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十首逆挽诗,让人耳目一新
逆挽诗的最大特点是作者在它的开头,故意以极其普通的语句下笔。给人造成一种平淡无奇、甚至是大失所望的感觉,可到诗后,尤其是结尾,却以出人意料的飞来之笔和逆转成奇蜂之势,把读者引入一个崭新的诗歌境界。所谓“将军欲以巧胜人,盘马弯弓故不发”、“化腐朽为神奇”、“化板滞为跳脱”、“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不亦宜乎。这种别开生面,不落窠臼,让人耳目一新,体现其诗构思之巧妙。
《题柳堤送别图诗》
东边一棵大柳树,西边一棵大柳树,
南边一棵大柳树,北边一棵大柳树。
任你东西南北,千丝万缕,
总系不得郎舟住。
这边啼鹧鸪,那边唤杜宇,
一声声:“行不得也,哥哥!”
一声声:“不如归去!”
几句续诗,便把全诗激活,把原本开头几句平淡的诗句也变得有了意义。全诗成了一首带有元曲情调的婉约缠绵的离愁别绪的佳作,人情人景,别有一番滋味,令人拍案叫绝。
《咏雪诗》
一片一片又一片,两片三片四五片,
六片七片八九片,飞入芦花都不见。
传说这是清乾隆帝与纪昀合作的咏雪诗(乾隆作前三句,纪昀作末句),这里的一片等指雪花,是白色的,而草丛是绿色的,不可能”都不见”,改为”飞入芦花都不见”更好,因为芦花是白色的无特殊意义!平常的咏雪诗而已!
《江南》
【汉代】佚名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诗中没有一字是写人的,但是我们又仿佛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感受到了一股勃勃生机的青春与活力,领略到了采莲人内心的欢乐和青年男女之间的欢愉和甜蜜。这就是这首民歌不朽的魅力所在。
《鸡叫》
【宋代】赵匡胤
鸡叫一声撅一撅,鸡叫两声撅两撅。
三声唤出扶桑日,扫败残星与晓月。
此诗说前面两句淡而无味,让人看之昏昏欲睡,逆转之后两句忽然豁然开朗,大气蓬勃。
《题<百鸟归巢图>》
天生一只又一只,三四五六七八只。
凤凰何少鸟何多,啄尽人间千万石。
“一只又一只”加起来就是2只,“三四”相乘得12,“五六”相乘得30,“七八”相乘得56。把2、12、30、56加起来,总数恰好为100,与画题相合,可见诗人的机巧。
《吟鸡冠花》
鸡冠本是胭脂染,今日为何浅淡妆?
只因五更贪报晓,至今戴得满头霜。
明代才子解缙,思维敏捷,聪颖过人。一天,曹尚书邀解缙过府吟诗,要他当场作鸡冠花诗一首。解缙不假思索随口吟道:“鸡冠本是胭脂染,”首句刚出,曹尚书忽然从衣袖里取出白鸡冠花道:“不是红的,是白的。”解缙不慌不忙界面吟出:“今日为何浅淡妆?只因五更贪报晓,至今戴得满头霜。”曹尚书听罢,不禁连连点头称好。
《救诗》
帝王昨夜降金龙,化作嫦娥下九重。
料是人间留不住,翻身跳入水晶宫。
皇后生了孩子,永乐帝令解晋吟诗。解缙脱口吟出“帝王昨夜降金龙”,刚要续句,永乐帝说:“生的是女孩。”解缙续吟道:“化作嫦娥下九重。”永乐帝又打断:“可惜夭折了。”解缙随机续道:“料是人间留不住”。永乐帝叹口气说:“早丢到池塘里去了。”解缙续句更妙:“翻身跳入水晶宫。”这首顺势而取的逆挽诗令人绝倒一时。
《祝寿诗》
这个婆娘不是人,九天仙女下凡尘。
儿孙个个都是贼,偷得蟠桃奉至亲。
据说明代名士解缙给一位老太太祝寿,吟诗以贺,劈头一句是“这个婆娘不是人”,把老太太差点气死,众宾客个个大惊失色。就在气氛紧张的时候,解缙接上第二句:“九天仙女下凡尘。”老太太转怒为喜,满堂笑逐颜开。可是不等大家笑完,解缙的第三句又出“儿孙个个都是贼”,把刚缓和过来的气氛又弄紧张了。这时,解缙不紧不慢地来了第四句:“偷得蟠桃奉至亲。”
《补商人诗》
廿四桥边廿四风,凭栏犹忆旧江东。
夕阳初照桃花坞,柳絮飞来片片红。
相传,清代金农寓居扬州时,曾于平山堂上宴客,乃以“飞”、“红”二字吟诗为酒令。有个商人功底很浅,下笔写了一句讲不通的诗:“柳絮飞来片片红。”柳絮是白的,怎么成了红的?金农马上为其掩丑,前补三句成七绝一首:“廿四桥边廿四风,凭栏犹忆旧江东。夕阳初照桃花坞,柳絮飞来片片红。”这首化腐朽为神奇的诗,,真可谓“死句”亦能救活呀!
