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记 | 三体观感:诗意的残酷,理性的平衡

读书记 | 三体观感:诗意的残酷,理性的平衡_第1张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诗意的残酷,理性的平衡

             ——试谈一部顶级科幻的自我修养

其实,为三体写点什么的想法盘桓在心里很久了,却一直无从下笔,不是我“谦虚”,实在是因为无从下手。

《三体》这部书绝对值得讨论没错,我是个也“三体迷”也没错,但三体全套出版完毕已经5年多了,用一句经典评论来说,“大刘单枪匹马把中国科幻拉到了世界高度”。这让它七年来赢得磁铁无数,他们早就攻占了百度“三体吧“,在各大论坛从各个角度发表各种分析文章无数,并在微博注册建立了ETO组织,甚至有了三体网络域名以及非常不错的原声音乐,最近我国的科普大神李淼还写了一本《三体中的物理学》,这也就是说在你能想到的或想不到的角度,三体已经被谈遍了,我实在想不到这个话题还能从哪里作为切入点谈起。

但不写又觉得实在是对不住书也对不住自己,只好索性从我个人主观的角度,谈谈为什么三体这部科幻小说值得尊敬,兼论在我眼中,一部顶级科幻作品应当具有的自我修养。

三体系列的正式名字应该是《地球往事》,有三部,依次分别是《三体》、《黑暗森林》、《死神永生》。我个人很喜欢《地球往事》这个名字,纵观全书来看,有着一种极尽苍凉的美感,很适合掩卷回想。最早在《科幻世界》上连载,2008年开始结集出版后,很快震惊科幻圈、横扫豆瓣网,特别是近期,作为首部获得雨果奖的中国科幻作品,被主流媒体频频报道,声势愈发如日中天。

那么,它究竟好看在哪里,以我这样一个不算太资深的科幻迷来看,我觉得可以归结为如题所示“诗意的残酷、理性的平衡“十个字。

先说说诗意的残酷。

在我眼里,三体的语言、人物乃至叙事结构都充满了东方审美下的诗意。我承认这是很主观的想法,因为我看到过许多人会发帖吐槽三体的文字水平并不够优美,人物也嫌单薄,叙事结构最终陷于拖沓。但我要说的是,我们谈的是一部拥有“非常硬”的硬科幻内核的长篇科幻小说,不是言情,也不是武侠。它的目的不是要赚取廉价的眼泪或去启迪谁的人生,它的目的是要在大刀阔斧的拓宽读者脑容量的同时将读者的视野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给予读者的是暂时跳出人类的视野去畅想整个宇宙的快感,是一场当之无愧的想象力的盛宴。这才是顶级科幻小说应该做的事情,才是三体给予我们最重要的享受。在此基础上再来看三体,至少在我的科幻小说阅读范围来看,其语言、人物乃至叙事结构绝对是值得称赞的。

先看语言。三体中有许多精彩传神的描写,比如罗辑与他想象中的恋人的爱情,比如罗辑向大史讲解黑暗森林理论,比如太阳系跌入二维世界时的壮美,比如云天明的童话等等,都是值得让人拍痛大腿的段落。还有就是三体中许多气场强大到让人膜拜的台词,已经成为三体迷中的口头禅,“主不在乎”,“这是人类的落日”,“毁灭你,与你何干”,“给岁月以文明,而不是给文明以岁月”,“不理睬是最大的轻蔑”,“藏好自己,做好清理”,“弱小和无知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等等。阅读时,我的思维徜徉在大刘塑造的时空里,想象着主人公说这些话时的神情,经常会有窒息的感觉。在我读过的科幻小说里,这是唯一的,而在大刘这里,经常会有这样的感觉。

再聊人物。说三体中人物单薄,汪淼经常被拿出来举例。这也没错,三体中的汪淼的确只是起到了一个线索作用,带出大史等人物,并没有令人印象深刻的地方,第一部以后也没出现,只是淡淡点出他死了。

