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放随缘适,潇洒出凡尘——东康中学初二年级“我读苏轼”项目学习(一)

豪放随缘适,潇洒出凡尘——东康中学初二年级“我读苏轼”项目学习(一)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林语堂说苏轼是一个具有现代精神的古人,其人、其品、其作、其思,置于百代之后的今天仍是熠熠生辉,让人不得不仰而视之且满怀崇敬之情。苏轼一生饱怀经世济民之志,却政治坎坷、仕途连蹇,我们也从中看到了一个豪放、潇洒、慈柔、磊落、旷达的苏轼。而他的词风也在其人品的渲染之下“自是一家”:突破了早期词必香软的樊篱,奔放灵动、不拘一格、才思横溢、气势壮阔。
      随着对苏轼的了解越来越多,我们也产生了很多问题。利用假期时间,初二年级个别班级进行了以苏轼为主题的小课题研究。

【315班  秦雅妮】

        论苏轼面对逆境、挫折的人生态度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苏轼是北宋时期文坛领袖,诗题材广阔,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与欧研修并称“欧苏”,有《苏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传世,追赠为太师,溢号文忠。

    一、苏轼一生遇到的逆境,挫折

      1、双亲病故——苏轼苏撤母亲病故,二兄弟随父亲回家奔丧,1059年10月,守丧期满回京,1061年,苏轼应中科举考试,1065年,苏洵病逝,苏轼、苏撤扶柩还乡,守孝三年。三年后,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被迫离京,在1071年被判为杭州通判。

      2、乌台诗案——1079年,苏轼写《湖州谢表》,被新党利用,说他“愚弄朝”、“妄自尊大”、“衔怨怀怒”、“指斥乘舆”、“包藏祸心”,又讽刺朝廷,莽撞无礼,对皇帝不忠等想要至苏轼与死地。在大家共同努力下,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受当地官员监视,苏轼下狱一百零三天,险遭杀身之祸,幸亏宋太祖定下不杀士大夫国策,他才躲过一劫。

      3、流露儋州——1091年,被召回朝,因政见不合,先后任颍州知州,扬州知州,定州知州,1093年哲宗执政,别为宁远军节度副使,再贬至惠阳(今广东惠州),1097年,年已六十二岁的苏轼被贬至徼边荒凉之地海南岛儋州。据说在宋朝,放逐海南是仅此满门抄斩轻一等的处罚。

    二、苏轼对待挫折的态度

    1、豁达乐观,从他经历乌台诗案后所写《赤壁赋》、《后赤壁赋》等可以看出他当时的心情。同时,他在公务之余开垦城东一片荒地,种田帮补生计,还自称“东坡居士”;可以看出他的自强不息,积极向上。

      2、兀傲倔强,苏轼在贬黄州期间,写了一首诗《东坡》,“荦确坡头路”泛指人间不平之路,“自爱铿然曳杖声”,则写出了他与苦难作斗争,不甘心屈服,勇于挑战,一种自立与抗争精神,一种兀傲倔强的品质。

      3、不忘国事,造福他人。苏轼在黄州时,由于西湖长期没有疏通,湖水干涸,湖中长满野草,影响农业生产,并在湖最深处建三塔,筑成纵贯西湖的长提,为后来西湖景区游览作贡献。苏轼在被贬海南时,将儋州认为自己的第二故乡,在这里办学堂、介学风,使海南出现不少进士。人们把苏轼看作儋州文话的开拓者,播种人,对他怀有深深崇敬,由此可见苏轼的不忘国事,报效祖国。

      三、苏轼对待挫折的态度给我的启示

      1、豁达乐观对待人生艰难险阻。豁达乐观并不意味着推卸责任,而在于脚踏实地,披荆斩棘,善于利用所学技巧使困难迎刃而解。

      2、幽默处理人际关系。在与他人日常交往中,幽默的一句话或许可以将紧张的气氛立马缓和下来,可以使紧张的人际关系得到和解,化解矛盾。

【315班  王媛】

                      逆境中学会攀爬

      提到苏轼,我们并不陌生。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北宋眉州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苏轼一生跌宕起伏,经历的挫折不多,但也不算少。其中,“乌台诗案”是苏轼一生的转折点。

