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美林时钟看资产配置

从美林时钟看资产配置_第1张图片


何为美林时钟

美林时钟是由美国美林通过30多年数据的分析而发现的一种理论投资周期。它将资产、行业轮动、债券收益率曲线以及经济周期四个阶段联系起来,形成一种有指导意义的投资工具。时钟将经济分为衰退、复苏、过热和滞涨四个阶段,每个阶段不同的投资品种有着不一样的表现。

简单说来,当经济处于衰退期间,经济和通胀同时下行,此时股市低迷,大宗商品价格暴跌,但利率下行会抬升债券的价格,因此此刻投资品种的优先级是债券>现金>股票>大宗商品。

同样的逻辑推理,当经济处于复苏阶段时,经济增长率抬头,但通胀依然保持低位,此时股票市场会率先反映经济复苏的趋势,因此投资优先级为股票>债券>现金>大宗商品。

当经济过热时,反映到指标上就是经济和通胀同时上行,此时高通胀提升了持有现金的成本,且央行可能采取的加息操作降低了债券的吸引力。但是,此时大宗商品的价格会明显上升。因此该阶段的投资策略是大宗商品>股市>债券和现金。

当经济最终下行但通胀依然处于高位时,就形成了滞涨。在滞涨阶段,货币政策失灵,企业利润下滑导致股市低迷。此刻的投资策略是现金为王,因此优先级是现金>大宗商品和债券>股市。

美林时钟的有效性

实际上,中国在08年美国金融危机后就经历过一轮完整的美林时钟周期。08年下半年处于衰退期,经济通胀同时下行。09年上半年依靠4万亿政策刺激经济逐渐复苏上行,通胀继续保持低位。09年下半年到10年1季度经济逐渐过热,通胀上行。而10年2季度到到11年2季度为滞涨期,当时经济低迷但通胀仍处于高位。

我们通过A股的走势也能很清晰地看清整个周期的变化:

从美林时钟看资产配置_第2张图片

当前中国经济处于哪个阶段

目前中国经济增速已逐渐放缓,经济下行的压力也越来越大。2015年央行多次降息,引发流动性泛滥,继而创造了A股市场的一波牛市行情。但从市场的表现来看,股市的火热仅仅是由于货币增发的推动而非实际经济的增长。因此当A股赚钱效应消失后,这部分过剩的货币又涌入了房地产(16年初房价暴涨)、期货市场(16年4月黑色金属暴涨),甚至是期权市场(50ETF期权成交量大幅上升)。前段时间网上有个“美林电风扇”的段子,说的就是股市楼市期市轮番上演暴涨行情的现象。但实际上这些现象的背后是货币泛滥主导,而非经济周期。

因此,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且货币流动性泛滥的背景下,我认为经济周期很有可能将进入滞涨阶段。虽然目前我们从CPI的数据中仍未看到通胀上行的苗头,但今年以来的猪肉、油价等生活生产要素价格的上涨已经让我们感受到了通胀的压力。这些原本应当计入核心CPI的指标都在上涨,而我国统计局发布的CPI数据或许由于权重分配的原因,所显示的数据与我们感受有所差异。

作为普通投资者我们该如何应对

仅从美林时钟的角度来看,在经济滞涨期间,现金及等价物成为优先级最高的选择。随着上周英国脱欧的黑天鹅爆发,全球经济前景更加破朔迷离。在这种充满高度不确定的环境下,采用保守投资的策略或许才是明智之选。一方面我们需要留有足够的现金过冬,另一方面在全球货币宽松趋势看不到终点的情况下,将部分资产配置黄金等避险品种,也是防御的一种方式。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美林时钟看资产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