中华经典劝学诗
《劝学》
【唐】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年轻时不知道勤奋学习,年老时读书就晚了。
《白鹿洞二首·其一》
【唐】王贞白
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
从这句中可以看出,诗人读书入神,每天都过得紧张而充实,全然忘记了时间。从诗人的读书生活看,诗人是惜时如金、潜心求知的人。我们应当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知识是靠时间积累起来的,为充实和丰富自己,应十分珍惜时间才是。
《金缕衣》
【唐】杜秋娘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这是中唐时的一首流行歌词。此诗含意很单纯,可以用“莫负好时光”一言以蔽之。而每句又都寓有微妙变化,重复而不单调,回环而有缓急,形成优美的旋律。
《劝学诗》
【唐】韩愈
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
患足己不学,既学患不行。
短短二十个字,讲了很多读书的道理,书要多读,还要多思,要真正明白书中的道理,读书不能满足,要学以致用,要重实践。
《励学篇》
宋真宗 赵恒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房不用架高梁,书中自有黄金屋。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出门莫愁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赵匡胤以陈桥兵变,得开大宋皇朝,他心身警惕,于是制定了一个重要的国策,贬抑武人参政,建立一个士大夫政治制度,全国地方长官一律任用文臣,朝廷为实行既定国策,就必须一方面广开读书人登仕的途径,一方面竭力提倡读书的风气。赵恒写下了这首有名的诗篇。
《劝学诗》
【宋】朱熹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其主旨是劝青年人珍视光阴,努力向学,用以劝人,亦用于自警。该诗语言明白易懂,形象鲜明生动,把时间快过,岁月易逝的程度,用池塘春草梦未觉,阶前梧桐忽秋声来比喻,十分贴切,倍增劝勉的力量。
《书院》
【宋】刘过
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
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
这首诗的意思是勤奋读书如农夫种地,勤劳懒惰自己知道;如果多读书有了知识,就等于在农业上有了大丰收。
《读书》
【宋】陆九渊
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
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
这首诗选自《陆象山语录》,陆象山即陆九渊,是一位宋儒理学的代表人物。他对读书问题见解颇多,以上这首诗就表明了他的一种读书方法。陆九渊的意思是说,读书不要性急,火急火燎地死抠住一处不放,僵在那里,越急于弄懂,可能越不容易弄懂。采用涵泳法读书,不仅能从书中吸取知识的营养,而且还可陶冶自己的性情。
9首诗词,惊醒不努力上进的孩子
年少时若不珍惜时光,努力学习,长大以后一定后悔。老师、家长请让孩子读读这 9 首经典诗词,告诉他们,切莫辜负大好时光,虚度少年时!
