充医学。
中医针灸师约50多万人,共有私人诊所30多万家
董志林介绍说,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所有数据不包括中国)目前受过专业培训的中医针灸师约有50多万名。70%以上都是通过各国当地的业余中医学校培训或毕业,其中30%是西医医生;45%是理疗师、自然疗法治疗师、护士等;30%没有医学背景,5%是毕业于中国中医药院校的中医医生。大部分自开门诊,60%以针灸治疗为主;30%针灸加中成药治疗;5%以中药饮片、中成药治疗为主;还有5%从事中医推拿或加针灸治疗,共有30多万家私人中医诊所。仅对部分国家中医和针灸从业人员进行过统计,见下表。
业余教学机构1500多所,全日制教育逐渐增多
董志林介绍说,从20世纪上半叶至今,中医药教育在世界各国的规模逐步扩大。由最初小规模的中医培训班和进修班逐步发展成为私立中医学校和中医学院。目前,海外大约有中医药业余教学机构1500多所,大部分属于民间组织的成人教育范畴,教学的规模、形式、学时相差巨大,尚无统一的中医药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师资差异大,具有资格的中医讲师匮乏,更谈不上建立中医药教育的统一标准。每年大约向全球输送30000多名中医专业人员。这些中医教学机构还承担着各国专业学术团体会员中医药再教育的职能。2006年11月20~23日,世界卫生组织曾在意大利米兰讨论制定世界传统医药教育计划,其中包括中医药教育。通过该会议的认真讨论,最后制定中医药业余教学时数:理论+实践=1560学时;自学+实习=900学时,总学时为2460学时。
全日制中医针灸教育近年来在海外逐渐增多。例如:澳大利亚开设了三种本科中医教育,即中医、针灸专业四年制学士学位教育和中医针灸五年制双学士学位教育;新西兰开设了中医专业四年制、针灸专业三年制或四年制学士学位教育;新加坡中医学院在校生800多人,包括日间班5年制和夜间班7年制,课时都是5100学时,其中临床实习1900学时;新加坡中医研究院、南洋理工大学还分别与中国不同的大学联办中医本科学位教育;马来西亚已把中医纳入高等教育,学制4~5年;泰国有7所大学设有中医系;韩国每年全国培养出800人左右的韩医师(中医师),大部分为2年预科和4年本科的6年制中医教育;南非西开普大学设有中医专业5年制教育。
在美国开办中医针灸学校必须要得到各州政府批准,并通过“全美针灸与东方医学院校论证委员会”的认证,论证要达到全部14项的要求。学制三年(在校读书时间不得少于27个月)。最低要求为: 705小时中医针灸课程;660小时临床实习;450小时生物医学课程;90小时与病人交流、伦理学习等。课程结束合格者获得硕士学位。美国设有全国统一考试,考试通过者可以到州政府申请针灸执照。目前,在美国有62个合格的针灸学校或针灸系, 其中康州的桥港大学针灸学院是唯一在综合性大学里的针灸课程, 而大多数都是独立的针灸学院。
英国的大学与中国中医药大学开展合作办学,使中医药教育真正进入欧洲的高等学府的殿堂,但是由于校方对中医药教育的投入资金非常有限,没有政府的资助,大多由学生的学费收入为支撑,价值昂贵的学费和办公行政开支,使英国中医药的大学教育面临着生存困境,不仅未能在其他欧洲大陆国家得到复制甚至发展,就连开办中医药专业的九所英国大学都难以维持生计,现在其中六所大学的中医药课程已经停止。显然这种办学模式有明显的局限性,其发展和壮大受到太多制约。
关于使用的中医药书籍和教材,董志林介绍说,世界各大出版集团争相出版中医药书籍,既有翻译国内主要中医药专著,也有国外中医药专家自行编撰的教材和著作。
学历越高者越相信中医,纳入当地国医疗保险不多
董志林介绍说,海外中医医疗服务的对象主要以所在国当地人为主,其中既有皇室成员、首相和议员,也有知识分子和平民百姓,涵盖各阶层人士,其中以学历越高者越相信中医。接受中医针灸治疗的疾病以慢性病为主,比如皮肤病、过敏性疾病、忧郁症、痛症和各种各样的疑难杂症。目前中医疗法(含针灸、推拿或使用中药)在海外纳入当地医疗保险的国家还不多,中医治疗费用报销覆盖率相对较低,仅在欧洲部分国家的部分中医治疗费用得到医疗保险公司的报销。
爱尔兰每个病人每年可以报销7~12次,每次50%,只限针灸和推拿;瑞士针灸治疗可以报销50~90%不等,中药推拿必须要有附加保险才能得到部分报销;荷兰针灸可以有70~100%的报销,但必须要购买附加保险,中医治疗、推拿或使用中药不能报销,但诊费可以得到报销;德国每年可以报销10次,但仅限痛症的针灸治疗;法国针灸治疗能报销10%~20%;奥地利国民医疗保险能报销10%,私人保险可报销80%。
全球中医药团体1200多个,行业组织呈现两大阵容
