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越在得到精品课的笔记版。诸葛越,hulu全球副总裁,清华本科,斯坦福计算机博士,两个孩子的母亲,著有《魔鬼老大,天使老二》。公众号:东西方教育。我订阅之后非常想与大家分享,写笔记的时候发现,这个课程有文搞,我就把文搞重点整理一下,供大家一起学习!
1. 好公司会录用什么样的年轻人
一、教育的终局思维。
我们养育孩子的最终目的是什么?不就是为了把他培养成独立的人吗?让孩子最终掌握独自谋生的能力,即使脱离了家庭和父母的庇护,也能成功地工作,幸福地生活。
二、面向未来的四类技能
我总结了工作中需要的那些年轻人的优秀特质,把它概括成四类,这四类技能的关系,就像一棵树。
形象地说,作为父母,要帮助你的孩子,长成这样一棵树。
这是一棵顶上有星星的圣诞树,树身分成上下两段。底下宽的那段,叫做基础技能,上面尖的那段,叫综合能力。树的树干为成长心态,而树顶上的星星,指的是身心健康。
下面我会分别跟你说说这四种技能:
1. 基础技能是什么呢?
就是在学校里能够学到的那些技能,比如说识字解题,比如说历史地理,还包括写作表达,以及画画、音乐、体育等,这些,我把它们统统都归入基础技能。
基础技能也可以很难很深,比如说微积分,比如说高等物理。
基础技能非常重要。学校是一个学习基础技能的好地方,哪怕是大家有各种意见的中国应试教育,其实在教基础技能上,相对也还是比较好的。
但一个人,仅有基础技能是不够的。
2. 综合能力包括什么呢?
比如说合作、创造、设计、审美,包括战略、项目管理等等。这些技能,你听起来可能觉得比较高深,小孩子需要掌握这些吗?
在我看来,一个人把多个基础技能合在一起,做成一件事情的能力,或者多个人一起组成团队,把每个人不同的技能合在一起,做成一件事情,就是综合能力。一群大人在一起,我们造个火箭或者做一个无人驾驶汽车,是做成一件事。但小孩小的时候,他们照样应该有综合能力做成一件事。
很多家长有一个误区:基础技能在学校学,综合能力到公司里工作以后再学,或者长大以后再学。综合能力从小到大,从幼儿园开始到小学、到中学,是可以跟基础技能一起,同时长大的。一开始做的也许是小事,到长大了才能驾驭大事。
综合能力强的孩子,在未来后劲会特别足,也更容易在工作中脱颖而出。
东方教育偏重基础技能,西方教育更注重综合能力。其实一个出色的孩子应该同时具备这两种能力。
这棵树的树干,我叫它成长心态。
以前一个人读了个博士,那个叫学历,有了学历,找一份工作,然后这辈子基本上就这样安心了,也不会有什么大变化了。
但是现在,随时随刻都有新的事情发生,新的信息出现,新的机会出现,旧的机会也会失掉。一个人如果读完大学以后,会的最多的东西就是大学的了,在这个形势下是不行的,成长心态就变得特别重要。
3. 什么是成长心态?