宋词里的中国庭院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欧阳修《蝶恋花》
庭院和庭院艺术——庭院诗词、庭院绘画、庭院小说、庭院戏曲等,共同构成了令人魂牵梦绕的中国古代士大夫生活美学。
深深庭院,每每落笔于古人的诗词画境里,其中,又以宋词为最。
那时的词人,无论皇帝、达官贵人、平民百姓,还是僧人、风尘女子,大多居住在某一处庭院里。
因而,宋词中的庭院词占有较大篇幅。人们把自己的心性、人生悲欢都精妙地编织进一曲曲词里供人传唱、赏味。
凭藉美妙的人生情怀和审美意趣,这些词便构成了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宝库的璀璨篇章,一直影响着宋朝以后的中国文学乃至日常生活。
近千年以后,我们沿着宋词,再次发现中国庭院之美。或者说,在宋词里,我们会遇见我们真正向往的一种生活。
宋词里的庭院构成
建筑理论家拉普卜特认为:“人类住宅一个最基本的功能就是领域的界定。”
宋代的民居庭院就是由建筑、围墙和大门围合起来的一个空间系统,其中院落可能处于房前屋后,也可能处于住宅中心。
门
门是庭院的起点,犹如戏剧的序幕和文章的开头。作为入口,它是公共领域和私人空间分界线上的重要结点。
旋抹红妆看使君,
三三五五棘篱门,
相排踏破蒨罗裙。
——苏轼《浣溪沙》
姑娘们囿于社会礼俗,不能自由地出去观看,于是纷纷拥在篱笆门边,相互推攘中把裙子都踩破了。
由此可见,门在人的心理上具有重要的暗示意义,它是内与外、私与公、行为的可与否之间的一个界定。
院落半晴天,风撼梨花树。
人醉掩金铺,闲倚秋千柱。
——周紫芝《生查子》
“金铺”原指门上的铜铺首,这里指代门。这种装有铜铺首的大门,是十分考究的住宅之门。从词中可以看出,关掩上门的院落,为居住者提供了一个十分安全自在的心理环境。
围墙
围墙可以由各种材料构成,其最原始的功能是起边界、屏障作用,但居住者随后往往将其功能扩展到了环境美化方面。
小园几许,收尽春光。
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
远远围墙,隐隐茅堂。
——秦观《行香子》
这里虽未明确出现有关围墙的材料,但由词意仍可判断其“围墙”即是通透的篱笆墙。
素壁秋屏,
招得芳魂,
仿佛玉容明灭。
——周密《疏影·梅影》
白色的院墙如同白色的宣纸,院中的其他事物映衬在上面,能产生造景的效果。不少人家在院中靠墙栽竹种花,其效果宛如国画小品。
路
不论庭院大小,必有道路,其可称为庭院之脉络。不同的庭院道路布置往往不同,或多或少,或曲或直,或整饬或自然。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晏殊《浣溪沙》
院中道路往往成为居住者散步徘徊、体察自然和思索沉吟的绝佳之地。
井
“井”在宋词中被反复提到,可见当时庭院里普遍有井。
疏雨洗天清,
枕簟凉生。
井桐一叶做秋声。
——邓剡《浪淘沙》
宋词中提到井时有时以“金井”一词出现,且当时人们喜在井边种植梧桐,因此“井”与“梧桐”又总是两两出现。
秋千
“秋千”一词在宋词中反复出现,说明它在宋代应当是民居庭院中的普遍设施。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李清照《点绛唇》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苏东坡 《蝶恋花·春景》
秋千主要是女性娱乐玩耍用的设施,这两首词描绘的就是少女在院中荡秋千的情景,十分细腻传神。
宋词庭院里的小景致
宋词里的庭院,花草树木繁茂,这些迷人的景物,又使庭院吸引来各种鸟雀、小动物和昆虫,四季更迭,形成了一个自然而宜人的小生境。
梅兰竹菊
梅兰竹菊,占尽春夏秋冬,中国文人称其为“四君子”。
梅高洁傲岸,兰幽雅空灵,竹虚心有节,菊冷艳清贞,是庭院小生境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
