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3-15

2019-03-15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1

     所有的非凡,一定伴随着数不尽的跌倒与创伤;所有的辉煌,一定伴随着数不清的挫折与忧伤。没有一件事情可以让你一步登天,更没有一件事情可以将你彻底打垮。慢慢走,别放弃,总有一天会走到柳暗花明

2

#林含键带你学精力管理#087

建立例行公事可以节省时间和精力损耗。

看看那些伟大的艺术家,不管是作家海明威,或者是达芬奇,他们生活中都有例行公事。比如,早上七点到十点,不论如何我都要写作;晚上六点到十点,如果我习惯在夜里工作,我要画画。有例行公事,才能创造。

因为那样他们才能专注于主题,而非被许多分心的事物所干扰。

现在关键在于花时间来建立例行公事。建立是需要大量自律,因为要克服旧习惯,一旦形成了,保持例行公事就变得简单了。

建立例行公事时,不要超过两个,最好是一个。从小的成功逐渐积累成最终的成功。

唯有长期坚持和熟悉,方能使事情变得容易。通过训练我们可以改变,可以重塑自我。

3

      曾经一位大学时期的同学跟他抱怨,说老板太坑爹,每天累死累活地工作,只给一点点工资。

      刘墉听罢,故意跟同学说:“这么坏的老板,不做也罢。但你岂能白干了这么久,总要多学一点,再跳槽,所以你要偷偷学。”

      同学心想,有道理啊。于是不但每天加班,留下来背英文商业文书的写法,甚至连怎么修复印机都跟在工人旁边记笔记,想着要是自己有一天创业了,还能省一笔维修费。

      半年后,刘墉问同学跳槽了吗?同学笑着对他说:“不跳槽了,我的老板现在对我刮目相看,升职又加薪,我干得开心。”

4

走到生命的哪一个阶段,都该喜欢那一段时光,完成那一阶段该完成的职责,顺生而行,不沉迷过去,不狂热地期待着未来,生命这样就好。不管正经历着怎样的挣扎与挑战,或许我们都只有一个选择:虽然痛苦,却依然要快乐,并相信未来。

5

【微习惯】每天主动关怀或问候一个人

你想先改变人家再改变自己不可能的。主动关怀或问候人家,那是对自己的改变,不要理对方有没正面的回应。那不重要,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内在,因为自己已克服内心的障碍,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不要被外在左右,人家回应积极也好,不理不睬也好,你主要不是为了他的态度而行动。

把持得住己心,由定而生慧,行动才有分寸,直到宠辱不惊的境界。如果执着人家的态度,那受宠时会若惊,见辱时会拼命了。

6

每一个不懂爱的人,都会遇到一个懂爱的人,然后经历一场撕心裂肺的爱情,然后分开。后来不懂爱的那个人慢慢的学会了怎么去爱,可原本懂爱的那个却不敢再爱了……

7

这个世界永远不会等你准备好,你所做的就是战胜自己的恐惧,自己强,比什么都强,要知道,寻找一棵大树好乘凉,不如自栽自养自乘凉。

8

【拯救害羞的孩子】

2019-03-15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2019-03-15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2019-03-15_第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2019-03-15_第5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2019-03-15_第6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2019-03-15_第7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2019-03-15_第8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2019-03-15_第9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9

在所有亲密关系中,夫妻是最特殊又最复杂的二元关系,她超越了爱情的亲密,超越了亲情的责任,超越了闺蜜的单纯...夫妻分别是集合了N多角色的对方的依靠。若问,夫妻相处最怕的是什么?也就成为了最难说清道尽的话题。

    而对每一对夫妻来说,他们所感受所认为的最怕,自然不一。这跟用鞋来比喻婚姻一样,婚姻适不适合自己,是自个的脚最清楚。所以,这里也只能依据人们普遍认为的,结合我个人对婚姻心理咨询的感受, 简要归纳几点相处的最怕是什么。

  1)怕控制。在恋爱和初婚期,双方对被控制不明显,一年以上的婚姻,要么是单方,要么是夫妻双方都感觉到,被对方的“强势”控制。比较多的是丈夫,感觉被妻子的---太多(正确)要求、粘人、唠叨、敏感多疑、深究、责备等所控制。最后二元关系,成为冲突的负面循环:控制与被控制,或控制与反控制的关系。

