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爆点》书评

原书2000年出版2002引进出版,部分内容有点不适用现在,看看书评就好!

《引爆点》书评_第1张图片
图片来自网络

1//理解流行

三大法则:个别人物法则、附着力因素法则和环境威力法则

2//个别人物

以理解为,联系员(具有社交能力,微弱关系)内行(对业内具有很深的认识),推销员(说话有说服力带有感染力)最好三个角色一人担任!

口头信息传播是书中重点,现在我力推网络,微信微博就是很好的例子,

2//附着力因素

对产品的包装,出乎用户的预料,

3//环境威力

书中的实验,当有人癫痫病发作。隔壁只有一人时,他听到声音后,有85%的几率冲进去。但是还有其他4人也听到声音时,他们每个人去帮助的几率却只有31%

另一个实验,如果独自一人看到门缝里冒黑烟时,报警的几率只有75%,一群人的时候只有38%,这就是"分摊责任"人们对自己的周围环境的敏感度比他们所想象中更为强烈!

这点 可以解释为什么大街那么当众多打女友而没人拉,并不是他们无情而是本性如此!

4//微弱关系的"威力"

以找工作为例,有56%的人是通过个人关系找到工作,18.8%的人是通过招聘找到的,而20%的人是通过

5//六步分离法

20世纪60年代后期,实验将一封信寄给著名股票经纪人手里经过6人到达目的地,也就是说人们的社交网络是交错而又小(并非是小,是只有6层关系)

这点 解释为什么在业内人士说"其实咱们这个圈子是很小的,说不定那天就又一起工作,不要作死"周围几个公司里都认识几个人。

6//--80/20法则:极少数人引发流行。

如168人传染者来自4个不同街区,而这些街区占整个城市的6%城市面积,总人口10万!这些人主要出没于酒吧,(各个社交场所)从而达到引爆!

这点,可以解释2002非典为什么农村与城市的传染速度不一样。城市以群体为主人的基数大,农村则相反,以个体为主夜不出户!

7//感染力

例,有人在公共场合"打哈欠"别人看到这一动作,别人也有可能打哈欠,在潜意识里莫名其妙就"打"也就可以使打哈欠的圈子扩大!

这里 其实可以认为是环境影响,如成龙<宝贝计划>中最后从冰窖营救宝宝再到开锁,再把宝宝抱出来找车,最后用跑车的引擎救宝宝,我想大多数人都被感动了吧

前80页笔记

后面内容大多重复以上观点,以三大法则为中心。

End

你可能感兴趣的:(《引爆点》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