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粉:金沙山江畔的小村落里,还藏着1300年前格萨尔王的兵器

山江畔的小村落里,还藏着1300年前格萨尔王的兵器

想当年

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


匠粉:金沙山江畔的小村落里,还藏着1300年前格萨尔王的兵器_第1张图片

藏刀

豪迈的江水自青海玉树一路南下,

突破了雀儿山等多座高山的阻隔,

奔腾的江水咆哮不停

劈出出一条条深壑峡谷,

吼出一段雪山与峡谷之歌。

隔着金沙江与西藏隔江而望,

便是自古有“格萨尔王兵器库”之称的

甘孜州白玉县河坡乡。

匠粉:金沙山江畔的小村落里,还藏着1300年前格萨尔王的兵器_第2张图片

金沙江第一弯(网图)

河坡乡,这个在地图上毫不起眼、

至今只通土路的小地方,

1300多年前的格萨尔王时代便开始铸造兵器,

被誉为“格萨尔王的兵器库”。

2008年,

“藏族金属锻造技艺”

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其中便包括以河坡为代表的“藏刀锻制技艺”。


匠粉:金沙山江畔的小村落里,还藏着1300年前格萨尔王的兵器_第3张图片

藏刀锻制技艺传承人——齐麦

格萨尔王是藏族的传奇领袖,

是藏族人引以为豪的盖世英雄。

相传,格萨尔王在战争中曾俘获霍尔部落的著名铁匠曲打,

为补给战事需要,

格萨尔王命曲打带领当时的制刀匠人在甘孜白玉地区建造兵器库

藏族工匠们采用新式土炼法

打制出的兵器

削铁如泥、一招毙命

帮助格萨尔王赢得一次又一次的胜利。


匠粉:金沙山江畔的小村落里,还藏着1300年前格萨尔王的兵器_第4张图片

藏刀锻造技艺传承人——齐麦

当战火远去,

狼烟消散

曲打带领的兵器工匠们便在白玉县生息繁衍。

1300年来,

格萨尔王的传说在这里一直传唱。

作为王的匠人

他们也一直传承祖业,

即便冷兵器时代早已结束,

这里的人们

依然执拗地以此为业。


匠粉:金沙山江畔的小村落里,还藏着1300年前格萨尔王的兵器_第5张图片

齐麦和父亲称珠

如今金沙江依然奔腾东流

河坡乡在湍急的江水的映衬下

显得格外宁静幽僻。

而在这里现有的500多户人家中

有324户依然从事手藏刀的工艺生产和加工。


匠粉:金沙山江畔的小村落里,还藏着1300年前格萨尔王的兵器_第6张图片

手工打造藏刀

今年刚满20岁的齐麦降称,

从小就跟着父亲锻造藏刀。

他的父亲称珠,

是“藏族 金属锻造技艺”的非物质文化传承人


匠粉:金沙山江畔的小村落里,还藏着1300年前格萨尔王的兵器_第7张图片

齐麦和父亲称珠

齐麦家的手艺传承自祖辈,

家中十几代男人都一辈子打铁造刀。

家里用的不同形状的榔头、錾子、剪刀、钉子等等,有将近300种。

其中不少都是齐麦的爷爷甚至更远的祖先留下来的“传家宝”.


匠粉:金沙山江畔的小村落里,还藏着1300年前格萨尔王的兵器_第8张图片

藏刀

藏刀锻造需要经过

选材、下料、加热锻打、固定刻花、抛光、组装、再打磨等流程

生产一把质量较高的7寸藏刀,

包括刀身、刀把、刀鞘的制作在内,

要用到铁、银、铜、牛骨、牛角、木材等10多种原料,

经过近百道工序。


匠粉:金沙山江畔的小村落里,还藏着1300年前格萨尔王的兵器_第9张图片

打开一把刚制作完成的刀身,

寒光凛凛、

摄人心魄。

刀柄的材质有铜也有银,

刀鞘和刀柄的花纹都是由制刀匠纯手工一下一下打制而成,

他们凭借自己的想象,

敲打出极富民族特色的纹样。


匠粉:金沙山江畔的小村落里,还藏着1300年前格萨尔王的兵器_第10张图片

齐麦家的藏刀

这种繁复的加工工艺

使得藏刀的生产耗日持久,

也不可能批量生产。

同时由于汉族地区刀具管制,

也限制了藏刀的流通,

使得藏刀生产日渐萎缩。


匠粉:金沙山江畔的小村落里,还藏着1300年前格萨尔王的兵器_第11张图片

藏刀细节图

为了让藏族锻造技艺生生不息,

在刀光剑影早已暗淡了的今天,

巨匠汇携手齐麦一家,

开发出由藏族金属锻造技艺传承人

一代代口传心授的土法锻造,

以黄铜为原料,

历经千锤百炼,

抛光打磨,

充满男性的力量。

置于手中,

似乎能感受到冷兵器时代的勇气和力量。

无论你是喜欢收藏的还是喜欢工匠作品的,都推荐你添加“匠粉”的公众号,我们每天都会推送最新的匠粉咨询,不停的输出对匠粉们的精神食粮,来加入我们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匠粉:金沙山江畔的小村落里,还藏着1300年前格萨尔王的兵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