      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四十三岁,调任湖州知州。上任后,他即给皇上写了一封《湖州谢表》,这本是例行公事,但苏轼是诗人,笔端常带感情,即使官样文章,也忘不了加上点个人色彩,说自己“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这些话被新党抓了辫子,说他是“愚弄朝,妄自尊大”,说他“衔怨怀怒”,“指斥乘舆”,“包藏祸心”,讽刺政府,莽撞无礼,对皇帝不忠,如此大罪可谓死有余辜了。他们从苏轼的大量诗作中挑出他们认为隐含讥讽之意的句子,一时间,朝廷内一片倒苏之声。这年七月二十八日,苏轼上任才三个月,就被御史台的吏卒逮捕,解往京师,受牵连者数达十人。这就是北宋著名的“乌台诗案”。

      乌台诗案这一巨大打击成为他一生的转折点。新党们非要置苏轼于死地不可。救援活动也在朝野同时展开,不但与苏轼政见相同的许多元老纷纷上书,连一些变法派的有识之士也劝谏神宗不要杀苏轼。王安石当时退休金陵,也上书说:“安有圣世而杀才士乎?”在大家努力下,这场诗案就因王安石“一言而决”,苏轼得到从轻发落,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受当地官员监视。苏轼坐牢103天,几次濒临被砍头的境地。幸亏北宋时期在太祖赵匡胤年间既定下不杀士大夫的国策,苏轼才算躲过一劫。

      人生的根本意义不在于世俗的荣辱毁誉、成败得失,而在于精神的超越升华,对生命的彻底把握。苏轼在面对挫折时,采用了变通的态度,排解理想和现实的矛盾,从厄运中解脱出来。

      千百年来,苏轼在逆境中的豁达态度谱写的作品代代相传,受到广泛的喜爱。苏轼更以其面对挫折时那种从容坦荡、豁达超脱、旷放乐观的人生态度赢得了人们的尊重和认同。苏轼对理想对信念的态度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人生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在面对挫折和磨难时,我们也可以从中吸取积极的处世态度。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消极厌世甚至轻生,而应主动调整自己的心态,相信困难是暂时的,从而增强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自强自立。

      人生道路上,有苦有甜,有哭有笑,有失败也有成功。面对一个挫折,一次失败,也许有人会一蹶不振,因此而自卑,自暴自弃。但是,你是否知道沙子成为珍珠的过程是多么艰辛,世界上不存在一帆风顺的人。相信自己:你也是一颗闪亮的珍珠。宝剑锋从磨励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只有经历一番寒彻骨,才有梅花扑鼻香。在困境中坚持不懈,勇敢地面对困难,最终会苦尽甘来的。

      扑打身上的尘埃,在风雨中寻找属于我们的那份坚强,在天空中尽情的翱翔,在逆境中让自己变得更加有力量,逆风飞舞,我们一定会铸就一双坚强的翅膀,打造属于自己的辉煌!

【315班  潘昱洲】

                      苏轼的宦海沉浮

      饱读诗书,才华卓绝,既有懂得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豁达,也有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的豪迈;既有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乐观,也有千里共婵娟,更有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的深情。他饱经人生风霜,备尝世间苦难,却依旧为人生歌唱,积极乐观是植根于他骨子里的狂放,他将诗意和生活完美结合,创造出一种博大精深的意境。

      苏轼的一生也是历经坎坷,在宦海中大起大落,然而他豁达乐观,这一切坦然面对,让我们通过对他的宦海历程,对他进行分析,他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生态度,道德准则去面对人生中的不如意、困境、大起大落于哀伤。

      苏轼在二十二岁参加了科举,顺利通过举人考试、礼部考试以及殿试,获得了“进士及第”的光荣称号,苏轼在如此年轻的年纪便考中了进士,也就是全国第一,要知道古时五十岁考中进士还算年轻,那么苏轼岂不是少年名成天下知吗?这仅仅是一个开始,苏轼又赶上了一次百年一遇的考试—制科考试,它是为了皇帝直接选拔那些特别优异的人才所设置的考试制度,南北宋加在一起,三百年左右,举行了22次考试,录取了41人,苏轼在此次考试中获第三等,虽是第三等,但实际已是最高等。

      苏轼进京赶考,金榜题名,二十多岁的他即将走入官场,他的官场会不会一帆风顺呢?回答是绝对不是。在嘉佑六年,他实任了他人生第一个官职,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相当于凤翔市市长助理或人民政府办公厅主任,他在这里遇到了一个很重要的人—陈公弼,他的顶头上司。他的这位上司,好像在处处为难他,但也是老陈在良苦用心,好好消磨消磨苏轼的锐气,正是此举,也为苏轼后来的人生态度、道德准则等,起了很大的开导作用,也算是苏轼的另一大恩师。

