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直引以为豪的完美,可能并不是最好的选择!

对有些同学来说,完美,意味着追求细节,意味着高标准、高要求,是积极向上的表现。

英语中用perfect scores来描述考试满分,这里面perfect正是完美的意思。

然而,有时候,过度追求完美,可能是有害的。

一、
乐嘉老师的“FPA性格色彩”中这么描述蓝色性格:

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到最好。

蓝色是完美主义者,他们希望成为最好,找到最好,并且努力做到最好。他们辛劳地努力工作,喜欢做高质量的工作,即使这意味着要花更长的时间,付出艰巨的努力,也在所不惜。对于他们来说,如果这个事情值得做,那就一定要做到最好。任何的松懈和放低标准让他们感到自己良心的谴责,那将是一种奇耻大辱。

当黄色力图用最简捷的方法解决最复杂的问题时,蓝色也许正在用最复杂的方法诠释简单问题以确保周详和严谨。

蓝色的天然缺陷,包括

  • 要求苛刻压抑紧张
  • 顾虑重重行动缓慢
  • 挑剔较真化简为繁
  • ……

完美主义者的特点在于想的多,做的少。为什么这样?

  1. 想一次就把事情做好。然而,这样的后果可能会导致行动力变差,错失很多机会。

  2. 害怕失败。所以,尽可能多的去做思考、准备。然而,如果不去行动,就无法在实践中得到反馈,进而没办法根据反馈调整行为。

完美主义者耗费了太多的时间和注意力放在追求细节的完美上,而忽略了行动的重要性,这是最大的问题所在!

二、
工业界有个PDCA循环理论,是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在1950年提出,被广泛运用于持续改善产品质量的过程。

你一直引以为豪的完美,可能并不是最好的选择!_第1张图片
PDCA

PDCA是英语单词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Action(纠正)的第一个字母,PDCA循环就是按照这样的顺序进行质量管理,并且循环不止地进行下去的科学程序。

注意:指导产品质量这么重要的理论中,竟然并没有提到完美!

三、
被无数创业者和互联网产品经理推崇的畅销书《精益创业》,表达了这些观点:

  • 创新意味着做从来没有人做过的事,好多问题不知如何抉择。在这种高度不确定的环境中,首要的问题不是按照YY的思路而直接闷着头做,而是尽可能的通过学习来降低不确定性。而最好的学习方式,就是Try,做实验。在缺少客观信息时,人只能靠自己的主观思考来做选择。这个选择做的对不对,就需要放到客观环境中去检验。

  • 以最低的成本制作MVP(minimum viable product,最小可执行产品),从每次实验的结果中学习,快速迭代,在资源耗尽前从迷雾中找到通往成功的道路。


    你一直引以为豪的完美,可能并不是最好的选择!_第2张图片
    MVP
  • 精益创业提炼出Build-Measure-Learn循环:(想法)->建造->(产品)->衡量->(数据)->学习->(新的想法)。根据该方法,创业团队需要从一个想法开始,在层层循环中持续地建造、测试和优化产品,为产品注入真正的价值。由于创业活动的不确定性很强,最初的想法和现实之间必然存在差距。精益创业的关键就是,团队必须
    a. 让每次循环的过程尽可能短;
    b. 在每次循环的结尾识别出正确的方向,以实现对宝贵的时间和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你一直引以为豪的完美,可能并不是最好的选择!_第3张图片
Build-Measure-Learn循环

注意:

  1. Build-Measure-Learn循环和PDCA循环何其相似?这里依然没有提到完美!
  2. MVP中如果按照一个部件一个部件制作”完美”,最终组成一个完整的汽车,这个思路是被抛弃的!

事实上,就算成功如苹果公司,每一个版本的iphone,依然有各种软件bug,各种硬件xx门事件!最成功的iphone手机并不完美,但并不能阻止其在商业上的巨大成功!

四、
李笑来老师在多贝上有一门公开课,以理服己,里面有这么一张图,讲述了科学的方法论。

你一直引以为豪的完美,可能并不是最好的选择!_第4张图片
科学方法论

曾经“完美”如牛顿力学,无法解释光在任何惯性参考系中光速始终不变。这与牛顿力学的相对速度、绝对时间相违背,而牛顿力学对此毫无解决办法。最终由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否定了牛顿力学中的绝对时间绝对空间说法,成功解决了上述问题。

科学在证伪观察的过程当中,持续迭代,持续改进,持续进化!这里依然没有完美的身影!

五、
哈佛大学排名第一的课程“积极心理学”的授课老师泰勒博士,在接触了数以千计压力巨大的学生、父母和职场人士后,他发现,绝大多数人追求的生命不仅是要幸福的,而且还要是完美的——而这正是大多数人不幸福的原因。

你一直引以为豪的完美,可能并不是最好的选择!_第5张图片
幸福超越完美

于是,他写了一本畅销书《幸福超越完美》,书中提供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法来应对完美主义。他应用积极心理学的重要原则,区分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模式——“完美主义”和“最优主义”,这两者在每个人身上都同时存在。这种区分能有效帮助我们清楚和准确地理解什么是成功和自我实现:

  • 完美主义者认为人生道路应该是一条笔直的直线;最优主义者则把人生看作不规则的、螺旋式上升的曲线。
  • 完美主义者恐惧失败;最优主义者把挫折和失败看作最好的自我成长反馈。
  • 完美主义者教条、苛责、防备心强;最优主义者具有适应力、宽容、乐于接纳意见。
  • 完美主义者只关注“结果”,以致他们热衷于设定过高、甚至不切实际的目标;最优主义者在奔向“目标”的同时,还会享受“过程”中美好的一切。

六、
李笑来老师在《新生—七年就是一辈子》中提到这么一个学习的方法论:

你去做一个实验,找一个透明玻璃瓶,分别把苍蝇和蜜蜂放进去,让瓶底冲着有阳光的地方。然后你观察两种昆虫的行为是不一样的。蜜蜂很有方向,看到光会拼命去撞瓶底,认为这是出路,所以它拼命撞,直到毫无力气死掉为止。苍蝇不一样,它会Duang!Duang!Duang!乱撞,结果就出来了。怎么出来的?不知道。

当你闯入一个领域的时候,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第一年的一二季度,像苍蝇一样各种尝试、各种冲撞。不怕,撞不死你的,很快你会找到方向。然后马上转变成蜜蜂模式,顺着那个方向野蛮成长和拼命突破。这就是我的经验,特别特别简单的。

很多人读书有个习惯,是从第1页一字不漏的读到最后一页,然后就没有然后了,这是多么“完美”的心态。 然而,有效的读书,尤其是对自己不熟悉的新领域的读书,何尝不是先启动苍蝇模式么?有效的读书和学习,还是没有完美啥事啊!

不管是工业界、还是创新领域、互联网行业、科学界、幸福方法论、学习方法论中,貌似大家都没有提到需要完美!

也许,先做到,再做好是更好的选择!

就像泰勒博士说的,如果我们能摒弃完美主义者“全有或全无”的极端思维,像最优主义者那样更善于接受和适应变化和不确定性,那么我们将学会悦纳不完美和失败,同时迎接成功并过上更幸福的生活。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一直引以为豪的完美,可能并不是最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