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把人工智能看成对垒,它是给教育的服务与帮助

在华东师范大学和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主办的“人工智能与未来教育”高峰论坛上,海内外相关领域学术专家、行业精英齐聚,研讨了人工智能将对教育产生怎样的冲击。智能观整理了部分专家学者的精彩发言,今天刊出的是清华大学医药学院鲁白教授的演讲精选。


别把人工智能看成对垒,它是给教育的服务与帮助_第1张图片

人工智能与教育

鲁白

清华大学医药学院教授、

“知识分子”主编


我个人是研究“脑”的,但是很多人老是把机器的脑跟人的脑搞到一起,很多会议都要我去。

我说:“我是研究人脑,跟机器脑一点儿关系没有。” 结果到最后,无人机、语音识别什么的还是让我去;再最后机器脑来到教育里面来了。那么今天就借此机会,从几个方面谈一下我的思考。

一、人工智能对教育有什么冲击呢?

我是从三个方面来看的:

1.对教师,教学方法的冲击。

有任何重复性的需要,有大量数据积淀的事情,都可以被人工智能取代。当重复性的教育被AI取代的时候,教师怎么办?当AI可以随时随地用更精准、更有效的方法来教学的时候,老师还有什么用?

所以我觉得“老师”这个职业,或者“教授”这种人是要思考:我们是不是会被取代?我们怎么来抵抗人工智能来把我们的工作取代?

2、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冲击。

现在时间碎片化、知识信息的来源是非常多元化的,干嘛要听老师的讲话?

我自己在上课的时候就发现学生在下面把你的话马上百度、谷歌,所以你不能乱说的。

信息的来源是多元化,时间是碎片化,学生干嘛要坐在那边听两个小时或者一个小时?他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获得知识。

3、对学校,教育体制的冲击。

很多职业都将不存在了,很多学校的专业设置是为未来的职业做准备的,如果这些职业不存在了,我们学校怎么存在?

关于这一切,我们在清华大学有一次全校范围的讨论,是关于教育改革方面的。我们最后得出了一个共识,就是所谓的“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

什么意思?学校的价值不是单纯的传授知识,也不是单纯的一个“能力的培养”。它还包括了“价值观的塑造”

价值观的塑造跟能力的培养,往往不是在课堂里,教授用黑板、学生在下面听课就能够实现的。我们教育目的是要培养具有健全人格、创新思维、宽厚基础、有全球视野和社会责任感的新一代人才。

以这样的目的,人工智能可能是给教育的一个服务、一个帮助,而不是形成一个对垒。所以我们的定位必须要准。

二、人工智能到底怎么应用于教育?

人工智能今天会有这么大的发展,是因为有三大支柱:深度学习、高质量的大数据的存在、高性能计算能力。

1.为什么人工智能在教育里面还没有得到很好的应用?教育里面有没有高质量的大数据?这个可能是问题的关键。

2.入口的问题。是选择从小学、中学、大学这样的学校作为入口;还是从语音识别、图像识别等技术入口?

3.人工智能进入教育,可能也要有一种模式的创新。大家回想一下几年前嘀嘀打车是怎么进入我们生活的?它是通过一种大规模的给司机补贴、给乘客补贴,一下子就把一个本来是固有的大众出租车完全占领的市场,变成了现在大家好像没有嘀嘀就不能过日子。

希望有一天能有这样一种创新模式在教育领域出现。

但是教育有它的特殊性,我们教育的目的最终有一个是跟人工智能不一样的,那就是我们人具有想象力、创造性。

在人工智能时代,怎么通过教育把人的想象力发扬光大,然后来创造新的东西,这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三、教育如何应对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

我们清华大学针对全校的一个讨论,请来麦肯锡做咨询,最后总结了四个方面:

1.互联网、全球化,人才的流通、资本的流通、各种各样的流通非常紧密,时间非常快。我们需要的是有高表达能力、有社交能力、有全球视野、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教育要从这方向考虑。

2.人类社会在深刻转型。现在一方面出现科技的进步,另一方面出现一大类的问题,包括环境污染、资源的约束、贫富差别等。我们新的领域层出不穷,所以人才的需求与成长方式都会有改变。

3.中国的崛起对未来的领军人才有特殊的要求,需要有新的价值观、新的能力、新的知识结构,特别要考虑到人工智能的崛起,怎么解决中国的问题。

4.科技的革命。我们急需有创造力、想象力的科技领军人才,而且需要有企业家的精神。


四、教育如何应对人工智能时代的未来?

1.每个人都要学会如何在AI时代生活。

因为我们做每件事情,都会留下数据。我们的衣食住行都留下了数据。

2.新时代的思想和文化。

一个新的时代的崛起,必将伴随着新时代的思想和文化,我们首先想到的是人机之间有没有伦理、我们的社交性、自我意识等问题。还有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文化和思想对我们的价值观和人生哲学的冲击。


想看更多优质内容,欢迎来我们的公众号:智能观    zhinengguanym

你可能感兴趣的:(别把人工智能看成对垒,它是给教育的服务与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