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母娘娘和玉皇大帝的关系有多复杂?没想到神仙世界比娱乐圈还乱

本文由平台签约作者 陆相春 原创并授权发布,转载请注明来源。

中国的神仙谱是一本烂账,神仙多,神仙们的籍贯出处更多,神仙们的头衔也多,甚至许多明星神仙还是一身兼多职。有名头的神仙被儒、释、道争着抢着做顾问,送职务,吃供品。所以,人活着要做名人,死后要做名神,这样不管身前身后,都有殊荣。比如三国名将关羽关云长,在儒家,关羽是忠义的象征,在佛教他是护法伽蓝,在道教他是武财神、护法、关帝君。关公要是印名片的话,单职务这一项就得用三张A4纸,才能简略的写完。没办法,名人和名神的名片都很占纸张的面积。我见过的最有创意的名片是一位正县级大人的,名片是折叠式的,上面的职务印了二十八行,涉及到政府、文化、文艺、协会、宗教、慈善。看着那位佛爷爷一样尊容的领导,我的小心脏瞬间就爆表了!

中国神仙们的职务、影响力是动态的,受封建皇权、宗教信仰、民间神话、文学文艺等多方面影响。而这当中影响力最大的则是民间百姓,因为他们是纳税人,供品,祭坛都是百姓出的,无论你是罗天大神,还是太乙金仙,还是三清、四帝,百姓不鸟你,你就什么也不是,只能躲在冷僻的庙堂中默默无闻地坐冷板凳。这就是为什么佛也要争一柱香的道理了。

现在我们就来说说西王母,在中国的神佛体系中,西王母属于上古古神。她老人家成神时间早,是属于母系社会时期的大神。从《山海经》中的记载可以推测出,西王母是母系社会时掌管巫术,通宵巫医的职员。这一点从西王母拥有长生丹可以判定。谁能为人延寿续命?唯有行医者!长生不老是人之所求,这也是西王母能从上古时期一直到今天仍然被普天信众供养的原因。西王母的形象也随着人们的审美变化而变化。《山海经》是先秦时期成书的,那个时候人们自然的认识极其模糊,人的能力在面对虎豹、蛇虫时仍然很弱小,先民就把这种对毒虫恶兽的恐惧转换成了能拥有如此力量的幻想。这种幻想下,就产生了神话。伏羲、女娲都是人首蛇身,上古大神基本都是人兽结合体,这说明,在伏羲、女娲时代,蛇、兽对人们生活的侵袭是很严重的,人们很渴望能摆脱这种侵袭。

随着人类智慧的发展,人战胜毒虫猛兽的力量越来越强,狮子老虎在人们心中也不再那么可怕。此时人的审美也由过去的崇拜动物变成崇拜仙人。这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仙是人的升级般,也可以说仙是人向往的更高的生活境界。秦始皇统一天下,皇权时代到来。拥有荣华富贵的权贵们衣食无忧,这些封建的时代中产阶级们的最高梦想就是能将这种好日子一直过下去。而想要永久的过这种好日子,唯有长生不老才能实现。

所以,不论是秦始皇海外求仙药之举,还是汉武帝派东方朔上天偷王母蟠桃的传奇,都显示着当时社会对长生不老存在着普遍的渴望。从皇族到士大夫,到民间小老百姓,大家都希望能长生不老。生产力的发展,生活的美好,让人类更不愿意离开这繁华的世界。到魏晋时期,追求长生成为疯狂的社会现象。炼丹、服丹的人越来越多。加之医药学的发展,人们普遍幻想可以通过吃某种稀有的草药、瓜果、丹药达到长生不死的目的。像蟠桃、灵芝、何首乌、仙丹、人参果等不易得到的食物成为人们幻想长生的精神依托。乱吃东西追求长生的恶果在魏晋最严重,因为服丹药而死人的事件越来越多。此时,人们才发现,吃丹药长生是个误区,不但不能长生,反而会因此丧命。大众服丹药的现象才在社会上得到遏制。

追求长生,追求成仙是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权贵阶层的普遍梦想。在这种梦想的催生下,中国道教的炼丹派、长生派得到发长足的发展。又因为大量文人的加入,道教理论体系、宗教人物谱、宗教故事也更丰富起来。尤其是对生长不老神话的创作,在此时达到了一个高峰。对于西王母的创造也达到了一个新高峰。西王母在此时期的形象由《山海经》中人兽合体变成雍容华贵的贵妇人相。加之汉武帝追求长生,东方朔又附会出为汉武帝瑶池偷蟠桃的故事。此故事与《山海经》、《穆天子传》、《汉武帝传》,及葛洪的《枕中书》的众多故事一道完成了唐朝以前西王母在宗教、神祇间的至高无上地位,成为掌管长生药,统御众神女仙的最高女神。