    2)怕欺骗。大多数的婚姻裂痕,或夫妻矛盾的萌芽,是一方或双方嗅到了隐瞒或欺骗。欺骗分有意的和无意识两种。有意的欺骗,如:隐瞒过去经历、身份、疾病史、结婚动机,婚后生活习惯性撒谎等等。有意识的欺骗中,一部分我们可视为,欺骗方是为保住关系的“善意欺骗”,一部分可视为是欺骗方的人品问题。

    无意识的欺骗,是属于个性、思维方式的差异所致,大多从误读、误解开始。比如某丈夫,性格拘谨、不善表达,有一天妻子发现丈夫对小区的女性有说有笑,开始疑惑丈夫的为人,质疑是否有隐藏很深的东西,于是对他开展认真的探讨、质询“为什么在家没有语言没有笑容”等问题,再于是,丈夫为了规避无聊的探讨,而采取了稳定的对策:要么否认,要么欺哄。可继发的结果是,妻子越陷入被丈夫应付、欺骗的感觉中。这也可算是,以己度人的交流方式,是控制性的相处模式。

    作为亲密的两性关系,无论你是妻子还是丈夫,也无论谁的欺骗是有意还是无意识的,我们都很害怕,我们都特别需要真实、渴望安全感,这是人性使然。

  3)怕得理不饶人。夫妻相处中,最怕的是道理太多,以及得理不饶人。这点,在所有最怕的里面,看似是最没有道理的怕,可恰是最具破坏力的杀手锏。即便没有经历过婚姻的人,在原生家庭都有过这样的体会:被反复教导、叮嘱的心烦;被纠错、认错、灌输道理的无地自容;被因自我辩解而扣上顶嘴、德性怪、屡教不改等帽子,而感觉无奈和郁闷。

    许许多多的人,是带着原生家遗留的对“犯错”的恐惧、对正确的敬畏或敌意、对讲理的反感...走向婚姻。如果,其实很容易,婚姻成为了讲理的场所,我们无疑又返回到了论就对错的原生家庭,这是很可怕的。夫妻相处,若充满了理性和道理,或是有一个得理不饶人的人,也是很可拍的。

10

【心理学问题解析】20190315我们为什么需要心理自助能力?(二)

很多时候焦虑不一定是什么坏事,你不需要排斥它,面对它最正确的态度就是,把它当作一个信息。

你需要问自己:发生了什么?我在担心什么?比如,一个人为几天后的上台演讲感到焦虑。这个时候他可以问自己。这个焦虑情绪的背后是什么?是担心口才不好失去重要的机会么?是害怕别人挑战我的观点么?还是怕紧张忘词显得没面子?

当我们这样去问的时候,会发现,答案本身就给出了行动方案,它会告诉我们,我们能做什么。

焦虑是一种在潜在威胁面前无能为力的状态,但如果你发现自己并非无能为力,你发现只需要去做些什么,就能避免坏事发生。

焦虑是不是就减轻了?有的时候,焦虑的敌人,就是行动。其次,你可能会发现,很多焦虑是有隐蔽性的,当事人可能会有莫名的压力,但不是很容易识别压力背后到底是什么。

比如还是上台演讲的例子,有的人已经准备很充分了,但还是会不安,那是为什么?这个问题是可以追问下去的。

你可能发现,焦虑未必来自客观的威胁,而是来自某些更加个人化的原因。不管怎样,我想请同学们先记住一点。就算你觉得你的生活中焦虑情绪已经是一种常态,也不要把它们笼统地用“焦虑”两个字带过。

“我很焦虑”这种话语可能会让你更焦虑,你原来可能还只是为某些事情焦虑,而现在你在为自己的焦虑状态而焦虑。正确的方法是, 告诉自己:我在为什么什么而担心、我害怕什么什么发生。

信息被这样“翻译”出来,本身就是一种情绪的释放。

刚才我说了,焦虑是一个信息,它出现的时候,我们首先要把它给翻译出来,做到这一点不太难,但有时候这还不够,你还需要找出你的焦虑发生时,背后的那个想法。

有句话说,人不会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然而一个人的焦虑,很多时候会反复走同一条路。

