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该如何创造巅峰表现



禁药的诱惑

几年前,我在一所大学工作的时候,发现有不少学生为了提高成绩,在或公开或秘密的吃一种叫“聪明药”的东西,后来进入企业工作,也得知,事实上有很多专业人士,甚至是知名人物,都在偷偷的服药,当然了,我自己也尝试过。

“聪明药”的种类其实很多,药力比较凶猛的有大名鼎鼎的“迷幻蘑菇”,LDS什么的,但是这些药副作用实在太大,来得太快,而且在英国和很多其他国家还是违禁品,所以用的并不多。

最常见的“聪明药”,我也可以告诉你,就是“阿得拉”!(Adderall)

阿得拉这种药,本来是设计用来控制小孩多动症的,就是有的小孩注意力非常不集中,踢踢这个动动那个,烦人不说,自己也什么都学不进去干不好。这样的小孩,吃了阿得拉,注意力就能够集中起来,多动症的症状也就改善了。那么同样的道理,学生和专业人士吃了阿得拉,就可以对做得事情保持兴趣,提升认知水平,提高记忆力,加深理解。我当时在服药的时候,曾经有过连续五天不睡觉,且一点儿都不觉得困,工作效率出奇的高,一晚上能敲出好几万字的专业报告,而且觉得工作充满了乐趣。至今回忆起来,那都是愉快的五天。

但是目前在英国,阿得拉已经被彻底的滥用了,学生准备期末考试,专业人士赶研究进度的时候用也就罢了,可现在的情况是,学生平时都在用,普通白领每天用,就连高中生,甚至初中生都在用,我还有朋友为了他们的孩子提高学习成绩考上名校,甚至鼓励他们的孩子用。

那么这样滥用阿得拉到底对不对呢?当然不对!因为长期服用阿得拉,会使得人的大脑,长期处于被完全调用的状态,缺乏休息,从而会让人产生焦虑,抑郁,失眠这些精神症状,进而产生肥胖,血压紊乱,心脏病等身体症状。

说白了,阿得拉,就是脑力工作者的兴奋剂啊!很可惜,现在还没有一个政府,把阿得拉列为违禁药品,更没有政府医疗机构,对服用阿得拉这样的行为进行定期药检。(当然有一些负责任的企业,这几年已经开始明令禁止员工服用阿得拉,并且在公司对高级员工进行定期的药检了。)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阿得拉这类“聪明药”被滥用了,归根结底,是因为竞争太激烈。上大学要竞争,找工作要竞争,职场人士为了保持和提高水平还要竞争,而这些竞争的激烈程度,已经达到了奥运选手为了争夺金牌竞争的激烈程度,又没有相应的药检和惩罚措施,不吃“聪明药”还等什么?

好吧,说了这么多,其实是为了推荐一本今年在美国很畅销的新书《巅峰表现》,Peak Performance。这本书我是在七八月的时候完成了精读,后来就送给了上海的书友Alexia了。所以破天荒的,在我写这篇书评的时候,手头并没有这本书,不过这样也好吧,曾经在读书群中和大卫哥,Ricky这些大神们讨论过,大家都觉得,一本书读完后,过一段时间,脑海中还记得的内容,还保留的感悟,才是这本书带来的干货。所以,我就凭着记忆写了,当然了,如果有什么内容记错了写错了,欢迎Alexia和大家纠正。

逗逼的作者

要写这本书的书评,就不能不提到这本书的两个作者,那可都是天之骄子+拼命三郎啊!

这本书的第二作者马格内斯(Magness)曾经是一个少年得志,潜力无限的运动员。他在高中的时候,就和职业选手一起比赛,而且成绩还相当不错。是美国历史上中长跑成绩最好的五个高中生之一。人们曾经认为,人类不可能在4分钟内跑完一英里,但是后来,每年都会有人能跑进4分钟了。作为高中生的马格内斯,他在一次比赛中跑到了4分钟零3秒,他感到很遗憾,但他也坚定的相信,他有一天一定可以跑进4分钟。

马格内斯为了实现跑进4分钟的梦想,可以说是不惜一切代价,什么意志力啊,控制力啊,拖延症啊这些对我们常人来说最大的困扰,对马格内斯来说根本不是问题。他的训练已经到了“痴迷”的程度,作为高中生,他从不参加聚会,几乎不和女朋友约会,每天晚上十点准时睡觉。

