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零开始并不一定比从一开始更糟:不要让自己被资源所束缚

        昨日收到上级发来的任务,要求统计人员信息等相关数据上报。对于统计表内的内容,在人事部门工作的经历让产生的第一反应是:可以找人事部门索要信息。我也这么做了,正好人事部门近期在做人员信息整理更新,我的表格大部分内容重叠,只是需要多出半天时间整理完成后才能将数据给我。于是我抱着明天截止,而我有了全部信息可以轻易完成任务的美好想法。我便安心等人事部门的同事完工后“搭便车”。

       第二天,我收到人事部门发给我的资料,开始自己着手填报有关内容。实际操作过程中发现,这份资料和我填报的数据截止日期不同,相差三个月。而这三个月正式我们部门人员变动最频繁的时候。手中握着从各个渠道获取的信息,我计划自己通过倒推整理出数据上报。从全单位大量的数据中统计选取和统计本部门数据成了我的首要任务。

       工作任务的实际难度只有在你着手去做了之后才能发现。事情并没有我想象的那么简单。我认为有数据在手,半个小时可以完成的数据整理,我在一个小时后仍然只完成了三分之一。墨菲定律印证了人在着急的时候往往是越急越错。任务的deadline快到了,焦虑感铺天盖地的涌来,让我觉得十分烦躁。而当时,我的眼里心里都只有从不同渠道获得的这些资料这一种解决方式。部门负责人看着我,十分不能理解。他派给我这项任务前并未细看究竟,还真以为如我表现的那般麻烦。于是他认真看完要求后,只是淡淡地提出:这些数据统计,我首先通过整理任务要求将需要明确的信息下发至部门全体人员,以小组为单位上报内勤人员,再行整理填报。将工作任务拆解到每个工作组,数据又精准,工作量又小。你是被自己手里不十分契合的资料绑住了”。

        一句话,点醒了我,也解开了我思维的束缚。是的,在当时的条件下,人事部门给我的资料正如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数据内容因为项目相似、但是统计日期不同,其实并没有太多的用处。如果我能够明确衡量,以该数据为基础推导出我想要的数据时间和精力其实远远多于我重新找各组统计所需数据。并且当机立断决出最适合的工作方法,就不会出现上面的焦虑和问题。

       在我们一无所有的时候,我们更容易找到不同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因为,一无所有时候的想象力和勇气,因为没有退路而更丰富。一无所有时候,人会不自主设想各种可能的、不可能的方式方法,想尽各种办法创造条件来为自己铺路。在资源丰富的时候,我们可以不必考虑过多而选择一个简单易行的操作方案。这是因为自己底气十足,不惧怕失败。

        最可怕的就是这种手中稍有一点贫瘠资源的时候。手中稍有一点资源,却不充足时面对问题找解决方案容易被局限在资源圈住的范围内,首先,少量的可用资源让在问题出现时候有了一个方向,因为前面有一定资源做铺垫而显得道路轻松许多,人容易被头脑中想当然的方案误导而不去深究该方案的实际操作难度。此时人的本能会诱导你走向这个方案,没有经过周密的考量就去解决问题。毫无疑问,大部分时候我们都会遇到像我上面的情况一样,实际比想象难的多。而又因为资源不足,我们没有一掷千金的阔气。只能纠结于如何使这少量的资源发挥其应有的效用。在这个纠结过程中,最容易出现的就是大量精力耗费,出力不讨好。更坏一点的结果,是在这个纠结过程中,我们的目标会被悄悄遗忘,由“如何解决A问题”被偷换成为“B这些东西如何使用”。正确的解决思路是:如何解决A问题——解决A 问题需要X\Y\Z条件——那么我们应当考虑如何创造X\Y\Z等条件,可以通过甲方法创造X、乙方法创造Y等等——再考虑甲方法等的实施。

被资源局限的思维是这种思路:如何解决A 问题——我有B(abcde等)资源,其中B(ac)我可以修改后使用——修改B(ac)——发现不能完全解决,开始焦虑,忘记了其他解决思路。这是一种十分明显的限定思维。

       作为一个理智人,应当在遇到问题时摄像问题解决的不同方法,最好同时有A 和B 等不同方案,并积极开拓思路进行预演。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如果发现不同情况及时调整。而不能因为少量的资源出现导致A方案看起了更合理而陷入A方案的陷阱中无法自拔。这正是典型的穷人思维。简单以现有条件为出发点,被固定在这一头,不论你的方向如何远大,最终也只能够被束缚无法远行。

        遇到问题,更多应当选择富人思维,设想最佳解决方案,并不断创造条件实现最佳方案。如果现有资源不能高效推进最佳方案,那么这些资源弃置就是最好的选择。从零开始并不一定比从一开始更糟。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零开始并不一定比从一开始更糟:不要让自己被资源所束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