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
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
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
——姜夔《暗香》
惟有东篱黄菊盛。
遗金粉。
人家帘幕重阳近。
——欧阳修《渔家傲·十二月鼓子词》
梧桐
最是梧桐总关情。
梧桐是有灵性的草木,在宋词中,梧桐总沾有些许惆怅、伤悲的意味。
梧桐树下梧桐雨,这庭院里丝丝缕缕的愁绪飘散开来。
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声声慢》
芭蕉
蕉心卷缩着,蕉叶舒展着,这一卷一舒,象是含情脉脉,相依相恋,情意无限深挚绵长。
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
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馀情。
——李清照《添字采桑子》
鸟雀昆虫
春秋冬夏,四季更迭,庭院里总有悉数不同的小动物们在逡巡来往。各种声音交织如斯,好不热闹。
水满池塘花满枝,
乱香深里语黄鹂。
——赵令畤《浣溪沙·水满池塘花满枝》
宋词庭院里的浮生岁月
庭院除了作为生活场景的延伸,也是一种心灵空间的扩展。
在宋代词人的眼中,家国情怀、深闺离绪、季节变迁、动人爱情……仿佛人一生的悲欢离合,都发生在这一方院子里。
春花秋月
作为唐宋之间五代南唐的后主,李煜的生命结束在宋朝的首都,他以诗词展现了他那独特的命运和审美深度。
千年以后,他诸多庭院里的诗词,成为人们感知宋朝庭院意境之美的不可绕过的文本。
深院静,小庭空,
断续寒砧断续风。
无奈夜长人不寐,
数声和月到帘栊。
——李煜《捣练子令·深院静》
离愁别绪
“人间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人类的感情与生俱来,是诗词中一个永恒的主题。词人们也总是在一个个庭院里默默地品尝着这离愁别绪。
芳莲坠纷,疏桐吹绿,庭院暗雨乍歇。无端抱影销魂处,还见篠墙萤暗,藓阶蛩切。送客重寻西去路,问水面琵琶谁拨。最可惜一片江山,总付与啼鴂。
长恨相从未款,而今何事,又对西风离别?渚寒烟淡,棹移人远,缥缈行舟如叶。想文君望久,倚竹愁生步罗袜。归来后,翠尊双饮,下了竹帘,玲珑闲看月。
——姜夔《八归·湘中送胡德华》
伤春悲秋
习习晚风吹入庭院,正是春寒料峭,经冬的寒梅已由盛开到飘零之时。春愁本就撩人,何况又见花落!清丽风格,格高韵胜,词的意境霎时就弥漫在庭院中。
髻子伤春慵更梳,晚风庭院落梅初,淡云来往月疏疏。
玉鸭熏炉闲瑞脑,朱樱斗帐掩流苏,通犀还解辟寒无。
——李清照《浣溪沙》
爱国情怀
江南早春,风光绮丽,千里莺啼,红绿相映。而庭院里却一片寂静,空自怀远,心间相思深情,无人倾诉。
复国壮志无从施展,这小小的院子里,凝聚着稼轩深沉深厚的家国情怀。
家住江南,又过了、清明寒食。花径里、一番风雨,一番狼籍。红粉暗随流水去,园林渐觉清阴密。算年年、落尽刺桐花,寒无力。
庭院静,空相忆。无说处,闲愁极。怕流莺乳燕,得知消息。尺素始今何处也,彩云依旧无踪迹。谩教人、羞去上层楼,平芜碧。
——辛弃疾《满江红·暮春》
辛弃疾郁孤台下,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李清照髻子伤春,
玉鸭熏炉,朱樱斗帐,叹季节变迁,
大至国家之庭,小到平民之院,
都蕴藏着人们无限的情思。
“独孤”求败的十首古诗词
正所谓“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古人把悲伤化成散不尽的醇香,飘过数个世纪,醉了无数人的心!
