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机构做公众号运营时踩过的坑

--难道不出彩的就没有价值?虽然在短时间内做不出成绩,但也要让这段经历熠熠生辉--

我实习时,PTE项目已开始一个多月,团队由1个名师,2个销售,3个运营组成。这个项目的开展缘由,是因为公司所合作的这位老师希望我们帮她推广课程。老师原本顾虑到过于商业化宣传课程会影响她作为PTE考试官方的培训师的形象,后来看到竞争对手大肆推广甚至在知乎上恶意诽谤以抢走学员,她才放下顾虑与我们开展合作。

我所做的新媒体运营实习,具体是4个PTE考试相关自媒体平台(微信公众号、微博、网易、有道英语问答)的运营,运营重心是双V。入职时,我花了两个多星期在学习微信公众号排版技巧和了解PTE考试,我的上司在排版细节上对我的发文各种死磕。排版对于公众号而言是锦上添花的技能但也并非无关紧要,是一个新媒体小编的基本素养。关于排版重要性及技巧的公开资源已经足够,在此不再分析。

很多微信小编痴迷于研究排版技巧和酷炫玩法,连引导关注和分享的文案都撩人三分。这些确实很重要,但在一个公众号起步阶段也许不是最重要的。我的上司认为,这号以后要深度运营,必须一开始就把细节做好。因此我向设计哥哥提了三个需求:动态引导关注、引导分享图、虚拟小编头像,两个星期后,设计哥哥终于把我的要求忙出来了。

人人都知道内容是公众号的根本。开始时我的号是新号,每次推送涨粉不到10人,阅读量也是不到10人,我的上司说了句很正确的废话,你的内容不够好

我真的了解内容吗?作为一个PTE考试公众号的小编,我连PTE都没考过。我没有什么备考经验或答题技巧,没有身临其境去报考。我所在PTE项目组的6人都没考过PTE。我只能依靠网络资源、内部题库、老师讲座、咨询同事来了解。我们虽说有做功课,但也时常遇到来自学员群一些突如其来暴露身份的尴尬事:什么是voucher券、中国的考位有多少、Describe Image怎么做、考试居然有专用耳机......这只能说明我做的功课还不够,但客观上,也和项目本身特点有关。

1)PTE考试这几年虽然逐渐走入国人视野,但知名度远不及雅思、托福等老牌出国英语考试,可供参考资料少,在国内是一种较小众的出国英语考试项目。在PTE考试刚创办的2009年,44岁的托福、20岁的雅思怎么说也比刚出生的PTE走得更远更广。在百度指数上,“托福”在今年7月内整体搜索指数为6521,“TOEFL"为1497,“雅思”为7162,"IELTS"为1494,"PTE"无显示。大众对PTE的认知度低,还不足以让搜索引擎将PTE收为关键词。在知乎,雅思托福考试话题下凝聚了几代过来人的无穷智慧;而PTE话题却鲜有人问津,有些回答隐约是两家竞对机构的互黑。PTE考试可参考资料少,前人积累经验少,而大多考生不想做前几个吃螃蟹的人,宁愿选择通过更有把握的雅思托福。毕竟没有几个人想多考几次。此外,PTE考试被认可的学校和机构在数量上也不及雅思托福。历史短尚未建立品牌效应、推广慢尚未形成大众认知、被其他机构认可范围较窄,都使PTE的考试人群相对雅思托福较小众

2)PTE考生大多在澳洲,异国分布加大我们对考生及考试的了解难度。在微信公众号上,我们查到9个PTE考试相关机构账号,7个在澳洲,1个在北京,1个在广州,1个不详。从学员考试目的反馈来看也可以验证前面的观点:参加PTE考试的人大多居住在澳洲,其次是有澳洲移民或澳洲留学意愿的人群。考试人群的分布,一定程度上造成课程时间不同步、对学员了解不透彻。在直播课程时间设置上,必须考虑中国和澳大利亚的时差。在公众号内容上,除了要了解PTE考试本身,还要了解澳洲留学/移民资讯,知道学员的口味。

上述内容难题需长时间积累相关知识而克服。除了内容,公司对项目投入资源、运营在项目的角色、运营人员考核方式都会影响运营质量。

我们3个人运营2个PTE公众号,一个是以老师名义开的公众号,是重点运营的号;另一个是以公司名义开的公众号,也是我负责的公众号。两个号推文形式如下:


老师号(其他小伙伴代老师运营,也是主推号):

课程硬广(原创)+PTE考试/留学/移民(转载)


公司号(我运营):

PTE考试/留学/移民(原创)+课程硬广(转载)


也就是常规推送上,两个号每天各两条推文,互相转载。看到这可能很多人会问:

1)为什么老师的号是主推号?