一个母亲最近总是双眉紧皱,说起孩子就是各种担忧,害怕孩子以后会不会成绩差,老师会不会不喜欢他,会不会考不上好学校。

有一天,这个妈妈准备周末带孩子去亲戚家串门,但是孩子说自己肚子疼不想去,于是妈妈同意了。

但是当妈妈回到家的时候,看到这个孩子正在一边看电视一边吃冰糕,妈妈感觉自己被欺骗了,勃然大怒,打了孩子。

这样的事情可能不止一次发生,不管是孩子不按时起床还是不按时写作业,妈妈都会变得很敏感,很小的事情就可以把她引爆。我可以简单地说,这位妈妈就是为孩子的成长焦虑罢了。

但是如果连妈妈自己都觉得自己的反应过分了,那么我们就有必要去问:这种似乎有点过度的焦虑是哪儿来的?

放到我们自己身上,就是当某一类焦虑反复出现时,我们就需要多问自己一句:当这类焦虑发生的时候,我是怎么“想”的?

心理学有个“合理情绪疗法”,也叫ABC疗法。A代表正在经历和发生的事情,B代表一个人的观念和想法,C代表一个人的感受和行为。A和B加起来,才导致了C。我们无法选择A,要想让C有改变,唯一可能去改变的就是B,也就是观念和想法。

我们再来看刚才案例中的发怒的妈妈,当我们问到她的想法时,她说,当她看到说肚子疼的孩子还在吃冰糕看电视的时候。

她的想法是:孩子居然撒谎,他怎么可以这么不诚实?她想到自己的孩子长大会不会是个骗子,他对自己这么没有自控力,以后会不会非常没有前途?

这么越想越焦虑,也越愤怒。现在我们能看出来,在这个妈妈的想法里,孩子撒一个小谎的行为,很容易就等同于孩子长大会成为一个骗子,等同于没有自控力,而没有自控力就等同于没有前途。正是这种想法,影响了这个妈妈的情绪和行为。

我们很多人也一样,每一个焦虑背后有一个我们自己的想法,这个想法是我们对眼前发生事情的观点和评价,也是对未来的主观推断,当你抓到你的想法,就好像抓到让你焦虑的那个背后黑手。

这个想法经常是以“如果……就……”的形式出现。如果我的孩子性格不好,在外面就会不受欢迎。如果我这周没有搞定这件事,可能会永远拖延完不成。所以当你焦虑的时候,应该问问自己。

01.我是怎么想的?

02.眼前的事情哪些是客观发生的、哪些是我的观点和信念?

03.我的观点和信念一定正确么?

04.换一个想法情况会不会有改变?

你要知道,你的观点和信念也不是突如其来的,它跟我们怎么习惯性地看待这个世界有关。

因此,当你发现自己有某种惯性的焦虑反应的时候,你可以试着去找找焦虑的源头。

有个方法是写情绪简历。

你可以准备一支笔和一张纸,纸分左右两栏,试着去回忆在你可以想到的过去时间段里面,有哪些人生大事发生?

不需要罗列得特别多,就写几个可以算作人生转折点的事情,可以是开心的,也可以是难过的,但是这件事情的发生对你记忆深刻,并且会有情绪和认知上的影响。

比如有人可能会在左边写到,哪一年的高考,因为身体不舒服没有发挥好因此落榜了。

右边写上,因此错失了进入好学校的机会,感觉人生不如意,开始自卑了起来。

也可能有人会在左侧写,某一年参加了一个业余歌唱比赛,获得了亚军。

右边会写,从此自己对自己更加有信心了,一下子打开了音乐方面的个人发展道路,人也变得开朗起来。

每一件发生在生命中的事情对我们的认知和感受都是有影响的,只不过有些被强化了,有些被弱化了。

而能够在你写情绪简历时回忆起来的,一定是被你强化的那些事情。

这个做法,其实是一种简单的自我洞察的方式,它可以帮助你知道,你的观念和想法是怎么形成的。

一位母亲在书写自己的情绪简历的时候,提到一件事,那就是自己早年有一次答应别人一件事情但是没有做到,对方连解释的机会都没给她就跟她绝交了,这可能就是她对不守信这件事反应这么大的源头。