《登幽州台歌》
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登幽州台歌》这首短诗,深刻地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寂寞无奈的情绪。语言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成为历来传诵的名篇。
《金陵晚望》
唐·高蟾
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
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秋天的傍晚,诗人登上金陵(今南京)城头远望,只见浮云落日映照着这座古城,一种沧桑之感涌上心头。他预感到唐王朝危机四伏,无可挽回地走向崩溃的末日。他为此感到苦恼,而又无能为力。
《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唐·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相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其中“一鸟”、“自倾”、“待明月”等字眼,表现了诗人难以排解的孤独。孤独到了邀月与影那还不算,甚至于以后的岁月,也休想找到共饮之人,所以只能与月光身影永远结游,并且相约在那邈远的上天仙境再见。结尾两句,点尽了诗人孤独、冷清的感受。
《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诗人只用了二十个字,就把我们带到一个幽静寒冷的境地。呈现在读者眼前的,是这样一幅图画:在下着大雪的江面上,一叶小舟,一个老渔翁,独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钓。诗人向读者展示的,是这样一些内容:天地之间是如此纯洁而寂静,一尘不染,万籁无声;渔翁的生活是如此清高,渔翁的性格是如此孤傲。其实,这正是柳宗元由于憎恨当时那个一天天在走下坡路的唐代社会而创造出来的一个幻想境界。
《除夜作》
唐·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
诗的开头就是“旅馆”二字,看似平平,却不可忽视,全诗的感情就是由此而生发开来的。这是一个除夕之夜,诗人眼看着外面家家户户灯火通明,欢聚一堂,而他却远离家人,身居客舍。两相对照,诗人触景生情,连眼前那盏同样有着光和热的灯,也变得“寒”气袭人了。“寒灯”二字,渲染了旅馆的清冷和诗人内心的凄寂。
《旅夜书怀》
唐·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因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这首诗是写诗人暮年飘泊的凄苦景况的,而上面的两种解释只强调了诗的字面意思。实际上,诗人写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正是为了反衬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颠连无靠的凄怆心情。
《浪淘沙令》
五代·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这首词,情真意切、哀婉动人,深刻地表现了词人的亡国之痛和囚徒之悲,生动地刻画了一个亡国之君的艺术形象。正如李煜后期词反映了他亡国以后囚居生涯中的危苦心情,确实是“眼界始大,感慨遂深”。且能以白描手法诉说内心的极度痛苦,具有撼动读者心灵的惊人艺术魅力。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五代·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缺月、梧桐、深院、清秋,这一切无不渲染出一种凄凉的境界,反映出词人内心的孤寂之情,同时也为下片的抒情做好铺垫。作为一个亡国之君,一个苟延残喘的囚徒,他用极其婉转而又无奈的笔调,表达了心中复杂而又不可言喻的愁苦与悲伤。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宋·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这首《醉花阴》没有写离别之苦,相思之情,但仔细寻味,它的每个字都浸透了这一点。从她不时去看香炉里的瑞脑燃烧了多少的细节中,读者可以感到她简直是度日如年。白天好不容易挨过去了,晚上更加难捱。
《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宋·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
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碧树因一夜西风而尽凋,足见西风之劲厉肃杀,“凋”字正传出这一自然界的显著变化给予主人公的强烈感受。景既萧索,人又孤独,几乎言尽的情况下,作者又出人意料地展现出一片无限广远寥廓的境界:“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里固然有凭高望远的苍茫之感,也有不见所思的空虚怅惘,但这所向空阔、毫无窒碍的境界却又给主人公一种精神上的满足。
6首最经典的禅诗,太美了
【禅诗一:找到自我】
终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破岭头云。
归来偶把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唐·无尽藏
一个人光是东南西北地向外追求,哪里会找到自己呢?
自己是在我们心中,找到了自己,就找到了本性。
能把自己找到,认识了自己,这是很不容易的。
而世间上的人,又往往不识自己,愚昧、苦恼,多么可怜!
【禅诗二:摆脱迷惑】
来时无迹去无踪,去与来时事一同。
何须更问浮生事,只此浮生在梦中。
——唐·鸟窠
人从生到死,都无法摆脱迷惑。
如果不能看破,生命中充满了迷惑,那么人就只能陷入迷中,一再沉沦,到最后一无所得。
【禅诗三:聚散随缘】
朝看花开满树红,暮看花落树还空。
若将花比人间事,花与人间事一同。
——唐·龙牙
花的朝开暮谢是无常,人的有生有死也是无常。
世间上没有不变的东西,没有独存的东西,一切都要仰赖因缘才能存在。
所谓“缘聚则成,缘散则灭”,要彼此珍惜。
【禅诗四:心向平常】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宋·无门慧开
饥来食,困则眠,热取凉,寒向火。
平常心即是自自然然,毫无造作。
没有什么是非取舍,只管行住坐卧,应机接物。
【禅诗五: 自在洒脱】
流水下山非有意,片云归洞本无心。
人生若得如云水,铁树开花遍界春。
——宋·此庵守净
洒脱自在的生活,就是禅者的生活。顺应自己的本性,何必刻意追逐名利?
