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樊登和高晓松

      我是樊登读书会伏宝震,这是我的每日一篇文章之077篇。

    今天偶尔看到一篇新闻,高晓松在抗州的“晓书馆”开业了。心中很是激动。因为我也是高晓松的粉丝。

    读书时的我就听着《同桌的你》和《睡在我上铺的兄弟》成长。后来又从《晓说》一直追到《晓松奇谈》后又追回《晓说》。

  而认识樊登老师,还是因为樊老师一次代班罗胖解读的那本《联盟》,但自从看了那次《联盟》之后,我就四处找樊老师的讲课资料,还从淘宝上买了樊老师京堂版的《可复制的领导力》。

    作为一个两位老师的忠实粉丝,我斗胆说说对这两位老师的看法。

  两位都是出生在书香世家,都从小就是学霸。都上了中国最好的大学,一个是清华,一个是西安交大。但有一点不同的是,一个清华没读完就退学去从事自已喜欢的音乐,一个努力完成学业后沿着一个青年成长道路一步步向前走。我觉浔这和各自的原生家庭背景有关。高晓松的家庭是中国屈指可数的顶级知识分子家庭,否则他也没有格局和底气从清华退学。而樊老师的家庭是绝对不会允许他从西安交大退学的。

  两位老师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都能将一个复杂的知识用简洁而有趣的语言表达得很明白,让我们这些凡夫俗子听了,都能瞬间秒懂。这是一种非常难得的能力。背后需要丰富的知识储备和长期的思维训练作支撑。

  我猜测这两位老师在年轻时代都是金庸先生的粉丝。因为他们在讲课过程中都透露出这样一种价值观: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其实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体现。儒家精神就是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不过一个是在庙堂,一个是在江湖。

  高晓松老师提供的知识更多是信息量,带我们去美国,了解日本和欧洲,以他自己游学和旅行的经历,告诉我们一个更接近真实的国度。开拓了我们的视野,也纠正了我们之前对外面很多的偏见。他在讲历史时,总是以别人意料之外的角度来说出一个不一样的历史。当然,这也导致了很多的风险,因为在中国,有很多话不能乱说的。

  樊老师讲课更多的是思维认知方面的知识,更偏向于实用性。从心灵修养,亲子教育,到夫妻关系乃至职场进阶,几乎涵盖了一个人成长的方方面面。他利用他超强的解读能力把一本艰深的书的知识精华完美呈现给我们,让我们这些普通人有机会从中学到很多知识,改变我们的思想,进而触发个人行为的改变,带来生活上的改善。从这一点来说,我觉得樊老师对启迪民智,改变中国方面更胜一筹。

    高老师在倡导全民阅读方面,利用他个人的影响力在做公益的事情。这一点令人钦佩,但实际的效果,我认为远不及樊老师通过付费模式的商业化运作。我一直坚信,最大的公益其实是商业。任何免费都会导致入口变窄,就比如“晓书馆”限定名额300名,或者受众不珍惜,也无法给出正确的反馈,导致最终效果大打折扣。樊老师秉承孔子的“有教无类”的思想,只要你愿意给钱(实际也不多,就365元),我就教你,而且他讲的书很多是西方的经典书籍,又在这些书的讲解过程中不断告诉我们,这其实是我们东方先贤的智慧。最神奇的是,他把他所讲解书中的知识完全运用到樊登读书会的商业化的运作之中,身体力行地证明这些知识的有效性。从这一点来看,我觉得樊老师又更胜一筹。

    他们两位老师还有其他不同,我还没想清楚,等想清楚再说吧,总之,我觉得,高老师告诉我们: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而樊老师告诉我们:生活没有苟且,只是你怎么看!只要你按照书中提供的方法去努力,一样会有诗意的人生和向往的远方!

    我是樊登读书会伏宝震,欢迎您加入樊登读书会,我们之间只隔着一次扫码的距离,坐等来撩!

我眼中的樊登和高晓松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我眼中的樊登和高晓松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眼中的樊登和高晓松)