当我们在写情绪简历的时候,不要光回忆那些挫败和不如意的经历,要把正面的记忆也写下来,因为当一个人焦虑严重的时候,能想到的事情很多都是负面的、挫败的。

回忆正面的记忆,能让你更客观地观察到,人的状态是流动的、有好有坏,你当下的状态并不代表你的全部。

【总结】

首先,焦虑是需要翻译的信息,焦虑发生的时候,你要告诉自己:发生了什么,我在担心什么,而不是单纯地呆在这种情绪里。

其次,找到焦虑背后的那个“想法”,这里我们讲到了ABC疗法,通过反思你的观念和想法,来调节你的情绪。

最后,如果你想找到你的惯性的焦虑模式背后的源头,可以使用“情绪简历法”来找出自己过去的经历,以及这个经历对你的情绪和认知的影响。

我们不需要像哲学家那样把生命参透,但我们可以去了解自己的焦虑到底是怎么发生的。觉察本身就是一种治愈。

你可以用我介绍的自我觉察的方法,把你的焦虑和你对你的焦虑的“翻译”写下来,你也可以在群里分享出来。

如果你觉得,找出自己的焦虑源,并不太容易,或者你觉得这些做法并不能改善你的状态,那也没关系。

11

冷热水效应——“秤砣”变小,你才能升值

有三杯水,一杯是温水,一杯是冷水,一杯是热水。如果先将手放入冷水中,然后再放入温水中时,肯定会感到温水热;如果先将手放入热水中,然后再放入温水中,肯定会感到温水凉。

同一杯温水,在不同情况下却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感觉,这就是心理学中所说的“冷热水效应”。

职场如战场,身在风云变幻的办公室中,谁也无法避免有事业滑坡的时候、不小心得罪他人的时候、需要对他人给予的时候……

在这些时候,如果说话做事不当,就会降低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如果懂得运用冷热水效应,那你的形象不仅不会降低,而且还能有所提升。

心理学家认为,在职场中,如果能将“冷热水效应”巧妙地应用于人际关系,就可以让自己如鱼得水。

一般来说,冷热水效应,是通过使他人心中的“秤砣”变小来起作用,先送他一杯凉水,再给他一杯温水,他自然会觉得你有不小的进步,认为你是个可造之材;如果不小心使对方心中的“秤砣”变大,那就会出现相反的作用,会让自己的形象大打折扣。

【案例】

侯天宇是一家软件销售公司的业务员,他的工作能力很强,每个月的销售业绩都名列前茅,遗憾的是,他始终无法得到领导的赏识,加薪、升迁等好事儿都轮不到他头上。

他一直不明白这是为什么,他的业绩一直是前三名啊。原来,公司要求每个月月底做下个月度计划。在计划中,侯天宇总是非常高调,说自己这个月至少能出多少业绩,等下个月进行绩效评估时,虽然他的业绩很优异,但离他月初夸下的海口还有好大的差距;同部门的小赵呢,尽管业绩始终跟他不分伯仲,但人家总是在月度计划里谦虚一些,而且绝对超过自己的预期。

长此以往,在领导眼中,侯天宇就成了一个典型的“吹牛大王”,而小赵则成了踏实勤奋的典型。在同事的心里,虽然他的做业务很厉害,但认定他不是一个可靠的人。

给大家留下这么坏的印象,加薪和升迁自然轮不到他了。说起小赵,侯天宇更生气,他居然当上了部门的副理,凭什么?

很明显,侯天宇犯的最大错误就是太过高调,让领导对其有了过高的预期,结果每次都没能完成任务,以致让自己的形象与办事能力在上司眼中大打折扣。

身在职场,为人不宜太过高调和张扬,那不仅不能为自己带来任何好处,反而会让自己的形象贬值,让别人对自己产生负面的看法。

在事业滑坡之际,不妨预先将最糟糕的事态委婉地告诉领导,以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在不小心得罪他人之时,不妨超过应有的限度表达歉意,充分显示出自己的诚意,以便达到化干戈为玉帛的目的;

在准备提意见之前,不妨事先声明,使对方体会到你的用心良苦,以免引起反感……

12

心理学家发现:一个人说的话若90%以上是废话,他就快乐。若废话不足50%,快乐感则不足。在交流中,没有太强目的性的语言,更容易让人亲近。所以,我们每天都在找“幸福”。幸福是什么呢?大概就是找到了一个愿意听你说废话的人。 ​​​​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9-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