首先孩子要意识到,技能、知识不是死板的,人也不是死板的。新鲜的,我不懂的事物,可以慢慢去搞懂。
人要有主动阅读的能力,不断学习新东西,要有批判性思维,知道自己有什么不足。有了这个不断成长的树干,这棵树才会长大,才不会死掉。
4. 身心健康。
基本的身心健康,生活快乐,它的重要程度,我想现在越来越多的父母都意识到了。但在这里我强调几个我也归为身心健康的能力和心态。
许多人都知道哈佛大学著名的研究成果,最幸福的人,其实并不是最聪明或者是最有钱的,而是有最好亲密关系的人,能够帮助他人并感觉到自己价值的人,或者周围有很多好朋友的人。所以同理心,是身心健康的一部分。
另外,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一定不会完全是一帆风顺的。所以,应对挫折的能力,也是身心健康的一部分。
2. 教育孩子最重要的四件事
基于上一讲对孩子四类技能的认识,我来跟你分享,什么是家长无论如何都应该花时间和力气做的事,不能放弃的事。总共是四点。
第一件事:价值观塑造
价值观的塑造,是我们内心认同的东西,做人应该有的基本标准。比如在我们家,善待他人,简单生活,这些价值观非常重要。
这里要注意的是,你传递给孩子的,基本上不是你嘴上怎么说,而是你真正认同什么,怎么做。如果你说一套做一套,很可能孩子也是价值观混乱的。
第二件事:时间管理
作为父母,也许孩子很小的时候,你还能帮他,但他长大了以后,很多功课你是不懂的,你也没有时间做,而且你也不应该帮他做。
那么怎么样才能够让他把自己放到一个很好的轨道上,高效学习,高效做事,高效成长呢?最关键的一点,其实是时间管理。
怎么教会孩子时间管理呢?有三个比较简单的方法:
1. 让孩子看见自己的任务
比如孩子有三门功课,那么你就把它写下来,可以写在一张很大的纸上,语文、数学,英语。然后每一门功课上,算一下大概要多长时间。不管是半小时,还是10分钟,你把这个时间画出来,比如十分钟一格,半小时就画三格。
时间是很抽象的东西,对小孩子来说,理解困难,你就帮他用具象的方式呈现出来。可以把时间长短画成大圈小圈,或者长条短条,让孩子看见他有多少工作。
如果孩子更小,还可以用一些好玩的方法,比如说贴纸、玩具之类的来表示任务。今天晚上有三个任务,做完了一个就可以拿掉一个,或者贴上一个,或者打个勾。
你一定要用一种视觉的方式让孩子知道他有多少事。这跟我们大人,在自己生活、工作当中列任务清单是一样的道理。
2. 提前准备
如果孩子到第二天早上要上学的时候才说,哎哟,还有5分钟了,我要带双球鞋,哎呀,还要带一双球袜,这个状态就忙活得不得了,我们的孩子常常就是这样。
父母要帮他养成做任何事都要提前准备的习惯。最简单的训练可以从准备第二天的物品开始。
在幼儿园阶段,家长当着孩子的面提前准备,逐步过渡到家长制定规则,让孩子来准备。
比如每天睡觉前有一个任务,就是想想明天要带什么,提前把书包整理好,并且自己做。
3. 简化和统一规则
可以给孩子一本自己管理的日志,也可以用电脑,让孩子有意识地记录自己要做的事,要见的人,还要学会分类。
这样的方法,越大会越有用。比如到了中学,孩子的世界会变得复杂很多。他们不仅要学各种各样的功课,功课的难度也有增加;他们有各种各样的考试;他们还有各种各样的课外活动。
此时,孩子应该在统一集中的地方,能够简单清晰地看到自己各种各样不同的任务。有需要跟老师打交道的,有的是一个月以后的考试,但要提前准备等。
如果有一个地方能够让孩子很好地做记录和分类,这样他就能有自己驾驭自己生活的感觉,之后再慢慢地学会自我管理。
时间管理对孩子的基础技能和综合能力的发展都有非常大、非常好的作用。
第三件事:阅读习惯
一个人一生也就这么长,一个人就算一天到晚都很努力,他能见的人,能去的地方,能亲身经历的事情,也就是只有这么多。
阅读与我讲的技能树点树干,就是成长心态也有关。一个人的成长心态,最主要的培养方法,就是阅读。
帮孩子养成阅读习惯,我有三个建议:
1. 孩子小的时候,睡前故事非常重要。
每一个小孩都会享受在睡觉之前跟爸爸或者妈妈去好好地一起读一段书,孩子小的时候可以读很简单的小书,不用每天都是新故事,反而要注重重复阅读。
其实很多孩子都喜欢重复的故事,尤其是睡前,他是在熟悉的故事里获得安全感的。我们还可以跟孩子一起编故事,最好故事的主角就是小孩本身,他出现在故事里时,会觉得特别有兴趣。
睡前故事可以让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对阅读产生亲切感,对他们长大后的阅读习惯养成很有帮助。
2. 让孩子一直有一本正在读的书。
阅读就应该是一个生活习惯,每天都在做,没时间的时候读少一点,10分钟,15分钟,有时间的时候坐下来好好地、完整地读一本书。
我和我的两个孩子,都是随时在读书。你去问我们任何一个人,说你现在在读什么,都可以第一时间给出一个答案。
这样子的好处,是你并不把阅读看成是给孩子布置的任务,说2018年你一定要读掉这5本别人推荐的书。
他可以根据自己的节奏来读,只要一直坚持,你就会发现,日积月累,一年下来,十年下来,他就会读了很多书。
3. 不限制,不干涉。
这一点父母往往很难做到。孩子想读什么就读什么,只要不是有害的内容,其实都没有关系的。不要像学校老师一样,说只有这几本是著名作家作的,你才去读。
第四件事:运动习惯
并不是说每个孩子都要去做运动员,实际上大多数孩子也不会去做运动员,但每一个孩子必须要有一个到多个他喜欢,并且擅长的运动。
小的时候,你可以带孩子多试验各种运动,踢球、打球、跑步、游泳都可以。到小学后半期,孩子基本就能决定下来自己喜欢什么,擅长什么。
到中学以后,很多孩子都是非常忙的。但是所谓的忙,其实也就是一个优先级的问题。在我看来,运动的优先级是很高的。
运动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好处非常多,不仅是对身体好,对大脑思维有促进,而且有利于一些非常优秀的品质培养,比如吃苦精神。还有,很多运动需要跟别人配合。在团队中,有时候你做得很好,但别人做得不好,也会输。在运动中,孩子会学会怎么接受失败。
运动与“技能树”中的身心健康很有关系。
3. 教育孩子不必花大力气事情
一、陪孩子做作业
有一阵朋友圈有个刷屏的新闻,说陪孩子写作业,妈妈陪出心梗住医院。上一天班累得精疲力竭,回家还要陪孩子做作业,已经成了很多职业女性沉重的负担,也造成了很多妈妈和孩子之间的矛盾。
作业,当然各家不同,各个学校和老师的要求也是不同的。但是,总体来说,我建议不陪孩子做功课,或者少陪。作业是他的,是他应该学的事情。
关于孩子的功课,我听到的来自老师最好的建议是:即使孩子错了,你也不要去改,否则老师就不知道他什么懂什么不懂。
如果孩子每天交上去的,都是完美的作业,老师其实根本没办法了解到底是孩子懂了,还是家长懂了。
但父母真的能放手的话,有个前提,就是你从小要灌输给孩子一个观念:学习是他的事,不是妈妈的事,妈妈有妈妈的职责,学习是他的职责。
即便孩子有不懂的问题,你也不应该包办代替,你完全可以说,“这个问题我也不肯定,可以给你提两个建议,你可以想一想,但是我不负责,你也完全可以不听我的建议。”
总之,作业的责任是孩子的,家长是不应该全权负责的。
对于那些学校要求家长看作业的情况,我可以理解。但我们只负责孩子有没有完成作业,至于做得对不对,还是让孩子自己去负责。
二、无微不至的照顾
现在有些父母叫“直升机”父母,他们不断盘旋在孩子头上,不肯离去。说实话,在工作场合,我们也会很害怕遇到这样的员工和他们的父母。
这种家长,在全职妈妈当中可能更多。但总体来说,尤其是独养孩子的妈妈,很容易变成“直升机”父母。
女性容易过于焦虑,这个地方不能去,那个东西不能吃,学校里是不是受了委屈,你这里说话又不对了,你那里做事又做错了,这个做得很好,为什么老师不给他奖励等。
你把精力都花在焦虑孩子上,哪里还有时间顾自己?