董志林介绍说, 行业协会在海外成立比较容易,但每个协会(学会)必须要在政府商会或经济法院登记注册。其基本职能包括:(1)审查批准入会资格。(2)监督行医规范。(3)督促会员参加继续教育。(4)监督中医药教学水平和评估。(5)指导和协调中医临床、科研和教学研究。(6)与政府和医疗保险公司沟通,传达政府对中医药新动向及推动中医药立法等。
在西方国家中医药行业组织有两大阵容:一是由从事中医、针灸的西医医生为主组成的所谓“西医派”;二是由非西医人士,包括理疗师、中医师、从中国毕业的中医师及当地没有西医背景的中医师等为主组成的所谓“传统派”。
有些国家同类学会较多,为便于统一与政府对话或处理突发事件,就成立学会联合会或联盟。目前在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是“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和“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为了保护中医药产品进出口批发商的利益和自我约束,有些国家还成立了商会组织。例如新加坡中医药保健品商会、欧洲中药商会、美国保健食品医药协会等。全球现有大小中医药团体1200多个。
对中医针灸立法承认程度不同,部分尚心存矛盾
董志林介绍说,由于对中医的了解不足和中西文化背景的差异,大部分海外的西医医疗界对中医、中药、针灸、推拿的观念和中国中医师的认识相差很大。因此,各个国家对中医和针灸立法承认的程度也不相同。
目前海外华人中医针灸群体对立法呈矛盾心态,一方面盼望立法能对合法行医提供法律保障。另一方面又担心立法后对华人中医师语言条件要求比较苛刻,难以符合条件。立法以前,大家无法可依,尚且自由。立法后,有些人合法了,很多人可能就变非法了。也可能水平低的合法了,高的反而不合法了。
目前,已有中医针灸立法或正在立法过程中的国家如下:
海外中医药批发商3000多家,传统药国际市场达900多亿美元
董志林介绍说,关于中医药产品服务贸易,据不完全统计,海外中医药用品批发商有3000多家。传统药国际市场目前已达900多亿美元,欧盟占全球市场45% ,中国只占全球市场1.73%(不包括中国国内市场和出口提取物,因提取物均是加工食品用)。欧美中药颗粒剂市场80%以上由中国台湾和日本占领,日本针灸针也占领50%以上的欧美针灸针市场。
ISO13485是医疗器械国际标准认证,针灸针也属于医疗器械,必须要有此认证。但每个地区又有不同的要求,如欧盟需要CE认证,美国需要FDA认证,加拿大需要CMDCAS认证,日本需要厚生省的QMS认证,其他国家没有特殊要求,有可能情况是北美有的国家认可FDA认证,东南亚有的国家认可日本的认证。在西方国家所有的针灸针必须都是一次性的,独立包装,包装上面要有当地的文字说明,只允许销售给专业人员。
目前全球已有171个国家和地区进口或使用中药产品,在世界各地的销售渠道分别是中医诊所、草药和保健品商店,也有小量在中国杂货店销售。中药饮片、单味颗粒剂在世界大部分国家作为食品补充剂。除了濒危物种和有毒违禁品外,都可随便销售和使用,唯有德国只能在西药房和中医院销售。中成药保健品在加拿大、澳大利亚、东南亚、俄罗斯等国家要求以补充医学药品或天然健康产品登记注册,在欧盟要以传统药品身份简化注册,也有很多国家按照食品补充剂注册销售和使用。
董志林说,据统计全球传统药市场共1730亿美元,其中中国800亿美元、欧盟420亿美元、美国60亿美元、东南亚、大洋洲、南美洲、非洲、中东、俄罗斯和加拿大等共450亿美元。中国占全球传统药市场的46%。
据中国医保商会统计,2014年中国出口中药材和饮片11.42亿美元、中成药2.27亿美元、保健品2.43亿美元(不包括植物提取物17亿美元),共16.12亿美元,仅占国际传统药市场的1.73%。
提高中药产品准入门槛,使中药推广和使用受限
董志林说,高门槛的技术和绿色贸易壁垒给中药产品进入西方市场设置了巨大的屏障,各国政府不断地通过用药或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等措施,加强对进口传统药品或食品的管理,制订或提高相关的技术要求,如包括重金属含量、农残量、微生物指标和抗生素不符合欧美市场的标准,不少中药饮片不符中国药典的同一性的要求,使中药的推广和使用受到诸多的限制。
2004年4月30日,欧盟开始实施欧盟《传统药品法》,规定在欧盟成员国境内已使用30年以上的传统草药制品或在欧盟已使用15年以上并能提供该产品在欧盟以外的国家或地区使用了30年以上的应用证明就能通过简化注册,作为传统药在欧盟销售和使用。欧盟首个传统药注册下来的就是由13味中药组成的大方。2011年12月在英国还批准了一个含有21个植物成分的藏药,遗憾的是这2个注册的复方中药都是德国药企拥有。到现在为止,中国药企注册下来只有地奥心血康和丹参胶囊两个现代单味药。据统计截止2014年底,共有1438个药品通过欧盟传统药品注册。