但事实是,在我看来,整个三体中所有的人物,或者说人类也只是起到一个叙述者的作用。因为三体的视野从开始就没打算局限在人类上。的确,三部地球往事中,人类为了生存做了许多可笑可悲也可歌可泣的挣扎,但最终依然难逃被轻轻抹杀的宿命。这里人类作为一个整体就像数学方程式中的一个因子,在宇宙整体运行的推演过程中,毫不重要的就被抵消掉了。这正是三体诗意的体现,在宇宙的眼里,地球文明又算的了什么呢?万亿年的变迁里,仅能证明自身是存在过,就已经充满诗意了。在一篇采访中,大刘也表达过类似的想法。但是,回过头来看,故事推进总需要有个叙述者和见证者,在这个大进程中需要各式各样的人物作为牵住读者感受的那根线。所以其实从第二部开始,大刘在人物塑造上还是很下着了些力气的。我最喜欢的人物是章北海,清醒、果敢、坚韧,拥有钢铁般意志的同时又能够在盲目乐观中坚守理性。当我以为他就是这样一个完美的非常情况下的领袖时,却被他在临死时那句:“没关系,都一样的”深深感动,他心里藏着的大爱,让人在那种奇异的情况下也感到一丝冰冷的温暖。他其实是第五个面壁人,也是最终唯一成功的面壁人,只有他的努力才让人类的火种流传下去,直至宇宙死亡。

顺便提一句,程心是个好人,但也只是个好人,而且是个在错误时代被推上错误位置的好人,在每一个掌握人类命运的时刻都犯了错,她是自私的,在生死存亡的时刻她选择了遵循自己心中的爱那条所有普通人都会选择的简单的路,但却将人类两次推向了毁灭的边缘,她良心安了,人类却失去了生存的机会。对她的讨论,是可以上升到对人类社会本质的讨论。

此外,叶文洁、大史、罗辑、丁仪、云天明、维德等,其实也都是令人印象深刻、值得讨论的

再看叙事结构,堪称宏大与精巧结合的典范。

从宏大来看。在我的阅读视野内,古往今来,还没有一部小说在叙事的跨度上能够与三体相提并论。空间上,它从微观粒子写到了宏观宇宙,从一个维度写到了11个维度;时间上,它从公元1453年君士坦丁堡陷落写到公元18906417年回归运动声明,从宇宙的开始写到了宇宙的死亡乃至涅槃重生。时空跨度之大恐怕是前所未有。

难得的是,这样大的跨度中,故事的推进竟然一点也不显得松散。这得益于大刘对叙事结构的精巧把握,在大处设置巨大的悬念,在小处不断推出富有创意的构想和计划。

大处方面,在阅读时,每一部结束时我都在赞叹之余,设想下一部还能怎么写,但大刘的回答则是用更为雄伟的想象继续故事的进程。《三体》结束时,人类的落日似乎已无可避免,转眼在《黑暗森林》里峰回路转,抛出振聋发聩的黑暗森林理论,置之死地而后生,结束时,似乎就要落入“王子和公主从此幸福的生活下去”的俗套,然后《死神永生》里大刘大开大合的毁灭了太阳系,最后连宇宙也没能幸免。这样的悬念迭起、层层递进的大局设计,是三体这样一部长篇科幻小说能抓住粉丝无数的重要原因。从这个意义上将,大刘其实也是个面壁者,所有读者成了破壁人,整部书都在他设定的诱导和绝境里寻求出路,却最终还是靠大刘才得到柳暗花明的震撼。

小处方面,层出不穷的各种计划是推动全书的重要因素。比如在第一部中的古筝计划,将一个从开始就交代了的、似乎已经使用殆尽的信息,汪淼的纳米工程师身份,转手变成了全书的新高潮,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勘称化腐朽为神奇。此外,面壁人计划、破壁人、思想钢印、掩体计划、黑域计划等等,一个比一个漂亮,令人拜服。有三体迷曾经将整部书中的计划全部列出来,共有20个之多。我曾想,其中许多计划单独拿出来都可以写成一部漂亮的科幻小说,而大刘却奢侈的将他们全部放在三体中,出手不可为不阔绰,只是不知道他有没有想过,这让其他科幻作家情何以堪?

