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家庭是每个社会人面对的问题,在实际生活中,夫妻双方各自的人生观,价值观,对家庭幸福指数的影响极大。
家庭背景又影响每个人的价值观,夫妻的家庭背景会对幸福指数产生巨大影响。父母的婚姻观对子女的婚姻观有很大的影响。幸福的婚姻需要门当户对。
我的婆婆出生在农村一个贫穷的家庭。两岁的时候,她的母亲就去世了。是父亲一个人含辛茹苦地把她和哥哥带大。
看着父亲这么辛苦地供养哥哥和自己,婆婆读书很用功。在她上初二那年,父亲积劳成疾,不能干重活了。上高一的哥哥,辍学开始养家。
初中毕业,婆婆考上中专幼师和高中,考虑到自家的实际情况,婆婆选择了幼师。三年幼师出来,婆婆分在了本乡幼儿园教书。
一次县上组织的汇报表演,婆婆代表乡上去参加比赛。年轻时的婆婆漂亮活泼。比赛完毕后,同乡的表哥,时任县委办公室主任,请她吃饭。去了饭店才发现还有表哥的领导和同学,一大桌子人。
当时,我公公也在饭桌上,时年刚刚27岁的公公,已是县委组织部部长。饭桌上,婆婆的大方得体,深得公公好感。
公公家境良好,祖辈就在市里开作油坊,家里房多,门面多。他母亲也是大户人家出生。据说,当年的陪嫁,在当地威震一方。
的确,家里现在还有八九个青花瓷瓶,家具,银首饰,金首饰,雕花床,玉首饰,连小孩的银手镯,帽子上的玉等等,都是陪嫁品。
七大姑八大姨都是有头有脸的人物,那时,公公的女朋友在市教育局上班。两家也是门当户对,女孩家境也很好。关键是两家大人对他们的婚姻都很看好。
那个时候,婆婆多了一个心眼,以她家的条件,以她的朋友圈,要跳出农村,走人县城,会比较难。
从此以后,她抓住一切机会去找公公。公公从小在市里长大,加之家庭条件好,对农村生活感到很稀奇。婆婆给他说的每件事他都觉得有趣,随着交往的深入,他不但对婆婆的遭遇有了同情心,而且也佩服这个比他小九岁的女孩的吃苦能力。
慢慢地,公公渐渐喜欢上婆婆。当他把婆婆带回家时,引起轩然大波。公公一家从上到下一致反对,公公的母亲甚至以死相逼。但是,公公决心已定,最后,大家都没有拗过公公。
他们的婚礼,甚至没有大人到场,婆婆很兴奋,她觉得她找到了自己想要的幸福。她想错了,她的老人婆只是心疼自家的儿子,才勉强答应了这门亲事。
从进门那天起,她的老人婆没有正眼瞧过她。大户人家规矩多,她既自卑又要强,和老人婆水火不容。
一直都是,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公公夹在当中也倍感痛苦。后面,因为家庭背景不同,很多思想也难交流。
公公是那个年代的大学生,母亲对他寄予了很高的希望。婚姻大事却让老人伤透了心,婆婆个性也很强,凡事粗枝大叶惯了,老人婆精细,讲究,也让她觉得束缚。
总之,她们在一个屋檐下,却很少说话。婆婆老人婆就带公公一个儿子,这个儿子也很争气,各方面都优秀,唯有婚事,让老人伤透了心。老人和儿媳一辈子不和,临死,她都不要儿媳摸她一下。
婆婆也痛苦,她常说在家里压抑,老人婆一辈子没有看起过她,而且,老公比她大九岁,到现在为止,她也不知幸福在哪里。
转眼是一生,她总说,如果人生可以重来,她一定找一个门当户对的家庭,哪怕过穷日子,只要活得开心,高攀的确太累。
的确,婚姻需要门当户对,相同的环境,相同的家庭背景,相同的价值观,就会有许多共鸣,理解也容易,婚姻中,只要有理解和包容,其他的事还是事吗?
说到门当户对,现在的年轻人会横眉以对,这是老皇历,现在谁还说这个。只要有爱,只要我们彼此珍视,一切不是问题。其实,他们忽视了爱情和婚姻的距离,婚姻是共同生活的开始,如果门当户对,共同点多,磨合期会少许多痛苦,老人的话还是有道理,门当户对的婚姻会很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