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入职场,发现职场中经常需要使用逻辑思维。为此,读了一些这方面的入门书,总结一下我读的这本书,希望以后多在实践中运用。分两部分来写。这篇是第一部分。
逻辑思维法是一个简单方便的工具。逻辑思维在实际中的应用分为:1.整理思想后表达(逻辑交流);2.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案(有逻辑地解决问题)。针对这两种应用,可以用金字塔图组织语言,用树状图解决问题。
5个工作中常用技巧
“整理思考方法后传达”所需的技巧:
1.金字塔图(金字塔构造)——组织语言表达自己时使用,这是最重要的技巧。
2.并列型(归纳法)和串联型(演绎法)——理清头绪和关系的两种连接方法。
3.互斥、完全穷尽(MECE分析法)——确认金字塔中的理由有没有遗漏或重复。
“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案”所需的技巧:
4.树状图(逻辑树)——为了分析原因或解决对策,找出关键点和切入点时使用。
5.矩形图(评估表)——用评估项目对原因或解决方案进行评价决定时使用。MECE分析法也可在这里使用。
本文主要对逻辑思维在逻辑交流中应用进行总结。
在进行逻辑交流之前,需要明确几点:
1.工作中什么时候需要逻辑思维
工作中需要逻辑思维的时候:报告、联络、指示、建议说明、提案、交涉、会议中的发言、事故应对等等。不需要逻辑思维的时候:倾述烦恼、提出想法、交换信息。什么时候必须要逻辑性语言呢?那就是需要得出“结论”。想要说话有逻辑,就必须有结论。无论传达什么信息,都是为了让对方知道“结论是什么”。
2.逻辑性语言所需的3个重点
a.有结论
b.有理由
c.将结论和理由联系起来
3.理由和结论没有联系,让人不知所云
为了让结论和理由很好的联系起来,说话时意思一定要表达清楚,不让对方感到困惑。
4.用“因为”“所以”等连词,让理由和结论更明确。
在逻辑思维法中叫“Why so ?”/“So what ?”
5.没有结论的沟通,对方可能不知道你想表达什么
不说出结论而让对方去思考,对方的理解不一定如你所想。
6.在会议上说的“我反对”只是结论而非理由
若知道理由,对方的处理方法也会随之改变。
理清思路,表达自己的技巧:
Step 1金字塔图——组织语言,快速表达
写3个支撑结论的理由,构成“金字塔”的形状。
怎样表达更容易理解——按“论点—结论—理由—行动”的顺序。这样的表述方式适用于所有的工作交流中。用“论点”明确主题,用“行动”确保实行。
明确论点、结论、理由、行动各自的内容:
a.论点。论点即接下来谈话的内容。论点是尚未得出结论的事情,也就是未决事项。为了明确论点,在说“问题点”前先说“情况(或背景)”,便于听的人顺利进入话题。
论点由“情况+问题点”构成
从对方了解的情况开始阐述,沟通更容易。无论要开始什么样的谈话,先从对方了解的情况开始说起,然后慢慢把镜头的焦点集中到问题点附近。根据对方预备知识的程度,镜头的拉伸程度有所不同。
考虑的问题要有意义。论点应该是“有思考意义的内容”。有意义的论点应该是“能联系到行为的问题”。没有意义的论点则是“没有意义的问题”。养成边问自己“论点是什么,有思考意义的问题点是什么”边思考的习惯。
b.结论。结论是论点的回答。如果论点明确,结论也会变得容易阐述。结论常用“XX是XX”这种判断句来表达。如果有很多内容想要阐述,把最想说的作为结论,然后思考如何堆叠下想说的内容,使最上面的成为结论。把许多想说的内容作为理由积累起来,把最想说的作为结论。
结论和论点的三种组合方式:
工作中,主要会用到的论点是“提出问题”“查明原因”“检讨解决方案”。相应的结论有“问题是XX”“原因是XX”“解决方案是XX”的模式。论点和结论无论先决定哪个,都要成组来考虑 。结论和论点不要有偏差。注意,结论是要解决问题的,而非阐述事实。常出现的是:概念过大而无法抓住重点。阐述的问题点或原因过多。
不说理所当然的结论的窍门是想象听的人已掌握的知识程度。经常注意一下自己阐述的内容对于听的人来说是否容易理解,然后再决定结论。
结论放在前面说容易理解。
阐述严重结论(降级或调职等)时,先说状况(理由)让对方推论结论,让对方有个心理准备的时间。
c.理由。把理由归成组,更加清晰明了
为了把理由装入对方的脑中,先做三个箱子,把信息灌入其中。用这种方式进行说明应该能便于对方理解。一般情况整理2~3个,开始最多4个。
对于认同感不强的理由,补上“理由的理由”。通常,支撑第1层理由的第2层理由会用到事实(数字或数据、过去的事例等)。若第2层理由还没有认同感,需要加上第三层理由。理由要挖多深,要看对方获得认同感的程度。
把什么作为理由更让人信服
理由应该是以事实为基础而形成的。把“数字/数据”作为事实是最可靠的。其次是“一般常识”和“事例的积累”。除此之外还有“已被决定的判断”和“制度/公司内部规定”。
根据对方情况,寻找介于过于省略和过于啰嗦之间的理由。
理由不当的3种情况:a.用个人的想法或感想;b.用语言的反面/换个说法;c.因果关系含糊不清。
d.行动。“行动”就是阐述由谁负责在某个时间点前完成某事。就是如果不需要说明理由,结论之后应该是具体的方法。这里并不是不停地对方法说个没完,而是汇总到3~5组按照一定顺序说明。
明确“由谁来做何事”。分成“自己做什么”和“希望对方做什么”。因为即使给出结论若不决定“行动”,谁都不会去做。关于自己的行动必须有“具体的行动(首先做什么)”和“时间轴(什么时候做)”这两点。关于对方的行动,需要有谅解、建议、具体行动中的任意一个。
Step 2 “并列型”还是“串联型”——把理由连接起来
结论和理由的连接方式有两种:并列和串联。实际名称叫归纳法和演绎法。并列型是并列几个不同的事实,从这些事实中找出共通点,从而得出结论的方法。串联型是将某个事实与其相对应的某个规律(决定、一般常识、法规等)进行组合,从而得出结论的方法。串联型的前提(规律或一般结论)需要得到对方的认可。
Step 3 MECE分析法——消除遗漏、避免重复
阐述对方想听的理由而非自己想说的理由。
我们的目的不是要做到完全无遗漏、无重复,重要的是要有一个充分思考后推进事物发展的态度。有八至九成的完整度,无重要的遗漏就好。思考分割的目的,有没有其他的切入口后再区分。
组合两个以上切入口的方法有两种:树状图表示法和矩形图表示法。有名的框架有3C, QCD, SWOT, PEST, 4P。有许多关于这些框架的相关书籍,此处不再详述。使用听惯的分类,容易产生认同感。
MECE分析法的4种制作方法:
第一个是“ 某事和某事之外”的分类法。
第二个是“要素分析”的分类方法。
第三个是用“过程”的分类方法。例如PDCA。
第四个是用“算术公式”的分类法。
如何运用MECE分析法:
在组织有说服力的金字塔图的语言时,理由间的平衡是很重要的。这时需要用对方能够信服的理由进行MECE分析。在组织有说服力的语言时要意识到对方对什么感兴趣。无遗漏、无重复地说出对方感兴趣的理由需要两步:首先找出所有能够想到的、能够支撑结论的理由。这一步暂时叫做“选项MECE”。接着是从这些选项中选出能够让对方认可的、必要且充分的理由。这一步暂时叫做“认同ME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