更糟糕的是,这样的父母,等于是他们要想帮助孩子清除生活、学习上所有的障碍。但这种教育方法,恰恰效率非常低下,专门培养了一群没有能力的孩子。
事无巨细,管得特别多的家庭,一般孩子缺乏主动性,长大也很少会有大出息。
孩子原本是一张白纸,你如果帮他清除了所有的障碍,他就会认为世界理所应当是一马平川。小的时候遇到矛盾,父母帮他去解决,那到大学呢?到工作呢?如果没有别人帮他去解决的,他就可能会变成一个爱抱怨的人。
所以,建议放手生活上的琐碎小事,只管大面上的,比如健康、品德。其余的事,我们要忍着不去管,只要不出什么大问题就可以了。
三、可以身教的事
教育孩子,有的是言传,有的是身教。
有一大批事,比如怎么处理金钱、礼貌和朋友。其实小孩是不会听你怎么说的,你骂他多少句,或者说教育他多少都是没有用的。这类事,不用花力气教,你做好了,孩子自然就模仿了。
比如,你如果花钱大手大脚,然后去限制孩子,哎呀,这个东西你要想一想,你要算一下,他是不会听的,他只会学习你。比如你对别人很有礼貌,他也会完全copy你。
你交什么样的朋友,你在私下里对朋友是什么样的评价,这些事情孩子每天都睁大眼睛,竖着耳朵,在看在听。
所以,有一大批的事情,根本不需要把它变成理论、买成书去教孩子。你只要自己做好了,孩子就会做好。你想让孩子怎么做,你自己怎么做就可以了。
相反,你自己做不到,天天教育也不会成功,除非把孩子变成两面派。
四、书本上严格量化的事
你翻开一本育儿书,里面说,孩子在第23个月的时候,应该会“把一个小球向前踢”。如果你的孩子在第24个月的时候,还不会踢球,你是不是会很紧张?
如果他只能踢到大球,踢不到小球,那你怎么办?如果隔壁小明20个月就会踢球了,那你的孩子还有没有希望?
今天的父母,常常很焦虑。尤其是独生子女的父母。因为没有别的比较和参照,只能看书上说的,或者看看隔壁家的孩子。
我给你的建议是,不要去迷信那些很具体的标准,试着把那个标准放松,比如加、减六个月到一年。即便24个月不会,相信你的孩子在三岁时一定会踢一个球的。
另外,如果你跳出来,在稍微远的时间距离上看,每个孩子真的都会长大的,不需要让他在3岁的时候会5岁的事,他该成长多快就成长多快。
做父母的,能够享受跟孩子成长的过程就很好了。
4. 用工作方法培养孩子
一、以始为终的学习目标
其实我一直非常重视孩子的学习,认为孩子一定要学习好。但这个“好”,不是体育竞赛,不需要去争所谓的高分数、第一名。
孩子如果自然考得很好,那是好事。但是学习和体育是不一样的,一个班100个孩子,可以每个人都学懂了,学得很好,可以有80个学得很好,不用说一定要有人学得不好。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在工作当中看到,学习是为了让孩子获得我说的那个“技能树”上所有的技能,包括基础技能,包括上层的那些综合能力,也包括一些成长的技能。
总体上来说,我希望孩子通过在学校的学习,还有家里的各种学习,获得那些技能。这些技能,不管是到了工作当中,还是将来在生活当中,都是很有用的。
怎么拥有这些能力呢?