在这项目中,老师个人具有影响力,很多学生是因老师而来,因此在大多数推广条件下,首要推广的是老师号,其次是公司号。而设立公司号一方面可为以后公司继续开展PTE业务打下基础,防止老师流失带走流量,另一方面可用老师的号为公司号导流。

2)为什么要推两条而不是一条原创就好?为什么不转载多点图文丰富内容?

首先是我们两个号都不是大号,都要提高发文条数、频率、原创度以提高指数,其次是我们除了公众号外也有其他运营任务,比如其他项目(主要是雅思)QQ群、微信群的水军运营,没有很多精力去做多内容,只能做一些取舍。但这种互相转载的方式造成了公众号辨识度低,用户可能关注了其中一个就不想关注另外一个,尤其是在老师的号比公司的号更具品牌效应的情况下,公司的号一直处于弱势地位。

3)老师是教学经验最丰富的人,也是对用户接触最深的人,为什么不让老师产出内容?

老师讲课不就是产出内容!最优质的内容是需要付费的,不能百分百展出,只能展出一部分作为诱饵。另外,为了宣传课程,老师也会举办公益讲座,为课程引流,这也是产内容的一种方式。而在公众号内容上,我们曾尝试和老师以及高分学员约稿,但老师教学任务比较多,出稿速度慢,一周才出一篇。在教学项目中,和学生直接接触的除了老师就是助教(即销售),学生的作业也是由助教监督完成,因此,对整个教学项目和学员最为了解的,除了老师就是助教。学生的反馈是助教以聊天方式获得的。而作为运营人,本应按照写作思路去针对性向学员提问题,做线上采访,却因在项目中的尴尬角色,只能被动向助教、老师拿素材,然后根据他们千篇一律的资料加些解读。所以要做好内容,运营人员可以先做一阵子助教,然后从内部转岗;运营和助教、老师必须保持频繁的联系,在实习时我们常常因为不经意的沟通(非正式工作交流)而得知学员的一些重要的细枝末节,这些细枝末节有时很容易被助教和老师忽略。

4)运营的绩效是如何计算的?

运营绩效和引流数据有关。涨粉多不一定意味着工资高,只有当粉丝转化为掏钱买课的学员,你的工资才能加点。一篇同样的文章,放在不同公众号引流效果是不同的:在老师号,老师本身个人品牌效应为粉丝转化率增加了筹码,而在公司号,由于标注的是“经xx老师授权转载自此公众号”,涉及金钱交易,很多要报课的学员还是会谨慎地到原作者公众号去核实消息,这使公司号的引流数进一步减少。换句话说,就是用户看到零售店(公司号)的广告后,可能买,可能不买,可能去直营店(老师号)买;而在产品价格一致的情况下,没有用户会在看到直营店广告后想买却转去零售店买。

5)有没有尝试互推?

因为号粉丝基数太小,推广经费不足(当时一场大活动经费才两百多,只能买一个PTE耳机,活动也放在老师的号办,我运营的公司号协助老师号推广),所以目前就只是两个PTE号互推。而公司内部的雅思业务线、托福业务线本身引流效果不好,也没为我们做推广。

两个号的内容推送辨识度低,可运用资源差异,首推地位不同,运营人角色尴尬,引流方式较为单向,推广经费及资源不足,都让我运营的公司号处于很不利的位置。

2个多月实习期间,我运营的公司号虽说没有很大的成绩,但也有过四次粉丝基数在五六十,打开率在200多的小成就。原因总结起来很俗气,就是根据用户特点做内容;优化标题;在各个用户渠道符合时宜地曝光。往细里说?下次吧。

ps:这段实习经历成果不是很出彩,每次被面试官问到的时候我都说的不太好,有时候还被怀疑是在推卸责任,我运营经验不足,希望有相关经验的人可以多多指教

你可能感兴趣的:(在教育机构做公众号运营时踩过的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