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印象:哈尔滨

      去过的众多城市中,哈尔滨是留给我印象最好的城市之一。

      总结这次学术之旅,“预则立,不预则废”(计划+勇气)。

报名篇

      2017年5月底,我和师兄李见博士获得导师许可代表学院前往哈尔滨参加哈工大“大数据与商务分析(big data and business analytics)”国际暑期学校学术交流。正当怀揣着求知的喜悦去微信推送上报名时,发现报名时间已经截止了!

HIT暑期学校推送封面


城市印象:哈尔滨_第1张图片
HIT暑期学校时间安排

      一共就我们两人,李见师兄那时尚未加入团队不太了解情况,而导师能批准我一个硕士生作为代表去参会已是开了先例,不好再去麻烦她“打招呼”让我们去参会,联络工作更多只有靠自己去想办法。

      在这里吐槽一下组委会低效率的行政。一开始循规蹈矩地联系会务组负责报名的行政人员,在不断的拨号中渐渐体会到了“不人性化”。座机号码,空号,手机号码,已关机。近一周的重复拨号,直至最后都无法取得联系证明了自己的付出只是一种无效劳动。那段时间心里有些忐忑,但导师这道最难的关卡都已打通,剩下的事无论如何也要想办法解决。

      “经验管理理论之父”法约尔的经典语录中曾提到:上级不能越级指挥,下级不能越级请示汇报,否则会影响系统内部和谐。组织结构一旦确定,不可逾越。这种金字塔状的组织结构随着层级越多,信息越失真,传递效果越差,大大弱化了执行力。遗憾的是当今为数不少的高校行政机构仍沿用这种管理模式。

    虽然传统上不提倡 “越级联络”,但未尝不是一种方法,何况潜意识里想去的冲动早已占据了上风。那天花了一整晚翻遍了HIT管院官网近一年的所有信息,并利用social过来的人脉打听关于管院暑期学校一切的招生信息。终于摸清了组委会的主席、副主席等一系列人员的有效邮箱。组织好语言后,剩下的就是厚着脸皮群发出去等回信。

城市印象:哈尔滨_第2张图片
群发的邮件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这里还是要给组委会的领导们点个赞。一晚上的功夫,组委会名誉主席叶强教授、主席郭熙铜教授、副主席刘鲁宁教授分别发来了同意将简历发过来进行筛选的回信。赶紧给师兄打了个电话,两份简历打包解压发出后就乖乖地等待消息了。

城市印象:哈尔滨_第3张图片
录取通知

      “领导点头好办事”,只等了三四天录取通知就下来了。摆脱了冗余的行政,自上而下的执行力还是杠杠的!

      但再次反思时感觉自己还是犯了个不大不小的错误,当初因为对报名这件事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一下子给所有人群发了邮件,致使领导在给行政传达信息时造成了消息重复。委托了一位领导的同时,就不要再委托另一位领导,这样不利于促成领导协助事情的办成。下次遇到这种情况应该间隔一定的时间一个个找。

旅途篇

      一件事情慢了节拍,后面所有的事情都跟着耽误。等到耗费了大量的精力把报名的事情落实下来后,已经是6月中旬了。之后又陆陆续续受导师委托给师门处理别的事情。本来择优考虑的飞机高铁受到6月底持续的暴雨变成了无限期停运。等到回过头来考虑火车,卧铺早已兜售一空。咬了咬牙,买下了迄今为止最“考验”体力的一张硬座票。

    学校在河西,火车站在河东。7月3号凌晨4点的火车,2号就要出发。也许是老天真想考验我“一路向北”的意志力,2号上午8时起长沙气象局就发布了市区暴雨橙色预警,接下来就是各种路段被封的消息。湘江一桥、二桥、湘府路大桥等几座贯通湘江的桥全都因为积蓄的雨水太多被封掉。     

暴雨期间的段子


城市印象:哈尔滨_第4张图片
暴雨期间的段子

      收拾完行李,闲得无聊想出去走走。发现校园里的水都已经没过了膝盖,穿着运动短裤和人字拖,在齐膝的雨水里艰难地前行,并时不时被溅起的雨水打在身上,感受着老天“'风吹屁屁凉'的美意”。

