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画英雄志第21回:浪漫的边界

这里是二十一回,讲的是浪漫主义画家德拉克罗瓦的故事。

油画英雄志第21回:浪漫的边界_第1张图片
德拉克罗瓦自画像 Eugène Delacroix(1798—1863)

不记得哪位学者曾说过一句妙语:所有的艺术都是浪漫主义的,因为艺术的根坻在乎人类抒情的需求。即便是强调理性的新古典主义,它仍然在抒发我们内心深处某种固执的骄傲。

18世纪中后期,欧洲曾经掀起了一股回到中世纪的热潮,行至德拉克罗瓦的时代,这股带有非理性和神秘主义倾向的风潮已汇成狂澜,蔚为大观。启蒙运动所带来的机械理性开始在它面前节节败退,变得有些笨拙而苍老。

这股狂澜为人类根深蒂固的抒情需要提供了合法性基础,在“理性的堤坝”和宗教意志都开始逐渐消退之后,这股狂澜无以名之,最后被人安上了个浪漫主义的名号。

在它的笼罩下,德国出现了文学上的狂飙突进运动,音乐上出现了钢琴王子萧邦,而绘画中则出现了浪漫主义雄狮德拉克罗瓦。

一、巴洛克与浪漫主义


从油画语言的传承上来看,浪漫主义与巴洛克艺术的血源关系是显而易见的。

油画英雄志第21回:浪漫的边界_第2张图片
德拉克罗瓦浪漫主义风格作品
油画英雄志第21回:浪漫的边界_第3张图片
鲁本斯巴洛克风格的作品

同样以色彩和涂绘为绘画语言的核心

油画英雄志第21回:浪漫的边界_第4张图片
鲁本斯作品
油画英雄志第21回:浪漫的边界_第5张图片
德拉克罗瓦浪漫主义风格作品

同样充满着舞蹈感的律动与激情

油画英雄志第21回:浪漫的边界_第6张图片
鲁本斯作品
油画英雄志第21回:浪漫的边界_第7张图片
德拉克罗瓦作品

但就像新古典主义与古典主义的区别一样,浪漫主义与巴洛克艺术到底还是不同的。

在巴洛克时代,这种激情多少带有某种自发的性质,它与贵族式的享乐感和宗教的崇高感还没有做出彻底的切割。

而浪漫主义的激情则变成了某种自觉的追求,那种世俗的享乐感已经被一种带有现代感的悲剧意识所替代,宗教的崇高感也被哲学意义上的天启与先念观所替代。

油画英雄志第21回:浪漫的边界_第8张图片
战争的恐怖  鲁本斯
油画英雄志第21回:浪漫的边界_第9张图片
奥希岛的屠杀  德拉克罗瓦

比如《奥希岛的屠杀》这幅画中所浸透出的人道主义式的悲悯精神,就比鲁本斯《战争的恐怖》中所表现出的“舞台剧式”的反思来得更为深沉、也更加的感染人。

由自觉替代自发,这是浪漫主义得以超越巴洛克的神髓所在。但从另一方面来说,这也变成了浪漫主义永远无法企及巴洛克艺术的障碍。

油画英雄志第21回:浪漫的边界_第10张图片
老人肖像   巴洛克艺术家伦勃朗的作品
油画英雄志第21回:浪漫的边界_第11张图片
疯狂老人   浪漫主义艺术先驱籍里柯的作品

比如同样表现生命的衰老、疯狂和非理性,浪漫主义就显得有些刻意而矫饰,远不如巴洛克式的自然与随心所止。

正如我们中国艺术批评术语所言:隔与不隔,到底总还是差着一层。

二、自律与自由


或许正是这种自觉与自发的区别,也造成了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浪漫主义者在创作时总会带有某种小癖好。

