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工程第三次作业——博文软件质量保障初探

(1)对教材与参考资料阅读后关于软件质量保障你的体会是什么?

 

       谈到软件质量保障,首先不得不明确的一个认知就是;什么是软件质量?书中写道:“软件质量=程序质量+软件工程质量”,在我看来其定义简单来说,就是整个软件从功能到外部整体需求能否正常实现,是否已经满足用户的需求,以及对开发成本的掌控和开发过程中各种环节的掌控。其程序质量体现在通过软件外在功能的质量、复杂的多维度特性的综合指标要以上内等可量化指标来表现。软件工程的质量则体现在其过程的可见性、风险控制、软件内部模块,项目中间阶段的交付质量,项目管理工具的因素、软件开发成本的控制、内部质量指标的完成情况。软件质量保障内容得到充分实现,就需要通过一定的成本来支持。书中也提到了软件质量成本的的组成部分:包括内部故障、外部故障、预防、评审、流程分析改进、投资改进等。只有在开发时不断增加对于质量保障成本的投入,最后整个产品成型发布上线后才能使得产品更加经得起时间和用户的推敲。如同那句话所说的那样:“磨刀不误砍柴功”,只有在“磨刀”上下了苦功夫,才能在最后的“砍柴”阶段实现最高的回报。对于软件的质量保障与测试的关系来说,test仅仅是其中的一部分,软件的质量保障工作是一个庞大、复杂、繁琐的工程 ,包含了使程序和软件工程都能达到事先定义的质量标准的所有活动,但它和test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并且QA和test的工作人员之间的关系也是相辅相成的,这两个职务之间也是关系密切。其实我比较赞同陈皓老师和邹欣老师观点交叉的部分,即开发和测试相关负责人员都要了解并会运用,两组人员可以相互对对方负责的范围进行审核修改,在同一个团队里,每个环节的内部也都要在进行开发的同时单独进行单元测试。尽管这看起来增加了每个开发人员的工作量,但是对于最后的集成甚至于发行后的用户测试部分能够节省很大一部分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后续的开发升级,对于整个产品的发展来说是事半功倍的效果。

 

(2)如果你是一个项目的QA,那么你认为你的工作职责范围是什么?

 

       我认为作为一个项目的QA,首先必须了解我所负责的整个项目的开发内容,包括每个相关程序的大体功能和流程,都需要做到心中有数;其次才是对每个环节的各个bug有一个大致的范围预测,并且也要积极配合其他Dev和QA的工作,和他们做好项目各个单元的对接,共同完成整个项目,最后还需要对整个项目的测试做好各种量化指标的记录,比如bug数量,修复bug所用的时间,文档的数量、代码的复杂程度、软件功能实现的程度,平均错误时间等,以便清晰的看到整个项目在开发时的漏洞以及更好的为改良开发过程为测试提供便利。

 

(3)如果你是一个项目经理,那么你认为这你的项目中需要专职的QA么?还是只需有Test即可?如果一旦出现问题,你如何界定由谁担责?

 

       我认为项目是由一个团队一起完成的,并且相对于专职的QA来说,Dev更了解自己所开发的项目,或者说更容易分析出bug的根源所在。所以我更倾向于Dev和test的工作由相同的人员进行,可以相互对不同成员所开发的部分进行test,这样可以更加以独立的思维看待程序,有了Dev这层身份的存在,也使得开发人员在后续的开发测试过程中能够使程序代码更多的适应测试。但最终一定要有一个可以掌控整体项目发展方向的人员存在,负责将各个开发部分统筹在一起。可以是作为项目经理的我来进行,或者也可以分别设置负责QA与Dev的组长进行。如果一旦出现问题,在这个情况下,其实我还是比较认同邹欣老师所说的:各司其职,对项目共同负责。先确定问题出在哪一部分,属于QA还是Dev?然后由专门负责这一模块程序的人承担主要责任,负责QA或者Dev的组长又或者是整体统筹的项目经理承担没能发现问题的次要责任。

你可能感兴趣的:(软件工程第三次作业——博文软件质量保障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