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遇见未知的自己》
作者:张德芬
出版社:华夏出版社
阅读时间:2018年2月
内容摘录:
自序:
我们在寻找自己想要的人生、自己想要的快乐时,常常就像上面故事中的女子一般,找错了方向。因为我们寻找的地方,表面上看起来好像比较容易让我们找到想要的东西,所以我们费劲地在别人的身上、在这个外在的物质世界中寻求解答和快乐,结果却都是徒劳无功。原因就是:我们找错了地方!
第2章:
因为我们人所有受苦的根源就是来自于不清楚自己是谁,而盲目地去攀附、追求那些不能代表我们的东西!
第4章:
人类追求的东西,像权力啦、财富啦、健康啦,最终目的还是在追求喜悦和内心的和平。
快乐是由外在事物引发的,它的先决条件就是一定要有一个使得我们快乐的事物,所以它的过程是由外向内的。
既然快乐是取决于外在的东西,那么一旦那个令你快乐的情境或事物不存在了,你的快乐也随之消失了。而喜悦不同,它是由内向外的绽放,从你内心深处油然而生的。所以一旦你拥有了它,外界是夺不走的。
第5章:
死亡来临的时候,会把所有不能代表真正的我们的东西席卷一空,而真正的你,是不会随时间甚至死亡而改变的。
我们从小到大,都有一个意识,那个意识在你小时候有记忆以来,就一直存在,陪着你上学、读书、结婚、做事。所以,有一个东西,在我们里面是一直没有变的,尽管我们的身体、感情、感受、知识和经验都一直在改变,但是我们仍然保有一个基本的内在真我的感觉。这个真我不会随你的身体而生,也不随着死亡而消失,它可以观察人生百态,欣赏日出月落,云起云灭,而岁月的流转,环境的变迁,都不会改变它。
第6章:
我们失去了与真我的联结,但是人类还是得要有“自我感”,于是我们向外发展,认同于我们的身体、情绪、思想和角色、身份等,而已把那人所谓的“小我”、“自我(ego)”于焉产生,汲汲追求外在的、物质的东西,以寻求满足。
任何能丢弃自己不实的身份认同,而且不被自己的思想、情绪以及身体所限制和阻碍的人,都能展现出真我的特质。
爱、喜悦、和平是我们曾经拥有的,所以我们才如此热切地追寻它们。
第8章:
“吸引力法则”:在一个房间里放满了不同频率的音叉,如果振动其中一个音叉,另外一个和它振动频率相同的音叉也会被引动。
如果一个人充满了快乐、正面的思想,那么好的人、事、物都会和他起共鸣,而且会被他吸过来。同样的,如果一个人老带着悲观、愤世嫉俗的思想频率,那么难怪这个人常有倒霉的事发生在他身上了!
我们每一个思想都带有一个的能量,偏偏我们的习惯就是胡思乱想!
我们的身体、情绪、思想和角色扮演、身份认同这些个能量,把我们生命能量的源头团团围住,也隔绝了爱、喜悦与和平!
一个人的能量,不管是正面或是负面的,对他周遭的人事物都会造成影响。同时,它也显现出现代人最大的问题——能力争夺。我们因为与自己生命的源头没有联结,失去了能力的来源,所以不停地向外求取,以获得能量。更糟糕的就是和我们的同胞们——其他的人类争夺能量。
现代的社会就像一个杀戮战场,每个人都在用不同的方式试着夺取别人的能量,像控制他人、用权力驾凌他人、获得别人的关注、认可、喜爱,或是证明自己的对的、好的、高人一等的、不一而足。
因为每个人能量的振动频率都或多或少不同,和你振动频率相近的人,就是你看得比较顺眼的人啦!那么我怎么知道我自己能量的振动频率是什么样子的呢?看你周围吸引来的人事物就知道啦!因为你的思想、情感都带着一定的能量振动,所以会吸引和他们振动频率相近的人、事、物呀!
