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彦湖:尹海龙书法篆刻艺术漫谈文章

篆山隶海寻锥画

——尹海龙书法篆刻艺术漫谈

文 /刘彦湖

刘彦湖:尹海龙书法篆刻艺术漫谈文章_第1张图片
尹海龙

  尹海龙,1970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庆安县,1993年考入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书法篆刻专业,1997年毕业分配至中国艺术研究院。现为文化部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艺术院创作部主任、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西泠印社社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作品曾多次参加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美术馆、中国书法家协会、西泠印社等主办的展览并获奖,先后于中国美术馆等地举办“象外寻真——尹海龙书法篆刻展”。出版有《尹海龙篆刻选》《尹海龙印集》(心经、古琴谱卷)、《画砂》《当代名家篆刻研究·尹海龙》《古玺技法解析》《当代名画家刻紫砂壶·尹海龙卷》《象外寻真——尹海龙书法篆刻集》《融窠金文印》等。

  海龙兄今年要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大型个展,这是令我高兴和期待的好事。没想到在他的作品集行将付印之际,蒙他青眼相顾,要我写几句话,作为前言。这让我真有点“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海龙兄和我有同乡之谊,虽然他小我10岁,但我是把他引为畏友的。当然他的直谅多闻,也首先决定了这位畏友又是一位益友。

刘彦湖:尹海龙书法篆刻艺术漫谈文章_第2张图片
尹海龙篆书小品

  早在几年前就有三惜堂主人撰文把我拿来和海龙兄比较,可见世上不乏慧眼。由此也证明了海龙兄和我的因缘有自,还有我们艺术旨趣的相互映照。

刘彦湖:尹海龙书法篆刻艺术漫谈文章_第3张图片
尹海龙篆书对联

  海龙兄在浙美(中国美术学院前身)就读期间,正是在他的班主任老师“陈旋风”(当时梁扬撰文有“陈振濂旋风”之说)风头正劲的当口。那时候老师和同学都以双倍的热情和干劲儿投身到艺术的探索之路上,在课堂上挖空心思地设计新的训练模式,把西方的经验,日本的经验,也都融会贯通起来;课堂外就是中青展、新人新作展等各类的大展在检验着这一系列探索实验的有效性。学生在校期间获个大奖成为新星之类也是常有的事。海龙兄也正是在那个年代崭露头角,显现出超凡的才华,他在全国第二届楹联大展中的获奖作品——“新概念”篆刻的猛辣生气,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刘彦湖:尹海龙书法篆刻艺术漫谈文章_第4张图片
尹海龙篆书斗方

  1997年,海龙告别桃红柳绿、近水遥山的西子湖,来到了北京的中国艺术研究院。初来北京的10年,他似乎放慢了脚步,除了一些群展,在我的印象中并没有多少大举措。可是我想这10年对于海龙兄又是十分重要的,他静下心来反思着当代书法教育与创作的慌张与浮躁,也磨砺着自性的澄明和寻求思想的独立。于是他除了书法篆刻创作外,还广泛地涉猎了大量的先秦两汉的金石文字。他收藏了大量的金石瓦甓、泉陶泥范的拓本,与古人的手迹刻画和精神气息相亲相近,以此涵养其作品的古意与神韵,也拓展和充实着其作品的局量和厚度。他的艺术风格也在这看似波澜不惊的十年沉潜之中得到了升华并逐渐明确起来。中国的书法篆刻艺术是少不了这样的沉潜之功的。

  正是有了这样的厚积才迎来了近十年海龙兄艺术创作的大爆发。不间断的大大小小不同规模的个展,一本接一本的作品集,《尹海龙印集》(心经卷、古琴谱卷)、《象外寻真》《画砂》《融窠金文印》;刻石、刻壶、刻紫砂巨印;书联、书扇、书长文巨屏,不一而足。其作品数量的丰盈和品格意韵的古雅新奇,着实让我感到吃惊。

刘彦湖:尹海龙书法篆刻艺术漫谈文章_第5张图片
尹海龙篆书斗方

  海龙兄是受过完备的科班式教育的佼佼者,他虽五体皆工,但近十年的书法篆刻创作显然是以篆隶为主导的。这说明他在自己艺术道路的取径上是相当自觉和明确的,他是把自己的精力集中在了他认定的目标上了。

  篆隶书因其与我们时代的悬隔,往往给观者造成一种陌生感与疏离感。选择篆隶为主要目标,首先要冒这种可能不被认识的险,惟其不随俗、不迎合,才决定了他的作品有一种抗心希古的高尚品质。事实上篆隶是中国书法创造的起点,是古法奠定的基石,是后世书法创作不竭的源头活水。篆刻创作就更离不开篆书了。后世论家的一个基本共识就是学书不通篆隶,不足以言书。

