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上的路,多“+”的路

        仰望李老师,他从校优秀教师走到镇优秀教师,从县十佳师德标兵跑到重庆市学科名师,荣誉接踵而至,鲜花一路簇拥。肃然起敬之余,让我们来了解李老师是如何取得成功的吧!

        我的讲述将从两个数学等式说起—— 

        1.〖1.01〗^365=37.8

        2.〖 0.99〗^365=?

        如果365次方代表一年的365天,1代表每一天所做的努力,1.01代表每天多做0.01,那0.99自然就表示每天少做0.01, 一年后,多做一点与少做一点有多大的差别呢?〖1.01〗^365=37.8,那第二个等式的答案是多少呢?答案是0.03,您会意外吗?(0.03竟不足37.8的千分之一呀,差别够大吧!)

        这,就是生活中的数学文化!这,就是李老师的成功秘诀!他不过是比我们每天多“+”了一点,多做了一点而已。

        一、课堂+,让文化在课堂中惊艳

        如果李老师抱着“我是理科生,欠缺人文知识不善语言表达很正常”的态度来对待他的工作的话,那他的课堂会怎样?难以想象的枯燥无趣吧!毫无疑问,取代他重庆学科名师的一定会是别的李老师或张老师了。

      可事实是,李老师的课堂就是让大家惊艳了;他的文化课堂就是让同行惊艳了;他的导入激趣文化、课中传承文化、课尾励志文化就是让学生惊艳了!

        亲其师,则信其道。学生们爱上了他,爱上了他的数学课,爱上了数学文化。

        如何实现这种让学生喜爱的文化课堂呢?李老师说,备课是最重要的环节。他坚持每天多“+”一点儿:坚持比较不同教学设计的适用性,坚持借鉴多种教学杂志的闪光点,坚持寻找各类文化隐含的数学知识……

        举个例来说吧!在备“二元一次方程组”一课时,为了激趣,李老师曾选用了《鸡兔同笼》的故事(对数学感兴趣的老师们可能知道《鸡兔同笼》是我国古代著名趣题之一)。可课堂上,李老师发现学生们一听题,马上就解题,并没有他想象那么兴奋,原来这批学生上小学时就接触过同类题型。又要上这堂课了,还用三年前的套路凑合吗?显然不行。

        那又以何种方式导入呢?正当李老师绞尽脑汁想改变这个设计时,恰逢电视热播《奔跑吧兄弟》,于是灵机一动:决定以插入《奔跑吧兄弟》中包贝尔巧解鸡兔同笼的视频,来导入二元一次方程组。果然,这个设计激发了学生极高的学习热情,收到了极好的学习效果。

        就是这样反复琢磨,李老师在课堂上游刃有余地讲述历史故事、名人轶事,穿插美学哲理、唐诗宋词,点评《花千骨》《爸爸去哪儿》,谈论宋仲基、TFboys,播放英国BBC的数学故事、神秘的引力波视频……

        如此丰富的数学课堂文化,仅有数学专业知识怎能做到?李老师的回答很简单:不断积累,厚积薄发。据了解,海量阅读是他成功的一个最最重要的原因。

        二、阅读+ ,让素养在阅读中惊艳

      李老师不排斥qq、微信,但更喜欢碎片化阅读,喜欢购买和阅读纸质书籍,只因可以批注,可以存档。李老师有三个书房,藏书上万册。他喜欢读什么书呢?请听我慢慢道来。

        他喜欢读教育经典,因为他认为真正的经典永恒而平易;他喜欢读教育报刊杂志,因为他想了解同行在思考什么;他喜欢读人文书籍,因为他想拓展自己的视野;他更喜欢读中学生写的和为中学生写的书,因为他想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正因热爱阅读,李老师收获了这样的成绩:连续5年所创作的8篇数学论文获市一等奖,7个市二等奖;连续4年在《中学数学教学参考》等核心期刊上发表10篇数学及管理文章,出书一本。

        正因热爱阅读,李老师的综合素养和人格魅力不断提升,他的数学课堂的高度和吸引力达到了重庆市学科名师的水准。

        这是李老师在上《平行线的性质》专题复习课时所用的结束语:你见,或者不见,平行线就在那里,不悲不喜;你念,或者不念,平行线还在那里,不来不去;你爱,或者不爱,平行线仍在那里,不增不减。欣赏一下吧!

        您,服吗?学生服,才是硬道理!               

        三、沟通“+”,让魅力在沟通中惊艳

        其实在提炼自己的数学文化过程中,李老师也遇到过学生的抵触。

        李老师初到正则中学时,由于既是数学老师又是班主任,所以每周一都会要求学生交一篇《理解万岁》(写学生自己一周以来遇到的困惑、烦恼、问题等)。

        其中有位学生的几篇《理解万岁》有这样的描述:第一篇:数学老师非常有趣儿!(应该是赞扬吧!)第二篇:老师,你的上课方式和以前的数学老师的上课方式完全不一样!(是褒还是贬呢?Go on)第三篇:老师,你的教学我不太适应,我认为用笑话、联想来抓住学生的兴趣,不是长久之计,我希望老师用平凡的语言来向大家展现数学! (显然,李老师的课让学生困惑了,烦恼了!)

        看到这儿,李老师坐不住了,当天就把这位学生请到办公室,进行了一个中午的交心谈心。谈话中,李老师的情绪不断波动:他失落,原来自己的课堂还没有真正地走进学生的心里;他震撼,自己精心设计的课堂文化竟被学生们当成取悦他们的花架子;他欣慰,通过这次沟通,疏导了这位学生对不同风格教学模式的抵触情绪。

      于是,这样的沟通不断地增加,这样的碰撞不断地推陈出新。因为,在李老师看来,师者,不应该高高在上,而应该蹲下去做学生的伙伴朋友。唯有这样,教师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

        李老师是不是一直很顺,学什么教什么,所以才能在自己的数学教学领域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其实不然!

        四、执着+,让转身在执着中惊艳

        从教20年里,李老师教过数学、化学、历史、地理…..对待每一个教学岗位,他都能用“抓铁有痕”的干劲儿从“0.0”版逐渐升级到“1.0”版。

        在搜寻李老师的工作经历时,我找到一个我最感兴趣的故事想与大家分享。

        那是李老师在云平初中任教时的事了,当时因学校缺化学老师,李老师便转岗教了化学。而学数学专业的李老师的化学基础,不过是渐渐淡忘了的中学知识。面对新的岗位,他决定自己买书、买资料来自学,一有空就去实验室钻研,抓住每一次参加教研活动的机会向其他化学同行学习。知道学生们喜欢化学实验,他的每节课都会有演示实验,书上没有的自己创造也要有。

        有一次准备实验时,因操作不当将强碱溶液沾到了手上,随后的一段日子,手一层一层地掉皮,父母看见了,心疼地擦拭眼泪;学生们看见了,泪水在眼眶里打转。或许当时的李老师也悄悄掉过泪,但李老师仍然选择的是坚持,选择的是执着。

        正是这份执着,让他和他的学生们收获了第二年中考的空前丰收!       

        李老师的故事难以复制,但李老师成功的金钥匙我们是可以借用的,就是这两个等式〖〖0.99〗^365=0.03,1.01〗^365=37.8,大家记住了吗?请相信,每天多“+”一点儿,不久的将来,我们也会惊艳岁月!

你可能感兴趣的:(向上的路,多“+”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