第9章
大约一百多年前,我们伟大的心理学家发现了人类的潜意识。它控制了我们的思想、感觉、行为以及对人事物的反应,还有我们的人际关系和做决定的过程。
我们的意识、自我的了解、思考、理性、判断、感情都是从潜意识来的。我们在意识层面对自己一切的认知、喜好,只是占了我们自己全貌的1%而已。潜意识是非常强大的力量,它对我们的自我有完全的影响,而它的99%是我们所不知道的。
第10章
因为所有的一切都是能量的振动,而观察者又会影响被观察者,所以我们创造了我们自己的世界。
如果你不断重复做某件事,在生理学上来说,我们某些神经细胞之间就会建立起长期且固定的关系,比方说,如果你每天都生气,感到挫折,每天都很悲惨痛苦……那么,你就是每天都在重复地为那张神经网络接线和整合。这就变成了你的一个情绪模式。
当我们在身体层面或是大脑层面产生某种情绪感受时,我们的下丘脑会马上组装一种化学物质,叫做“胜肽”,随着血液跑到我们身体的每一个细胞……被细胞周边的上千个感受器所接受。久而久之,感受器对某种胜肽就有了特定的胃口,会产生饥饿感。所以如果你很久不生气的话,你的细胞会让你有生理的需求想要去发脾气……
第11章
在寻找真我的过程中,我们先要努力地把潜意识的部分尽量带到意识层面,这样我们离真我也会越来越近。
先去潜意识里面探寻你那个被写好的自动化程序(auto-programming)是什么,把它带到意识层面来,让意识之光为你破解生命中对你已经没有用处的一些人生模式。
我们人一生下来就有的一些性格倾向,像外向、内向、悲观、乐观等。然后,我们后天的环境,像家庭、学校、社会、朋友等等,都会帮助我们在童年的时候定好一些游戏规则,让我们创造了种种的价值观和信念。
性格倾向x外在环境x各种教育x生活事件x前世业力(如果你信的话)=人生模式
潜意识里的东西会利用很多方式与我们沟通,就看你能不能警觉到,并且理解它。
第12章
你不是你的工作,你不是你的表现,你不是你的成功,也不是你的失败。这些外在的东西,丝毫动摇不到你那个内在的真我,看清楚小我的虚假认同!
梦可以给我们很多启发、鼓励,还可能把你做梦当时白天生活的一些心态整理出来给你看。梦当然有警示、指引的功能,同时还可以让你宣泄情绪或展现出被你自己压抑的人格特质。
有很多看似简单的生活事件,看起来好像无足轻重,可是都潜藏着一些信息。比方说你想从事某种行业,因此要去考一个证照,结果考试当天找不到准考证啦、交通堵塞啦等等,诸多不顺利的事情接二连三地发生,就显示出你的潜意识其实并不想要走这条路。
如果你的人际关系一再出现相同的模式,比方说你的同事、老板和你相处的模式,不管你走到哪里都碰到同样的人、同样的事、同样的互动方式,这时你就知道是潜意识的一个模式在主宰你的命运和行为了!
还有就是你说漏嘴,不经意说出或做出来的一些事,虽然与你本意不相同,但可能就是你潜意识里真正的想法。
第13章
在身体层面的这个部分,所谓觉知之光就是重新和我们的身体联结。我们一般人对自己的身体只有5%的了解和控制,身体的95%是在潜意识的状态下用自动导航系统在操控的。所以,找回与身体的联结就可以帮助我们把5%的版图扩大,找回更多的自己。“怎么找回与身体的联结呢?”“跟你的身体对话,倾听你身体的讯息。”
第14章
基本上,任何能让你专心一致、活在当下的运动,都可以帮你与身体重新联结,所以运动本身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在做它时的心态和状况。所以无论是跑步、快走、游泳、太极拳、气功、瑜伽,只要你能够专心地观照自己的身体,这些运动都可以成为一种冥想。而其中,与身体对话、联结的最佳方式其实就是静坐冥想。
想羽毛球、乒乓球这种具有竞争性的运动,是小我对小我的运动,不是能让你跟自己好好在一起的运动。
只要你关注你的身体,它就会同样地回应你的。
生气和紧张的时候,呼吸就不由自主地加快,原来不仅消耗能量,更是消耗生命的。
