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自由和希望的救赎:《肖申克的救赎》

“不要忘了,这个世界穿透一切高墙的东西,它就在我们的内心深处,他们无法达到,也接触不到,那就是希望.。”这是影片《肖申克的救赎》里的一句话。

“希望”遵循神的旨意安睡在内页被挖空的《圣经》里,附着在安迪高大的身躯里,匍匐在500码的下水道里,最后,那条仅有的肮脏之路把安迪送往美丽的新世界。

在好莱坞的电影里,影片的商业性被看得很重。而能像《肖申克的救赎》这部影片,将电影的商业性和艺术性这样完美地结合起来的影片,不是很多。

更难能可贵的是《肖申克的救赎》这部电影的艺术性要远远超过它自身的商业性,以至于十几年后的今天,这部电影仍然倍受人们喜爱,甚至被认为是“男人必看电影”之一。

故事始于20世纪40年代末,小有成就的青年银行家安迪因涉嫌杀害妻子及她的情人而锒铛入狱。在这座名为肖申克的监狱内,希望似乎虚无缥缈,终身监禁的惩罚无疑注定了安迪接下来灰暗绝望的人生。

未过多久,安迪尝试接近囚犯中颇有声望的瑞德,请求对方帮自己搞来小锤子。以此为契机,二人逐渐熟稔,安迪也仿佛在鱼龙混杂、罪恶横生、黑白混淆的牢狱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求生之道。

他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帮助监狱管理层逃税、洗黑钱,同时凭借与瑞德的交往在犯人中间也渐渐受到礼遇。

混沌的黑夜好像潜伏着鬼魅,路怎么也走不完,数着日子等待下一个不知是否光明的明天。看不见希望的日子好像随时可以把安迪吞没,但你不知道其实命运总是那么巧合的将一切都安排好。

一个年轻犯人的到来打破了安迪原有的生活:这个犯人以前在另一所监狱服刑时听到过安迪的案子,他知道真凶是谁。

但当安迪向监狱长提出要求重新审理此案时,却遭到了拒绝,并受到了单独禁闭两个月的严重惩罚。而为了防止安迪获释,监狱长却设计害死了知情人。

面对残酷的现实,安迪意识到只有越狱他才能获救。当天夜里,风雨交加,雷声大作,已得到灵魂救赎的安迪越狱成功。

原来二十年来,安迪每天都在用那把小鹤嘴锄挖洞,然后用海报将洞口遮住。安迪出狱后,领走了部分监狱长存的黑钱,并告发了监狱长贪污受贿的真相。

监狱长在自己存小账本的保险柜里见到的是安迪留下的一本圣经,第一页写到“得救之道,就在其中”,另外圣经里边还有个挖空的部分,用来藏挖洞的鹤嘴锄。

.

《肖申克的救赎》取自斯蒂芬·金《不同的季节》中收录的《丽塔海华丝及萧山克监狱的救赎》而改编成的《肖申克的救赎》剧本,并由弗兰克·达拉邦特执导,蒂姆·罗宾斯、摩根·弗里曼等主演。

影片中涵盖全片的主题是“希望”,全片透过监狱这一强制剥夺自由、高度强调纪律的特殊背景来展现作为个体的人对“时间流逝、环境改造”的恐惧。

只有内心清澈的人才能看清人生的荒谬,否则,人只有在面对冤枉时委屈和无奈、在面对压制时愤怒和狂暴、在困境下腐烂,甚或在平常的环境中寂寞和绝望。就像安迪说的一样“人生可以归结为一种简单的选择:不是忙着活,就是忙着死。”

影片的最后瑞德经过40年的监狱生涯,终于获得假释,他在与安迪约定的橡树下找到了一盒现金和一封安迪的手写信,两个老朋友终于在墨西哥阳光明媚的海滨重逢了。镜头拉向了广阔的太平洋,就像二人即将到来的自由与希望。

