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创意脑:大脑“暗能量”,打开创造力

右脑开发真能激发孩子的创造力?

Dr.魏

“右脑开发”是现在很流行的一个口号,我去幼儿园接孩子时,经常有人给我塞传单,上面写着“右脑开发,激发孩子的创造力!”,其他家长也常问我:“Dr. 魏,这个右脑开发靠谱吗?”

我的回答很简单:不靠谱!

对大脑做左右脑的简单区分,是媒体对1981年诺贝尔奖得主斯佩里(Roger Sperry)的裂脑研究的最大的误读。裂脑人是一类特殊的人,是左右大脑半球之间的直接联结被切开的病人。对这些病人的研究,让我们对大脑的机制(特别是左右大脑之间不同的分工)有了很深的了解。

但是,我们正常人不是裂脑人,我们不能被简单地划分为左脑人或者右脑人。其实大脑的任何活动,都需要左脑和右脑共同协作。创造力,就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大脑活动,更需要左脑和右脑的协同工作。

其实,对左右大脑的粗暴划分,包括像右脑开发这样的概念的流行,有两个原因:第一是对左右脑的划分,看似满足了我们对大脑这样复杂器官的理解的需求;第二,它可能为商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卖点。因为这样,所以才流行起来。

《Dr.魏的家庭教育宝典》查询结果

提高创造力,多玩发散性思维游戏

好,现在大家知道了右脑开发是不靠谱的。如果我们要真正地提高孩子的创造力,有什么科学方法呢?

答案也非常简单,就是要激发孩子的大脑“暗能量”。

1.什么是大脑“暗能量”?

大脑暗能量是什么?它是美国科学家马库斯·雷切尔打的一个比方。他发现当我们什么都不做的时候,比如发呆、出神时,大脑好像没有被关闭,仍然有很多脑区还在忙碌着,这些脑区消耗的能量,比开动大脑完成某些任务消耗的能量还要多。所以雷切尔就把它比喻为大脑“暗能量”,就好像在宇宙中除了我们能感觉到的能量以外,还有更多的“暗能量”弥漫在宇宙的每一个角落。大家注意一下,“暗能量”是一个比喻,它对应的是科学术语,叫做大脑静息网络,大脑静息网络是过去近10年脑科学的重大发现和研究热点。

大脑暗能量,是创造力的关键。我们经常会觉得灵感很神秘,比如说有些艺术家,他本人都说不清楚他自己的灵感是怎么迸发的,这是为什么?这是因为灵感隐藏在大脑暗能量中间,它运行在我们的潜意识之中,所以我们无法觉察,甚至不能够言说。

2.多玩发散性思维游戏

但是,不能够言说不等于不能被科学家研究。有大量的针对大脑“暗能量”的研究表明,如果你平时注意跟孩子玩一些小游戏,去激发他的大脑暗能量,就能够提升他的创造力。这种游戏非常简单,它完全可以跟我们的生活结合起来。

今天我集中讲其中最常用的一种,就是发散性思维游戏。发散性思维就需要向孩子提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没有标准答案,需要孩子们去开脑洞。在我们传统的教育中有太多有标准答案的问题。比如说唐朝的建立是多少年?答案是公元618年。那开脑洞的、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是什么呢?可以用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物品来给他们提问。比如说问一个可乐罐,除了装可乐之外,还能有什么其他的用途?一块砖头,除了做建筑以外,还能干什么?一本书,除了传递知识之外,还能干什么?

这些问题没有标准答案,所以就会激发孩子大脑的“暗能量”,比如说“可乐罐还可以做什么”这种问题,因为没有标准答案,所以孩子会想,可乐罐有什么样特征?可乐罐的形状是一个圆柱体,那么圆柱体可以干什么呢?除了装可乐之外,还可以装水、装奶、装酱油。可乐罐的材料是金属的,那金属除了做成罐子以外,还可以卖钱,可以导电,没准还可以撕开当刀片用呢。

所以你看,可乐罐原先的特征是多种多样的,它有形状、材料、大小等特征。但是当你没有一个标准答案的时候,孩子们就需要根据它的特征去跟其他的,看似不相关的信息,进行匹配、连接,这就是一种开放性思维。

我经常跟我的女儿玩这类游戏。她都养成习惯了,有时候还会经常反问我,比如说:

“爸爸,你说筷子除了吃饭,还能干什么呢?”