结果,马格内斯,从未跑进过4分钟……

第一作者叫史托伯格(Stulberg),就更是个牛人了。他从小就特别喜欢经济学,和我们大多数人,努力学习是为了找个好工作,赚大钱,有面子之类的外部目标不同,史托伯格对经济学,那是真爱!为了钻研经济学,他放弃了各种娱乐活动,一心向学,从中学起,就每天认真阅读《华尔街日报》,《哈佛商业评论》这类的报刊。

史托伯格的努力收到了回报,本科毕业就进了大名鼎鼎的咨询公司麦肯锡。进了麦肯锡之后,他就更加勤奋了,他给自己设计出了一套每天早上,可以在12分钟内,完成刷牙,洗澡,刮胡子,穿好衣服出门的高效率流程,就是为了节省时间追求进步。我们普通人可能会觉得他这样做很累,但是,史托伯格自己,非常享受这样的高效率工作。

很快,史托伯格搞出了一个有关医保的数学模型,被证明非常好用,因为这个成绩,史托伯格被白宫征召,于是,不到24岁的史托伯格,开始给美国总统出谋划策了。这让史托伯格踌躇满志,觉得自己的工作,很快就要影响到美国的国家政策了。

结果,这是史托伯格一生中,最后一次职务升迁……

大家初听,可能觉得马格内斯和史托伯格的故事,结尾都有点儿神转折的意思。但是我觉得,他们的经历,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可能很具代表性。我们身边有很多特别优秀,特别高效率的人,什么自律啊,注意力集中啊之类的好习惯他们全有,也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但是就在他们还很年轻的时候,突然有一天,他们干不动了,没兴趣了,不想玩了。

原因当然有很多,有的人是因为太累,累到了玩不下去的程度,有的人是因为事业上升到了一个平台,本身就不想继续了。但总之,无论什么情况,结论都是肯定的——这些人早期的高速进步,都是不可持续的。

这种不可持续进步的情况,现在越来越普遍,《巅峰表现》中列举了一些事实——

超过一半的职场白领,认为他们已经快要崩溃了,接受不进新信息了;

美国只有三分之一的白领使用“午餐时间”,就是离开办公室,去餐厅吃一顿正式的饭,其他三分之二的人,都是在办公室对付着吃点儿或者不吃;

27%的人会在晚上十点以后到早上六点以前这段夜间时间工作,29%的人会在周末工作;

美国白领平均每人每年浪费掉五个带薪休息日;

高盛有感于员工工作实在太累,规定了员工每天工作时间的上限,而这个上限,是17个小时……

这就应了我小时候长辈总是在耳边唠叨的话,“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不会休息的人就不会工作”什么的。总的来说,意思就是我们现在虽然要努力,但是要悠着点儿来……

问题是,到底怎么悠着点儿呢?工作和休息应该怎么分配呢?

马格内斯和史托伯格就是针对这个问题,广泛调研了各个领域那些做到了持续发展的高手的做法,结合大数据分析,心理学研究方面的一些最新科研成果,写出了这本书。

成长等于压力加休息

这里要稍微解释一下,作者在书里说的压力,并不包括哪些外部产生的压力(比如因为穷买不起房的压力,因为笨考不上大学的压力等),而仅指自己为了提高自己的水平,而刻意给自己施加的压力。这种压力类似于体育锻炼中,刻意“打击”自己的某个身体区域,从而使得这个区域的机能得以提高。

就好像举重健身,举的重量太重或者太轻,持续的时间太长或者太短,效果都不好。成长等于压力加休息,是说只有合理的分配压力和休息,你才能最高效并且持续的成长。如果压力太大而休息太少,你就很容易被击垮;反过来如果压力不够而休息太多,你就会自满,不再追求进步。

以运动员为例,很多运动员存在的问题,都是“过度训练”,练着练着把身体练坏了,或者练得身心俱疲不想练了,总之就是练不下去了,只好退出。

而这本书的作者说,他们考察那些保持可持续状态的优秀运动员,他们的训练方法,无一例外的特别强调休息。他们会在高强度的训练之后,安排正式的休息和非常简单的训练。概括来说,他们的训练流程是这样的——

1. 确定你要练什么;

2. 进行有针对性的,高压式的训练;

3. 休息和恢复,让身体适应变化;