      好在到了傍晚暴雨终于作罢,我得以侥幸打到“滴滴”,经历了绕路绕路再绕路的漫长等待后,终于在当晚十一点抵达“退了潮”的长沙火车站。在附近找了间宾馆,开了钟点房,迅速躺下休息了。

      以为休息好+平时健身房打下的底子能够扛住旅途的劳顿,“计划赶不上变化”,没想到更厉害的在后头。     

出发当天


出发当天

      凌晨3点还在发胖友圈怀揣着对前往哈尔滨的期待,凌晨4点半的时候就不得不对火车上的种种现实低头。

      虽然上车前已经知晓途经湖南境内的多个车次的火车停运,但没想到的是大批滞留人口将是和我一道搭乘仅有的那几辆能运行的火车。

      定员118人的火车车厢,那天流动人流平均近200+。我所在的座位是换乘车厢的靠门处,车厢里人来人往、最拥堵的地方。鼾声喊声叫卖声,烟味汗味方便面味,密密麻麻,塞满了车厢的每一个角落。列车将一切“难受”包裹的严严实实,让车内的人们自己消化。硬扛了近二十个小时的我终于坐吐,吐完斜靠在卫生间时才发现这里竟是列车上的偏安一隅。

      经历了人生中最漫长的28个小时后,连水都吐不出来的我终于在7月3日到达了哈尔滨西站。上午10点多,在西站附近好不容易找到了家麦当劳填了点肚子,接下来又马不停蹄乘车赶往学校指定下榻的酒店—飞泷国际商务酒店办理注册手续,确保一切妥当后出来简单地吃了中饭,回到房间倒头就睡,最折麽人的旅途算是画上了句号。

会议篇

      前两天还在长沙被论文、学院、师门事务轮番折磨的我,一下子来到哈尔滨摆脱了一切束缚。犹如脱缰的野马被放归大自然,喜悦之情自是无以言表。午觉睡醒后,一边和家人、朋友通报了平安,一边在酒店等待李见师兄的到来。师兄下午近四点到达酒店。因我事先留了心眼,要求酒店前台将师兄和我安排在一个标间,酒店前台表示不符合组委会要求的依先来后到安排住宿的规定,但在我的一再坚持下,同意尽力。幸运的是最后的结果令人欣慰。

      看过了会务手册中的地图部分后,我邀请师兄一同摸索着前往哈工大的科学园校区吃晚饭。后来十几分钟能走完的路第一次去硬生生花了近半个小时,快到5点的时候终于到达科学园校区的自助餐厅。南方的学校的饭点普遍是5点半,当时心想5点到食堂肯定是赶了大早,进去后才发现很多菜被打完了。

校区的第一顿自助

      吃过晚饭后迅速回到宾馆,准备第二天(7月4日)开幕式上脱稿用的底稿。和我对接的是组委会副主席刘鲁宁教授,因为没带电脑,所以只能手写讲稿,再以拍照的形式请刘教授修改。刘教授在我令人惭愧的英文字体下仍旧尽心尽力地指导,让我在有限的交流时间内感受到了他强大的人格、学识魅力。

城市印象:哈尔滨_第5张图片
刘教授指导严谨不失幽默


城市印象:哈尔滨_第6张图片
刘教授指导严谨不失幽默


城市印象:哈尔滨_第7张图片
脱稿发言的底稿

      当天晚上写完底稿通过审核时已经快10点,虽然刘鲁宁教授考虑到时间仓促建议我开幕式上念稿发言,但“不安分”的我想追求完美,尝试脱稿。花了1个多小时背的滚瓜烂熟,并且在背诵的过程中有意识地调整语音、语速,直至满意后才敢上床睡觉。这里要感谢李见师兄,花了一整晚听我读英语,帮我做修改。

      7月4日的哈尔滨风和日丽,和师兄不慌不忙的来到了管院报告厅,在开幕式前特意走过去和正在布置会场工作的组委会主席兼主持人郭熙铜教授打了声招呼(毕竟人家cue我上台,先混个脸熟)。