ISO/TC249秘书处设在中国,中医药国际通用英译名确立
董志林说,几年前由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负责发起,在世界会员单位的配合下,邀请多国中医和汉学家一起完成了第一本中医基本名词术语中、英、法、西、葡、意、匈对照国际标准,并出版发行。以此为标志,开启了中医国际标准化建设工作。2009年9月,国际标准化组织(ISO)通过中国提案,成立了传统中医药技术委员会(ISO/TC249),并由中国承担秘书处工作。
关于中医药国际通用英译名称的由来和最后决议,董志林介绍说,中医药的国际通用英译名称是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这一译名是原中国中医研究院研究员马堪温先生1961年应该院原院长鲁之俊先生之约所翻译的,后报请原中国卫生部批准,作为中医的规范英译名称。这一译名目前已得到了世界各国中医药学术、医疗、科研、教学机构和世界卫生组织的普遍接受,成为“中医”举世公认的标准英译名称。
然而近年以来,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有关中医药高等教育机构和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等却将这一国际通用译名改译为 Chinese Medicine。2015年6月1~4日,国际标准化组织 (ISO) 在北京,各国代表投票通过并形成决议。中医药的国际通用英译名称为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政府和民间大量资金投向对传统医药的研究
关于国外中医药研究现状,董志林说,鉴于西医对很多疾病的疗效欠佳或严重毒副作用,世界各国药企都转向经过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的传统医药。政府和民间大量资金投向对传统医药的研究。如美国政府专门资助建立了数个中医药治疗骨关节炎、过敏性哮喘、肠激综合症、癌症辅助治疗等研究中心。在美国一些著名大学如哈佛、斯坦福大学等都建立了专门的研究室。据统计,目前美国中医药研究机构146个,研究内容涉及到针灸原理、艾滋病治疗、从中草药中提取化学成分及有效成分。
德国有百余家中药或植物药厂,十余个中药研究机构,对中药活性成分的提取、质量检测、体内代谢和制剂特性的研究很有成绩。日本全国有十多所汉方医学专业研究机构,44所医科、药科大学建立了生物研究部门,20多所综合大学设有汉方医学研究组织。随着人类“回归自然”呼声的增长,加之西药研发有投资多、周期长等弊端,一些大型制药公司开始注意中药产品的发展潜力,投入巨资开发植物药品种,有的设立天然药物部,有的以开发中药产品为目标,寻求与中国合作,有的已开始研制中药复方制剂。如和记黄埔医药和瑞士雀巢合作对穿心莲提取物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以及黄芩汤癌症辅助治疗研究等。
中国政府和欧盟委员会重视和鼓励中欧双方在中医药领域进行合作,欧盟第七框架研究计划还资助了对抗药性细菌和糖尿病有效的中医药疗法的研究。医药和食品企业也开始注重对中药的研究,中医药开发研究将有可能发现对常见疑难病的有效疗法和功能食品,可能在欧洲创立一个新兴的中医药生物技术产业。
建议以政府为主导,共同推动中医药国际发展
关于如何推动中医药国际发展,董志林说,在过去的三十年中,中医的治疗方法特别是针灸和中药,已经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得到部分患者的认可。在世界传统医药中,中医是唯一的可以平行、独立于西医之外的医学体系。客观地说,中医作为一个医学体系尚未得到西方社会和医学界的广泛认同,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中医药文化的宣传不力、西方民众对中医药理念的普及率低是其中重要的原因。
中医药是中国为数不多的能够走向国际的民族产业,拥有自己的知识产权,其他国家难以实现本土化。而且,中医药贸易不受反倾销影响,可以带动相关贸易,改善外交和政治关系,中医药产业发展前景不可估量。
为此,董志林先生建议:要在政府主导下,充分发挥民间行业组织的作用和海外华人中医药群体的作用,共同推动中医药国际发展。政府要制定中医药国际发展的战略目标,创造良好的国际发展环境,引导中医药国际化发展的方向,改变以往海外中医药发展顺其自然、自生自灭的状态。中国驻外使领馆和中国中医药主管部门要更多关注海外华人中医师的生存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