4. 重复上面的过程,这次要比上次的目标高那么一点点。

这个过程其实很简单,而其中的关键,在于“恢复”。

其实这个流程,也适用于创造性的脑力劳动,心理学家契克米哈森(Mihaly Csikszentmihalyi)说,创造性的脑力劳动,包含三个步骤——

1. 沉浸。完全集中注意力在要从事的脑力活动中。

2. 酝酿。专门有一个休息和恢复的时间段,在此期间完全不想那个研究内容。

3. 洞见。创造性脑力劳动的成果在无法预期的时刻忽然出现。

而这本书中,作者强调的是,体力活动和脑力活动都在消耗一个“可再生资源”,这种资源,我认为大致可以理解为我们常说的“意志力”。“意志力”的再生模式,最新的很多理论还相互矛盾,彼此争论,但体力活动和脑力活动,都会让人疲惫这个结论,是所有理论的共识,疲惫了,就要休息和恢复,而休息和恢复的重要性,在这本书中,被提到了战略性的高度。

战略性休息

不知道大家记不记得老舍先生在《骆驼祥子》中说的一句话,“不抽烟怎么能思考?不喝酒怎么能停止思考?”。我直到读了《巅峰表现》才明白,老舍说的,其实是大脑状态的切换啊!而“抽烟”,“喝酒”,都是用来完成这种切换的途径。

低水平的人,往往发愁怎么进入工作和学习状态;而高水平的人,最大的困扰是怎么才能从高效的工作和学习中摆脱出来进行休息。毫无疑问,《巅峰表现》,是一本写给高手的书。书中介绍了很多休息的方法,通过几个月的适用,我觉得大部分效果都还不错,所以下面我把书中介绍的方法,结合我自己的体会,写出来给大家参考。

做一个冥想者

这几年,“meditation”和“Mindful”这两个词在英语世界里超级流行,堪比华文世界里的“虐狗”和“疯狂打电话”,Meditation就是我们中文说的冥想,Mindful这个词我觉得中文里没有对应的词,大家只能根据构词法自己理解,或者就理解成Meditation的形容词形式吧。

说实话,今年之前,我一直把“冥想”,当做瑜伽,喝功夫茶,听音乐会这类附庸风雅的小资活动,但是今年,我对冥想的看法完全改变了。——冥想,就是老舍说的那种“停止思考”的技术啊!

冥想的关键精神,其实是“活在当下”,要求你完完全全,百分之百的面对当前的事。比如说你在吃饭,就要用全部的注意力,来体会吃进嘴里的每一口饭的美好滋味,你要是一边在吃饭,一边还在想着上午已经吵的架,晚上准备做的爱,那就不行了。

能做到“活在当下”,你也就做到了“了无牵挂”。你休息的时候,就不会把工作中的烦恼,一直带着,这不就实现了大脑状态的切换吗?

现代脑科学的成果告诉我们,大脑的“前额叶皮质”,是负责理性判断和自主选择的关键区域,而研究发现,冥想,可以使得前额叶皮质中的灰质增加,换成“人话”说这段,就是冥想可以帮助你学会用旁观者的视角观察自己,做出理性判断,控制自己的选择。

而这些选择中,最高级也最困难的选择,是选择自己的感情。

有脑科学家做过一个实验,实验召集了一些有冥想功夫的人,和一些不会冥想的人,给他们的大脑接上功能性核磁共振设备,观察他们大脑的变化。

实验的过程中,实验人员突然用一个东西烫了受试者的腿一下,所有受试者都叫了一声,腿也都做出了相应的躲避动作,这是冥想者和普通人的唯一共同点。

接下来,脑科学家发现,普通人的“杏仁核”区域活动剧烈(杏仁核被称为“感情区”,是控制感情的),说明这些普通人正在经历强烈的感情波动。剧烈的感情波动迅速的影响了整个大脑,这种现象被脑科学家称为“杏仁核绑架”,普通人于是完全沉浸在了疼痛带来的恼怒中,这种“杏仁核绑架”持续很长时间才能消散。

而冥想者就不同了,他们一开始也叫也躲,但是情绪并没有产生剧烈的变化,他们注意到这个压力事件,然后……就没有然后了……他们主动选择不再纠结这件事,所以没有遭遇“杏仁核绑架”,也自然不会影响休息。

这个实验,让我想起了《留侯论》开篇我特别喜欢的一句话——“夫天下之有大勇气者,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皆因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矣”,这不就是冥想者的境界吗?

