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看这里,不一样的祛风止痛法 华夏中传网讲师杨亚磊

风池穴:是足少阳经和阳维脉的交会穴,阳维脉在循行中与手足六阳经、阳跷脉、督脉等八条阳经联系,有调节诸阳的作用。风池对感受风寒、风热、风湿引起的关节、肌肉疼痛症,如头痛、颈项痛、肩背痛、落枕、肩臂痛、腰背痛、行痹等都有良好疗效。

临床上如颈椎病、落枕、肩周炎、上肢关节痛配合曲池、后溪;全身痛配以合谷、太冲;胸椎、腰椎、骶椎引起的疼痛配合委中、承山等穴;肝内风引起的关节、肌肉拘紧疼痛,宗“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的原则,配三阴交、太冲等穴。

针灸看这里,不一样的祛风止痛法 华夏中传网讲师杨亚磊_第1张图片

天柱穴:颈椎骨古称天柱骨,位于颈后发际大筋外廉陷中,当第1、2颈椎棘突旁1.3寸,穴处于天柱骨旁,故名天柱。天柱属太阳经,太阳经从头部下项循肩挟脊抵腰中,贯臀入腘循踹内,经外踝至足小趾之端。太阳经筋起于趾,结于踝,结于踹,结于腘,结于臀,挟脊项;太阳经别出上项。

故天柱穴可治疗感受外邪引起的头项强痛、项背痛、肩背痛、肩臂痛、落枕、肩周痛、腰腿痛、足踝痛、足跟痛等。天柱穴和风池穴都为祛风止痛的功效,天柱偏于祛外风,风池除此外还有息内风的作用。

临床应用:天柱常配列缺、束骨治疗头项强痛;配后溪治疗落枕;配手三里、养老穴治肩臂痛;配曲池、肩髃穴治肩周痛;配颈夹脊穴、曲池、后溪治疗颈椎病;配环跳治腰腿痛。

刺法:一般直刺0.5~1.0寸,捻转手法,得气后使针感沿经传导。治颈椎病时,针尖向脊柱方向刺入0.8~1.0寸,治疗背痛、腰腿痛时针感向下传导。

外关穴:外关属于手少阳三焦经, 通于阳维脉。阳维脉主阳主表,可祛邪通络,用于风寒、风热、风湿引起的病症。所以外关是治疗感受外邪的重要穴位,故名外关。外关是手少阳经络穴,通于手厥阴心包经,心主血,主血脉,而少阳三焦主气,所以外关有行气血通血脉的作用。外关穴既可祛除外邪又可行气血通务经络,故可用于项背痛。 

针灸看这里,不一样的祛风止痛法 华夏中传网讲师杨亚磊_第2张图片

临床应用:1、常与足临泣配合应用。足临泣通带脉,约束诸经,带脉环腰一周,故外感风寒风热,或肝胆湿热引起的偏头痛、耳痛、胸胁痛、带状疱疹、骼腹神经痛、臀上皮神经痛等,均可用外关、足临泣治之,且有良好疗效。

后溪穴:(第5掌指关节后方,握掌时位于掌指关节横纹处)后溪属于手太阳五腧穴,五行属木,内应于肝,主风,故后溪既可治疗外风引起的病症,又可治疗内风引起的病症。

针灸看这里,不一样的祛风止痛法 华夏中传网讲师杨亚磊_第3张图片

《难经·六十八难》曰:“俞主体重节痛”。所以后溪穴的主要作用是祛风止痛。手太阳经和手太阳经筋循行于并结于手指、腕肘、肩臂、颈项;又是八脉交会穴,通于督脉。根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治疗原则,后溪穴可治疗风寒、风热、风湿和肝气郁结引起的头项痛、落枕、肩臂痛、肘臂痛、腰痛、腰腿痛等。

以上内容出自华夏中传网中医教学讲师杨亚磊老师的《零基础学会太乙针、太素脉》教材。

针灸看这里,不一样的祛风止痛法 华夏中传网讲师杨亚磊_第4张图片

杨亚磊:男,36岁,中国脉诊协会会员,杨氏太素脉、太乙针传人,北京无极通络中医药研究院副院长,首席专家,北京华夏中传医学研究中心讲师。杨亚磊出生于中医世家,在叔父杨长岭院长的熏陶下,把“杨氏太素脉”“太乙针”传承发扬光大!采用西医结合治疗各种疑难杂症,尤其在心脑血管后遗症领域有独到见解,治疗病人达五万余人,在豫东一带颇有名气!

你可能感兴趣的:(针灸看这里,不一样的祛风止痛法 华夏中传网讲师杨亚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