比如说德国狂飙突进运动的主将席勒,他在写作时就喜欢在抽屉中放上一个烂桔子,似乎闻上一闻那股发酵的味道,灵感便会随之而至。

油画英雄志第21回:浪漫的边界_第12张图片
德拉克罗瓦的日记与他的绘画一样著名

为了激起那股内心的激情,德拉克罗瓦自然也有小癖好。与席勒喜欢闻发酵的味道不同,他喜欢的是写日记。

与蒋介石撰写的日记类似,德拉克罗瓦的日记也是写给自己的。在他们毫无修饰和遮掩的行文中,透出的是一种深深的自省与自律。

如果说蒋介石的自省源自王阳明的学说,那德拉克罗瓦的自律则源自于康德的《实践理性批判》。

油画英雄志第21回:浪漫的边界_第13张图片
战争巨人   浪漫主义先驱戈雅的作品

也许正是这份自律,才让德拉克罗瓦内心澎湃的激情没有失控,也没有让他的作品没有流于怪诞与诡谲:比如像他的偶像戈雅的作品那样。

油画英雄志第21回:浪漫的边界_第14张图片
诗人波德莱尔    代表作为《恶之花》

当然,这份自律也让德拉克罗瓦充满了自信与胆气。据说在他的《遗世日记》中,他没有说过坏话的只有两个人。

一位是他艺术道路上的引路人和同窗师兄籍里柯,还有一位则是写下了《恶之花》的大诗人波德莱尔。

油画英雄志第21回:浪漫的边界_第15张图片
梅杜莎之筏构图草稿之一
油画英雄志第21回:浪漫的边界_第16张图片
梅杜莎之筏   籍里柯

这份胆气,我们在比较他与籍里柯的作品时就可以看得出来。

籍里柯的《梅杜莎之筏》素以画面饱满激荡而著称,但从他曾数易其稿的构图草稿中,我们可以发现除了调整角度,他其实一直都在做减法。

激情之中,到底还是露出一丝新古典主义式的节制与矜持。

油画英雄志第21回:浪漫的边界_第17张图片
萨达娜培拉斯之死  德拉克罗瓦

而在德拉克罗瓦这里,这种节制已经消失不见。他不再试图做减法,而是凭着那股锐气尽情地释放着自己的激情。

比如他的名作《萨达娜培拉之死》,在画面中,各种器物几乎塞满了一切空间。错综的形象,缤纷的色块,动荡不安的韵律和狂放的笔触,几乎给人营造出了一种闷塞、动荡和死亡的直觉。

所谓胆气,高下立判。

油画英雄志第21回:浪漫的边界_第18张图片
自由引导人民  德拉克罗瓦

同样的,如果不是这份矛盾交织的自律与胆气。《自由引导人民》这幅杰作的出现也是不可想象的。

可能与大多数人的观念不同,这幅杰作表现的并不是1789年法国大革命的开端,而是记录着它的结束:1830年,巴黎人民发动7月革命,建立了以路易拉·菲得浦的七月王朝。至此法国大革命才彻底结束,并进入了成果巩固期。

据说德拉克罗瓦在1830年看到这场街头革命时,脸色吓得惨白,对革命的态度也颇为暧昧。但在他的绘画中,这份胆气又回到了他笔下:画面前端的尸首他没有做出浪漫主义式的升华,而变成一堆真实的血肉;再看整个画面,不过寥寥数人,便营造出了千军万马的气势……

三、浪漫的边界


《自由引导人民》让我们看到了德拉克罗瓦的艺术巅峰,但其实也让我们窥见了浪漫所能达到的边界。

油画英雄志第21回:浪漫的边界_第19张图片
自由引导人民局部
油画英雄志第21回:浪漫的边界_第20张图片
戈雅的著名的黑色绘画

因为如果将《自由引导人民》前端的那堆真实的血肉再进一步浪漫化,便会成为戈雅晚年那批著名的黑色绘画。

油画英雄志第21回:浪漫的边界_第21张图片
着魔的人  戈雅的著名的黑色绘画

这些充满着诡谲怪诞风格的作品自然也有着它独特的份量与冲击力,但无论从那方面看,它们都已经不再是我们印象中的浪漫主义了。

油画英雄志第21回:浪漫的边界_第22张图片
萧邦肖像  德拉克罗瓦未完成的作品
油画英雄志第21回:浪漫的边界_第23张图片
乔治·桑肖像  德拉克罗瓦未完成的作品

对于其中的凶险,德拉克罗瓦显然一直保持着足够的自律与警惕。他晚年的作品要么是无法完成。

油画英雄志第21回:浪漫的边界_第24张图片
德拉克罗瓦晚年作品

要么是在重返提香与巴洛克时无疾无终

油画英雄志第21回:浪漫的边界_第25张图片
德拉克罗瓦晚年未完成的作品
油画英雄志第21回:浪漫的边界_第26张图片
现代表现主义艺术家蒙克的作品

要么便是在陷入于戈雅、甚至是蒙克的边缘处戛然而止。前后左右,德拉克罗瓦都似乎走到了他艺术的边缘。

油画英雄志第21回:浪漫的边界_第27张图片
阿尔及尔的女人  德拉克罗瓦

最后,与他一生的论敌安格尔一样,德拉克罗瓦也在中东的异域情调中找到了安慰与归宿。

在这批作品中,德拉克罗瓦年轻时那股子澎湃激情开始平静下来,他的作品也开始显露出温暖的品质。

当然,除了温暖,我们可以轻易地发现浪漫的激情过后,透出的那丝若有若无的虚无感。

你可能感兴趣的:(油画英雄志第21回:浪漫的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