我就随便瞎猜了几个:

“还可以当尺子用,量长度,画直线,还能当小棍子去够物体,比如说什么东西我够不着了,我拿筷子去够一下”

然后我反问她:

“你觉得还能做什么呢?”

她就很得意地对我说:

“其实它还可以当救生船用,如果小蚂蚁掉到水里了,你可以扔个筷子去救它!”

当然,发散性的问题不止这一种。你可以以我刚才举的例子为出发点,举一反三,比如说我有一个朋友,他曾经活捉了一只蚊子,他就问他6岁的儿子:“我们怎么杀死这只蚊子?有多少种杀法?”

最后他们俩一共想出了40种杀法,有一些就是孩子想出来的,特别有创意。比如说,把蚊子发射到太空去,太空中没有氧气,蚊子就窒息死了。还有一种方法是把蚊子放到篮球里面,给篮球打气,这样用高气压把蚊子给压死。

你看,这些创意是孩子想出来的,为什么呢?因为这孩子平时喜欢听航天故事,所以他知道太空中没有氧气,而且他平时喜欢打篮球,家里有篮球、有气筒,他也知道给篮球打气的原理。你看,这些知识其实平时就在孩子的大脑里,等到需要对付一些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时,需要进行发散性思维的时,这些信息就被激活了,也就是我们说的,他的大脑暗能量迸发出来了。

3.发散性思维可以与想象力结合

你可以问孩子这样的问题:

“假如你是妖怪,那你要怎么样才能吃到唐僧肉?”

在这个问题中,你是妖怪,是反事实想象,怎么样才能吃到唐僧肉呢,就需要他的发散性思维。

再举个例子:

“假如你认识天上的神仙,你想要天上掉下什么就能掉下来什么,那你希望从天上掉下来什么东西?”

你看,你认识天上的神仙,这也是反事实想象,那发散性思维呢,就是“到底要从天上掉下来什么东西”,你看这些问题就充分地说明了用发散性思维方法来训练“暗能量”是怎么个原理。

当然,能够激发大脑“暗能量”的游戏有很多,我今天只介绍了发散性思维游戏,其他还有比如联想性思维游戏、反事实想象游戏等等,我会在以后的节目里逐渐介绍。

Dr.魏的小“叨叨”

我们经常在生活中碰到所谓的脑瓜子比较灵活的人,碰到困难问题的时候,总能想出一般人想不出来的独特的解决方法。我们会羡慕他们,说他们有鬼点子,会创新。但我要强调的是,创造力,其实不是凭空出来的,而是可以后天培养的。

我今天讲的这些简单的思维训练游戏,就是激发孩子们的大脑暗能量,培养他们的创造力,为未来埋伏笔。我们知道中国的教育制度比较僵化,有很多教条束缚,但我相信,通过你对你孩子小时候的这些思维训练,你的孩子未来会善于打破常规,善于创新。

创意脑|今日得到

1.右脑开发不靠谱,要培养孩子的创造力,需要培养他大脑中间的暗能量。

2.培养的方法很简单,就是玩一些思维游戏,激发大脑暗能量,比如发散性思维游戏,包括找一找日常事物的奇怪用途、完成一项任务的不同方法,还有在想象出来的一些场景里你会怎么办,这些都需要全脑的协作。

3.我举了不少的例子,这些例子的共同点是,它们需要你用发散性思维游戏的思路,结合家里常见的物品和玩具,根据孩子的生活场景,创造出自己的游戏来,也就是说举一反三。

行动关键词|激发创造力

听完这期节目以后,欢迎你在评论区给我留言,告诉我你是如何激发孩子的大脑暗能量,让他变得更有创造力的。别让我失望,我希望看到家长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001|创意脑:大脑“暗能量”,打开创造力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留言区:

反观父母养育我们的过程,养育孩子的过程应该也是自我塑造的一个过程,养孩子没有说明书,只有参照物。

小猪佩奇里的角色扮演

最常用的就是,我俩或者再加上其他的小朋友,从第一个人开始,我们每人依据上一个人讲的内容,来讲下一句,每人都可以把自己的想法加进去,一轮又一轮,整个构成一个荒诞无稽的故事,大家都很开心!