第15章
我们虽然讲“突破身体的障碍”,身体确实我们寻找真我的必经之路,所以才要倾听身体的讯息,跟身体联结。而为了把这条道路修直、修正,我们必须要好好呵护自己的身体,就像那一辆马车也需要好好维护一样,不然有一天寸步难行的时候,讲心灵的追求也是枉然。
健走时,你要配合缓而深的呼吸,摆动你的双臂,大跨步地快速前进,更可以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要放空脑袋,专心把注意力放在双脚上,这样就是一种步行禅的冥想。
与身体联结的方法还有一个,就是在日常生活中,时时留意自己的身体,在运动的时候你是全神贯注地觉察自己的身体,但是在平时,你可以留一部分关注给自己的身体就可以了。
第17章
要破解身体障碍的方式,就是去和你的身体联结。
对最亲近的人,更要注意沟通的方式和方法。如果是为了自己,而且还自以为有权力管对方,认为我们可以介入他人的领域、促使别人改变,这种做法不但自费力气,而且还会造成两人关系的紧张。你可以把你知道的,你认为对的、正确的东西和他们分享,但是背后不要设定一个预期结果。(比方说:你一定要听我说的,要不然……)这样的话,对方比较能够接受。伴侣之间、亲子之间都是这样。
管好自己的事最重要,为我们的亲人担心,其实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加害行为。
第18章
既然细胞习惯了这种胜肽,如果我们不喂养这种胜肽给他们的话,我们的生理需要会促使我们做出种种行为,放射种种能量的波动的频率,让能够产生这种胜肽的事件发生在我们的生活当中。
有了对胜肽的需求,我们的大脑在选择有限的两千位信息的时候,就会过滤信息,而制造了各种符合我们细胞想要的思想、年头,而这些能量的波动,会吸引和它振动频率相同的东西过来。
第19章
认识自己、了解我们个人的潜意识运作模式,深入探索我们自己的内心,这个旅程并不是全然欢愉的过程。
深入自己的内在,对很多人来说,就像是在《爱丽丝梦游仙境》的那个兔子洞中探险一样,下面的洞不知有多深,而且是全然的黑暗,你敢走多深呢?
这些被否定、压抑的情绪,像你的悲伤和恐惧,就滞留在我们的身体里。像是被笼子锁住一样,卡在我们身体中。这些能量有一个特别的名称,叫做“痛苦之身(pain body)”
这个痛苦之身在我们的身体里,是自成一格的一个能量场,有它自己的生命力。它以痛苦为食,如果你不喂养它想要的食物的话,它会制造一些事端来产生它所需要的情绪来维生。
第20章
老人说,我们会有这样的遭遇,是因为我们需要这样的遭遇而产生的情绪。也就是说,我们的遭遇是配合我们需要的那种情绪而产生的。这就是我们的一种模式、习性。
打破人生模式的咒语“我看见我在寻求“***(不被爱)”的痛苦感受,我全心接纳这种感受,并且放下对它的需求”。
那种熟悉又痛苦的情绪出来的时候,你可以试着问自己“我可不可以欢迎它”“我可不可以允许它存在”
情绪的支持和认同,只是去接纳孩子的情绪,不去阻止或是否定,但是行为规矩还是要遵守的。
第22章
受苦有两种,一种是无知的、无明的受苦,就是任随潜意识的操控而受苦,同时在抱怨、抗拒那个痛苦。但这样的受苦不能让你成长。另外一种受苦是有觉知的受苦,当你感觉到撕裂般的痛楚、好像要爆炸似的愤怒,你不逃避、不抱怨,你全然去经历它。让这个压抑、隐藏多年的能量爆发出来,用不批判、不抗拒的态度,在全然的爱和接纳中经历它。这样的受苦,是你走出人生模式、茁壮成长的契机。
因为事实就是最大,因为已发生的事情是不能改变的。如果你不接受它,就好像拿头在撞一面墙壁,而希望把它撞开。无济于事,徒劳无功。我们人会受苦的最大原因,就是抗拒事实。
臣服的第一步,就是要先看到自己的抗拒,而且看到自己的抗拒是徒劳无功、无济于事的。生活现在给了你一个体验和成长的契机,你能够通过考验吗?