  通篆隶,首要的一个关隘就是文字关。如果不痛下一番大功夫,想扫除文字之障而思接古人是绝不可能的。

  海龙兄的篆书作品,常有一些连篇累牍的长篇巨制,每读到此类作品我都叹服他在文字上倾注的心力。他用字很讲究,《说文解字》的翻检是他的常课,这也是老一辈书家作篆信奉的金科玉律。说来简单,但连续地写下去,都能遵从这一理据,其本身就体现出了一种可贵的素养和严谨的治学精神。不仅如此,海龙兄又能在此基础上,把先秦文字与传抄系统的古文字用自家的炉锤进行一番炼化,变直化曲,调圆配方,使平实圆转的小篆顿时增加了生动的机趣与现代形式构成的意味,使他的作品呈现出洒脱的生机。若遇到《说文解字》所无之字,他也能依据古文字的通转假借原理,变通为用,这些又显示出他对于过往那些信守《说文解字》者的超越。

刘彦湖:尹海龙书法篆刻艺术漫谈文章_第6张图片
尹海龙篆书作品

  对于书家而兼篆刻家的海龙兄来说,“刀笔相师,书印参同”,这样一个命题显然也是适用的。他的书法,笔致斩截圆畅,结构严谨密丽,无疑受到他的篆刻影响;反过来,他的篆刻舒展流宕、气脉贯通,又得益于他书法的支撑。刀与笔,书与印,相辅相成,相互生发,相互深化,既成就了他的书法,也成就了他的篆刻。

刘彦湖:尹海龙书法篆刻艺术漫谈文章_第7张图片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附边款)

  如果说海龙兄的书法以小篆为主,那么,他的篆刻则是古玺吉金文字为优。小篆结构平实,秩序井然,便于铺陈推衍以成篇章,若汉之大赋;古玺金文,奇谲突兀,大小相悬,俪三配伍,便于独立成章,若古诗文警句。功用不同,形势出焉。海龙兄是深谙个中真谛的高手,在其所作中,其书法体现的常常是他从容闲适、轻松平和的内蕴;而他的篆刻,尤其是近年来所创作的紫砂巨印,大刀阔斧,凌厉豪宕,大有“横空盘硬语,妥帖力排奡”(韩愈句)的风姿。他的篆刻,是他奇思妙想与石火电光相遭相撞留下的一道道印痕,是人巧与天工的合唱,是力与势的表达。他在技法上故意保留了单刀所特有的随机性,在苍苍莽莽中,追求法备气至。他所毕业的那所学校培养出来的篆刻家们,据说都有一手陈巨来的本领。可海龙兄偏偏不刻那种腻腻歪歪的圆朱文,可见其随和宽厚的外表下面,藏着一副多么傲岸执拗的风骨,海龙兄的可爱可敬在此。

刘彦湖:尹海龙书法篆刻艺术漫谈文章_第8张图片
寿如金石佳且好(附边款)

  海龙兄的好人缘在朋友中是出了名的,一如他的艺术,人品艺品的老生常谈在这里是合一的。他的画室兼茶室兼客厅不大,叫“融窠”。“融”是一个很让人喜欢的字眼,其乐融融啊,融会贯通啊,还有融合、浑融、融化、融通、融洽……都是好词儿。我想起黄宾虹老人关于“分明与融洽”的画论,海龙兄比我更熟悉吧。于艺术,于人生,若能分明而融洽,都该是很幸福的事。当寒意掠过我的身心的时候,我会油然想到融窠中围炉品茗的暖意。(静笃斋

尹海龙书法篆刻作品

刘彦湖:尹海龙书法篆刻艺术漫谈文章_第9张图片
篆书作品
刘彦湖:尹海龙书法篆刻艺术漫谈文章_第10张图片
篆书对联
刘彦湖:尹海龙书法篆刻艺术漫谈文章_第11张图片
金文写意
刘彦湖:尹海龙书法篆刻艺术漫谈文章_第12张图片
上有仙人不知老(附边款)
刘彦湖:尹海龙书法篆刻艺术漫谈文章_第13张图片
渴饮玉泉饥食枣(附边款)
刘彦湖:尹海龙书法篆刻艺术漫谈文章_第14张图片
一切有为法(附边款)
刘彦湖:尹海龙书法篆刻艺术漫谈文章_第15张图片
如梦幻泡影(附边款)
刘彦湖:尹海龙书法篆刻艺术漫谈文章_第16张图片
如露亦如电(附边款)
刘彦湖:尹海龙书法篆刻艺术漫谈文章_第17张图片
应作如是观(附边款)

  本文由“静笃斋”转载于2017年第9期《青少年书法·青年版》“书坛精英”栏目。

原文:尹海龙书法篆刻艺术漫谈

你可能感兴趣的:(刘彦湖:尹海龙书法篆刻艺术漫谈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