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想

没有感受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不能被看见的感受

举起“不知道”的盾牌我就安全了


我是一个经常没有什么感想的人。基于没有感想也是一种感想,我想把这种“没有”写下来,于是我“有了”一个“感想”。

父母是很多人想起来就有强烈感想的对象。可我对父母没有想法。我的爸爸妈妈不是特别严厉,也没有对我冷淡忽视,也不曾用“为你好”要求过我什么,不曾用牺牲和过度关注让我窒息。相反,他们都是有自己个性、爱好和才干的人。妈妈爱唱歌,爸爸爱摄影和书法。甚至,他们对我很开明和理解,我算是知道什么叫自由。小学的时候中午放学不回家,妈妈也从来不催。中学的时候,明明家里离学校就骑单车15分钟的路,我要求住校也就住了。大学的时候,自己选的专业和志愿,虽然也后悔了。谈恋爱的时候,父母反对归反对,也不太强烈,于是我觉着没什么意思,就自己分手了。一切都是平淡的,没有什么可回忆或感慨的。

我也不太表达感想。我从小最爱的一句口头禅就是“不知道”。这句话保护了我不用表达真实感受。在大人问了“喜欢爸爸还是妈妈”,“想要这个还是那个”,这种选择性问题的时候,我就想也不想地把这个盾牌举起来。这样就可以不必担心说错,不必担心说的不是别人所期待的答案,不必担心自成为焦点。甚至不必去思考什么是自己真正想要的。为什么不去思考呢?因为思考的结果所带来的一连串反应可能不是自己预期的。所以干脆不去想。这样万一有什么不好的结果,都跟我没关系了。这是一种不必负责的软弱。

但是这些是真的吗?真的什么感想都没有吗?我已经成家了,不跟父母住在一起,我可以一个星期甚至更久不跟父母打电话,偶尔只是有事就发点信息。可是只要一住在一起,他们就能激起我很多情绪反应。最近的一次是妈妈煮完饭,把菜端上桌,问爸爸:“这个鱼你吃吗?”大概妈妈也担心,或者已经知道爸爸不喜欢这个鱼才会问的。果然,爸爸顿了顿,用鄙夷的语气说,“没有酱油吃什么吃”。妈妈还没来得及反应,我就暴怒了。“就是要酱油是吧!”我冲去厨房拿来一瓶酱油,“啪”地一声放在桌子上,叫爸爸自己倒。我感觉自己理直气壮,为妈妈出了一口气。可是爸爸的矛头却指向了我,只说,“我们在这里你就那么烦,那明天就回家吧。”妈妈过后也说,爸爸为我伤心了。可是我明明想要表达的不是这个,为什么爸爸会错意呢?为什么不能直接地表达,我对爸爸对妈妈的表达不满意?我是真的想要调和他们的关系吗?还是在表达一种弱小和无力?是的,爸爸妈妈相处不和谐,我很无力。爸爸妈妈不相爱了,我需要做点什么。这些情绪困扰着我,但我却不表达出来。

不表达的时候是安全的。冒险的时候也不是没有过。朋友向我倾述心事,抱怨自己的哥哥如何不争气,是弱者,他们吵起来了。我也不知道在那个瞬间我哪来的勇气,说弱者是别人的评判,其实弱者哥哥是多么渴望被她肯定,哥哥的需求渴望被看到。可是我忘了,来求助的她也有被看到的需求。这样直接的表达感想伤害了她。其实伤害也是有益的。它让我反省我的思维角度,让我们的关系有了考验。可是我怂了,感觉到受伤害的她对我的愤怒,抵消掉了她对我的喜欢。于是伤害仿佛是会传染的,指向了我。当我把我们意见和感受的不同,与“被喜欢与否”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我们的关系就断裂了。从这时起,我的不表达保护着我,不被“不喜欢”。我看见自己的逻辑是,如果你不能理解我,对我愤怒,就等于不喜欢我。这时,我看不到别人了。我的感受最重要。直到对方看到了我的感受,事情才能顺滑地走下去。可是对方有愤怒的理由,做不到看到我的感受的时候,关系就卡壳了。


2016.7.8

你可能感兴趣的:(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