生活留给我这样一个巨大的创伤,我不会继续在上面撒盐。我会努力让伤口好好愈合,使自己的情绪和心灵恢复健康。
第23章
所有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件都是一个经过仔细包装的礼物。只要我们愿意面对它有时候有点丑恶的包装,带着耐心和勇气一点一点的拆开包装的话,我们会惊喜地看到里面珍藏的礼物。
第24章
臣服的好处就是,当你接纳了当下,不徒然浪费力气去抗争的时候,事情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转机出现,你才发现原来的挣扎真的是白费力气。而且,正因为你把能量充分关注于眼前的事物上,有的时候你会发现更好的解决之道,帮助你脱离眼前的困境,或是你不喜欢的情境。所以破解情绪障碍之道,最重要的就是臣服。
看到我们的思想的同时,你就切断了与它的认同,如果你进而检视它的真实性,你会发现,我们90%的思想几乎都是不正确的。当你不再盲目地听从脑袋里的声音时,就是它可以止息的时候了。
还有一个方法就是把注意力带回到当下。因为如果你去观察你的思想时,你会发现你想的东西,不是在过去就是在未来,很少是当下这一刻的关注。
我们的思想总是在过去和未来,但是我们的身体和呼吸却永远是在当下的。
第25章
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在挑剔很多东西,吃的、穿的、用的、还有自己的亲人、朋友……可是我们却从来不挑剔自己脑袋里面的思想。他们说什么,我们就相信什么。谁曾经想过自己的思想可能会“欺骗”我们呢?
我们每个人都有很多面,我们有勇敢的一面,就一定有胆怯的一面,因为这是一个二元对立的世界,我们是一个完整的人,不可能只有一面却没有另外一面的。再能干的人,再完美的人,也会有力所不逮的地方。但是因为你被告知“应该”要“勇敢”,所以你怯懦的一面就被你丢到墙角去啦。
接受了这么多的应该和理想,我们于是产生了很多的信念、价值观、态度、标准,来约束自己,也来衡量、批评他人。这些就是我们每日所思所想的基础,课时我们从来不去检测我们思想的正确性。
第26章
当你对某一类的人或是他们的行为,特别有意见、特别看不顺眼的时候,就是一种自我的投射行为,也是一种逃避策略。
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所有的外在事物都是你内在投射出来的结果。
第27章
没有任何的事情可以造成心理上的痛苦。痛苦是来自于你对事情的解释。痛苦是你创造出来的,因为那个是你对事情的解释。
A(事件)→B(信念、想法)→C(结果)
在我们每个负面的情绪后面,都有一个支持它的思想。因为情绪是身体被我们思想刺激后而产生的反应。
这些道理都懂了,并不代表你就都能做到。第一步就是你要下定决心,不再被你的思想干扰,然后你要花很长时间去培养觉察和定静的功夫。
老人能做的,是帮助我们去看见,但是你看见、觉察了之后,必须要有足够的心量去包容、接纳。这个功夫他给不了你,你得自己修炼。
第28章
让我们心理上受苦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我们对事件的想法和围绕着这个事件所编造的“故事”。
倾听自己脑袋里的声音,做一个观察的临在。声音在哪里,我在这里听着它,注视它。这份了解,就不是一个思想了,它是对你临在的一个感觉,一个新的意识的次元就升起了。透过这样的观察(倾听内在的思考、对话),你可以感觉到在那些思想下面的一个比较深层次的自我,一个有意识的临在。
若菱知道这些负面的想法来自于她自己的“无价值”感,老是觉得自己不够好,在理智层面,若菱已被老人说服了——“自己的价值是自己给的,不能把这权力拱手让给他人”。况且志明的欺骗、外遇行为,已经是“铁”一般的事实,除了“臣服”,别无他法。
很多时候,我们以为我们情绪上的抗拒和反对,可以改变我们不想要的事实,但是现在若凌清楚地看见,自己的抗拒就像是拿脑袋撞墙,真的是“徒劳无功”,而且对事情的后续发展一点帮助都没有。
第29章
很多时候,我们感觉很不好的时候,像你现在的悲伤、低落,我们会一直想要从这个泥沼中挣扎地逃出来。所以我们藉由很多逃避策略不去面对它,压抑它,否定它,排斥它。记住:凡是你抗拒的,都会持续。因为当你抗拒某个事情或某种情绪的时候,你会聚焦在那种情绪或事件上,这样就赋予它更多的能量,它就更强大了。
