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的是青春年华
那晚,看到金庸先生去世的新闻,第一反应是“啊!”--虽有些震动,但并不很强烈。毕竟,他已经94岁高寿了。这算是喜丧吧。
随后刷屏铺天盖地,朋友圈沦陷。在别人的悼文中,我逐渐回过后味来。
悼念的是金庸先生,其实是有金庸先生陪伴的那个少年;
悼念的是逝去的武侠江湖,其实是以梦为马,仗剑天涯的大侠梦。
金庸全集会一版再版,但是那些年藏在被窝里,书皮后,马桶上的饕餮旧时光,却再也回不来了。
让我不禁联想起另一句话:“父母在,尚有来路;父母走,只剩归途。”虽不是父母,但是陪伴我们这一代人长大的那些陌生人一个个离开,来路逐渐模糊,归途渐渐清晰,这才是我们这一代人,听到此消息最大的痛吧。
后知后觉的杀伤力,让我辗转反侧,夜不能眠。读到的一些文字,又添一层伤感。
读的是武侠,品的是爱情
我读金庸不算早。看到很多朋友说上小学就开始沉迷武侠了。那时的我,读的是大部头的各种名著,还没发掘出对武侠的兴趣。依稀记得看过83版射雕,还有雪山飞狐的连续剧。但是武侠书好像一直都被列为旁门左道,家里唯一的一本就是《水浒传》。到了高三,爸爸买了两套书--《金庸全集》和《资治通鉴》。看到排列的整整齐齐的15部金庸作品,口水都要流出来了。无奈,爸爸只让我读资治通鉴,规定高考完才能看金庸。
天哪,资治通鉴谁读的进去哦。翻了两页作罢。
终于考完,如饥似渴的开始读金庸全集。那时候每年放假回家,必然是抱着金庸的书。最喜欢的几部是《倚天屠龙记》《射雕英雄传》《雪山飞狐》《飞狐外传》《书剑恩仇录》《白马啸西风》。倚天排第一,读了3遍,射雕排第二,读了2遍。
而很多人热爱的《神雕侠侣》《鹿鼎记》,我却不喜欢。
我不算是一个武侠迷吧。书中那些江湖大义,没有点燃我的热血,除了精彩的故事情节外,我这个小女生更多的被那些江湖儿女的爱情所吸引。
很多人不喜欢张无忌,觉得他蠢,也不配做明教教主。我却欣赏这种虽然温吞但有原则,虽然迟钝但是善良的“男生”。
像乔峰那样只有家国大义的男人,我消受不了;韦小宝那样八面玲珑的男人,我又避而远之。而张无忌的大情大义与小情小义,平衡的恰到好处。尤其是苏有朋版的张无忌,时而被捉弄,时而被勉强,想要成全每一个人,让人着急担忧,但那就是最好的样子。
那个“心狠手辣”的赵敏,好像又跋扈又不够善良,她说“我偏要勉强”。另一位小昭,温柔聪慧,能成全全世界的样子。她们俩我都爱,也觉得都适合张无忌。但是大多数人都喜欢赵敏,也许正是因为她敢爱敢恨,她忠于自己,在爱情里勇往直前,正是我们向往的样子。而现实是,一边向往着赵敏,一边却像小昭一样,卑微,退让。
长大后,我从看金庸,变成了听金庸
后来再没有时间重读金庸,但是每天耳机里的歌单,总会有武侠的一席之地。不管在虾米还是在网易云,歌单里总会收藏有武侠配乐。最爱的是罗文甄妮为射雕演绎的三首《铁血丹心》《世间始终你好》《一生有意义》,成了伴我超过十年百听不谈的神曲。
那些年流行KTV,一群朋友每隔一阵就要结伴去K。每次,我都要和一个哥们合唱《铁血丹心》,博得掌声无数。我最爱看这首歌的LIVE,罗文甄妮两人打扮怪异却气场大开,并排却反向站立,紧握双手,轻轻一吻。到副歌部分相拥而立,深情对视。我看了上百次,依然陶醉其中。
只是,这群朋友各自有家有娃了,相聚的机会越来越少。也再也没有人能跟我合唱。前一阵,我带着女儿去KTV杀时间,在一群儿童歌曲之后,我忍不住又点了这首歌。一个人唱,唱给女儿听。她居然也很喜欢。老公有一阵手机里循环《世间始终你好》,女儿居然也学了几句,在家像模像样的唱,跟妹妹俩人“哼!哈!”配合的无比默契。
看,这就是传承吧。我们把曾经的过往岁月,截取片段传给孩子。这个片段,总会有金庸先生的影子。
最后,放上铁血丹心的现场版。读小说的时候我并不曾为江湖情谊热血沸腾,却在这首现场版里,时常感觉汗毛倒竖,心驰神往。也许,是时候重读金庸了。
愿你我皆不问过往,不畏将来,“笑傲此生无厌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