《教养的迷思》

‘’事业上的任何成功都不能弥补对孩子教育的缺失‘’。

我经常用的方式是把自己工作生活中遇到的解决不了的问题拿来问孩子的想法。第一,这些问题的答案大部分也是开放性的,第二,给孩子以“被需要”的感觉,第三、创造与孩子平等交流的机会和氛围,第四、从孩子的想法中获取灵感,第五、让孩子逐渐接触到更大的世界,充沛内心。

在育儿的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个小秘诀。就是帮孩子建立一个“学习-快乐”的反应模式。即当每一次,当我要跟他讨论发散思维游戏的时候,都会让他觉得这个游戏是非常有趣的,并且强化他对这个游戏的兴趣。在育儿的过程中不断会发现:能激发出孩子多少的暗能量,先决条件是孩子对游戏感兴趣的程度,而不仅仅是游戏本身。不断帮孩子强化这种反应模式的过程中,既保持了他对学习的积极性,也培养了他,比较强的抗挫能力。一点心得,跟大家分享!

宝宝创新思维训练三板斧,一找不同,例如同一事物的不同用处,同一事件的不同解决方法;二拌角色,例如正面角色扮演我是超人如何拯救世界,反面角色扮演我是妖怪如何吃唐僧;三找物寻情,任意找三种物品编故事情节。

最近和女儿玩的一个游戏是,每个人各说一个词(可以是毫不相关的),然后讨论怎么把这两个词变成一句合理的话,或则组合成一个东西。例如:前天吃饭的时候,女儿说“蒜瓣”,我说的是“鸡爪”,我们的造句是:“鸡走在马路上,鸡爪踩到了一个蒜瓣,结果滑倒了”。现在女儿特别爱玩这个游戏。

可以试试我跟女儿玩儿过的这个记忆回溯游戏,按时间线索引导孩子聊聊一天的活动,比如“今天早上做了什么?”、“你当时坐在哪里?”、“跟谁在一起”。你还可以进一步问孩子“为什么会这样?”,调用孩子的逻辑推理能力。有了这些线索,孩子会拼命回想散落在小脑瓜里的信息,并将信息组合成一个完整的故事。

【个人拙见,培养孩子的创造力还有这些“冷窍门”】

+ 窍门一:引导孩子从动词的角度思考问题,而不是从名词的角度。我举两个例子来解释一下“动词角度的思考”和“名词角度的思考”。

比如,当有人问,大冬天在街上看到一只流浪狗,你觉得它需要什么?可能很多人会说:它需要一个狗窝,需要一个暖炉,需要一张毛毯。但这些解决方案,都可能受限于现实条件,不一定马上能到位。狗窝、暖炉、毛毯,这些在我们脑海中第一时间蹦出来的答案,就是我们从名词的角度思考得到的结果。

假如,我们从名词的视角,换成动词的视角,会发现,这只狗真正需要的是“取暖”,要实现取暖这个目的,可以有很多方法。随便抛个砖,比如,跟它玩追球,让它在游戏中动起来。也就是说,“取暖”这个出发点,更容易帮助我们打开视野,更高效地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

另一个例子,是来自我女儿很喜欢看的一部动画片,叫小公主苏菲雅。当中有一个情节非常好地诠释了“从动词的角度思考”让我们更有创造力这个原理。洛达力王子捉走了苏菲雅坐骑(一匹飞马)的哥哥(另一匹飞马),苏菲雅要救它。王子手上有剑,苏菲雅只带了一把伞。强弱悬殊,苏菲雅很苦恼:一把伞怎么能斗得过一把剑呢?她的姑姑鼓励她:有时候,一把伞比一把剑更厉害。

苏菲雅相信姑姑的话,想到了一个巧妙的办法。她迎头赶上截住了王子(两人均骑着飞马在半空),自信的王子对她的出现不以为然。此时,她快马加鞭向王子和他的坐骑冲过去。王子连忙低头闪避,正中苏菲雅下怀:她利用王子背部漏出的空档,用伞柄的钩勾住了王子的皮带。把他从马背上“挑走”,悬在半空中,利用伞打开后的缓冲作用,把他安全地“送”到了地面,成功救出了被困的飞马。

