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这4种交流模式,家会更和谐

之前写过一篇《心情不爽时,夫妻之间该怎么交流》,比较粗浅的给了几条建议,对夫妻之间的交流模式蜻蜓点水般提了一下,总感觉隔靴搔痒,不太过瘾,当时想深入写下去,然而当时思考不足、琢磨不够,写了一点又删掉了,但当时是有些不甘的,这几天自己看了点书,并把理论应用到生活中,总算是有了点心得。

我们先来假设个场景吧,假设你在家里,儿子在妈妈周围玩耍,突然,儿子在奔跑过程中狠狠的摔了一跤,脑袋磕在了茶几角上,肿了一个大包,请作为父亲,此时的你怎么反应?
A:(声音很低,很心疼)哎呦...哎呦...儿子,对不起,你还好吗?痛不痛啊?不哭,不哭,是爸爸的错,没看好你,对不起。
B:(气愤,懊恼)对儿子说:你到底怎么回事?跑什么啊!?不会慢慢走吗?!对妻子:你怎么看的儿子啊?不会管的牢一点吗?
C:刚才是被地毯绊了一下,等下把地毯拿掉,还有,这个茶几的角上要装上防撞垫,防止下次再撞到。
D:(对站在一旁的女儿说)女儿,你看到了哦,哥哥摔跤了,你以后可不能在家里乱跑啊!

类似的场景在生活中很多,而每个家庭都有每个家庭的模式,像我小时候,父亲的反应是B,也就是指责型,之前遇到这种情况,我的第一反应也是B,先指责一通,妻子无辜,儿子大哭,因为这个事情,搞得家里阴云密布。

家庭治疗创始人,国际著名心理治疗师维吉尼亚 萨提亚指出,人们之间的交流具有某些特定的模式,在感觉到威胁并需要回应是,个体会尝试用以下4种方式来掩饰自己的软弱:
A:讨好 以使对方不至于发怒;
B:指责 以使他人认为你是坚强的(如果那人走开了,那过错就在他的身上—而不是在自己身上);
C:超理智 ** 将一切事件理性化,使个体在应对威胁时好像那威胁时无害的,将自己的自尊心很好地隐藏在大话和充满词藻下面;
D:
打岔或心不在焉** 可以忽略威胁的存在,表现得好像威胁好像并不存在一样。

没错,这4种类型正好对应上面例子中的4个应对反应。
A:讨好型
恋爱中,男生追女生时,男生绝对是讨好型,然而,如果婚后男生依旧是讨好型,那可能存在一种情况,就是这个男生本身的自我价值感偏低,说得更狠一点,就是认为自己分文不值。因为讨好者使用讨好、逢迎的语气说话,努力取悦对方,表示抱歉或从不反对,他总是需要得到别人的认可。在一个家庭中,他是一个奉献者,付出者,你看不出他为自己做过什么,他一直在围绕着别人转,别人的认同肯定是他的追求,外界的错他会扛下来。PS:为什么我脑海中会浮现出影视剧里某地男人的形象。
B:指责型
作为一名曾经的指责型老公、父亲,我承认,在指责过程中,自己的内心并不舒服,只是指责过后,将自己的压力和负担施加给妻子或儿子,似乎在告诉自己,看,不是我的错,都是他们的错。通过指责,似乎还能享受到一点权威感与控制感。然而,指责却往往让夫妻之间的交流陷入争吵、互相指责的怪圈。
C:超理智者
好吧,我也是名超理智者,毕竟像上面的例子在生活中并不常见,夫妻之间最主要的交流都还是妻子有生活中的烦恼、工作中的烦心事要找老公倾诉一下,排解下内心的不良情绪,说直白一点,就是发发牢骚,撒撒娇,老公抱一个,么么哒。但是如果你身为老公,不解风情,像我之前一样,当老婆向你抱怨工作中的烦恼,你一副大义凛然状,脑袋高速运转,思考解决方案,然后口若悬河,一二三四五,ABCDE,甩给老婆一堆的解决方案,哈哈,哥们,你肯定没好果子吃,相信我,我是过来人。
D:打岔或心不在焉者
当你在玩游戏,玩手机,或者思考工作中的事情,老婆过来给你一通牢骚发过,你直接来一句:pardon?或一脸懵逼的看着她,深情的说:你的这套衣服好漂亮哦。估计一个平底锅就飞过来了。

OK,估计一心想当好老公的同志要举手发问了:上述4种交流模式都不好,那什么是好的交流方式啊?我平时应该怎么交流才好呢?

首先呢,要澄清一点,以上4种交流模式无所谓好坏,如果你喜欢,你可以继续用啊,只是你要知道你正在做什么并已经做好准备承担后果。

当然,除了以上4种交流模式,萨提亚奶奶提出了一致的或者是流动性反应方式。什么意思呢?就是我们回应时,话语中的意思与面部表情、肢体姿态、语调所传达的内容应当一致。
接着举刚开始的例子,以一致的方式来回应的话应该是:(赶紧蹲下来,先肯定孩子的感受)哦......摔了一跤,磕到脑袋了哦,有点痛哦,(此时孩子肯定会稍微止住哭声,说:嗯,痛!)来,爸爸看看磕到哪里了?给你吹吹,吹一吹痛就会好一点了。(此时孩子肯定把脑袋凑过来,哭声又小了点儿)下次我们注意点好吗?客厅里东西比较多,跑的话容易摔跤,下次我们慢慢走,好吗?(此时孩子会说嗯,爸爸擦眼泪)接下来,孩子就会平静的玩他的玩具了。

想想我们小时候的遭遇吧,啪的一声,摔地上哭了起来,爸爸双眼一瞪:自己摔倒有什么好哭的,不许哭,爬起来!(指责型)妈妈或奶奶赶紧跑过来:哎呦,宝贝啊,摔疼了吗?都怪地不好,都怪这个坑,把我们绊倒了,我打它,你看,我打它了。说着,妈妈或奶奶用手打着地面。(讨好型)然后,我们终于破涕为笑了。

当我们停止了勉为其难的笑后,年幼的我们困惑了:我摔到了,到底是谁的错呢?

但愿我们的孩子不再有类似的困惑。

参考书籍:《新家庭如何塑造人》 [美]维吉尼亚 萨提亚 著

避免这4种交流模式,家会更和谐_第1张图片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7年onelife。这里是一个追求心灵成长的外科医生,相信笑来老师的“七年就是一辈子”,准备用这一辈子改变人生,改变自我。工作理念:怀感恩心,行积德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你可能感兴趣的:(避免这4种交流模式,家会更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