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秋季浙江师范大学培训笔记(二)

题目:教育写作,突破教师发展的高原期

主讲:闫学(杭州市新华实验小学  杭州市建新小学)

联系方式:

E-mail:[email protected]    Tel:13958074121

时间:2016年10月12日上午

内容:

引子:

高原期与高原现象:如果你不去阅读,不去写作,怎么会有高原期?

原因一:高原期其实是阅读缺失的表现

原因二:高原期其实是缺乏自我反思的表现

原因三:高原期其实是过于专注教育的表现,视野狭窄,找不到方向。把耳朵竖起来,听一听,看一看,看一下外面的世界,即便没有什么,眼界也会不一样。

永远保持自我反思、自我审视的状态。

2016秋季浙江师范大学培训笔记(二)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写作,向上的天梯

教育自传,对教育本质的理解。总结、提炼、升华最好的方式就是教育写作。

1.对我影响最大的是:我教师生涯中最重要的一次遇见。

一本书,一个人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第2版

最大的收获,一是树立了教育信仰——做一位好老师的信念,第一次发现教育是如何作为一种信仰融入一个人的生命,第一次意识到做教师原本是一件美好的朋友。二是让我的教育研究一开始就站在了比较高比较正确的起点。从那时期,我开始写教育小故事。电脑创作,接触互联网,活跃在教育论坛。

2016秋季浙江师范大学培训笔记(二)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2.读书与写作教师专业发展的双翼

我总是把读书与写作结合起来,并在阅读与写作中寻找行走的力量。这些年,正是不间断的读书与写作让我开始了飞翔。——闫学《教育阅读的爱与拍》后记

2016秋季浙江师范大学培训笔记(二)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3.我的教育写作之路

第一阶段:以教育叙事为主的随笔案例的写作。

第二阶段:以读书随笔为主的自由写作。

第三阶段:以教育研究和反思为主的主题式写作。

《牵到河边的马》长春出版社 2005年8月

《教育阅读的爱与怕》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年8月第1期

《教育阅读的爱与怕》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年8月第2期

《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年1月第1版(找到问题的策略或者视角)

《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班主任》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0年6月第1版(20天写完一本书)

把写作和阅读结合起来,有吸收才有产出,阅读让你丰厚起来。当你写不出东西来时,说明你就需要阅读了。

获奖感言:把阅读和写作当成自己的生活方式,像呼吸一样自然。给工作室每个成员买了电子阅读器。

《我负语文》福建教育出版社 2010年5月第1期(我一直把语文看成最美好的,一直在追随,从某种意义上有种辜负的感觉)

书的题目,要有教育的元素,最好不要副标题。

《小学语文文本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年4月第1版

文本解读是教师的基本功。有什么样的文本解读就有什么样的课堂。案头准备书。

2016秋季浙江师范大学培训笔记(二)_第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给教师的阅读建议》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5年6月第1版
2016秋季浙江师范大学培训笔记(二)_第5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写作像风一样吹过来——玛格丽特﹒杜拉斯

改变,勇敢的跨越。

走出高原,遇见最美的风景。

2016秋季浙江师范大学培训笔记(二)_第6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6秋季浙江师范大学培训笔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