“一把伞怎么斗得过一把剑”,这是我们本能反应,我们的注意力集中在“伞”和“剑”这两种物品(名词)常规意义上的力量对比上,陷入了“弱不胜强”的惯性。这就是“从名词的角度思考”带给我们的局限。而苏菲雅的妙计,恰恰是从动词的角度思考,把突破口锁定在“用伞钩勾住对方”这招上,并且运用快马正面急冲来营造出“对方低头闪躲,无法用剑,露出背部空门”的大好形势,完成了一次精彩的智取。

可见,动词往往能给我们提供更大的思考空间和灵活性,提升我们的创造力。

所以,如果晚上家里停电的话,我们可以问孩子:我们一起想想,有什么东西或者办法可以产生光?这样,孩子就不会把思路局限在电筒或者蜡烛,可能还想到手机,以及其他发光的东西。

+窍门二:引导孩子把问题定义得更抽象一点?还是举一个例子:一家快消品公司要开发一种新型的尿片,为乐提高吸水量,需要在尿片上打很多小孔。当时的几种方案都不能满足需求:鸡血打孔会使针头快速磨损,激光打孔成本又太高。

这时候,如果我们把问题定义为:怎样在尿布上打孔?很难找到灵感或者现成的解决方案。假如,我们把“尿片”这个术语去掉,把问题定义得更抽象:怎样在薄的材料上打孔?这样,思路就会打开,因为“薄的材料”这个更抽象的客体会引导我们在其他领域寻找解决方案。尤其是对“怎样在薄的材料上打孔”这个问题非常重视,把它放在高优先级去处理的领域。因为对问题的重视,意味着投入更多的研发资源,形成更成熟的解决方案。

最后,这家公司从航空领域取经,得到了粉末抢打孔的启发,并把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解决方案移植到尿片研发上。

把问题定义得更抽象,可以帮助我们跳出当前的问题,徜徉在更广泛的领域海纳百川,吸收更多解决问题的智慧。而这里的“领域”,也包括了自然界。师法自然这句古训为人类的科技发明点了一盏不眠的明灯,雷达,电子蛙眼等等,这些仿生学的作品都来自对问题的抽象定义,以及对自然造化智慧的吸取。

叨叨魏提到的发散性思维游戏,是通过开放性,假设性的问题,激发大脑将看似无关的知识,信息关联起来。换句话说,这类游戏在对大脑这个仓库里已有的“素材”进行组合,以及二次利用。回归到原点来看,假如我们平时让孩子接触更多有创造性的“素材”,从input这个源头上提供更多与创造力相关的营养,是否更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呢?

通常孩子说不会画的时候

我们可以进行提问三部曲

比如: 妈妈我不会画蝴蝶

一 你想想这个是什么样子?和妈妈一样吗?(开放性问题) 如果孩子有互动,那么根据互动给孩子看视频,图片,绘本等等,引导孩子观察。

如果孩子还说不会画

进入第二步

二 那你看看蝴蝶的翅膀像什么?是像两片小叶子?还是像两个小糖球?(给孩子A与B)的选项

如果孩子还是无法回答

进入第三步

三 你看蝴蝶的翅膀是不是像…? (给一个你认为合适的答案)

正常有自信的孩子,通常在开放性问题时,就能够找到自己的方法,进行绘画了!

在课堂过程中

老师也需要更多的询问可能性

这个️圆形可能是什么呢?

这些都是引导孩子思考的一些方法

供大家参考

今天关于想象力这堂课让我很有感触,我和五岁的女儿还会经常玩一个游戏。就是我出一个物品,让后再让女儿再出一个物品,问她,这两个物品加到一起合并,会变成什么?可以有什么用?

例如:有次我出一个凳子,女儿出一个苹果。我问她说,这两个合在一起会变成什么?女儿说会变成苹果凳子。我再问。那会有什么用呢?女儿说,这个凳子像苹果一样,有苹果的味道,又能像凳子一样能做。饿了还可以吃.....说出了很多好玩的想象。

让我作为父母,也陶醉在这种想象的幸福感中。

你可能感兴趣的:(001|创意脑:大脑“暗能量”,打开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