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ack - 薛定锷的狗 (2)

不纠缠于失败和成功了。还是来看看 Stewart 的作品吧。抚摸母鸡千遍,不如尝一口鸡蛋。

Flickr 是照片分享,或者说互联网内容分享的发起人和倡导者。在今天,分享已成为内容传播的主流方式。而在 2004,这可是个了不起的创新。那个时候 Facebook 刚刚成立,要在 1 年后,才开始提供照片分享功能。

Stewart 还是 Tag,也就是标签的发明者。Flickr 是使用标签的第一个网站,也是从这里开始,标签云开始流行于互联网上。 标签的发明,看似小东西。但这是信息架构演化的一个大步骤。

Flickr 发明了群组的概念,基于联系人和群组的概念,Flickr 创造了世界上最早的社交网络。比Facebook 还早6天。

Flickr 是最早公开提供 API 的网站之一。 也是 DevBD2.0 概念的创造者。将 API 从技术概念,扩展到了业务拓展,甚至经济的范畴。

可以说,凭藉 Flickr, Stewart 称得上是 Web 2.0 之父。

当然,在 Flickr 之前,Stewart 还是gradfinder.com的合伙人之一。 这是2000年成立的一家网站,类似国内的人人网。gradfinder.com很快就被合伙人出售了,价格据说还可以。

另外,Stewart 在 2002 年举办过一个竞赛,叫做 5k 竞赛。鼓励人们,创建小于 5k 的网页。这个竞赛,当年在技术圈内轰动一时。

Stewart 在剑桥大学里的专业是生物、心理学和哲学。据他说,他曾经写过的一篇论文是“论有生命之物与无生命之物的区别”,就这个论文他写了3万字。 这篇论文如同谶言,早早昭示了他未来事业上的顺逆纠缠、花明柳暗。生死成败的区别,原本难分。但能做到舍此取彼,也要有智慧的。

到了 Slack 出现,Stewart 这些过往的经验积淀,淋漓尽致的发挥出来。Slack 甫一出现,便在企业协作工具上,成为真正的引领者。

Slack 的理念之一,是让工作中的人们不要那么忙碌。一个有效而且有趣的信息沟通平台,将所有的信息都条理化的组织在一起,那么诸如例会、总结报告什么的,就没那么必要了。

Slack 设计的 channel 非常灵活。用户自由的根据组织、主题、任务创建沟通聊天的 Channel。让沟通透明化,也便于用户检索过往的信息。新人加入公司,翻看有权限的 Channel 就可以了。 Channel 的创意,还能看到 Flickr 中群组的影子。

而 Slack 广泛的第三方信息集成,则呈现出一种宏大的格局。也是 Slack 最为伟大的产品策略。到本文写到这一行的时候,也就是 2015 年 12 月 18 日中午 12 点,Slack 一共集成了 266 个第三方产品。其中包括 Facebook, twitter, dropbox,gmail等等主流的应用。

Zapier 是专攻应用 API 集成的平台,平台上一共有500个应用。Slack 则有 266 个。

这个 API 集成的理念,需要大书特书。在今天,我们怎么样大肆宣传它都不为过! 大数据,当下已成为圈钱套利的热门概念。诸多创业者都在热炒大数据。都说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这些创业者,真是巧婆婆,撮土聚沙也能煮出虚幻的米饭来。

要谈大数据,先要把应用中的数据,分享出来!

互联网的基础建设,仿佛已经铺就了四通八达的城市地铁线。APP则是行驶其上地铁。数据如同乘客。 看看下面这种地铁图:

Slack - 薛定锷的狗 (2)_第1张图片

想像一下这个场景:如果一个车站也没有,乘客也不许在途中下车,13号线就是西直门直达东直门,是不是很荒谬?但过去大多数企业软件产品,都是这样的封闭状态。

今天,大数据抓来抓去的,还是网页的那点文本和图片。而各种企业应用、各种app的数据,则大部分还是封闭的。虽然消费者对数据的需求已经非常强烈,各个厂商乃至企业,都抱着画地为牢的态度,死守不放。

数据最大的价值,是用来服务消费者。而不是厂家或者企业,拿来预测个趋势,计算个绩效什么的。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呼吁大家,先把数据都放出来吧!

厂家和企业应用,在做产品和系统的时候,首先就要设计好自己的开放 API。让 API 广泛流行起来。

Stewart 也曾谈及此话题。他用了一个他认为较为学究的词:碎片化。 互联网和移动应用的普及,让人们的信息散落各个应用之中。Facebook, Twitter 里是社交信息; Dropbox 里是文件; Github 是代码文件;email box里是邮件;Salesforce 是客户信息;Stewart 用 slack 举例,一个200人规模的公司,就要用到50多种工具。人们在工作的时候,只能频繁的在各种应用之间切换,各种复制粘贴。

而 Slack 通过集成,让人们在一个地方可以看到所有集成的信息。这也是 Slack 的一个巨大优势:它粘住了用户。 工作时,打开 Slack 就足够了。很多用户,也因此每天要用 slack 10个小时。

而Stewart 热爱游戏的心不改。他没有激进到往slack里集成游戏,但用游戏的方式进行沟通,倒是带进了slack。 用户在使用 slack的时候,也像玩游戏一样上瘾。

当然,Slack 并没有干掉其他应用的意思。它的定位依然是聊天、沟通和协作。只是把其他应用的信息都汇聚至此。

有人说 Slack 近乎杀死了电子邮件。 据统计,使用了 slack的用户,电子邮件少了50%。

电子邮件作为互联网上,恐龙化石级的应用,从来青春永驻经久不衰。看似 slack 杀死了邮件,实际上,它只是杀死了邮件客户端工具。 电子邮件作为一个平等、自由的通信协议和工具,即便在垃圾邮件的肆虐之下,也不会轻易死掉。

Stewart 也曾提起过,Slack 要做20年前的微软。 但是,Slack 是通过与其他应用合作,而不是排挤打击其他应用,来达到自己的霸主意图。

Slack 再一个值得称道的地方,是多组织的设计。它允许用户加入多个team。这便打破了传统企业应用的组织方法。从个人用户出发,推动整个组织使用slack。传统模式下,企业管理者选择工具,员工必须使用,别无选择。 而很多使用slack的企业,是因为员工先已用上了,自下而上的最终推动整个企业使用。

Slack 移动端的界面简单异常。没有花哨的功能,所有的界面都围绕着聊天沟通展开。 这有些类似google,简单的界面,支撑其下的是丰富的功能和海量的数据。

就在上周,Slack 联合它的投资人,一起投入 8000万美元,成立了开发者基金会。用于支持第三方应用的开发者。这再次彰显了它的野心,它绝不仅仅是一个企业聊天工具,而是一个企业应用平台。

Stewart 说 Slack 值 1000亿美元,也许他真是有信心,而非玩笑。

Slack 的投资人中,有一位叫做 Bradley Horowitz,他是 Google 的一位副总裁,也是 Stewart 在 yahoo 的老同事。Stewart 创建 Glitch 游戏的时候,他毫不犹豫的投资了,他是这样说的:“我根本不关心Stewart要做的是什么。不管他做什么,我都要投。” 抛开煽情的朋友交情不谈,Bradley Horowitz 相信依着Stewart的才能,成功不在这里就在那里。 也许Stewart打开了薛定锷的盒子,抱出来的不是一只猫,那也一定是一条狗。而最可喜的是,再次打开盒子,也许这条狗,就成了一只王者之虎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Slack - 薛定锷的狗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