世间一切言语行为,都不过是心灵投射出来的影子。
人生是短暂的,舍弃身外之物,舍弃功名利禄。
方可活得洒脱,活得精彩,活得自在。
【禅诗六:去留人生】
春日才看杨柳绿,秋风又见菊花黄。
荣华总是三更梦,富贵还同九月霜。
——明·憨山德清
一年有春夏秋冬的更替,心念有生住异灭的起伏,人有生老病死的轮回。
实在没有什么值得我们执着留恋。
不要只知忙眼前短暂的荣华富贵,还要忙于我们绵长的未来。
一个生命的出现,总要给世界留一个纪念。
自古逢秋悲寂寥——中国历史上写“秋思”水平最高的10首诗
一叶知秋,秋天是一个容易让人产生思念之情的季。秋天的景美腻,秋天的相思更浓郁。尤其是古代诗词人,对秋思别有一番体会。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唐·孟浩然《宿建德江》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唐·张继《枫桥夜泊》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唐·刘禹锡《秋词》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唐·杜牧《秋夕》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唐·张籍《秋思》
秋风清,秋月明,
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
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
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
——唐·李白《秋风词》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唐·杜甫《登高》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元·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宋·范仲淹《苏幕遮·怀旧》
王昌龄五十二首送别诗中,这一首最受世人推崇!
王昌龄是唐朝著名的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虽然他最著名的是那些边塞诗,但是他的送别诗在唐代诗歌中依然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
王昌龄一生诗作共计两百余首,单是送别诗就达到五十二首。其审美情趣和表达艺术,在唐代送别诗中都极具特色。本文分享一篇王昌龄最受世人推崇的送别诗《芙蓉楼送辛渐》,供大家一起欣赏。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辛渐是王昌龄的朋友,要从润州(今江苏镇江)渡江,取道扬州,北上洛阳。这一首诗写得便是早晨,王昌龄在江边和朋友离别时的情景。真挚而纯粹的朋友之情,自古以来,就倍受世人所歌颂。
“寒雨连江夜入吴”,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 化为一张无边无际的愁网。因是夜雨,便徒增了一番寒意。寒意不仅弥漫在江水之上,更是充斥在两个离别之人的心间。这一幅水天相连、烟雨朦胧的壮阔吴江夜雨图,更是烘托了“平明送客楚山孤”的看开阔意境。
王昌龄没有将别愁寄情于浩荡远去的江水,而是转向矗立于苍莽平野的楚山之上。一个“孤”字,道出了多少未说的情感。朋友回到洛阳自然就能和亲友见面,而此地只剩下王昌龄一人,如同孤零零地楚山,看着江水流逝。
而这个“孤”字,也顺势引出了最后两句临别叮咛之语:“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冰壶一直被诗人用来比喻高洁清白的品格,如李白、王维、崔颢等都曾以冰壶自励,推崇光明磊落的品格。
“冰心玉壶”既写了王昌龄对于洛阳亲友感情的深挚,又完整地表达了他自己做人光明磊落的人格操守。这种巧妙的构思和用意,浑然天成,不着痕迹,却回味无穷。
《新唐书》中记载“其诗绪密而思清”,可以说王昌龄的大部分绝句都有这一特点,这首自然也不例外,特别是“一片冰心在玉壶”,细致精密,给人以冰清玉洁之感。而其表达的美好品格,也是历来受到世人推崇的主要原因。
纯粹而真挚的友情表达,自古至今,都深受世人所歌颂和赞美。浩瀚如海的中国诗歌史,谈及离别,谈及友情,最令你动容的一首诗,是什么呢?
人民日报推荐描写春夏秋冬四季绝美古诗
40首诗词,带你走遍大美中国
诗词是中华文化的浓缩,每一寸河山,都饱含文人骚客的诗情画意和浓烈情感。独怜幽草涧边生,一片孤城万仞山,晴川历历汉阳树,夜半钟声到客船……你知道这些诗句都是写哪座城吗?洛城、渭城、锦官城、姑苏、浔阳又是现在的哪座城?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