      三年任期已到,他被调回中央,后被任命为判官诰院,但在此时,他又与当朝副宰相斗了起来,原因是改革变法,苏轼不同意王安石太过激进的改革方法,时间长了,连宋神宗都认为苏轼人品不好,苏轼也有警觉,知道自己再待在中央,恐怕小命不保,于是主动申请调职到地方,皇帝也批了,于是苏轼开始转战各地。于是熙宁四年杭州通判、熙宁七年密州太守、熙宁九年徐州太守、元丰二年湖州太守,苏轼在地方做官多年,也是深得民心,可他的好日子也到头了,乌台诗案发生了,苏轼人生的转折点以宰相王珪为首的新派人士从苏轼的诗文中找出一些敏感词语歪曲其意思见解污蔑其职责皇帝谩骂朝廷,于是被贬入狱,可是在旧派人士的力保下苏轼还是保住了一条命,但被贬黄州团练副使。苏轼在此期间,是自己种田又自己盖房子。因为在东坡种田,所以自称东坡居士。在这期间苏轼也是饱经千辛。后宋神宗提拔旧派平衡新旧两派,司马光复任宰相。苏轼成功晋级短短十七个月升至三品大员。好景不长哲宗继位几年后掌政重用新派苏轼作为代表人物被开刀尤其是在海南更加艰苦,后又被反复调职,途中病逝。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素且徐行 ,竹枝芒鞋轻,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这是苏轼《定风波》中的一句话。他的一生总是以豁达的性格 坦荡的胸怀面对,对他来说豪迈,文学境界才是他的追求。他有坦荡如磊的人生态度,也有不忘初心,坚持原则底线的道德准则。               

【315班  韩美君】 

                          起伏人生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一个人在其遭受挫折时,在困境中能否快速恢复过来,是必须有外力影响的。大诗人苏东坡就是在受挫困境时,依靠它强大的朋友圈和亲友团提供了巨大的正能量,而注入了新的活力;再就是它本身就是一个乐天派,我们从上面这首诗中我们不难看出大诗人苏轼怀才不遇的忧愤之情。

      他的一生经历了三次流放,而且都是因“莫须有”的诽谤获罪。第一次因为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他还可以在黄州的自然美景中发现美,在逆境中寻求生活的乐趣,这足以表现诗人一贯的豁达,乐观的胸怀。第二次被贬霍州,但是这一次他是无辜的,当然,从一些现象上看起来,苏轼的心情比上次平静了许多。第三次被贬儋州,理由比上次更简单,新派在朝廷占了上风,为了使旧派再无出人头地之日,所以将他们都贬到很远的地方,苏轼也在其中。别人都觉得民风不开,苦不堪言,而他却说:“我本儋耳氏,寄生西蜀州。”连林语堂都认为苏东坡比中国的其他诗人更具有幽默感,更懂得享受生活。

      先从心态上看。当他在生活十分艰苦的黄州时期时,他却变得越来越乐观,努力超越现实,经常在别人不能忍受的地方中发现快乐 ;初到黄州,他就发现了黄州的可爱之处,生活一段时间,他开始喜欢黄州,总的来说,他在逆境中的心态主要有三个特征:一.做好了以待罪之身随遇而安的老百姓。二.追求任性逍遥,随缘放旷的精神境界。三.知足常乐,追求平实的幸福。通过这些特征我们发现了苏轼的心态逐渐变得平和,不再那么锋芒毕露,他在诗词中表达对自由的向往,同时也在作品中为自己创造了一个逍遥自在的境界。

      从文学方面看。他是一个读书人,虽然接受的传统文化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儒家思想一直是其基础和主导。他更是一个出色的幽默大师,他的幽默与他的个性经历,生活情趣,学识修养,文化背景有着密切的关系。

      生活中,苏轼更是向人们呈现了和蔼可亲,幽默机智的形象。

      通过对苏轼的了解,说明人生不是一帆风顺的,我们应该做好应对各种困难和挫折的准备。这种准备更要包括身体上的和心灵上的。

      其次,在逆境人生中,我们更应该要保持自己独立的人格,维护自己的人生尊严。也许在思想上确立这一目标并不难,但在现实生活中很难实现。而苏轼却恰恰做好了这一点,这正是我需要学习的东西。

你可能感兴趣的:(豪放随缘适,潇洒出凡尘——东康中学初二年级“我读苏轼”项目学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