如果说这是一部不朽的电影也许一点也不过份,即使它在1994年奥斯卡的角逐上失利了,可是同样改变不了这种现实。至少这是一部在你看完了之后永远也不会忘记的电影。

电影用第三人称的旁白描绘了肖申克监狱二三十年间所发生的所有事情,以瑞德的视角描绘了安迪的作为和因为他而得到救赎的肖申克监狱。

大量的旁白和第三人称的视角赋予了这部电影既主观而又客观的叙述角度;而不管任何叙述角度都好,只要运用得当其实并没有优劣之分的。

电影以一种娓娓道来的叙述方式陈述了全篇故事的由来,一直很安静,不带半点狂躁的味道。讲述者在安静地诉说,而我们在安静地倾听,轻缓而不失深沉。

该片的导演弗兰克.达拉邦特经过长达五年的时间才从史蒂芬.金那里获得了这个小说的改编权,并且用八周的时间写完了剧本。弗兰克.达拉邦特更是凭借《肖申克的救赎》获得了七项奥斯卡提名。

《肖申克的救赎》无疑是一部伟大的作品,在牢狱题材电影中突破了类型片的限制,拍出了同类作品罕见的人情味和温馨感觉。

整部影片给人带来的是恒久不变的真挚友情、百折不挠的灵魂铸炼和生生不息的命运之火。影片触及的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和不可回避困境。

与原小说相比,电影的结构更精当,台词比原小说更有节奏感,更加有所推敲锤炼、也更有深意,人物形象比原小说更鲜活有力。导演以丰富、机巧的艺术文本,将自由精神高扬在天地之间。

影片更多地并不是表现安迪如何艰难地、顽强地、智慧地掘洞,而是安迪在那个残酷吞噬犯人肉体和灵魂的魔域里对人性的坚守:即作为一个人的情感、权利、价值的顽强的自我意识和肯定,永不认命,永远怀揣着希望,自我救赎。

作为好莱坞最佳编剧之一的弗兰克.达拉邦特,以导演身份指导的电影并不多。《绿里奇迹》亦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但《肖申克的救赎》与之相比,似乎对人性有着更为深刻的探讨

在影片中,有人在改变,也有人在习惯。影片中的“肖申克监狱”隐喻着一个相对封闭的社会环境,对于在监狱里呆了50年的老托马斯来说,改变意味着毁灭;但对于年轻而富于激情的安迪来说,改变则是一种救赎。

《肖申克的救赎》其实是对自我的一种救赎。斯蒂芬・金这位悬疑大师也只是想通过这样的方式告诉人们,追求自我的人生并非只是一个梦想,只是在于自己怎么去做。

蒂姆·罗宾斯在影片中以纯熟的演技将安迪内心的挣扎与不安表现的淋漓尽致,影片沉重灰暗的基调在蒂姆·罗宾斯的演绎下显得更加鲜明。

已进不惑之年的蒂姆·罗宾斯在电影里从未表现出中年的老成世故,更多的是年轻的稚纯和异想天开的足智多谋。

可以说,安迪的成功出逃成了整个肖申克的救赎。从他的第一次为了所有参加户外劳动的狱友们争取一瓶冰冻的啤酒,从他利用自己的特长获得了狱警的信任之后用监狱的广播室给所有的人们播放意大利音乐。

从他每周一封信去为整个监狱争取几本图书馆退化的旧书,从他把一间破烂的小房间改造成一个硕大的图书馆,从他开始帮助一些刑期较短的囚犯们学习并获得学历以便他们出狱后的改造……所有的这一切都带给他们一种救赎的感知。

而这一切的源头归属于希望。因为安迪对未来抱着不灭的希望,于是他开始散播希望,开始救赎大众。每一个在肖申克里的人都是清白的,因为他们都被律师骗了。

这样的自欺欺人的思想带给他们一种圣洁的光芒。就算他们真的是罪有应得,可是这个世界是否还应该给他们一点希望呢。救赎的寓意在于,安迪的存在净化了他们的灵魂和思想。

这部电影曾经被定义为现代版本的《基督山伯爵》;《基督山伯爵》仅仅只是一个稍显复杂的复仇故事,而《肖申克的救赎》更多的是在于救赎。

电影最后的安迪和瑞德的拥抱给了我莫大的安慰。把希望隐藏在心里深处,在赎去自己心灵的罪责时争取自己应有的权益。

与其把时间花在如何消磨光阴上,不如把这些时间都运用到自己应该去做的最本份的事情上。救赎,仅仅只会为了那些已经准备好了的灵魂。

你可能感兴趣的:(对自由和希望的救赎:《肖申克的救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