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大家看的设计书》读书笔记


《写给大家看的设计书》读书笔记_第1张图片

《写给大家看的设计书》作为PDM只需要看第一部分(设计原则)即可,后面的章节主要讲字体,还是英文的,实在意义不是很明显,除非很有兴趣英文字体的研究。

对于我,最有价值的在于四种基本设计原则。

亲密性,对齐,重复,对比 四种基本的设计原则。(其中 重复,对比的理解很有意思,下方笔记中也有所提到)

看起来这四个基本设计原则非常简单,而且脑子一闪而过就能理解其中的意义,但是真实的使用和混搭会复杂一些,而且实战理解的需求挺高。

PM其实只需要理解到位,与UI设计人员沟通的时候能够说明清楚,或者理解清楚就好(类似于,看到一个漂亮的效果能说清楚为什么漂亮,而丑的为什么自己理解她丑)

下面摘抄一些有价值的内容:

 

4大基本原则

亲密性

Robin亲密性原则是指:将相关的项组织在一起

亲密性的思想并不是说所有一切都要更靠近,其真正的含义是:如果某些元素在理解上存在关联,或者相互之间存在某种关系,那么这些元素在视觉上也应当有关联。除此以外,其他孤立的元素或元素组则不应存在亲密性。位置是否靠近可以体现出元素之间是否存在关系。

亲密性的根本目的是实现组织性

 

对齐

Robin对齐原则是指:“任何元素都不能在页面上随意安放。每一项都应当与页面上的某个内容存在某种视觉联系”。

在页面上放其他项时,一定要确保每一项都与页面上的其他项存在某种对齐。如果文本行水平摆放,则按其基线对齐。如果有多个单独的文本块,则对齐其左边界或右边界。如果有图片元素,将其边界与页面的其他边界对齐。

绝对不要在左对齐的正文或缩进的文本上方将标题居中。

应当找一条明确的对齐线,并用它来对齐。如果有一个照片或图片(有明确的直边),可以沿着照片的这个直边与文本的平边对齐

但是必须记住,关于打破规则本身也有一条Robin规则:在打破规则之前必须清楚规则是什么。

对齐的根本目的是使页面统一而且有条理。

要避免在页面上混合使用多种文本对齐方式(也就是说,不要将某些文本居中,而另外一些文本右对齐)。另外,要着力避免居中对齐,除非你有意识地想要创建一种比较正式、稳重(通常也更乏味)的表示。并不是完全杜绝使用居中对齐,有时可以有意地选择这种对齐方式,但是不要把它做为默认选择。

 

重复

不要把重复用得太滥,而应当尽量“采用多样性实现统一”。也就是说,如果一个重复元素很明确(如一个圆),那么可以采用多种不同方式重复这个圆,而不是简单地重复同一个圆。

此处又一次说明了重复并不表示必须重复完全相同的东西。在上面的卡片中,标题的字体相同,但颜色不同(多样性的统一)。

设计中视觉元素的重复可以将作品中的各部分连在一起,从而统一并增强整个作品,否则这些部分只是彼此孤立的单元。重复不仅对只有一页的作品很有用,对于多页文档的设计更显重要(对此我们通常称之为保持一致)。

重复的目的就是统一,并增强视觉效果。注:重复可以是 形式完全重复,也可以元素组成重复,还可以是设计概念重复。

要避免太多地重复一个元素,重复太多会让人讨厌。要注意对比的价值(请看下一章以及有关字体对比的章节)。

太多的重复将混淆重点。 

对比

要想实现有效的对比,对比就必须强烈。千万不要畏畏缩缩。

Robin对比原则指出:“如果两个项不完全相同,就应当使之不同,而且应当是截然不同。

不过,千万不要畏缩。不应该用12点大小的字体与14点大小的字体进行对比。也不要用0.5点的线与1点的线来对比。此外,深棕色与黑色的对比也是不合适的。所以一定要当心。对比小结

要实现有效的对比,这两个元素必须截然不同。

对比的根本目的有两方面,这两个方面相辅相成,无法分开。一个目的是增强页面的效果,如果一个页面看起来很有意思,往往更有可读性。另一个目的是有助于信息的组织。

色轮上相对(即完全对立)的颜色为互补色(complement)。由于它们如此对立,所以最佳搭配是一种作为主色,另一种用于强调。 

彼此等距的三种颜色通常会形成一个让人愉悦的三色组(triad)。

类似色(analogous)组合由色轮上彼此相邻的颜色组成。不论组合两种颜色还是三种颜色,它们都有相同的基础色,这就形成了一个协调的组合。用不同的亮色和暗色组合一组类似色(亮色和暗色将在下一页解释),效果将相当醒目!

颜色往往要么是暖色(这说明,其中包含红色或黄色),要么是冷色(说明其中包含蓝色)。可以通过增加一些红色或黄色将某些颜色“加热”,如灰色或黄褐色。与之相反,也可以对颜色增加不同程度的蓝色对其“降温”。 

不要让冷暖色太过均衡!一定要充分利用这种视觉现象。

在网站的每一个页面上重复某些视觉元素。这不仅能让访问者知道他们还在你的网站中,还可以提供一种统一性和连续性,这是所有优秀设计必不可少的特性。

你可能感兴趣的:(《写给大家看的设计书》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