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自我意识的视角看华德福教育的本土化 》02:概述

《从自我意识的视角看华德福教育的本土化 》02:概述_第1张图片
第一章 概论截图.png

第一章 概论

华德福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本土化,并不是一个改造和适应性的问题,它是一个研究和发展问题。它的核心是课程和教学的本土化,以适应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和时代要求。并且符合孩子内在需求(成熟原则),符合社会和时代对于孩子才干与能力的需求(适应原则),课程内容和教学需要有内在的逻辑性(有效原则)。
因为华德福整体化教学强调的是:课程要为孩子内在的意识觉醒提供呼应和支持(外在点亮),所以对于(自我)意识的研究是华德福课程本土化研究与发展的关键一环

第一节 研究缘起

中国的华德福教育运动的参与者(包括但不限于教师、家长、相关社区、华德福运动热心宣传推动者等等)最常被到的一个问题是:华德福教育是一百年前起源于西方的教育,它适合当代的中国吗?

当我们仔细审视这个问题时,发现所谓“是否适合”的疑问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 时间维度:在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加速发展下,20世纪初的世界与当今的世界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出现了不可胜数的新科技和新事物。人类的意识状态和认知水平也有显著变化。那么这个在当时算是超前的教育,现在看是否已经过时了?
  • 空间维度:东方(特别是中国的华夏文明)在历史记忆、社会发展、文化伦理和群体意识与西方都有显著的差异。那么起源于西方的华德福教育能适合中国人吗?如果说大道都是想通的,老祖宗留下的智慧和精神财富都学不完,为何要舍近求远学习西方的教育呢?

从“教育的相关方”的角度去思考这个问题,发现这个问题实际包含三个方面:

  1. 孩子:这个教育是否符合孩子的发展规律?即这个教育的正确性或合理性(Soundness),孩子是教育的受众,是否从孩子出发,符合孩子的身心意识发展规律至关重要。
  2. 家长:这个教育的内容是否满足家长的需求?即教育的可行性(Feasibility);某种意义上来说,家长是教育服务的购买者,离开了家长的认可,教育就成为了孤芳自赏的独角戏。
  3. 社会:这个教育是否合乎社会的发展需求?即教育的有效性(Effectiveness);教育是否让孩子发展了未来服务于当代社会的才干和能力,包括素质和品行?是否和所在地域的文化传统和谐相融?

所有这些面向(aspects)都是指向一个很庞大的问题:华德福教育的本土化(Localization)或中国化

第二节 研究角度

正如前面所说的那样,在华德福教育本土化中所要涉及的方面很多,千头万绪,纷繁复杂。包括了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历史、法律乃至政治的诸多领域,如果我们要事无巨细,面面俱到去讨论,那显然是难以备述,且失于杂芜。

华德福教育的核心观点之一便是:孩子的成长过程对应人类的意识进化过程,1到8年级的课程大纲安排,主要是根据儿童的身心发展过程来设计适合的课程。其课程和整体化的教学主要理论的依据在于:“内在觉醒和外在点亮”。即课程需要呼应和满足孩子内在意识发展的需要。

正如亚历山大大帝挥剑劈开戈迪乌斯绳结一样,面对千头万绪,盘根错节,需要举要删芜,提纲挈领,抓主要矛盾。因此,本文选择从“自我意识发展的角度”来看华德福教育的本土化。

从这个视角切入研究,作为华德福教育从业者,如果要理解内在觉醒与外在点亮的呼应关系,首要确定觉醒的是什么?那么就有以下问题自然产生。

  1. 什么是本土化?
  2. 华德福教育中儿童意识发展中的意识是什么?
  3. 这种意识发展特点是人类共有的,还是东西方有所不同?
  4. 课程的本土化与意识发展的关系?

第三节 研究结构

当我们选择了“作为教育从业者的角色(关切面向),从自我意识发展的角度(研究角度)”来研究“华德福教育的本土化(研究主题)”。目的当然是更好的发展课程、促进教学这个重要教育手段,来培养既是中国的、又是世界的孩子(具备跨文化感受力和理解力)。

《从自我意识的视角看华德福教育的本土化 》02:概述_第2张图片
@`图1-1`

图1-1所示,论文的架构如下:

  1. 我们首先了解什么是本土化?华德福教育的本土化的实质是什么?本土化过程中有哪些基本原则?本土化的必要性何在?
  2. 在明确研究主题之后,我们着重探索下我们经常提到的意识到底是什么?意识和自我意识等同吗?自我意识的发展阶段是什么?华德福课程体系与儿童意识发展的关系?
  3. 第三部分我们初步探索下东西方在自我意识发展层面的异同,以及给我们在教育本土化方面的主要启迪;
  4. 第四部分将用两个具体的例子(中低年级的创世与神话,中高年级的历史教学)为例,说明一些自己的实践思考。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自我意识的视角看华德福教育的本土化 》02: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