      开幕式如期进行,原以为大会流程是学生代表先上台发言做铺垫,大牛们再按照咖位一个一个上来,最终将会场气氛引向高潮。没想到事实上却是大牛们先上来发言,压轴戏则留给了我这个学术界的“小喽罗”。

郭熙铜教授主持开幕式


MISQ主编Arun发言

      在大牛们做开幕式陈述的过程中,主持人郭熙铜教授几次盯着我,估计是在观察即将上台的我紧不紧张。因为之前在院里就经常帮忙主持学术会议,对于上台发言这种固定套路早已见怪不怪。猜到了郭教授的目的后,我索性以微笑作为回应——相信我,没问题。

正在发言的我

      整个四五分钟的发言总的来说还算顺利,最后一段有点忘词,但靠着临场发挥化解掉了,毕竟说的不是母语,记住所有的停顿再准确表达还是有点费劲。所幸师兄评价现场效果不错,没有影响到会场的热烈气氛。

      短暂的开幕式结束后,全体成员走到管院门口拍大合照,接下来就是大牛们正式的汇报。

老师学员全体合照


MISQ主编Arun rai


Anindya Ghose教授


城市印象:哈尔滨_第8张图片
郭熙铜教授

      不得不承认,有大牛带着做学术的确是一件享受的事情,就连听汇报也能了解到更多的前沿知识。至于学术部分我另写了一篇学术汇报详细总结了一周以来的所学,在这里不做赘述。

      为了丰富我们外地学生的课余时间,组委会在正式开课后的当天晚上组织了素质拓展活动,让我们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来增进彼此间的了解。

      记不太清具体进行了哪几项活动,反正自己在表演节目的过程中唱了一首《演员》(图中迷妹状的有一个是我同学,哈哈,还是很给力的)。事实证明效果不错,素拓活动后我们都能准确无误地记住了自己所在组全体成员的姓名。

城市印象:哈尔滨_第9张图片
素拓活动现场

 

素拓活动全体合影

游乐篇 

      没课的日子则是和师兄走在哈尔滨的大街小巷里,细细品味这座城市的风俗民情。圣索菲亚大教堂、中央大街(果戈里大街)、松花江。马迭尔冰棍、哈尔滨红肠、格瓦斯、俄罗斯套娃、烧烤、哈师大的夜市,印象中好吃的、好玩的,一个也没落下。这个洋溢着俄罗斯建筑风格的城市让人印象颇佳。

城市印象:哈尔滨_第10张图片
力与美的结合


静静地凹造型


城市印象:哈尔滨_第11张图片
防洪纪念馆


城市印象:哈尔滨_第12张图片
果戈里大街


中央大街上的俄罗斯女生


城市印象:哈尔滨_第13张图片
马迭尔冰棍


格瓦斯

     

城市印象:哈尔滨_第14张图片
红肠+肉丸

      因为7月中旬要代表学校去参加省里开展的扶贫攻坚暑期实践活动,不得已提前返校,没去成哈尔滨大剧院和太阳岛倒成了一个小小的遗憾。

城市印象:哈尔滨_第15张图片
哈尔滨大剧院

      临近暑期学校结束, 按照往届规定每个班上要出一个节目,大家商量来商量去决定来个大合唱,一首《倔强》,既表达对求学之旅的不屈不挠,也表达对生活中喜怒哀乐的不卑不亢。

城市印象:哈尔滨_第16张图片
最后一次彩排

      一周的学习之旅在欢乐祥和的欢送晚宴中画上了句号。也希望有缘聚集在哈尔滨的我们,今后能在各自的领域上做出一番事业!

晚宴现场唱嗨的我

  附:回程的路上发生了件很有意思的事 ,飞机因航班延误,下午的飞机变成了晚上起飞,在飞行的过程中感觉有点冷委托空姐给我一张毛毯,结果毛毯发完了,一位空姐极其“仗义”地将自己的毛衣搭在了我身上,让坐在旁边的糙汉大叔看得羡慕不已。

暖心毛衣






     

你可能感兴趣的:(城市印象:哈尔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