负面的情绪就像黑暗一样,你驱散不走它们的。你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带进光来。光出现了,黑暗就消融了。这是千古不变的定律。
喜悦是消融负面情绪最好的光。
定静的功夫是最有效对治我们纷乱思想和负面情绪的利器,因为它可以帮助你建立觉知,提升你对事物以及自我的觉察能力。而且在冥想时,我们身体如如不动,情绪、思想都在严密的监控下,你和你的真我可以有短暂的相聚,虽然短暂,你已经接近生命的源头了;也许不能畅欢,但是你多少可以沾染到那湿润的水气。
小我不但向外抓取,而且它也进而和它的思想、情绪以及身体认同。
第30章
觉知是破除身份认同的第一步。要你放下身份认同是很难的,“看见”是第一步——先要看到你自己认同于某样东西,也许你没办法立刻放下。但是如果你能彻底了解到你认同的那些东西,其实不是你,也不是属于你的,你就有可能从这个外境追逐的噩梦中醒来。
第31章
心想事成的第一个定量就是,你所向往的东西必须是命中注定该是你的,或是与你的更高目的是一致的、有利于人类社会的。要不然就是你能深入到潜意识和真我的层面,破除人生的模式,学好自己该学的功课,破解你的命运,否则心想事成只是纸上谈兵罢了。
当你真心想要一样东西的时候,你身上散发出来的就是那种能量的振动频率,然后全宇宙就会联合起来帮助你达到你想要的东西。
真心想要——就是不仅仅在思想层面而已,你必须打心眼里渴望这个东西,每次想的时候,都会到了浑然忘我的境界。而且最有威力的是,让自己随时随地都处在你已经得到了你想要的东西之后的感受。而且视觉的观想是最重要的,你可以每天都在脑海里面演练你已经拥有你要的东西的画面,细节越清晰越好。这样去观想并且去经历那种感受,让你每个细胞都充满信心地在召唤它想要的东西。
宇宙并不知道你正在发散的振动频率是因为你观察到的或是实际经历的事物,还是你记得的或是想象的事物。它只是接收到了你振动的频率,然后用和它相配的事物作出响应。最大的秘诀就是,我们用视觉的观想和自己的感受做发出的振动频率是最强的。
外在的努力还是很重要的。虽然这是一个内在的旅程和工作,但是我们不能整日在家做白日梦、游手好闲的,期待事情会从天降临。老天爷还是很公平的,你的努力不一定会有收获,但是你想要的收获,就非得付出努力不可。
很重要的是,你想要的东西必须越清晰、越真实越好。你要把自己想要的东西定义清楚,这样宇宙才能知道你究竟想要什么。还有要言行一致,不要说的、想的是一回事,做出来又是另外一回事。
第32章
心想事成的秘密——先要接触自己的人生模式,学会自己的功课,然后全心全意地用观想的方法去散发“事已成”之后那种愉悦感受的振动能量。然后赖皮地在未实现之前就先去感恩,还有就是自己想要的东西必须很清晰、很具体,而且要为它付出一定的努力,同时言行一致。
观想你已经成就你想要的东西的最佳时刻是在早晨将醒未醒之际、晚上将睡未睡之时,因为那个时候你与你的潜意识最接近。
第33章
我们从来不知道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我们所做的,就是去和现实抗争、对现实不满、想要改变他人,改变环境,但却都是徒劳无功,反而适得其反。我们不知道一切的问题都是出在自己的身上,只要改变了自己,改变自己的心境,所有的外境,包括人事物都会境由心转地随之改变。
所有的人事物都是你内在的投射,就像镜子一样地反映你的内在。当外境有任何东西触动你的时候,记得,要往内看。看看自己哪个地方的旧伤又被吃碰触了,看看自己有哪些阴影还没有整理好。不要浪费能量在那些外在的、不可改变、不可抗拒的东西上。先在内在层面做一个调和整理,然后再集中精力去应付外在可以改变的部分。
致读者的一封信
本书中已经在身、心、灵的层面,给了读者很多具体可行的建议。但是我们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建立起来的,因此,也不可能因为看了一本书就破除了许多行之有年的模式。作者建议读者,在身体和心理层面,先从你能够切实做到的一个好的小习惯开始。身体层面,比如说饮食或是运动;心理层面的,就是每天检视今天谁或是什么事情让我有负面情绪的产生,然后向内探索原因。或者也可以让自己在面对每天生活的人事物时,学习“臣服”的功课。
破解之道:
身体——联结
情绪——臣服
思想——检视
身份认同——觉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