此外,还有诸如恒纪元与乱纪元、黑暗森林理论,云天明的童话、高维侵入低维等等妙笔。这些小处的精彩设计让故事高潮不断,阅读时根本停不下来。得益于此,即便全书读完后,随时拿起书来随机打开,也能毫不勉强的读进去。这是怎样幸福的阅读体验啊。

最后,我非常想说说三体最可贵的地方,它是第一部符合东方人的审美和哲学的世界级硬科幻作品。必须感谢大刘,在西方思维一统天下的顶级科幻世界,将东方意义上的审美和哲学第一次展示出来。

人物方面,全书没有谁如同好莱坞大片里的孤胆英雄,为了family、love、freedom,然后一杆机枪一个人单挑所有反派,最后拯救全宇宙。个人在三体里并不凸显,不同团体对命运的反应才是重要的。章北海算是悲剧英雄,有着东方人的城府和隐忍,宛如不世高手般深藏不露,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罗辑则好似有了奇遇的混小子,时隐时现,一朝顿悟后,终于成为一代大侠般的面壁者和执剑人,最后选择了和人类文明一起安然逝去。大史有着中国农民般的务实,程心身上东方女性的柔软和坚韧,叶文洁就更不用说了。

价值观上,并没有刻意的褒贬扬抑,太平时期靠民主,艰难时期靠极权,各有各的生存环境。世界更多是灰色的,并不是非黑即白的,甚至三体人和地球人还曾有过欢乐共存的短暂时光。

特别的,在地球文明、三体文明与歌者文明之间的跳跃最有东方哲学意味,也最为精彩。人类自以为物理学水平飞速发展,结果被三体人一招锁喉,用小小的智子锁死了物理学。地球文明的看似强大的星际舰队,速度比三体舰队都快,洋洋洒洒数千艘,列队后能绕地球一周。结果被三体星小小的水滴瞬间毁灭殆尽!三体人够强了吧,派出星际舰队不惜四百年时间远征地球,结果其母星系简简单单被一颗光粒就毁了。地球人类轰轰烈烈实施的掩体计划看起来漂亮,一片二向箔过来,一切都是徒劳,整个星系二维化了,而且来的这么随意、经济,这么不算个事儿。歌者降维攻击够狠了吧,还有给自己降维求生存的。总之任你再强,总是一山还有一山高,这些巨大的反差说的正是“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道理,真正厉害的是无招胜有招,大道不悟内力就不够(基础物理程度未到),再多的花架也式都是徒劳。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任你智慧文明如何神奇,熵增到最后,宇宙终归还是要重启恢复到平衡中去。

所有这些东方元素让我们中国读者读起来很受用也很舒服。从我个人体验来看,国外的很多科幻作品仅就语言习惯上,由于不符合东方人的思维习惯,读起来并不那么有意思。比如很叫好的《银河系搭车客指南》,幽默、深刻,一样没看出来,我不知道我是凭着怎样的毅力才坚持读完的,对此,我只能理解为文化差异。再如号称阿瑟·克拉克自视为最高杰作的《遥远地球之歌》,对不起,即便考虑了时代因素,也没觉得它值得那许多称赞。再相较而言,阿西莫夫的《永恒的终结》倒是好的多,在那个时代写出依托时间因果链的这部作品的确厉害,只是最后又难免落入family、love的诅咒中。再往回说,还有儒勒·凡尔纳的作品里那斯淡淡的种族优越感。当然,这样说这些作品是以今非古,不足采信,我想说明是,能够从符合东方审美的视角如此舒服的阅读一部顶级科幻作品,全中国科幻迷都应该感谢大刘。

再说说理性的平衡。

三体整个故事,实际上从人类尺度到宇宙尺度上平衡被打破、重建、再打破、再重建的故事。这个平衡的范畴从小到大,快速的起伏,宛如暗能量的涨落。

智子出现前,人类科学是平衡的;ETO出现前,人类社会是平衡的;三体文明介入前,地球文明是平衡的。地球文明传来短信前,三体文明也是在脱水、浸泡中平衡着。

黑暗森林理论重新构建了两大文明的平衡后,旋即又被程心执剑打破。三体人取得压倒性优势重新建立平衡后,又被逃入深空的万有引力号打破。掩体计划建立新的平衡后,被歌声随手扔来的二向箔打破;在一片寂静中建立的恒星系文明平衡,被不时飞来的光粒等打破;宇宙在文明之间互相威慑和打击中的建立的平衡,被回归运动声明打破。