四种常规的休息方法

冥想是为了迅速切换到休息模式,那么具体怎么休息呢?当然了,休息的时候,也可以冥想,但是书里面还介绍了几种常规而有效的休息方法,以下四种,是我这几个月体会最有效的——

第一是散步,有人做实验,在户外散步,创造性水平能比在室内高60%,而就连在室内散步,也比坐着的创造性水平高40%。(当然了,作为一名科学工作者,我对这样的实验不屑一顾——“创造性水平”怎么可能量化?)

这一方面是因为散步活动了四肢,给大脑带来了更大的供血量;更重要的是,散步给大脑提供了恰到好处的“打扰”,你既可以不想工作的事儿,也不用想什么别的麻烦事儿,正好休息。

其实就算是没有大块儿的时间散步,每隔一个小时起来四处走两步,也能有关键效果——能让过早死亡的概率下降33%。大家不是都说Sittingis the new smoking(久坐是新时代的吸烟)吗?

第二是亲近大自然。这里所谓的大自然,可以是山川河流,也可以是花草树木,反正是你办公室,书房的反义词就对了。

那很多人身处大城市,很难接触大自然怎么办呢?书中说实验证明,看大自然的图片也管用。这个实验发现,看六分钟大自然的图片,就会对大脑产生明显的影响。所以,可以在墙上使用大自然图片的壁纸,也可以贴照片,实在不行,电脑的屏保,手机的桌面都换成自然风光的也行。

第三是和朋友聚会,聊聊天喝喝酒。但是这里我要提醒的是,这种聚会,必须是朋友之间的,为了友情发起的聚会,为了“人脉”,为了撩妹的聚会是不行的,还有副作用。

第四个办法就是休假。休假的重要目的是消除压力,压力越大,需要休假的时间就越长。

这里我要提醒大家注意,一个很常见的,在休假时机选择上的错误。

我发现很多人,为了尽可能的充分利用公共假期,所以往往把自己的休假,选择在五一,十一这类公共假期附近。从消除压力,充分休息的角度看,这样的做法是万万不可取的。

休假时机的选择,应该结合自己的工作情况,进行战略性安排,而最佳的休假时机,是压力积累最多的时候,比如歌手刚刚完成一场演唱会,科学家刚刚发表一篇论文,商人刚刚谈成一笔买卖,作家刚刚写完一本书。身心俱疲之时,才是休假的最佳时机。

好的休假就像是充电,可以让你后面很长一段时间有充沛的经历。一周的假期,可以影响此后的两个月,而两天的休假,可能对之后的两周都有好处。

休假的时候,可以尝试一下“休假式治疗”,就是什么工作都别做。除了前面说的散步,亲近大自然,聊天喝酒以外,还可以使用听音乐,洗澡这些方法,但是注意,千万注意,阅读,看电视剧,打游戏这些剧烈使用注意力的活动,在休假时千万不能碰。

简易的冥想法

《巅峰表现》里介绍了一种很简易,我们普通人很容易上手的冥想法,我练习了几个月,觉得效果相当不错,在这篇书评的最后,也顺便介绍给大家吧——

1. 找个不受打扰的时间,舒舒服服的坐在一个安静的地方;

2. 设个闹钟;

3. 用鼻子呼吸;

4. 使用正常频率呼吸,把意识专注在自己的呼吸上,体会肚子的起起伏伏;

5. 如果这个过程中脑子里冒出来任何想法,不用回避,承认这个想法,然后放走它,继续体会肚子;

6. 闹钟一响,收工。

开始的时候可能一分钟都很难,但是我的经验是,可以把目标定在每天增加一分钟,等增加到半小时的时候,就足够了。

等到熟练了以后,就可以把这一套,用在专注任何事上了。发现自己注意力不集中了,就停下来,呼吸几次,然后把注意力专注在眼前正在做的事。

更加熟练了以后,你就会发现,任何烦心事,你都可以自主选择“不放在心上”了。

写到这里,我不得不感慨,我们的社会真的发展太快了,竞争演化到太激烈了。哪怕是退回一百年,几十年,有谁能想到有一天,当人们想要做出一点儿成绩的时候,连呼吸都得练习啊……

但别忘了,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因为,你,已经是个高水平的人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们该如何创造巅峰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