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圈拆书:新家庭如何塑造人|①家庭是世界的缩微

圆圈拆书:新家庭如何塑造人|①家庭是世界的缩微_第1张图片

写在前面:

向已故的美国家庭治疗师Virginia Satir (26 June 1916 – 10 September 1988)女士致敬,她是美国最具影响力的家庭治疗师之一,被《人类行为杂志》(Human Behavior)誉为“每个人的家庭治疗大师”。《新家庭如何塑造人》是Virginia Satir几十年经验的结晶,是Satire Model的奠基之作。书中关于家庭关系改善及个人心理成长的方法技巧,每个人都有必要get到。所以圆圈心理第一本拆解的书就选择了它。 

本章拆解第一章,主要介绍家庭与个人成长的关系。

1、  家庭是世界的缩微。

每个人的生命故事都是从家庭开始的,家庭是生命的源头。那么家庭对一个人到底有什么影响呢?

抛开鸡汤,直面这个问题。一个人在家庭中会遇到这些内容:如何表达需求、遇到问题怎么应对、如何行使权力、怎么自主做决定、是否拥有亲密感和安全感、遇到分歧怎么处理等等。每个家庭都在自然而然的面对这些内容,也许做的好,也许做的不够好,但大多未经思考。

这些内容每天都在发生,不知不觉中就形成了家庭文化。一个孩子在家庭中慢慢长大,被这些内容千万次的洗礼,慢慢就形成了这个人的行为模式。长大后就会带着这些模式生活处事。

比如,在家庭中没有安全感,那么在自己的婚恋中往往也会缺少安全感;习惯用讨好父母的方式满足自己要求,那在工作中可能也会用讨好的方式与领导相处;在家庭中没有自主性的,长大后往往也缺少自主安排、自我规划。

所以说人是被家庭塑造的,家庭塑造人;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是世界的缩微,教育从家庭开始。

注:(这里的家庭指原生家庭,也就是没结婚、没组建新家庭之前,在父母的那个家)

2、  潜意识与家庭。

本来是没打算介绍潜意识的,但如果大家不了解潜意识,后边很多内容就不好理解了,所以还是绕不过去。

举几个例子来理解潜意识:

比如,你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可能会感到舒适、放松,也可能会感到紧张、不安,这些感觉姑且可以说是潜意识发出的;

比如,早上从家出门,心里隐隐的感觉忘带了什么,检查一番,也没发现缺什么。等到了单位,猛然想起来了,昨晚准备好带给小张的书忘在餐桌上了。这种“隐隐的感觉”就是潜意识的信号;

比如,家里的一个直系亲属,跟家里其他人都很好,但自己就是没有亲近感,也说不清楚为什么,这也可以称为一种潜意识;

比如,有一个企业主,营业额怎么都突破不了1个亿,非常苦恼。后来在心理咨询师的引导下发现,他心里有一条信念,“年收入超过1亿是罪恶的”,这听起来好像不可思议,但是真的。这个信念在潜意识里,自己也不知道,每天还在为突破1个亿到处奔忙,可潜意识已经给自己设了一个限定。

有了上边这些比如,你可能也想到了很多比如。对个人来说,意识就像是冰山漏出水面的那一角,潜意识则像隐藏在水面下边的部分,比水面上那一角大很多很多。用意识去理解潜意识,就是心理成长了。

家庭生活也像一座冰山:大部分人只意识到正在发生的事情的十分之一。但就像海员的命运依赖于他们知道冰山的大部分在水下一样,一个家庭的命运依赖于理解日常生活亊件下面隐藏的感受和需要。

3、  家庭系统中最重要的四个方面:自我价值感、沟通模式、家庭规则、与社会的联系。

这四个方面就像四扇窗户,透过他们可以观察、评估家庭关系,也可以改进、提升家庭生活品质。这四个方面往往隐藏在冰山之下,需要仔细观察梳理方能浮出水面。

自我价值感

自我价值感就是自己对自己的感觉和评价。自我价值感高的人会更积极、自信,能够接纳新事物、新变化,自我价值感低的人会消极、自卑,或者反应过度。

自我价值感是自我的感觉和评价,与他人或者社会对自己的评价无关。比如,前段时间有个在美国留学的女博士生自杀,很年轻,让人惋惜。从外界来看,这个姑娘很优秀,很有能力和才华,外人对她评价挺高的;但她对自己的感觉和评价可能是糟透了,无力、无价值感,最后导致了自杀。

在家庭中,父母都会做很多“为孩子好”的事情,有些确实会好,但有些也会不好。怎么区分衡量呢?就用这个自我价值感。父母要以提高孩子自我价值感为中心原则,有利的就可取,不利的就不可取。

沟通模式

沟通模式在Satir Model中是很重要的概念。主要是说当一个人在家庭中有紧张感、压力感时处理和应对的方式,这种方式慢慢的模式化,就成了一个人的沟通模式了。

沟通模式有五种类型,讨好型、指责型、超理智型、打岔型和一致型。沟通模式是一个人自我价值感的体现,改善沟通模式就可以改善自我价值感。

沟通模式是一个重要概念,在后边会细说。

家庭规则

记得很多年以前,参加Maria老师’家庭重塑’课程时,老师让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家庭规则,我想到的第一条是“家丑不可外扬”这条规则,所以接下去我就说不出来我们家不好的规则了。

有的家庭规则是明确的,比如吃饭前要洗手,我小时候家里有条规则是大人说话小孩别插嘴。

有些家庭规则是隐性的,没有明确提出,但却起到规则的作用。比如,不能在家里谈’性’的话题。可能家庭里并没有明确这条规则,但是大家都会自然的躲开这个话题,这就是隐性规则。再比如,“意见不统一时要听妈妈的”,虽然没有明确这样的规则,但有的家庭里正在使用这样的规则。

这些规则,不管是明确的还是隐性的,都在塑造着人们的性格和行为。

人体有无数的血管遍布全身,家庭规则就像人体血管一样,遍布家庭每一个角落,家庭规则编织了家庭系统。

与社会的联系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需要不断地与外界互动联系,经历新陈代谢,这样才能健康发展。如果一个家庭能够开放的与社会联系,那就会良性发展;如果过于封闭僵化,抵抗外界变化,那就会出问题。

我的一个同学,20多岁时从东北去南方发展,作为家里唯一的男孩,这对他们家来说是一件大事儿。经过几年的努力发展,这个同学从一个业务员做到了南方大区营销总监。后来这个同学和我说,遇到困难挫折时,支撑他的是当年离开家时妈妈对他说的一段话,“出去闯吧,保护好自己,赚没赚到钱没事,安全的回来,妈妈始终支持你”。

这本是一个再平凡不过的妈妈了,但面对变化,面对不确定性时,这种勇气和坚定态度成了孩子宝贵的人生财富。

4、了解是改变的开始,体验使改变发生。

知识爆炸性发展,拿着手机碎片时间就能学习,有人动辄每年读50本书、100本书,这本是好事儿,但切莫只是成为知识的看客。“学到”是不够的,重要的是“做到”。怎么才能做到?记住一句话,“只有进入水中,才能学会游泳。”



平静的祈祷

上帝,请赐我平静,去接受我不能改变的一切;

赐我勇气,去改变我所能改变的一切;

赐我智慧,去分辨两者的不同。

——Reinhold Niebuhr (1892-1971)

你可能感兴趣的:(圆圈拆书:新家庭如何塑造人|①家庭是世界的缩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