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150亿巨资“迎娶”分众,线上线下资源的深度融合。。。如果仅从热闹的角度来看,阿里与分众的这次结合确实相当令人振奋。本就有着电梯广告老大头衔的分众,有了天猫的全力支持,优势会不会更大?然而在热闹的舆论焦点之外,很多业内人士却持有不同的看法:分众之“下嫁”阿里,也许不是在主动追求强强联合,而是不得已为之。在楼宇电梯广告这个领域里,分众的优势地位正在面临这激烈的挑战----新潮来了。
近两年来,在新潮的快速崛起面前,分众在传媒模式、技术升级方面已经有了落后的危机。近期新潮传媒宣布将投资10亿,抢占商务楼宇电梯电视市场,这让市场对分众的业务模式更增添了忧虑。如果分众不能尽快实现广告投放模式的升级换代,在未来的竞争中将面临更大的困境。
新潮来了,分众还是“老大”吗?
对一般公众来说,电梯楼宇广告市场是个比较模糊的概念,他们只知道能在电梯里看到分众和新潮这两家的广告框,但并不太清楚其中的区别。不过在从事广告这个行当的人眼里,这里的名堂就多了。
长期以来,分众拥有优势的主要是在“海报媒体框”。而后来者新潮主要做的是“电视屏”。简单地说,海报媒体框就是静态的海报画面,而电视屏当然就是一块能播放视频内容的显示器。在分众坐享电梯媒体老大之称几年后,市场正在不知不觉中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这个变化与电视屏的大量采用息息相关。
最新的数据表明,在全国大约560万部楼宇电梯中,分众与新潮各自都占据了约50到60万部电梯的广告空间,从简单的数量对比上看,已经是不相上下。但观察细分数据就会发现:分众的覆盖的楼宇电梯广告中,只有大约31.3万部使用了电视屏,其余的都是静态海报框。与之相对应的是,新潮已经拥有61万个电视屏。在这方面,新潮的数据已经比分众多出了一倍。
在广告媒体形式越来越倾向于采用多媒体形式的今天,快速崛起的新潮,已经在威胁分众的“老大”地位了。
智能硬件+软件,新潮的超越和分众的疲态
每天出入住宅、办公楼电梯的人们早已熟悉了电梯广告。如果认真回忆一下就会发现,在不同的广告形式中,大家明显对动态的、视频形式的广告更加留意。这就是新潮的优势所在了,也是分众在竭力追赶的方向。
广告行业人士对两家的对比感受很深,分众的屏幕主要是放在电梯外部的等待大厅入口处,在这里,人们面临的是比较多的嘈杂环境,很难把太多注意力集中在屏幕上。而新潮的电视屏则是位于电梯内部,这里明显安静的多,人们也会更倾向于注意看屏幕。同时,新潮的电视屏采取了“智能硬件+软件”的组合形态,能够适应互联网和物联网的特性,能让的广告内容展示得更加精彩生动、而且可以实现精准投放。
两相对比之下,分众在15年的领先之后似乎正显示出令人担忧的疲态。技术上的停步不前,让广告主越来越倾向于选择更加有活力、更加贴近互联网时代市场去求的新潮。与此同时,分众令人诟病的营销策略、下滑的客户体验也让广告主更加犹豫。
客户体验、市场口碑下降,分众面临的忧虑
尽管分众方面一再强调自身仍然处于“行业第一”的位置,但市场数据却给人不同的印象:今年以来,分众传媒的市直已经下跌了600亿元左右。分众传媒2016、2017连续两年的屏幕数增长都陷入低谷,2017年2季度营收更是创下近一年来的最低记录。而且被视为业务核心的楼宇媒体收入,在其整体营收中的占比也跌到了8成以下。
《IT时报》近期的调查表明,分众无论在客户体验还是口碑方面,都在下滑。分众遇到的这个发展瓶颈,在广告客户眼里看来,似乎有其必然性:首先在经营策略上,15年来以行业“老大”自居的分众,一直都以直销模式经营,不允许媒介公司插手。垄断性的经营带来的是资源价格的高企,让广告主成本攀升。同时,分众还采用好坏广告点位打包的模式进行销售,让客户普遍感觉到没有选择权。这让很多广告主更加认真地考虑选择其他可替代方案。
分众这次“嫁入”阿里,从另一个角度看也可理解为老股东的变现退出:中信资本、复星国际、凯雷、方源资本这几个老股东纷纷在阿里150亿收购动作之下完成了退出,完美地避开了未来的市场不确定因素。而对于接盘者阿里来说,线下媒体业务能够帮助完善其新零售整体布局。这似乎是一个多赢的局面。新潮媒体近年来快速的崛起,让分众倍感压力。阿里能否用全新的技术理念和经营思维,让分众保持行业领先地位,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