唐朝以前,西王母在权贵求仙阶层拥有很多信众。道教便拉王母入教坛,设为女仙之首,为纯阴女神。与西王母对应,又设立了东王公,为纯阳男仙之首。在正统的道教神系中西王母是独立女神,既不是东王公的夫人,也非玉皇大帝的皇后。而是人类始祖性的女神。

东王公在民间名气很小,信仰者也很少,逐步沦为打酱油的跑龙套角色,所以很多人不知此公是谁。其实,在道教正统神系中,东王公是地位很高的神。东属阳,东王公是太阳神的代表,又系道教司命大神之职,掌管人间万物生灵的生死。东王公在中国神系中有两个走向,一是东王公逐步被附会成了玉皇大帝,二,在道教中,东王公成为统御男神的大神,并主宰六道轮回。是阎王的上司。这两种走向都是东王公没落的原因。东王公责管理天界那部分职责被玉皇占用了,管理冥界的那部部分职务又为佛教中的地藏菩萨所占。到此,无论是天上还人间都没有了东王公的地位。冷板凳就此长坐下去了。

东王公入神系早,但形象脸谱化,又没有什么波折的故事,也无人间真实人物的对应,更没有文人骚客为附会小说,此公终埋没于浩瀚的神话中。

东王公没落后,在神仙界悄然升起一颗仙界明星,此公就是玉皇大帝。宋以前玉皇大帝为道教四帝之一,都属于道教神系中很牛气,在民间百姓中很冷的尴尬局面。尤其是佛道并行时期,佛教的兴旺又使道教神仙进一步被民众冷落。玉皇大帝的时来运转,全托宋真宗之福。1004年,宋辽在澶州对阵,初战,宋将杨延朗就射死了辽国主将,开战得利,宋真宗因畏战,反而与辽签下赔款协议,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澶渊之盟。时任宰相的王钦若为迎合帝意,为宋真宗掩饰澶渊之盟的耻辱,伪造天书说,让真宗自称梦见神人传玉皇之令,让其“善为抚育苍生……”,玩了一把君命天授的把戏。然后,真宗将玉皇正式列为国家祭祀对象。道教一看,呵,机会来了,于是道派人士开始在玉皇身上作文章,借皇权进一步提高道教在民间的影响。到宋徽宗时期,玉皇与昊天大帝合为一体,我们今天所见到玉皇大帝形象完成塑造,成为国家信仰与宗教信仰的结合体。在皇权至上的封建时代,玉皇大帝地位慢慢升到宗教的顶层。道教众神都退居为玉皇的臣工。

到元明时期,民间文艺与文学兴起,各种借神仙鬼怪附会的艺术作品问世,又进一步提升了玉皇大帝在民间的影响。所以,到吴承恩编写《西游记》的时候,玉皇大帝在国家信仰与道教信仰中的至高无上地位已经形成。玉皇的身份也不再是单一道教神祇,而是代表皇权与神权的合体。

既然代表皇权,那玉皇大帝自然也要配备后宫。于是,王母娘娘代表皇权皇后宫之主的身份也被奠定下来。在民间,玉皇大帝被百姓称老天爷,王母娘娘被称老天奶奶。至此,玉皇大帝和西王母结婚证被人间帝王和百姓颁发出来。这就是王母与玉皇婚姻的始没。

吴承恩写西游时,王母、玉皇是一家人的定律早就根植于整个社会民众的认知中。

至于东王公和王母领没领结婚证,是否有恋爱关系,同居与否,有无生子,两汉南北朝时期没有此类记载,且,已超出我等凡人所能查询的范围。因此忽略不记。

此文为我《品读西游》的注解,我写的神仙品评文章都是以《西游记》为蓝本,此后,再有质疑的文友,皆以此文为解释,不再多言。

童话作家王冲说,人的童年是想象力最丰富的时期,天马行空,在成人看似不着调的事物,儿童都能将它们根据自己的喜好联系到一起。随着年龄的增长,成人逐渐用经验代替了想象来认知事物,用经验处理事情越多的人,想象力就会越差。想象力越差的人,人生成就就会越小。从锻炼想象力方面讲,成人应该多读科幻、神话、武侠类的书籍。这对复活成人的想象力有很大帮助。

科幻、神话、武侠就是成人的童话,愿大家时刻怀有一颗童心,对世事怀有无限的想象之,此乃人生天大的乐趣,既有助于人成就事业,也有助车夫人的情怀。不再赘言,祝我的读者天天快乐。

你可能感兴趣的:(王母娘娘和玉皇大帝的关系有多复杂?没想到神仙世界比娱乐圈还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