我讲一点学习方法。我把文科和理科分开。
1. 文科确实是要靠积累的,学文就是要融会贯通。
比如语言、人文、地理,学好的基本方法就是阅读、讨论、思考、练习,不断做。
想要学好一段历史,除了了解这段历史,记住它以外,最好的办法是要大量了解这段历史前后的各种信息,了解不同的人对它的不同的看法。
所以,学好文科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考试怎么样其实是没有太大关系的,是多年积累的结果。
我给我的孩子学文科列的目标基本上就是实用,要能够写好文章,能够清晰地交流,能有自己的创意和思考。
2. 但是偏理科的项目,比如说数学、物理、化学等,它们后面的概念,往往是以前面的概念为基础的。
一个孩子三年级没有学懂的话,到了四年级,作业不会做,考试考不好,父母花很多时间帮他去重复,补四年级的课,也许分数提能高一点,但是这就像是一个没有打好地基的楼一样,往上越搭越重,孩子就被压垮了。
所以,如果孩子学理科有一些小的问题的话,要看一下是不是前面有一些概念没有搞懂。
有人专门建议,理科教学不要把孩子按年级、年龄来分,一定要学懂了一个概念再往后学,速度可以放慢,但一定要真正理解。
总的来说,学习不是为了名次,而是为了真正懂得,是为了真正学好,在工作中使用。这就是从工作中学到的第一点,看到了学习的真正目的,你就会知道小孩应该推什么,不应该推什么。
二、持续有效的沟通
我在公司做一个管理者,每周会花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跟直接下属谈话。有时候会谈工作和项目,有时候也谈他遇到的问题,有时候谈他的成长,有时候会谈我对他的希望。这个安排哪怕是再下一级的员工也会有,可能是每个月,也可能是不定时的。
公司之所以要设定这种规则,是因为这些沟通非常有用。通过它,我能够比较深入地了解情况,对下属来说,能够有一些特定的时间或者渠道去提出问题,或者是汇报一些结果。
但是回过头来想一想,很多父母对待自己家的孩子,反而沟通是严重不足的。
小的时候,你觉得孩子小,什么也不懂,只是帮他们做很多事,做饭、做衣服等。等到他们大了以后,比如到了青少年阶段,他们可能很忙,或者玩电脑,宁可跟同学朋友聊天,也不一定理你。
常常聊天是这样的,父母问,“学校怎么样啊?”孩子回答“很好”,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但你想想,你在公司里,跟老板,跟同事,跟下属都不是这么沟通的。你不可能你跟一个人说,“你怎么样?”他回答“很好”,就走了。
要把工作场合定期沟通、保持交流的习惯,带回家,用在孩子身上。
至于具体怎么做,孩子不同的年龄阶段,可以有不同的方式。
1. 婴幼儿的时候,爸爸妈妈能做的最好的方式是陪伴,是和他们一起去看这个有趣的世界。要多跟婴幼儿说话,不厌其烦地解释看到的世界,哪怕你的孩子还不会说话。
2. 学龄前的孩子,讲故事是很好的方式,你甚至可以跟孩子一起编故事,让他们做故事的主角。
你不用怕编着编着就没话说了,我分享一个我们家的聊天诀窍,跟孩子做各种问答,比如"我们来讲十个圆的东西","一起来说十件鱼不会做的事情",这样的题目没有标准答案,既有趣,又可以教孩子一些概念。这个游戏,我们家很多年都玩得乐此不疲。
3. 孩子上了小学以后,应该保持睡前谈话的习惯,听孩子分享他一天的见闻。
这么做,能帮孩子整理他一天当中的经历,发现那些重要的事,既能帮他解决问题,还能发展他的表达能力。
4. 孩子到了中学后,很多家长和孩子的沟通变得不是很通畅。这个时候,更加要让沟通变成习惯。比如说可以固定时间,每天晚上找一个睡觉前的时间聊一聊,或者周末找个时间聊一聊。
不要很刻意地一本正经地说,我们谈谈吧。我建议跟孩子一起做一些事情,比如说一起做饭,一起去买菜,一些日常的事情。你跟孩子一起做事,你会发现做事的时候,会自然而然地谈到一些关于学校的事,朋友的事,别人的事,他正在形成的世界观和看法。
5. 和大孩子的沟通一定要注意几个方面:
多听少说,不要批评批判孩子的观点。
这点是很多家长都做不到的,他们都是忙于把自己的观点加在孩子头上。
不要有了问题才沟通。
比如说学校学习不好,或者是跟别人有矛盾的时候再说,应该是在好的时候就随时沟通。很多时候大家就是讲一讲个人的生活,包括你自己的,你的工作,你遇到的问题也可以跟他聊一聊。养成这种习惯以后,当他真正遇到问题的时候,你自然而然就会了解了,就会这样做了。
持续不断的沟通非常重要,沟通要一直做,要很自然地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