总之,三体的故事中总是穿插在大大小小的平衡。可贵的是,这些平衡之下是坚实的理性基础。就好像我们的经典宇宙服从于万有引力定律和相对论一般,这些精巧的平衡也都在书中设定的科学和逻辑的框架内运行。其中,有三个设定是贯穿全书的基石:

一是基础物理学的深度决定了技术能走多远。这是在自然科学方面的基础设定。如此,智子锁死地球物理后,丁仪对200年后自己还能教物理的困惑,水滴对地球舰队的摧毁,歌者对太阳系的清理等,都变得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符合逻辑和科学规律。

二是黑暗森林理论是宇宙社会学的普世原则。这是在社会学角度做的基础设定。宇宙不同文明之间的沉寂、震慑与毁灭,都是为了生存而不得不做,这与道德无关,与文明本身的价值取向无关。

三是作为个体,智慧生命存中存在着大于死亡的价值追求,但在整体上,求生欲望会占主导。这是全书对智慧生命道德的基本设定。如ETO对人类文明的失望,危机中人类流露出对站着死的尊崇,三体人中向地球报警的广播员,以及三体人类对地球文明中艺术的憧憬,回归声明号召下,不同文明向重启11维的广阔宇宙所做的共同努力

全书的发展都是基于这三块基石铺开的。须知带着镣铐跳舞,方显舞技高超。惟其有所约束,才更凸显大刘想象力的惊人,才使得三体如此令人着迷。

而这一切得益于大刘丰富的知识,以及十年磨一剑的耐心。三体中的很多设定在大刘的短篇中都已有体现,综合在一起,这才有了其从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的大跨度,涉及的子学科不下数十种,从量子物理、宇宙物理、天文学、材料学等,到文学、政治学、军事学、战略学等,广阔的领域带让读者无论从哪个角度切入进去,都会有所思考。这也是三体精彩的重要原因。

最重要的,也是我认为三体之所以高出其他科幻小说的地方,就是彻底抛弃了人类中心说,站在更高的角度以更宽广的视野去畅想宇宙。如前所述,三体中人类只是叙述者,依托他们的眼睛和经历,大刘展示的是一个黑暗森林秩序左右下,熵增不断的宇宙景象,在这个宇宙里,所有文明都是无助的,即便是神级的歌者文明也奉行藏好自己、做好清理的立命法则。所以,大刘构筑的是一个有别于人类社会历史经验的宇宙社会形态,是对费米悖论冷酷却富有理性的解释,在其中,人类重新去探索,改变自己去适应,没有丝毫成为中心、左右自己乃至宇宙命运的可能性。

而在大多数科幻作品中,人类是伟大的探险者,斗智斗勇征服宇宙,如星际迷航;所构筑起的宇宙级社会结构也不过是人类文明的变向复活,首相、国王、元老院、政治阴谋,仅仅换了个银河系马甲而已,如星球大战等。三体中除了冷酷的设定的基本法则外,人类文明对宇宙秩序的影响微乎其微,这个结果在我看来反而更真实可信。这种宏大视野只有在作者关注和思考的是涉及末世情怀和终极问题时才会体现出来,这也正是三体跳出国内科幻、堪与大师比肩的地方所在。

所以,扯了这么多,恐怕也不足以说明三体这部作品的伟大,大刘自己也说是可遇不可求,以前没有,以后恐怕也不会有。总结起来,在我心中,一部顶级科幻作品应有的修养至少应包括以下几点:

一是关注点在于末世情怀、终极思考。

二是有符合科学规律的世界观设定,最好能放弃人类中心说。

三是有比较坚实的科学基础,幻想也要符合逻辑。

四是在以上基础上,能有比较好的文学素养,用来锦上添花。

以此为标准去选择,暂时还没有看到特别贴切的,值得一提的只有阿西莫夫的一个短篇《最后的问题》。这也带来三体之后长久的科幻空窗期。

最后希望大刘不要在各类商业活动中迷失,不久之后还能沉下心来,时而书海沉思,时而仰望星空,再写出一部杰作来以飨读者。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记 | 三体观感:诗意的残酷,理性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