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T简单原理方法介绍】幸福或悲伤,可能是你自己的选择

图片发自App

佛教禅宗的经典著作《六祖坛经》中讲述过这样一个故事:“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曰:‘非风动,非幡动,仁者心动。”

惠能流浪到广州法性寺,当时风吹幡动,听见一僧道“风吹幡动”,又听一僧说“幡动而知风吹”,两僧争论不下。惠能却道:“非风动,非幡动,仁者心动。”法性寺法师印宗闻得这番妙论,当即与他攀谈,得知其即大名在外、耳闻已久的惠能,就请高僧为他剃度,完成出家仪式,并恭请其正式即位禅宗六祖。

我不是佛教徒,但是我敬佩佛教的智慧。我上学那会,课堂上会讲,我们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用流体动力学来解释风吹幡动,当时我深信不疑。

但是现在,我对于心动的问题产生了兴趣,因为这关系到我们是否幸福生活,或者至少在生活中多一点快乐。(辩证唯物主义在解决客观世界的问题时有效,个人认为不太适合主观世界,这个论题太大,不是小文讨论范围)

认知行为疗法以认知模式作为理论基础,从最初治疗抑郁症开始,帮助了数以万计的各类心理问题患者,康复期的精神病患者,以及许多慢性的躯体疾病患者,如下腰痛、结肠炎、高血压。我觉得还可以做得更多,对于日常生活中经常感到轻度压抑和焦虑的正常人。

认知模式假设:情景本身并不决定人们的感受,感受更取决于人们如何解释这一情景。换句更通俗的话讲,同一件客观事件,你采用不同的方式去看待它,你就会产生不同的情绪反应和不同的行为反应。

举个比较极端的例子,设想一个情景:你在街头偶然发现你的男友与一个异性坐在街边的咖啡店里喝咖啡,言谈甚欢。你的解释1:你男友除了你之外还有另外一个情人;你的解释2:你男友在街头偶遇大学同窗或是异性同事。

你相信解释1,你可能马上变得很愤怒,马上要去掀翻他们的桌子。

如果你相信解释2,你会很高兴在街上遇到男友,会愉快的走过去加入他们的聊天。

多数感到轻度压抑或焦虑的人会有一些从小逐渐形成的“刻板”和“僵化”的生活原则,正是这些原则,让你感觉痛苦。如果你想活的更轻松愉快一些,你可以选择用更合理、更灵活的生活原则来替代之。

例如,一个失业者非常需要一个工作,他可能这样单方面认为:“我迫切地需要一个工作,其他人应该给我提供一个。不幸的是,他没有通过任何工作面试并且开始对不公正感到绝望,这可能导致他抑郁或者仇视社会,从而自杀或是用极端行为报复社会。

如果他能看到这样一个现实:用人单位根据相关的工作技巧和能力挑选工作申请,而不是以对工作的迫切需要为基础。如果他能把他的看法修正得更符合客观现实:“我非常想找一份工作,但没人会给我。我必须继续申请并且确保我的技能适合我申请的工作。每次面试失败我会寻求反馈以提高面试技巧。”这样,他找到一份工作的机会大大提高。

是固执自己的刻板观念与自己与这个世界过不去,沉溺于痛苦情绪不能自拔;还是努力让自己的生活原则更客观现实些,让自己活得轻松些——都是自己的选择。

改变从来不易,但有了开始,就会有可能。

你可能感兴趣的:(【CBT简单原理方法介绍】幸福或悲伤,可能是你自己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