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白石2幅“双胞胎”画卖1亿,徐悲鸿玩“复印”,草稿卖2亿

画画可否“流水线”、画家可否一直复制自己的旧作,这两个问题在九十年代被提出来开始,至今都是个“悬而未决”的“疑难”问题。

“流水线”这个词套用于绘画上的时间并不久,毕竟就连工业领域“流水线”得以普及的时间也才几十年而已,画画本身就是个“纯手工”活,又何来“流水线”一说呢?

齐白石、徐悲鸿

齐白石2幅“双胞胎”画卖1亿,徐悲鸿玩“复印”,草稿卖2亿_第1张图片

纯手工的东西其实是没办法实现流水线的,画画更加不可能,但之所以有流水线画画一说,主要是指那些为了提高绘画效率采用模板化重复描绘的画画方式。

画家不断复制自己的旧作也归纳在这个范畴之内,比如当代有个范姓大家,他在画某个题材的时候,就喜欢同时面对大量的空白宣纸逐一将旧作“模块化”描绘,这样比一次画一幅要爽得多。

白石画鹤

齐白石2幅“双胞胎”画卖1亿,徐悲鸿玩“复印”,草稿卖2亿_第2张图片

这个范姓大师作画的方式其实是画坛见怪不怪的事,大部分“生意”好的大师都得靠这样的方式来满足藏家的需求、同时也降低自己“完成任务”的难度,这大概就是“流水线”方式在画坛通行的原因。

当然这在外界看来就有点让人觉得愤怒:这种方式的目的不就是为了图省事、为了多卖钱么?人家花钱买你的作品希望得到的都是你认认真真花了心思构图单独创作的,结果你却从“流水线”上弄张没动脑子的“复制品”给人家,岂不是一种欺骗?

齐白石

齐白石2幅“双胞胎”画卖1亿,徐悲鸿玩“复印”,草稿卖2亿_第3张图片

对于外界的愤怒,画坛中人和相关的专家却觉得有些冤枉,有人说:中国画流水线搞复制很正常,不断重复重复再重复本来就是国画的主要特征!

空口无凭,那就给你举点例子,譬如说齐白石画虾你把他的画拿过来一看不都是重复吗?虾就那么几个样子,画来画去其实还是画成几个固定的模样。

又譬如说徐悲鸿画马,画来画去无非就那几匹马换换姿势。要是有人说他们至少构图变了,那还有更厉害的铁证给你看:

徐悲鸿愚公移山组图

齐白石2幅“双胞胎”画卖1亿,徐悲鸿玩“复印”,草稿卖2亿_第4张图片

第一个铁证是齐白石画鹤,五十年代初齐老复制了多幅高度一致的鹤作(图二),最有名的就是上图二中的那三幅,这些画看起来就如同“双胞胎”,这种画是完全可以实现“流水线施工”的。

除开最左边那幅送给他的老乡了之外,其余两幅在一二年、一三年前后累计卖出了超过一个亿,这几幅不光构图一致连细节都相差无几,这样的画除开这三幅之外还有很多,如今都一纸千万金了。

徐悲鸿

齐白石2幅“双胞胎”画卖1亿,徐悲鸿玩“复印”,草稿卖2亿_第5张图片

第二铁证就是徐悲鸿画愚公(上图四),从上图四可以看出这一组三幅《愚公》也基本雷同就像是在大玩“复印”,而且徐悲鸿更厉害的是既复制了油画还复制了国画,这三幅中有两幅是油画一幅是国画。

这组雷同的画作第一幅是最初的草稿,也就是用于后期多次复制的底稿,也可以称为“原作”,这幅底稿在去年拍了两个多亿,有人说可能还存在有第四幅雷同的“复制品”。

徐悲鸿作品拍卖现场

齐白石2幅“双胞胎”画卖1亿,徐悲鸿玩“复印”,草稿卖2亿_第6张图片

就专家和画坛中人的观点和他们列举的例证来看,流水线和复制似乎还真的是正常,而且齐白石和徐悲鸿的复制品都能以亿来计算价值,似乎也能证明流水线复制的东西同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对于画家而言,他们也非常委屈:好不容易有一个很好的稿子,不重复也是种浪费呀,只要不是拿去搞复印,依然是自己“纯手工”的劳动付出呀,依然是自己的创作结果,怎么能说没有灵魂没有价值呢?没水平的人还复制不出来呢?

然而绝大部分的人却仍然不认同这种画画的方式,人们对此的核心疑虑是:究竟为何画家非得要流水线复制?目的何在?这就又回到了问题的关键上来,没有人会愿意不厌其烦地重复一件事情,只有利益的趋势下才会做一个“流水线工人”。

马未都曾说中国画的特点就是重复,对于画画可否“流水线”可否“复制”之争,您又持什么观点呢?

(文:路过)

你可能感兴趣的:(齐白石2幅“双胞胎”画卖1亿,徐悲鸿玩“复印”,草稿卖2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